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介入放射学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何芳显 《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1995年第1期11-14,共4页
肝硬化门脉高压食道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介入放射学治疗的广泛应用已有20多年。Lunderguist和Vang创用经皮经肝食道胃出血栓塞术(PTO)和Richter等于1988年首先在临床使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内支架... 肝硬化门脉高压食道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介入放射学治疗的广泛应用已有20多年。Lunderguist和Vang创用经皮经肝食道胃出血栓塞术(PTO)和Richter等于1988年首先在临床使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S)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功。到现在TIPSS已完成2000例以上,并成为门脉高压食道周静脉曲张出血治疗的首选方法。TIPSS是安全、侵袭小,适应症广且手术死亡率较外科为少。但作为H型5流术其固有的缺点有待克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门脉高血压 导向疗法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ZQ型腔静脉支架治疗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苏洪英 徐克 +4 位作者 祖茂衡 赵金旭 崔进国 杨学良 冯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0期1341-1343,共3页
目的 探讨国产ZQ型腔静脉支架 (ZQS)治疗布 加综合征 (BCS)下腔静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16 1例BCS下腔静脉病变 ,在闭塞开通术及球囊扩张术的基础上 ,置入国产ZQS。结果  16 1例共置入ZQS 16 5枚。其中置入 3节ZQS者 15 3例 (含 ... 目的 探讨国产ZQ型腔静脉支架 (ZQS)治疗布 加综合征 (BCS)下腔静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16 1例BCS下腔静脉病变 ,在闭塞开通术及球囊扩张术的基础上 ,置入国产ZQS。结果  16 1例共置入ZQS 16 5枚。其中置入 3节ZQS者 15 3例 (含 4例置入 2枚 3节ZSQ者 ) ,置入 2节ZQS者 6例 ,置入 4节ZQS者 1例。ZQS置入成功者 15 7例 ,成功率为 97.5 %。失败者 4例 ,占 2 .5 %。失败原因为支架位置不正或 /和展开不良。与支架置入相关的并发症 1例 ,为支架置入后急性血栓形成。随访 3~ 6 0个月 (平均 2 8.9月 ) ,6例出现再狭窄。结论 国产ZQ型腔静脉支架治疗BCS下腔静脉病变安全、有效 ,可以替代同类进口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内支架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中远期疗效观察与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克 钟红珊 +4 位作者 吴瑕 陈冉 肖亮 张曦彤 辛士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5-587,共3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中远期疗效。方法2000年3月-2004年11月,行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34-81岁,平均(66.2±7.3)岁。随访36-92个月,平均(56.0±10.2)个月,每个病例均填写标准化CRF表格...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中远期疗效。方法2000年3月-2004年11月,行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34-81岁,平均(66.2±7.3)岁。随访36-92个月,平均(56.0±10.2)个月,每个病例均填写标准化CRF表格,建立数据库,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术中内漏3例,右肾动脉栓塞1例,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2例,急性左心衰1例,脑出血1例,术后30天内死亡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循环衰竭。随访期间内漏2例,死亡2例,分别死于腹主动脉瘤破裂和膀胱癌肝转移。结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创伤小,恢复快,中远期严重并发症少,对于不能耐受传统外科手术的患者应优先选择腔内修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介入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诊断超声介导自制微泡造影剂的溶栓效应及参数优化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冉 任卫东 +1 位作者 吴瑕 陈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研究诊断超声介导自制微泡造影剂对血栓的溶解效应以及对影响溶栓效果的超声频率、机械指数、照射时间、微泡浓度四个参数进行探讨,确定最佳的溶栓参数组合。方法利用统计学L9(3-4)正交表确定不同的超声频率(1.8 MHz、5 MHz、11 ... 目的研究诊断超声介导自制微泡造影剂对血栓的溶解效应以及对影响溶栓效果的超声频率、机械指数、照射时间、微泡浓度四个参数进行探讨,确定最佳的溶栓参数组合。方法利用统计学L9(3-4)正交表确定不同的超声频率(1.8 MHz、5 MHz、11 MHz)、不同机械指数(0.5、1.2、1.6)、不同照射时间(10 min、30 min、60 min)、不同微泡浓度(3.5×10^-9/ml、4.2×10^-9/ml、5.0×10^-9/ml)各参数不同水平间的组合,按照正交表所示组合参数条件进行体外溶栓,计算各组问的溶栓率P=[(W0-W1)/W0]×100%,所得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切片HE染色及电镜下观察溶栓后的血凝块结构。结果作用时间对其溶栓率的影响最大,其溶栓的最佳条件组合为超声频率A=1.8 MHz、机械指数B =1.6、作用时间C=60 min、微泡浓度D=5.0×10^-9/ml。HE切片染色及扫描电镜1000倍观察溶栓后血凝块内部结构松散,并伴有大量纤维素断裂,出现较大的空洞与裂隙。结论诊断超声介导下的超声微泡造影剂具有助溶作用,并在低频率、高机械指数、延长作用时间、高微泡浓度的参数条件下溶栓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超声 微泡造影剂 溶栓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在肾脏移植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王颖 徐荣天 李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84-1686,共3页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相结合对肾脏移植术后肾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12例接受肾脏移植手术的患者,其中1例接受肝肾移植联合移植,行64排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并同时对所得图像数据不同期像进行特定的三维重建。...