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指导下的口腔癌规范化治疗 被引量:3
1
作者 邱思齐 李玥晗 刘法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571,共6页
口腔癌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是影响口腔与全身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不同专业学科对于口腔癌的治疗手段不一,并且医生个人经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工作指南能够使不同专业的医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对于患者最适合的、一致化的治... 口腔癌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是影响口腔与全身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不同专业学科对于口腔癌的治疗手段不一,并且医生个人经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工作指南能够使不同专业的医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对于患者最适合的、一致化的治疗方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制定的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已经成为全球肿瘤临床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指南。本文就2024年第3版的《NCCN头颈癌指南》,结合具体病例,探讨不同分期口腔癌规范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临床实践指南 治疗方案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血清β_2微量球蛋白含量在口腔肿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恩礁 黄绍辉 +1 位作者 孙长伏 卢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0-621,共2页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2β微量球蛋白(2β-MG)含量在口腔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并比较39例口腔良性肿瘤患者和24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血清2β-MG含量及3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血清2β-MG含量。结果:良性肿瘤患者和恶性肿瘤...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2β微量球蛋白(2β-MG)含量在口腔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并比较39例口腔良性肿瘤患者和24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血清2β-MG含量及3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血清2β-MG含量。结果:良性肿瘤患者和恶性肿瘤患者血清2β-MG含量分别为(1.54±0.458)mg/L和(2.09±0.702)mg/L,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恶性肿瘤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血清2β-MG含量分别为(2.11±0.92)mg/L和(1.87±0.383)mg/L,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2β-MG血清含量的检测在鉴别口腔肿瘤性质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肿瘤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微量球蛋白 口腔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两个动脉岛状肌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葛淑芬 李瑞武 +1 位作者 孙长伏 谭学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1-402,共2页
目的:寻求口腔癌扩大切除术后缺损修复较理想的组织瓣,以恢复功能和外形,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收集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44例,皮瓣面积为9.0 cm×6.5 cm^5.0 cm×3.5 cm;舌骨下肌群肌皮瓣修复10例,面积为9.0 cm×6.0... 目的:寻求口腔癌扩大切除术后缺损修复较理想的组织瓣,以恢复功能和外形,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收集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44例,皮瓣面积为9.0 cm×6.5 cm^5.0 cm×3.5 cm;舌骨下肌群肌皮瓣修复10例,面积为9.0 cm×6.0 cm^6.0 cm×5.0 cm。结果:颏下动脉岛状瓣成活率为93.36%;舌骨下肌群瓣成活率近100%。结论:颈前两个动脉岛状肌皮瓣具有成活率高、操作简单、技术难度小、可与颈清扫手术同期完成、供区可直接拉拢缝合、动脉蒂长,肌皮瓣转移灵活等优点,是口腔癌扩大切除术后中小组织缺损修复较理想的组织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动脉岛状瓣 舌骨下肌群肌皮瓣 口腔癌切除缺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良恶性肿瘤肥大细胞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月玲 闫丽华 +2 位作者 杨彦昌 王玉春 曹德琴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15-216,共2页
