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改良型治疗性义齿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咬合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
21
1
作者
张皓
李斯文
+5 位作者
付佳欢
李施施
王艳红
史秀娣
白露
马红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型治疗性义齿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咬合重建中的应用。方法使用改良型治疗性义齿对20例牙列缺损伴有颞下颌关节区器质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咬合重建,分别在使用治疗性义齿期间及更换最终修复体后调查患者的主观感觉,检查...
目的探讨改良型治疗性义齿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咬合重建中的应用。方法使用改良型治疗性义齿对20例牙列缺损伴有颞下颌关节区器质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咬合重建,分别在使用治疗性义齿期间及更换最终修复体后调查患者的主观感觉,检查临床症状,并采用Fricti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进行评估,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佩戴治疗性义齿1个月后,关节区症状缓解有效率达到100%;佩戴最终修复体后,关节区舒适性以及修复体使用方面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CM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于牙列缺损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骨关节病)的患者,改良型治疗性义齿在咬合重建过程中可获得理想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义齿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咬合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脾切除术对小鼠全层皮肤缺损愈合影响的实验探究
2
作者
汪斐然
曹元
+4 位作者
张宗宇
邱新毓
金岩
隋秉东
王蔚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3-739,共7页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对小鼠皮肤全层组织缺损修复的影响,以及脾切除术后不同恢复时间对皮肤组织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9只8周龄C57雌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脾切除术后3 d(Spx3d)组及脾切除术后3周(Spx3w)组,每组13只。分...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对小鼠皮肤全层组织缺损修复的影响,以及脾切除术后不同恢复时间对皮肤组织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9只8周龄C57雌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脾切除术后3 d(Spx3d)组及脾切除术后3周(Spx3w)组,每组13只。分别在各组小鼠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皮肤缺损后不同时间的创面愈合情况,计算伤后创面愈合率。缺损后14 d进行外周血细胞分析,并取创面组织行HE染色后观察缺损部位肉芽组织厚度及再上皮化率,并行Masson's染色观测胶原纤维的比例。结果脾切除术和假手术术后,小鼠恢复情况良好,无明显不适。皮肤缺损造模后1~14 d,3组小鼠缺损面积均逐渐缩小;与假手术组比较,Spx3d组及Spx3w组在伤后3、5、7 d的创面面积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率也均明显增高(P<0.05);且在伤后的3 d和5 d,Spx3d组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Spx3w组(P<0.05或P<0.01)。Spx3w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Spx3d组(P<0.01),假手术组与Spx3w组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Spx3d组(P<0.05),且Spx3w组的淋巴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三组红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Spx3d组及Spx3w组小鼠创面愈合较佳、肉芽组织厚度较厚,且Spx3d组优于Spx3w组。在7 d时,Spx3d组及Spx3w组肉芽组织厚度明显大于假手术组(P<0.01,P<0.05),且Spx3d组再上皮化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Spx3w组(P<0.05);在14 d时,Spx3d组及Spx3w组的再上皮化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Masson's染色结果显示,Spx3d组在7、14 d时,以及Spx3w组在14 d时创面的胶原容积分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脾切除后小鼠皮肤缺损愈合加速,且脾切除后的恢复时间对皮肤缺损的愈合存在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皮肤
全层缺损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氧化锆陶瓷微观结构和粘接强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23
3
作者
李斯文
李施施
+1 位作者
王艳红
马红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50,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机械-化学性表面处理对氧化锆陶瓷表面微观形貌、结构及组成的影响,比较不同表面改性后的氧化锆陶瓷与人牙本质的粘接强度。方法选择氧化锆陶瓷(IPS e.max Zir CAD),切割并烧结形成长6 mm、宽6 mm、高5 mm瓷块126块,随机分...