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相结合对肾脏移植术后肾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12例接受肾脏移植手术的患者,其中1例接受肝肾移植联合移植,行64排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并同时对所得图像数据不同期像进行特定的三维重建。结果12例患者中1例患者显示移植肾门水平可见软组织密度包块;1例显示移植肾盂肾盏扩张积液;2例显示移植肾脏功能不良,1例显示移植肾肾盂输尿管管壁增厚;1例显示盆腔积液;1例显示动脉期皮髓质界限分界欠清晰,经临床分析考虑轻度排斥反应;其余6例肾脏强化程度正常,肾血管无狭窄,肾脏排泄功能正常。结论64排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及后处理相结合可对移植肾脏功能进行初步评价,对血管源性及排斥反应可提高一定程度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移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动脉支架聚丙交酯乙交酯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夏永辉 徐克 +2 位作者 冯博 齐民 黄莹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0-293,共4页
目的制备外周动脉镍钛合金支架聚丙交酯乙交酯复合物(PLGA)涂层,对其性能进行实验研究。方法利用浸涂法将PLGA涂敷于镍钛记忆合金外周动脉支架表面,用体式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电子扫描显微镜对涂层进行表面形貌、机械性能、血液相容... 目的制备外周动脉镍钛合金支架聚丙交酯乙交酯复合物(PLGA)涂层,对其性能进行实验研究。方法利用浸涂法将PLGA涂敷于镍钛记忆合金外周动脉支架表面,用体式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电子扫描显微镜对涂层进行表面形貌、机械性能、血液相容性、降解行为等实验研究。结果PLGA可在镍钛合金支架表面形成光滑涂层,经过一定机械作用涂层仍能很好地与支架表面结合;PLGA涂层与裸镍钛合金表面相比,有更少的血小板黏附;PLGA涂层降解速度较平稳,基本符合线性降解规律,完全降解约需6周。结论PLGA涂层与镍钛合金支架可形成良好表面形态及稳定结合力,血液相容性好,降解速度适中,在预防支架植入后再狭窄方面将会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聚丙交酯乙交酯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TIPS的解剖学基础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吴瑕 徐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下腔静脉、肝静脉与门静脉三者之间的影像解剖学关系,评估改良式TIPS,即经肝段下腔静脉入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64例临床证实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B级40例,C级24例,行肝...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下腔静脉、肝静脉与门静脉三者之间的影像解剖学关系,评估改良式TIPS,即经肝段下腔静脉入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64例临床证实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B级40例,C级24例,行肝脏双期增强扫描后行CT多层面重组(MPR)及曲面重建(CPR)后处理,将测量所得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Child-PughB级者肝段下腔静脉的长度与C级者相比前者较长(P<0.05)。以肝段下腔静脉穿刺点为A1,肝右静脉开口2cm处的穿刺点为A2,门静脉分叉部穿刺点为B1,门静脉右支开口2cm处的穿刺点为B2,A1B1线的长度与A2B1线的长度相比前者较短(P<0.05),A1B2线和A2B2线与B2点所在门静脉右支径线的夹角大小相比前者较小(P<0.05)。A1B1线和A1B2线分别与所在门静脉径线的夹角相比前者较大(P<0.05),A2B1线和A2B2线分别与所在门静脉径线的夹角相比前者较大(P<0.05)。结论从解剖学角度分析,改良式TIPS具备安全性及可行性,较传统TIPS术式还具有分流道走行顺畅,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 门体分流 经肝段下腔静脉 多层螺旋CT 肝脏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与伽玛刀治疗门脉癌栓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海伟 刘静 李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02-705,共4页
目的比较125I放射粒子植入与伽玛刀治疗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3年5月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30例采用伽玛刀治疗,计划设计3~10个靶点,单次剂量3~6 Gy,2~5次/周,照射总量30~50... 目的比较125I放射粒子植入与伽玛刀治疗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3年5月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30例采用伽玛刀治疗,计划设计3~10个靶点,单次剂量3~6 Gy,2~5次/周,照射总量30~50 Gy。治疗计划中50%~70%等剂量曲线包绕计划靶区(PTV)。另30例采用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观察治疗后门静脉癌栓的变化。结果治疗后3个月,伽玛刀组癌栓完全消失(CR)0例,部分缓解(PR)8例(26.6%),无变化(SD)17例(56.7%),进展(PD)5例(16.7%);粒子植入组完全消失3例(10.0%),部分缓解19例(63.4%),无变化(SD)7例(23.3%),进展(PD)1例(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腹水及肝功能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门静脉癌栓近期疗效优于伽玛刀,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门静脉癌栓 伽玛刀 ^125I放射粒子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建立及X刀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3
9
作者 郭敏 关丽明 戚喜勋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23-124,共2页