口腔良恶性肿瘤肥大细胞的定量分析李月玲,闫丽华,杨彦昌王玉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沈阳110001)(沈阳市化肥总厂口腔科沈阳110074)曹德琴(本溪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本溪117000)关键词肥大细胞... 口腔良恶性肿瘤肥大细胞的定量分析李月玲,闫丽华,杨彦昌王玉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沈阳110001)(沈阳市化肥总厂口腔科沈阳110074)曹德琴(本溪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本溪117000)关键词肥大细胞,肿瘤本研究通过对口腔涎腺囊腺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延腺肿瘤 肥大细胞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桂荣 周青 +2 位作者 钟鸣 王洁 李瑞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7-690,共4页
目的 :探索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端粒酶活性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TRAP PCR ELISA方法及免疫组化SP法对 68例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3 4例癌旁上皮组织和 1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口腔黏膜鳞状细... 目的 :探索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端粒酶活性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TRAP PCR ELISA方法及免疫组化SP法对 68例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3 4例癌旁上皮组织和 1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表达阳性率为 67.65 % ( 4 6/ 68) ;癌旁组织中端粒酶表达率为 8.82 % ( 3 / 3 4) ;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无端粒酶活性表达。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分级有关 ;端粒酶活性阳性的 46例癌组织和 3例癌旁上皮异常增生组中PCNA阳性细胞密度为 ( 165 .3 1± 1.82 )个 /mm2 ,端粒酶阴性的 2 2例癌组织和 10例癌旁上皮异常增生组中PCNA阳性细胞密度为 ( 96.77± 1.74)个 /mm2 。端粒酶活性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PCNA阳性细胞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 鳞状细胞 端粒酶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粘液组织肿瘤——附24例报告
6
作者 葛淑芬 韩思源 卢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48-150,共3页
本文报道口腔粘液组织肿瘤24例,并对其组织来源、生物学特征、病理、临床等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粘液瘤、粘液纤维瘤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如手术不彻底极易复发,复发者易恶变,故不宜提倡刮治术及局部切除术,而强调采取扩大切除及根治性切除术。
关键词 口腔肿瘤 粘液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4基因T538C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金山 卢永平 +3 位作者 李增健 刘强 姚旺 任媛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2-405,共4页
目的:探究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基因T538C(rs17563)多态性与东北地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NSCL/P患者85个核心家庭(患儿及患儿父母)、55个非核心家庭(无... 目的:探究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基因T538C(rs17563)多态性与东北地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NSCL/P患者85个核心家庭(患儿及患儿父母)、55个非核心家庭(无父、无母或无父无母)及180名正常对照组儿童全血标本中BMP4基因T538C位点多态性。结果:复杂疾病家系关联性遗传分析(FBAT)结果为P>0.05。基因型为杂合子(TC)的发病危险性是基因型为野生纯合型(TT)的1.599倍(P<0.05)。携带C等位基因患NSCL/P的危险性是不携带C等位基因的1.612倍(P<0.05)。结论:BMP4基因T538C的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人群NSCL/P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4 多态性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 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正颌外科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谭昭 王舒泽 +2 位作者 张君杨 王焌懿 白晓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5-569,共5页
牙颌面畸形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引起的一种生长发育畸形,会严重影响患者生理及心理健康。超出正畸极限的牙颌面畸形需要正颌外科手术治疗。然而传统的正颌外科在牙颌面畸形的诊断、治疗计划设计、预后评估方面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 牙颌面畸形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引起的一种生长发育畸形,会严重影响患者生理及心理健康。超出正畸极限的牙颌面畸形需要正颌外科手术治疗。然而传统的正颌外科在牙颌面畸形的诊断、治疗计划设计、预后评估方面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且准确率较低。目前,随着人工智能在正颌外科领域中的应用,牙颌面畸形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显著提高。因此,人工智能正逐渐改变传统的牙颌面畸形诊疗模式,并可能成为未来正颌外科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回顾了人工智能在正颌外科的诊断、治疗计划设计、术后效果预测以及术后效果评估4个方面的进展,并对人工智能在正颌外科的进一步应用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正颌外科 深度学习 机器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FR基因rs1174268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东北人群唇腭裂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于健涛 刘昆 +3 位作者 李增健 刘强 卢永平 张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2-556,共5页
