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发育儿科
1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313-313,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医科大学 儿童发育 儿科 医院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儿童生长发育 儿童保健 儿童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产时手术的出生缺陷儿的预后随访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欢 孙颖 +5 位作者 李秋玲 张志涛 刘彩霞 王维林 黄英 赵亚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对我院进行产时手术的出生缺陷儿的预后进行随访,评价产时手术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进行产时手术治疗的患者16例(包括淋巴管瘤3例,先天性膈疝2例,骶尾部畸胎瘤2例,脐膨出7例,腹壁裂2例),其中产时... 目的对我院进行产时手术的出生缺陷儿的预后进行随访,评价产时手术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进行产时手术治疗的患者16例(包括淋巴管瘤3例,先天性膈疝2例,骶尾部畸胎瘤2例,脐膨出7例,腹壁裂2例),其中产时胎儿手术(IHS)4例,子宫外产时处理(EXIT)同时行产房外科手术(IFO)12例,在生后的1个月至2年对患儿从体格发育(体质量、身长)、智力发育、认知发育及社会适应能力(DDST)方面进行评估。结果 16例患儿存活14例,死亡2例,生存率87.50%。存活14例均在术后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1个月至2年,其中12例生长发育正常,占85.71%。1例膈疝患儿因术后并发症多,预后不理想,这可能与疾病本身的性质有关。另1例巨型脐膨出患儿生长发育欠佳,可能与其早产及先天性梅毒有关。结论产时手术是可行的,并有其独特的优越性,能改善婴幼儿预后,不影响婴幼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时手术 出生缺陷 随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GF-1和IGFBP-3及ALP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和特纳综合征中变化水平的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琳 麻宏伟 +3 位作者 王丽波 胡曼 任爽 谭迎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3-257,共5页
目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特发性矮小(ISS)和特纳综合征(TS)患儿,观察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及血碱性磷酸酶(ALP)在ISS和T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rhGH治疗的ISS患儿31例和TS患儿1... 目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特发性矮小(ISS)和特纳综合征(TS)患儿,观察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及血碱性磷酸酶(ALP)在ISS和T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rhGH治疗的ISS患儿31例和TS患儿17例进行治疗前后血清IGF-1、IGFBP-3及ALP浓度监测,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ISS和TS患儿经rhGH治疗后IGF-1与IGFBP-3明显升高,6个月时达高峰,之后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IGF-1与IGFBP-3的比值治疗后显著升高(F=6.739,P<0.01),以IGF-1升高更明显;ISS和TS患儿经rhGH治疗后血清ALP也明显上升,3个月时达高峰,之后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血清ALP与IGF-1和IGFBP-3在治疗前后各个时间段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ISS和TS患儿经rhGH治疗后,血清IGF-1、IGFBP-3及ALP水平均升高,并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IGF-1较IGFBP-3升高更为明显;治疗起始3个月血清ALP反应敏感,血清ALP尚不能作为替代IGF-1和IGFBP-3监测rhGH治疗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血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夜间遗尿症儿童注意缺陷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于兵 郭启勇 +3 位作者 麻宏伟 范国光 王璐 刘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评价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NE)患儿的注意/记忆水平,探讨单纯PNE患儿大脑主要投射、联络和连合纤维的扩散张量成像(DTI)部分各项异性(FA)值与正常对照儿童的差异。资料与方法12例右利手PNE患儿(试验组)以及12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对照组)... 目的评价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NE)患儿的注意/记忆水平,探讨单纯PNE患儿大脑主要投射、联络和连合纤维的扩散张量成像(DTI)部分各项异性(FA)值与正常对照儿童的差异。资料与方法12例右利手PNE患儿(试验组)以及12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对照组)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进行智力测试,计算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记忆/不分心(M/C)因子等,行DTI扫描,采用基于像素的分析方法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FA值。结果 PNE患儿FIQ、VIQ和PIQ均在正常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E患儿M/C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NE患儿右侧胼周额部深部白质(PCF)、右侧内囊前肢(AIC)和左侧小脑中脚(MCP)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夜间遗尿症儿童存在注意、记忆缺陷,右侧PCF、右侧AIC和左侧MCP功能障碍可能与这种功能缺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遗尿症 注意缺陷和分裂性行为障碍 记忆障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弥散张量成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低磷酸酶血症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晨 王丽波 +4 位作者 曹丽华 邢雪莎 王述森 麻宏伟 罗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50-852,共3页
目的筛查低磷酸酶血症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丰富该疾病的基因突变数据库,进一步从基因水平上确定患者的临床诊断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提取家系中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基因组DNA,在UCSC Genome Browser Home网站获得人类肝/骨/肾碱性磷酸酶(... 目的筛查低磷酸酶血症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丰富该疾病的基因突变数据库,进一步从基因水平上确定患者的临床诊断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提取家系中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基因组DNA,在UCSC Genome Browser Home网站获得人类肝/骨/肾碱性磷酸酶(ALPL)基因的DNA序列,针对该基因编码区设计引物,PCR扩增目的片段,采用测序分析的方法查找致病基因突变。结果在先证者的ALPL基因编码区第12外显子筛查到1个杂合突变c.1366G>A(p.G456R),其母亲也存在相同的基因突变。结论初步认为本研究中检测到的c.1366G>A突变,是该家系中患者临床表型的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磷酸酶血症 ALPL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MT2A基因变异致Wiedemann-Steiner综合征3例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6
作者 刘苏颖 黎芳 麻宏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18-623,共6页
目的报告3例KMT 2 A基因变异所致的Wiedemann-Steiner综合征(Wiedemann-Steiner syndrome,WDSTS)的临床和遗传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临床诊治效率。方法回顾三个家系的3例KMT 2 A基因变异导致的WDST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总结文献... 目的报告3例KMT 2 A基因变异所致的Wiedemann-Steiner综合征(Wiedemann-Steiner syndrome,WDSTS)的临床和遗传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临床诊治效率。方法回顾三个家系的3例KMT 2 A基因变异导致的WDST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总结文献。结果3例患儿均为婴儿期诊断,最小诊断年龄2个月,就诊原因分别为生长迟缓和食欲不振。与以往文献相似的临床表现为特殊面容、营养不良(3/3),喂养困难、睡眠障碍、多毛(2/3),发育迟缓(1/3),既往无报道的临床表现为脐疝、腹股沟疝。3例均是新发移码变异,变异分别发生于热点变异区的外显子3和27以及非热点变异区的外显子11。结论对于营养不良、喂养困难及发育迟缓的患儿,结合特殊面容和特异性多毛的临床表现,应考虑Wiedemann-Steiner综合征,需要做高通量全外显子基因分析确诊,有助于患儿尽早诊断;KMT2A基因以新生移码变异常见,变异热点是外显子27和3,本研究未经报道的3个移码变异丰富了该基因的变异谱,KMT 2 A基因含CXXC区变异的患者临床表型可能更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喂养困难 Wiedemann-Steiner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