目的总结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制作及X刀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协助医生对20只大鼠制作脑胶质瘤模型及给予X刀治疗,在术前、术中、术后积极实施相关护理对策。结果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制作成功率80%,X刀治疗成功率100%,治疗后的存活率为86%... 目的总结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制作及X刀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协助医生对20只大鼠制作脑胶质瘤模型及给予X刀治疗,在术前、术中、术后积极实施相关护理对策。结果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制作成功率80%,X刀治疗成功率100%,治疗后的存活率为86%。结论熟悉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制作及X刀治疗的技术,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配合有助于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提示熟练的护理配合在动物模型制作及X刀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C6细胞 胶质瘤 立体放射外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内支架置入术疗效分析及随访观察(附51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亮 邵尉 +1 位作者 周玉斌 徐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0年第S1期8-11,共4页
目的:评价金属内支架治疗食道良、恶性狭窄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材料和方法:51例病人,良性狭窄14例,恶性狭窄 37例,其中伴瘘道形成者 18例。共置入国产 Z型自膨式吻合口支架 12枚, strecker支架 4枚, wa... 目的:评价金属内支架治疗食道良、恶性狭窄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材料和方法:51例病人,良性狭窄14例,恶性狭窄 37例,其中伴瘘道形成者 18例。共置入国产 Z型自膨式吻合口支架 12枚, strecker支架 4枚, wallstent 4枚,国产Z型自膨式带膜支架39枚。结果:内支架置入全部成功,无即刻并发症出现,术后患者狭窄得到改善,瘘道完全封闭。远期疗效与疾病性质、并发症的出现及治疗情况密切相关。结论:食道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食道良、恶性狭窄的有效的非手术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积极治疗,有利于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狭窄 治疗效果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造影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旭光 张福鼎 朱玉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0期1390-1392,共3页
目的 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 (3D CTA)对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方法 应用ToshibaAquilion型多层螺旋CT扫描仪对 2 6例脑梗死病人进行 3D CTA检查 ,分别对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和椎 基底动脉系统进行检测并评估。结果 发现... 目的 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 (3D CTA)对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方法 应用ToshibaAquilion型多层螺旋CT扫描仪对 2 6例脑梗死病人进行 3D CTA检查 ,分别对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和椎 基底动脉系统进行检测并评估。结果 发现大脑中动脉闭塞或狭窄 17例 ,大脑后动脉闭塞或狭窄 2例 ,椎动脉狭窄 1例。 6例未见血管异常 ,其中 5例为多发性腔隙梗死。全部 2 6例病人中 ,只见到 1例动脉内壁不光滑 ,未见到斑块、钙化、溃疡及血栓形成。结论 脑梗死的病因可能以栓塞为多见 ;3D CTA具有灵活的三维影像后处理功能 ,能提供脑血管病的多方面信息 ,是诊断脑梗死的重要工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脑白质纤维束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侯美丹 范国光 +2 位作者 李松柏 王艺 耿海洋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2期1392-1395,共4页
目的:使用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改变,探讨DTI对aMC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aMCI患者和1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DTI扫描,测量两组受试者的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的内... 目的:使用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改变,探讨DTI对aMC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aMCI患者和1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DTI扫描,测量两组受试者的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的内囊后肢、小脑中脚、上纵束、下纵束、下额枕束和扣带束的各向异性(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MCI组双侧下额枕束的FA值均较对照组低,右上纵束的ADC值较对照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部位白质纤维束的FA和ADC值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CI患者的下额枕束和上纵束发生了微观结构的变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生,DTI对于aMCI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各向异性 痴呆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间质瘤一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华 任克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7-97,共1页
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近半个月无明显诱因自觉腹胀,无恶心呕吐、无腹痛,偶可于上腹部触及包块,排气后包块消失。大便次数增加,3~4次/日,便稀,颜色正常,伴里急后重。
关键词 胰腺 胃肠道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