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合并便秘患儿排便功能评定及病因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杨中华 王大斌 +4 位作者 刘丹 贾慧敏 白玉作 王维林 袁正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8-25,共8页
目的便秘是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病理改变复杂,病因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多种客观检查方法对ARM术后便秘患儿肛门直肠功能和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并对其病因进行探讨。方法利用同位素排便造... 目的便秘是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病理改变复杂,病因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多种客观检查方法对ARM术后便秘患儿肛门直肠功能和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并对其病因进行探讨。方法利用同位素排便造影、直肠肛管测压、肌电图和肛门括约肌神经电生理等方法对49例ARM患儿和31例正常儿童的排便功能进行全面、系统和动态的评价,49例ARM患儿根据畸形位置分为中低位组和高位组,每组再根据是否发生便秘分出两个亚组,并对上述测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同位素排便造影结果显示,ARM术后便秘组半排时间[中低位:(13.45±8.35)s;高位:(20.59±4.26)s]与术后无便秘组[中低位:(4.69±6.86)s;高位:(7.66±6.38)s]相比明显延长,ARM术后便秘组排空率[中低位:(29.35±14.84)s;高位:(33.00±9.04)s]与术后无便秘组[中低位:(61.70±23.01)s;高位:(60.31±30.38)s]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肛管测压检测结果显示,直肠感觉阈在所有ARM组中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ARM便秘组[中低位:(53.57±9.45)mL;高位:(57.50±9.14)mL]高于ARM无便秘组[中低位:(46.32±14.61)mL;高位:(47.27±8.76)mL]。ARM便秘组感觉收缩时间[中低位:(2.79±0.39)s;高位:(3.51±1.93)s]明显长于ARM无便秘组[中低位:(1.97±0.67)s;高位:(2.11±0.43)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电图结果显示,反映排便动力的痉挛指数在术后合并便秘组均明显高于未合并便秘组。神经电生理结果显示会阴-肛门反射潜伏期在ARM患儿组均明显延长,其中ARM合并便秘组[中低位:(66.04±16.20)ms;高位:(70.41±17.91)ms]延长更加明显,与ARM无便秘组[中低位:(38.51±16.92)ms;高位:(49.91±9.45)ms]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RM术后便秘患儿直肠感觉功能和排便动力存在明显异常,其严重程度与支配盆底肌肉的神经功能异常有关。治疗前应进行详细、系统的肛门直肠和神经功能的客观检查,明确排便功能障碍的具体病因和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手术后并发症 便秘 排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肛门抑制反射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符合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伟 贾慧敏 王一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2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分析3179例便秘患儿直肠肛管测压结果,探讨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在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作者所行直肠肛门测压的3179例患儿检查资料,并与钡灌肠以及术中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HD... 目的分析3179例便秘患儿直肠肛管测压结果,探讨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在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作者所行直肠肛门测压的3179例患儿检查资料,并与钡灌肠以及术中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HD患儿直肠肛门抑制反射诊断符合率为95.66%。在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阳性,而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HD的病例中,后经X线钡剂灌肠和直肠黏膜活检确定为常见型HD5例,短段型HD3例,特殊型HD1例。结论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可能存在假阳性,对假阳性病例建议重复检测,以降低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病 反射 异常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