目的:探讨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rs1174268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东北部人群的非综合征唇腭裂(NSCL/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东北地区220例NSCL/P及其父母(其中包括138例完整的核心... 目的:探讨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rs1174268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东北部人群的非综合征唇腭裂(NSCL/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东北地区220例NSCL/P及其父母(其中包括138例完整的核心家系),18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HW平衡检验,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检验及计算OR值和95%可信区间。结果: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东北地区单纯唇裂和唇腭裂rs11742688位点的TT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439,P〉0.05)。结论:DHFR rs11742688位点T等位基因与东北人群的NSCL/P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 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人群非综合征唇腭裂与PAX7基因的相关性
10
作者 卢永平 李增健 +7 位作者 胥威 刘巍 赵宁 隋钰 冯文华 马超 蔺美娜 韩维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2-525,549,共5页
目的探讨rs742071、rs7632427和rs12543318 3个单核苷酸多态(SNP)位点与非综合征唇腭裂(NSCL/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东北地区NSCL/P患者258例,患者父亲164例,患者母亲195例,共134个完整核心家系和300例正常对照样品,用PCR-RFLP方法... 目的探讨rs742071、rs7632427和rs12543318 3个单核苷酸多态(SNP)位点与非综合征唇腭裂(NSCL/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东北地区NSCL/P患者258例,患者父亲164例,患者母亲195例,共134个完整核心家系和300例正常对照样品,用PCR-RFLP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对分型结果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AX7基因的rs742071的G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在病例对照组中分布有统计学差异,并且FBAT分析结果显示T等位基因在核心家系中发生了过渡传递。rs7632427和rs12543318的基因分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rs742071与中国东北地区人群NSCL/P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X7 非综合征唇腭裂 单核苷酸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蒂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晚期上颌窦鳞状细胞癌术后缺损2例报道
11
作者 曹弘薇 姜菲菲 +3 位作者 于寒冰 解金晓 阎艾慧 卢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33-1136,共4页
报道2例晚期上颌窦鳞状细胞癌扩大切除后采用一期带蒂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的病例。2例患者皮瓣均成活,面容恢复满意,随访3年无复发。表明带蒂游离腓骨肌皮瓣可良好重建上颌骨缺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修复晚期上颌窦鳞状细胞癌术后缺损... 报道2例晚期上颌窦鳞状细胞癌扩大切除后采用一期带蒂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的病例。2例患者皮瓣均成活,面容恢复满意,随访3年无复发。表明带蒂游离腓骨肌皮瓣可良好重建上颌骨缺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修复晚期上颌窦鳞状细胞癌术后缺损的理想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游离腓骨肌皮瓣 上颌窦鳞状细胞癌 修复 上颌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尖周指数在慢性根尖周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2
作者 马兰 詹福良 +3 位作者 矫贞涛 薛明 张萍 仇丽鸿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0-322,共3页
目的比较新根尖周指数(N-PAI)与旧根尖周指数(O-PAI)在慢性根尖周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门诊具有锥形束CT(CBCT)图像和X线片的患者63例,共95颗前牙,包括无症状牙40颗,诊断为慢性牙髓炎15颗,慢性根... 目的比较新根尖周指数(N-PAI)与旧根尖周指数(O-PAI)在慢性根尖周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门诊具有锥形束CT(CBCT)图像和X线片的患者63例,共95颗前牙,包括无症状牙40颗,诊断为慢性牙髓炎15颗,慢性根尖周炎35颗(包括根管治疗后患牙7颗),根管治疗后表现正常5颗,根据新、旧根尖周指数评判分级,并对所得2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X线片与CBCT图像的根尖周炎检出率分别为38.95%(37/95)和58.95%(5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P<0.01)。CBCT图像O-PAI为1、2时,N-PAI可有不同程度分级;当O-PAI为3、4、5时,由于分级界限不清导致评片重复性不佳,而N-PAI可通过病损大小明确分级。结论 N-PAI通过病变的大小评定根尖周炎的分级,同时包括骨皮质的破坏情况,而O-PAI相邻2个级别之间的划分界限不明确,前者更能体现根尖周炎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根尖周炎 根尖周指数 诊断 应用 根管治疗后 中国医科大学 CT图像 牙体牙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牙骨粉移植改善正畸治疗中牙槽骨骨量不足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帅 赵瑞 +4 位作者 汪俊妍 唐汝萍 颜光启 杨鸣良 赵震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5-108,113,共5页