目的研究不同机械-化学性表面处理对氧化锆陶瓷表面微观形貌、结构及组成的影响,比较不同表面改性后的氧化锆陶瓷与人牙本质的粘接强度。方法选择氧化锆陶瓷(IPS e.max Zir CAD),切割并烧结形成长6 mm、宽6 mm、高5 mm瓷块126块,随机分为7组,每组18块,分别进行如下处理。A组:不处理,对照组;B组:50μm氧化铝喷砂;C组:50μm氧化铝喷砂+30μm二氧化硅蚀刻;D组:50μm氧化铝喷砂+30%硅溶胶涂层;E组:110μm氧化铝喷砂;F组:110μm氧化铝喷砂+30μm二氧化硅蚀刻;G组:110μm氧化铝喷砂+30%硅溶胶涂层。每组随机抽取2个试件,分别用表面粗糙度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Ra),X射线衍射(XRD)观察表面晶相结构,能谱分析仪(EDX)分析表面化学元素组成,扫描电镜(SEM)观察表面微观形貌。收集70颗人离体第三磨牙制备成牙本质平面。使用双固化树脂水门汀将氧化锆试件与牙本质平面粘接,万能试验机进行剪切粘接强度(SBS)测试。采用SPSS 17.0软件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表面处理后的氧化锆陶瓷Ra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表面处理后都发生了四方相(t)到单斜相(m)的晶相转换,且热处理后的m相体积分数最多。表面改性后化学元素组成发生变化,EDX结果显示硅涂层后,硅元素含量显著升高,Zr、Y、Hf减少。SEM图像显示,氧化铝喷砂后的氧化锆陶瓷表面出现一些微小断裂、晶界消失;硅溶胶薄膜烧结后体积明显收缩,可见裂纹与剥离。不同表面处理组的粘接强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F和G组SBS值最大,其次为C和D组,显著大于B和E组(P<0.05),对照组的SBS值最小(P<0.05)。结论氧化铝喷砂、硅粉蚀刻、硅溶胶涂层法可显著改变氧化锆陶瓷的表面形貌、结构和组成,有利于氧化锆陶瓷与牙体组织粘接时形成微机械嵌合与化学结合作用。氧化铝喷砂后硅涂层处理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表面改性方法,可显著提高氧化锆陶瓷与牙体组织的粘接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喷砂
硅涂层
表面粗糙度
晶相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用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22
4
作者
马红梅
李斯文
+1 位作者
李施施
王艳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83-887,共5页
目的探索数字化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系统的临床应用,设计并制作嵌体/高嵌体修复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对其临床修复效果进行评价及分析。方法采用Cerec AC系统结合IPS e.max CAD系列瓷块制作嵌体84个,高嵌体65个,共修复108例患者的149颗患牙...
目的探索数字化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系统的临床应用,设计并制作嵌体/高嵌体修复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对其临床修复效果进行评价及分析。方法采用Cerec AC系统结合IPS e.max CAD系列瓷块制作嵌体84个,高嵌体65个,共修复108例患者的149颗患牙,树脂水门汀粘结完成。修复后6个月由2位医师按照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协会评价标准(USPHS)对修复体检查并进行疗效评价,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α=0.05)。结果各指标中A级、B级病例数在即刻和6个月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0%以上的修复体各项指标均达到A级,在解剖形态、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颜色匹配、固位、牙龈健康、继发龋等方面表现良好。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系统结合可切削玻璃陶瓷修复牙体严重缺损可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数字化椅旁即刻全瓷修复技术是牙体大面积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系统
牙体大面积缺损
嵌体/高嵌体
可切削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与自分泌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5
作者
骆雪
李文晶
+1 位作者
李天舒
王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41-645,共5页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含量丰富,几乎不存在伦理学争议,具有低免疫原性、低瘤性及多重分化能力等特点,是理想的间充质干细胞资源。hAMSCs能够通过旁分泌及自分泌作用促进自身及前成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被广...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含量丰富,几乎不存在伦理学争议,具有低免疫原性、低瘤性及多重分化能力等特点,是理想的间充质干细胞资源。hAMSCs能够通过旁分泌及自分泌作用促进自身及前成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学与再生医学。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hAMSCs的旁分泌与自分泌作用的研究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旁分泌作用
自分泌作用
细胞因子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PDLSC⁃Exo对牙周膜干细胞迁移和成纤维分化的作用研究
6
作者
张宁
胡月
+4 位作者
时小婷
曹楠珏
刘克达
孟圆
王蔚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7期1336-1343,共8页
目的:探究牙周膜干细胞来源外泌体(exosomes derived from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Exo)对牙周膜干细胞迁移和成纤维分化的作用。方法:酶消化法提取PDLSCs;超速离心法提取PDLSC-Exo,应用透射电镜、纳米颗粒示踪和Western...
