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曲肽注射液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秋晨 于兆进 +2 位作者 孙海刚 于涧坤 魏敏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93-196,共4页
本研究探讨受试药物复方曲肽注射液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及体内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采用血小板凝聚仪测定不同浓度复方曲肽注射液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并确定量效关系。采用动脉短路血栓模型测定复方曲肽注射液的抑制血栓形成作用。结... 本研究探讨受试药物复方曲肽注射液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及体内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采用血小板凝聚仪测定不同浓度复方曲肽注射液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并确定量效关系。采用动脉短路血栓模型测定复方曲肽注射液的抑制血栓形成作用。结果表明,复方曲肽注射液具有抑制血栓形成作用和剂量依赖性的抗血小板聚集功能。当复方曲肽溶液总氮终浓度为5μg/m l时,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达到(28.61±22.07)%,其最大活性为100μg/m l的阿司匹林溶液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2.5倍。复方曲肽注射液的血栓形成抑制率为(33.90±17.56)%。结论:复方曲肽注射液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 曲肽 血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PⅡ表达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颖 郭杨 +3 位作者 阎雪晶 郭阿垚 魏敏杰 金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2-464,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及与化疗前后TOPⅡ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73例)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TOPⅡ的表达,了解其与化疗方案及疗效的关系。结果 TOPⅡ的表达与疗效相关(P=0.015),TOPⅡ阳性表...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及与化疗前后TOPⅡ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73例)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TOPⅡ的表达,了解其与化疗方案及疗效的关系。结果 TOPⅡ的表达与疗效相关(P=0.015),TOPⅡ阳性表达患者对蒽环类药物敏感(P=0.005),多西他赛类药物疗效与TOPⅡ表达无相关性(P=0.495)。化疗前后TOPⅡ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阳转阴者中获得pCR为35.3%,阴转阳或无变化者获得pCR为9.1%,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TOPⅡ阳性表达者对蒽环类化疗方案敏感,TOPⅡ可能成为预测疗效的指标,化疗后TOPⅡ表达由阳转阴者获得较好的病理缓解,TOPⅡ可能成为指导术后化疗方案选择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蒽环类 多西他赛 TOP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转移阳性乳腺癌中Ezrin相关的上皮钙黏蛋白表达亚细胞定位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于兆进 何苗 +3 位作者 孙明立 赵海山 魏敏杰 赵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95-699,共5页
目的探讨Ezrin与上皮钙黏蛋白(E-cad)表达部位的相关性及其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淋巴结转移阳性乳腺癌组织样本94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zrin和E-cad的表达情况。结果 E-cad和Ez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7%和... 目的探讨Ezrin与上皮钙黏蛋白(E-cad)表达部位的相关性及其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淋巴结转移阳性乳腺癌组织样本94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zrin和E-cad的表达情况。结果 E-cad和Ez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7%和58.5%;E-cad表达于细胞膜者(E-cadm)20例,表达于细胞质者(E-cadc)23例;与Ezrin阴性组织相比,Ezrin阳性组织中E-cadc表达频率显著增高(P=0.025);在TNM分期较高(Ⅱ~Ⅲ)的组织中E-cad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在较大的肿瘤组织中,Ezrin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36),E-cadc表达频率显著高于E-cadm(P=0.013);与E-cad(+)、Ezrin(-)、E-cadm组织相比,E-cad(-)、Ezrin(+)、E-cadc组织淋巴结转移数目显著增多(P〈0.05);乳腺癌组织特征按照E-cad(+)/Ezrin(-)、E-cad(-)/Ezrin(-)、E-cad(+)/Ezrin(+)、E-cad(-)/Ezrin(+)的顺序(P〈0.001),或者E-cadm/Ezrin(-)、E-cadc/Ezrin(-)、E-cadm/Ezrin(+)、E-cadc/Ezrin(+)的顺序(P=0.007),淋巴结转移的数目均依次增多。结论在转移性乳腺癌中,Ezrin可能调节E-cad的亚细胞定位,从而协同影响乳腺癌病程,促进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ZRIN 上皮钙黏蛋白 亚细胞定位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苷肌肽注射液对PC-12及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海山 于兆进 +2 位作者 陈秋晨 姚维范 魏敏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55-1559,共5页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脑苷肌肽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及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噻唑蓝法(MTT)检测细胞存活率;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脑苷肌肽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及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噻唑蓝法(MTT)检测细胞存活率;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 脑苷肌肽注射液在0.1~300.0 μg·mL-1(以多肽计)浓度范围内对0.000 34%过氧化氢(H2O2)诱导PC-12损伤有保护作用,最大效应(43.0±9.2)%,在0.1~30.0 μg·mL-1(以多肽计)浓度范围内对H2O2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最大效应为(50.5±11.9)%.ELISA法检测发现,脑苷肌肽注射液可使两损伤细胞株培养液中NSE水平显著减少,且以SH-SY5Y更为显著;BDNF水平在两细胞株中均显著增加.