目的评估在正畸治疗中存在牙槽骨骨量不足的患者应用自体牙骨粉进行牙槽骨增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牙周状态稳定、可以进行手术的正畸固定矫治患者4例(植骨位点17个),锥形束CT (CBCT)显示牙齿唇侧骨皮质菲薄缺失,矫治计划需要拔除其他... 目的评估在正畸治疗中存在牙槽骨骨量不足的患者应用自体牙骨粉进行牙槽骨增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牙周状态稳定、可以进行手术的正畸固定矫治患者4例(植骨位点17个),锥形束CT (CBCT)显示牙齿唇侧骨皮质菲薄缺失,矫治计划需要拔除其他牙齿且拔除数量能够制成足够的自体牙骨粉。通过CBCT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同一植入位点不同高度处牙槽骨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前植入位点牙槽嵴顶、根方3 mm、根方6 mm处牙槽骨厚度分别为(7.91±3.58)、(9.16±3.23)、(10.10±3.36) mm,术后3个月平均厚度分别为(10.10±3.31)、(11.90±3.36)、(12.90±4.27) mm,术后6个月平均厚度分别为(8.86±3.27)、(10.50±3.49)、(11.60±4.10) mm。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牙槽骨厚度均显著增加(P <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牙槽骨厚度减小(P <0.05)。结论将自体牙骨粉应用于牙槽骨菲薄缺失患者的正畸治疗中,可以扩大牙齿移动安全范围,虽然术后牙槽骨有吸收,但厚度较术前仍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牙骨粉 正畸 牙槽骨量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颗外伤脱落前牙再植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中飞 谭学新 +2 位作者 秦兴军 王绪凯 王玉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0-181,共2页
本文探讨外伤脱落前牙再植的成功与牙齿离体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外伤脱落前牙离体时间小于1h组再植成功率明显高于1h以上组,牙齿脱落者应尽早行再植术。
关键词 前牙 再植 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赖氨酸对胎鼠颌下腺细胞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绍辉 张恩礁 +2 位作者 周青 王玉新 徐颖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0-511,共2页
目的:研究以多聚赖氨酸为生长底物对体外培养胎鼠颌下腺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板,对胎鼠颌下腺上皮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应用相差显微镜及电镜观察细胞生长特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细胞来源进行鉴定。结果:颌下腺... 目的:研究以多聚赖氨酸为生长底物对体外培养胎鼠颌下腺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板,对胎鼠颌下腺上皮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应用相差显微镜及电镜观察细胞生长特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细胞来源进行鉴定。结果:颌下腺细胞在包被有多聚赖氨酸的培养皿表面生长分化良好,呈单层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单克隆角蛋白、上皮膜抗体呈阳性表达。结论:多聚赖氨酸在体外培养的过程中,可以促进细胞的黏附与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赖氨酸 颌下腺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分析涎腺腺样囊性癌转移相关基因 被引量:5
16
作者 秦兴军 张恩礁 +4 位作者 杨捷琳 王绪凯 孙长伏 李瑞武 关晓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2-394,共3页
目的:克隆涎腺腺样囊性癌转移相关的基因。方法:应用mRNA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研究涎腺腺样囊性癌高、低转移细胞系基因表达上的差异。结果:以高转移细胞ACC-M为测试子,低转移细胞ACC-2为驱赶子,获得高表达的基因序列有7个,均为已知序列... 目的:克隆涎腺腺样囊性癌转移相关的基因。方法:应用mRNA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研究涎腺腺样囊性癌高、低转移细胞系基因表达上的差异。结果:以高转移细胞ACC-M为测试子,低转移细胞ACC-2为驱赶子,获得高表达的基因序列有7个,均为已知序列同源基因。其中XAGE-1b基因为肿瘤睾丸抗原家族中的一个重要基因。结论:与ACC-2相比ACC-M中部分基因的高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特性的获得有关,此结果为进一步探索腺样囊性癌肿瘤转移分子机理以及肿瘤转移控制和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 抑制性消减杂交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F及其受体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与神经周侵袭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尚德浩 秦兴军 孙长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7-278,F0002,共3页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浸润性生长和神经周侵袭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1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及8例正常涎腺组织标本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TrkA)和p75NTR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涎腺组织的腺泡细...