目的:探究牙周膜干细胞来源外泌体(exosomes derived from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Exo)对牙周膜干细胞迁移和成纤维分化的作用。方法:酶消化法提取PDLSCs;超速离心法提取PDLSC-Exo,应用透射电镜、纳米颗粒示踪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PDLSCs经20μg/mL PDLSC-Exo处理后,MTT和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水平,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qRT-PCR检测细胞成纤维分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DLSCs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SMAD3信号水平;细胞划痕实验检测抑制SMAD3磷酸化后,PDLSC-Exo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PDLSCs光镜下呈长梭形贴壁生长,具有成骨和成脂向分化能力,阳性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73、CD90和CD105,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31和CD45;PDLSC-Exo透射电镜下呈杯状囊泡结构,直径为30~150 nm,阳性表达外泌体特异性标记蛋白Alix和CD63,不表达细胞内质网特异性蛋白Calnexin;PDLSC-Exo处理组中PDLSCs细胞活性升高,细胞凋亡呈下降趋势,成纤维相关基因COL1和FAP表达增加,细胞划痕愈合率呈增加趋势,TGF-β经典信号P-SMAD2/3水平上调;SMAD3磷酸化抑制后,下调了PDLSC-Exo促进的PDLSCs细胞迁移能力。结论:PDLSC-Exo可能通过TGF-β/SMAD3信号通路促进牙周膜干细胞迁移和成纤维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干细胞
外泌体
成纤维分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良型治疗性义齿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咬合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
21
1
作者
张皓
李斯文
付佳欢
李施施
王艳红
史秀娣
白露
马红梅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综合科
出处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166,共5页
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020468)
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院级教学研究基金(J101593-15-01)~~
文摘
目的探讨改良型治疗性义齿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咬合重建中的应用。方法使用改良型治疗性义齿对20例牙列缺损伴有颞下颌关节区器质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咬合重建,分别在使用治疗性义齿期间及更换最终修复体后调查患者的主观感觉,检查临床症状,并采用Fricti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进行评估,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佩戴治疗性义齿1个月后,关节区症状缓解有效率达到100%;佩戴最终修复体后,关节区舒适性以及修复体使用方面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CM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于牙列缺损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骨关节病)的患者,改良型治疗性义齿在咬合重建过程中可获得理想的疗效。
关键词
治疗性义齿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咬合重建
Keywords
temporary and treatment partial denture
temporomandibularjoint disorder syndrome
rehabilitation
分类号
R782.6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脾切除术对小鼠全层皮肤缺损愈合影响的实验探究
2
作者
汪斐然
曹元
张宗宇
邱新毓
金岩
隋秉东
王蔚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综合科
/辽宁省
口腔
医学研究所
口颌系统重建与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
口腔
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陕西省
口腔
医学重点实验室/空军军医
大学
第三
附属
医院
组织工程研发中心
出处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3-73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471011,82371020,32101096)。
文摘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对小鼠皮肤全层组织缺损修复的影响,以及脾切除术后不同恢复时间对皮肤组织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9只8周龄C57雌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脾切除术后3 d(Spx3d)组及脾切除术后3周(Spx3w)组,每组13只。分别在各组小鼠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皮肤缺损后不同时间的创面愈合情况,计算伤后创面愈合率。缺损后14 d进行外周血细胞分析,并取创面组织行HE染色后观察缺损部位肉芽组织厚度及再上皮化率,并行Masson's染色观测胶原纤维的比例。结果脾切除术和假手术术后,小鼠恢复情况良好,无明显不适。皮肤缺损造模后1~14 d,3组小鼠缺损面积均逐渐缩小;与假手术组比较,Spx3d组及Spx3w组在伤后3、5、7 d的创面面积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率也均明显增高(P<0.05);且在伤后的3 d和5 d,Spx3d组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Spx3w组(P<0.05或P<0.01)。