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加大球囊扩张与常规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治军 郭瑾陶 +4 位作者 王晟 葛楠 刘香 王国鑫 孙思予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24-928,共5页
目的比较应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加大球囊扩张(LBD)与常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对较大胆总管结石治疗效果。方法 200个直径大于1c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配于EST+LBD组和常规EST组。两种方式分别治疗胆总管... 目的比较应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加大球囊扩张(LBD)与常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对较大胆总管结石治疗效果。方法 200个直径大于1c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配于EST+LBD组和常规EST组。两种方式分别治疗胆总管结石100例。比较两种术式的取石成功率、取碎石时间、采用机械碎石的机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EST+LBD组与常规EST组取净结石成功率分别为98%和97%(P>0.05);EST组+LBD组与常规EST组平均取碎石时间分别为21、46min(P<0.05)。EST组+LBD组与常规EST组术中采用机械碎石的几率分别为18%和43%(P<0.05)。EST+LBD组与常规EST组术后并发症分别为3%和5%(P>0.05),其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和2%,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和3%。两组均无穿孔并发症。结论对于较大的胆总管结石,EST+LBD术可以缩短取碎石时间和减少采用机械碎石的几率,其取石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常规EST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大球囊扩张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胃内镜超声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管型刀电切造瘘治疗 被引量:6
2
作者 孙思予 葛楠 +2 位作者 王晟 王彩霞 刘春英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33-1135,共3页
目的通过内镜超声(EUS)引导下经胃对胰腺囊肿进行电切造瘘,来达到充分引流囊肿、避免感染和囊肿复发的目的,并评价该方法的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5例胰腺囊肿患者,其中男11例,女14例,囊肿平均直径8cm(5 ̄12cm),胰头部囊肿3例,胰体部... 目的通过内镜超声(EUS)引导下经胃对胰腺囊肿进行电切造瘘,来达到充分引流囊肿、避免感染和囊肿复发的目的,并评价该方法的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5例胰腺囊肿患者,其中男11例,女14例,囊肿平均直径8cm(5 ̄12cm),胰头部囊肿3例,胰体部、胰尾部囊肿各11例,应用大腔道超声内镜进行EUS检查,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置,将穿刺针刺入囊肿中心,将导丝置入囊内,沿导丝插入10F管型高频电切刀对胃壁和囊壁实施高频电切造瘘,电切完成后沿导丝置入10F双猪尾支架。术后临床观察,1周后复查CT和EUS,以后每个月复查CT1次。结果全部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1周时,24例患者CT检查囊肿基本消失,1例患者囊肿明显缩小,2个月后消失。内镜下见瘘道通畅,瘘道直径0.8 ̄1.5cm,术后随访3个月后拔出引流管,随访6 ̄10个月未见囊肿复发。讨论EUS引导下经胃对胰腺囊肿管型刀电切造瘘治疗是治疗胰腺囊肿快速有效的方法,并且这种方法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超声 胰腺假性囊肿 内引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 被引量:8
3
作者 郭静波 王彩霞 王孟春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32-734,共3页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经过及内镜表现。结果该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78.3%),女性多见(男∶女为1.0∶1.6),且多数(87%)伴有可能相关的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脑血管...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经过及内镜表现。结果该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78.3%),女性多见(男∶女为1.0∶1.6),且多数(87%)伴有可能相关的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早期内镜表现主要为结肠黏膜高度水肿、充血、出血、糜烂及溃疡。病变大多为一过型,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多数预后良好。结论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结肠炎 结肠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