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浸润性生长和神经周侵袭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1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及8例正常涎腺组织标本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TrkA)和p75NTR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涎腺组织的腺泡细胞中未见NGF,p75和TrkA阳性染色,在导管细胞中NGF75%阳性染色。在SACC肿瘤细胞胞浆中NGF81%阳性染色,p75NTR76%阳性染色,未见TrkA阳性染色。在癌周组织及神经纤维中发现NGF的阳性表达。NGF和p75NTR在腺样囊性癌的各病理分型中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NGF和p75NTR的分泌在SACC肿瘤细胞的浸润性生长和神经周侵袭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 免疫组织化学 神经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 P75NT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在血管瘤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秦兴军 张恩礁 +1 位作者 王绪凯 孙长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5-276,共2页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小儿血管瘤增殖退化病理生理演变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28例增殖期血管瘤及22例退化期血管瘤的ICAM-1、VCAM-1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小儿血管瘤增殖退化病理生理演变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28例增殖期血管瘤及22例退化期血管瘤的ICAM-1、VCAM-1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同时以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为对照。结果ICAM-1在增殖期血管瘤强阳性表达,退化期阳性表达,两时期差异十分显著(P<0.01);VCAM-1在增殖期和退化期血管瘤均为阳性表达,两时期无明显差异;ICAM-1和VCAM-1在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几乎均为阴性表达,与不同时期血管瘤相比差异均十分显著(P<0.01)。结论ICAM-1可能在血管形成早期发挥作用,介导内皮细胞间黏附,参与血管瘤发病和消退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免疫组化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意皮瓣修复眶周软组织缺损的体会 被引量:5
19
作者 孔珺 李哲 +1 位作者 秦兴军 张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4-145,149,共3页
目的总结随意皮瓣修复眶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对65例患者应用随意皮瓣修复眶周软组织缺损,皮瓣设计蒂宽1.0~2.5cm,长度根据缺损范围确定,为1.0~3.5cm,长宽比例不超过2.5∶1。充分考虑到眶周各部位创口愈合后对眼睑运动功能的... 目的总结随意皮瓣修复眶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对65例患者应用随意皮瓣修复眶周软组织缺损,皮瓣设计蒂宽1.0~2.5cm,长度根据缺损范围确定,为1.0~3.5cm,长宽比例不超过2.5∶1。充分考虑到眶周各部位创口愈合后对眼睑运动功能的影响,设计尽量短小的附加切口且沿皮纹走行,同时结合患者的个性化要求,作皮瓣的合理设计和选择。结果3例术后有不同程度的皮瓣远端或边缘出现表皮暗红及水泡现象,经积极处理后皮瓣完全恢复;其余病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8个月~2年,创口无明显瘢痕,皮瓣与周围色泽协调一致,质地柔软,弹性良好,功能理想。结论随意皮瓣是修复眶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意皮瓣 眶周 软组织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下入路保护面神经下颌缘支的临床解剖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谭学新 李波 +1 位作者 刘纯义 马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0-851,共2页
目的探讨保护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颌下入路解离方法,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年尸体(男女不限)15具(30侧),模拟颌下入路,显露颌下三角区;分别用三种不同的解剖分离方法来保护面神经下颌缘支。结果方法一:无法直视面神经下颌缘支,... 目的探讨保护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颌下入路解离方法,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年尸体(男女不限)15具(30侧),模拟颌下入路,显露颌下三角区;分别用三种不同的解剖分离方法来保护面神经下颌缘支。结果方法一:无法直视面神经下颌缘支,仅在颌下腺表面可以分离;方法二与方法三均可直视下保护面神经下颌缘支,但以方法三最为可靠、安全。结论在颈阔肌浅面掀起皮瓣,在下颌骨下缘1.5~2.0cm以下切开颈阔肌,在颈阔肌深面逐层解剖显露面神经下颌缘支的方法较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临床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