Spx3w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Spx3d组(P<0.01),假手术组与Spx3w组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Spx3d组(P<0.05),且Spx3w组的淋巴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三组红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Spx3d组及Spx3w组小鼠创面愈合较佳、肉芽组织厚度较厚,且Spx3d组优于Spx3w组。在7 d时,Spx3d组及Spx3w组肉芽组织厚度明显大于假手术组(P<0.01,P<0.05),且Spx3d组再上皮化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Spx3w组(P<0.05);在14 d时,Spx3d组及Spx3w组的再上皮化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Masson's染色结果显示,Spx3d组在7、14 d时,以及Spx3w组在14 d时创面的胶原容积分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脾切除后小鼠皮肤缺损愈合加速,且脾切除后的恢复时间对皮肤缺损的愈合存在一定影响。
关键词
脾脏
皮肤
全层缺损
伤口愈合
Keywords
spleen
skin
full-thickness defect
wound healing
分类号
R318.0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氧化锆陶瓷微观结构和粘接强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23
3
作者
李斯文
李施施
王艳红
马红梅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综合科
出处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5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81200765)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020468)~~
文摘
目的研究不同机械-化学性表面处理对氧化锆陶瓷表面微观形貌、结构及组成的影响,比较不同表面改性后的氧化锆陶瓷与人牙本质的粘接强度。方法选择氧化锆陶瓷(IPS e.max Zir CAD),切割并烧结形成长6 mm、宽6 mm、高5 mm瓷块126块,随机分为7组,每组18块,分别进行如下处理。A组:不处理,对照组;B组:50μm氧化铝喷砂;C组:50μm氧化铝喷砂+30μm二氧化硅蚀刻;D组:50μm氧化铝喷砂+30%硅溶胶涂层;E组:110μm氧化铝喷砂;F组:110μm氧化铝喷砂+30μm二氧化硅蚀刻;G组:110μm氧化铝喷砂+30%硅溶胶涂层。每组随机抽取2个试件,分别用表面粗糙度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Ra),X射线衍射(XRD)观察表面晶相结构,能谱分析仪(EDX)分析表面化学元素组成,扫描电镜(SEM)观察表面微观形貌。收集70颗人离体第三磨牙制备成牙本质平面。使用双固化树脂水门汀将氧化锆试件与牙本质平面粘接,万能试验机进行剪切粘接强度(SBS)测试。采用SPSS 17.0软件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表面处理后的氧化锆陶瓷Ra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表面处理后都发生了四方相(t)到单斜相(m)的晶相转换,且热处理后的m相体积分数最多。表面改性后化学元素组成发生变化,EDX结果显示硅涂层后,硅元素含量显著升高,Zr、Y、Hf减少。SEM图像显示,氧化铝喷砂后的氧化锆陶瓷表面出现一些微小断裂、晶界消失;硅溶胶薄膜烧结后体积明显收缩,可见裂纹与剥离。不同表面处理组的粘接强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F和G组SBS值最大,其次为C和D组,显著大于B和E组(P<0.05),对照组的SBS值最小(P<0.05)。结论氧化铝喷砂、硅粉蚀刻、硅溶胶涂层法可显著改变氧化锆陶瓷的表面形貌、结构和组成,有利于氧化锆陶瓷与牙体组织粘接时形成微机械嵌合与化学结合作用。氧化铝喷砂后硅涂层处理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表面改性方法,可显著提高氧化锆陶瓷与牙体组织的粘接强度。
关键词
氧化锆
喷砂
硅涂层
表面粗糙度
晶相转变
Keywords
zirconia
sandblasting
silica coating
surface roughness
phase transformation
分类号
R783.1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22
4
作者
马红梅
李斯文
李施施
王艳红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
附属
口腔
医院
材料教研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综合科
出处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83-88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0765)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22104120020)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L2012280)
文摘
目的探索数字化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系统的临床应用,设计并制作嵌体/高嵌体修复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对其临床修复效果进行评价及分析。方法采用Cerec AC系统结合IPS e.max CAD系列瓷块制作嵌体84个,高嵌体65个,共修复108例患者的149颗患牙,树脂水门汀粘结完成。修复后6个月由2位医师按照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协会评价标准(USPHS)对修复体检查并进行疗效评价,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α=0.05)。结果各指标中A级、B级病例数在即刻和6个月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0%以上的修复体各项指标均达到A级,在解剖形态、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颜色匹配、固位、牙龈健康、继发龋等方面表现良好。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系统结合可切削玻璃陶瓷修复牙体严重缺损可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数字化椅旁即刻全瓷修复技术是牙体大面积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
关键词
数字化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系统
牙体大面积缺损
嵌体/高嵌体
可切削陶瓷
Keywords
digital chair-side immediate all-ceramic restoration system
large-defected teeth
inlay/onlay
machinable glass ceramic
分类号
R78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与自分泌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5
作者
骆雪
李文晶
李天舒
王蔚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综合科
出处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41-645,共5页
基金
辽宁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服务地方项目自然科学类)(LFWK201717)
辽宁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项目(2017108001)
文摘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含量丰富,几乎不存在伦理学争议,具有低免疫原性、低瘤性及多重分化能力等特点,是理想的间充质干细胞资源。hAMSCs能够通过旁分泌及自分泌作用促进自身及前成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学与再生医学。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hAMSCs的旁分泌与自分泌作用的研究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索。
关键词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旁分泌作用
自分泌作用
细胞因子
成骨细胞
Keywords
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aracrine effect
autocrine effect
cytokine
osteoblasts
分类号
R78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DLSC⁃Exo对牙周膜干细胞迁移和成纤维分化的作用研究
6
作者
张宁
胡月
时小婷
曹楠珏
刘克达
孟圆
王蔚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综合科
出处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7期1336-134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271037)
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22-BS-123)
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2400023067,21-173-9-34)。
文摘
目的:探究牙周膜干细胞来源外泌体(exosomes derived from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Exo)对牙周膜干细胞迁移和成纤维分化的作用。方法:酶消化法提取PDLSCs;超速离心法提取PDLSC-Exo,应用透射电镜、纳米颗粒示踪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PDLSCs经20μg/mL PDLSC-Exo处理后,MTT和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水平,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qRT-PCR检测细胞成纤维分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DLSCs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SMAD3信号水平;细胞划痕实验检测抑制SMAD3磷酸化后,PDLSC-Exo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PDLSCs光镜下呈长梭形贴壁生长,具有成骨和成脂向分化能力,阳性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73、CD90和CD105,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31和CD45;PDLSC-Exo透射电镜下呈杯状囊泡结构,直径为30~150 nm,阳性表达外泌体特异性标记蛋白Alix和CD63,不表达细胞内质网特异性蛋白Calnexin;PDLSC-Exo处理组中PDLSCs细胞活性升高,细胞凋亡呈下降趋势,成纤维相关基因COL1和FAP表达增加,细胞划痕愈合率呈增加趋势,TGF-β经典信号P-SMAD2/3水平上调;SMAD3磷酸化抑制后,下调了PDLSC-Exo促进的PDLSCs细胞迁移能力。结论:PDLSC-Exo可能通过TGF-β/SMAD3信号通路促进牙周膜干细胞迁移和成纤维分化能力。
关键词
牙周膜干细胞
外泌体
成纤维分化
细胞迁移
Keywords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
Exosomes
Fibroblast differentiation
Cell migration
分类号
R781.4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改良型治疗性义齿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咬合重建中的应用
张皓
李斯文
付佳欢
李施施
王艳红
史秀娣
白露
马红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脾切除术对小鼠全层皮肤缺损愈合影响的实验探究
汪斐然
曹元
张宗宇
邱新毓
金岩
隋秉东
王蔚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氧化锆陶瓷微观结构和粘接强度影响的研究
李斯文
李施施
王艳红
马红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应用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研究
马红梅
李斯文
李施施
王艳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与自分泌作用的研究进展
骆雪
李文晶
李天舒
王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PDLSC⁃Exo对牙周膜干细胞迁移和成纤维分化的作用研究
张宁
胡月
时小婷
曹楠珏
刘克达
孟圆
王蔚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