结论 脑苷肌肽注射液对H2O2诱导的PC-12及SH-SY5Y细胞的损伤均有保护作用,且以人源性SH-SY5Y细胞更为敏感;该过程伴有NSE水平降低,脑苷肌肽细胞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BDN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苷肌肽注射液 细胞保护 NSE BD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E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学习记忆能力损伤的改善作用(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赵琳 何苗 +3 位作者 金万宝 赵海山 姚维凡 魏敏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观察维生素E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D-gal与NaNO2联合腹腔注射方法建立AD模型小鼠,在造模同时及模型建立后两个时间点灌胃给予维生素E(28,280 IU/kg)观察疗效,实验结束后水迷宫检测... 目的:观察维生素E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D-gal与NaNO2联合腹腔注射方法建立AD模型小鼠,在造模同时及模型建立后两个时间点灌胃给予维生素E(28,280 IU/kg)观察疗效,实验结束后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的变化,化学比色法检测脑组织AChE、SOD活性、MD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层Aβ、NF-B表达的变化。结果:造模同时给予维生素E可使D-gal与NaNO2联合诱导的AD模型鼠的逃避潜伏期缩短[第1天F(3,56)=6.959;第2天F(3,56)=6.689;第3天F(3,56)=17.379;第4天F(3,56)=13.391;P<0.05],AChE活性降低[F(3,28)=29.431,P<0.05],SOD活性提高[F(3,28)=7.372,P<0.05],MDA含量降低[F(3,28)=11.235,P<0.05];同时可明显降低AD模型鼠脑组织中Aβ、NF-κB的表达(P<0.05)。模型建立后给予维生素E未发现上述变化。结论:维生素E可预防化学诱导的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损伤,可能机制与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降低AChE活性、降低脑组织中Aβ、NF-κB的表达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维生素E 学习记忆损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6大豆油脂肪乳对小鼠腹泻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孙明立 赵海山 +1 位作者 姚维范 魏敏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42-745,共4页
目的探讨ω-6大豆油脂肪乳对番泻叶导致的小鼠腹泻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腹泻组和ω-6大豆油脂肪乳组,每组12只。利用番泻叶制备小鼠腹泻模型。造模后,ω-6大豆油脂肪乳组注射ω-6大豆油脂肪乳(15m L/kg,每日1... 目的探讨ω-6大豆油脂肪乳对番泻叶导致的小鼠腹泻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腹泻组和ω-6大豆油脂肪乳组,每组12只。利用番泻叶制备小鼠腹泻模型。造模后,ω-6大豆油脂肪乳组注射ω-6大豆油脂肪乳(15m L/kg,每日1次),对照组与腹泻组小鼠每日尾静脉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0 d。自造模之日起动态观察小鼠一般状态并记录小鼠体质量;并于给药前及给药第1、4、7和10天分别计算小鼠腹泻指数;给药10 d后处死小鼠,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小肠黏膜形态学变化;采用生化法检测小鼠血浆白蛋白(ALB)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小鼠小肠黏膜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与腹泻组相比,ω-6大豆油脂肪乳组小鼠的一般状况和体质量明显改善,小鼠腹泻指数明显降低;给药10 d后,与腹泻组相比,ω-6大豆油脂肪乳组小鼠小肠黏膜损伤明显改善、血浆ALB水平显著升高,小肠黏膜中PCNA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ω-6大豆油脂肪乳对番泻叶所致的小鼠腹泻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CNA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6大豆油脂肪乳 番泻叶 腹泻 小肠黏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发性乳腺癌中Ezrin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赵琳 于兆进 +2 位作者 何苗 孙明立 魏敏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3-677,共5页
目的埃兹蛋白(Ezrin)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作用与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二者在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45例乳腺癌病理组织中Ezrin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相关... 目的埃兹蛋白(Ezrin)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作用与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二者在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45例乳腺癌病理组织中Ezrin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临床资料和预后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145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Ezrin阳性表达70例(48.3%),β-catenin阳性表达82例(56.6%),二者呈显著负相关(r=-0.267,P=0.001)。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增高,Ezr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7),β-caten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Ezr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27),β-caten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1)。Ezrin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总体生存期(P=0.004)及无病生存期(P=0.017)缩短显著相关,β-catenin阳性表达则可显著延长患者总体生存期(P<0.001)及无病生存期(P=0.001)。但多变量Cox回归发现,Ezrin与β-catenin并非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乳腺癌中Ezrin和β-catenin显著负相关,且在乳腺癌转移、恶化等病程进展及不良预后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可作为乳腺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埃兹蛋白 Β-连环蛋白 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V4和PKCε在糖尿病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中的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磊 王翠丽 +3 位作者 丁炎 那存乌力吉 姚维凡 赵海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92-695,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不同时期蛋白激酶Cε(PKCε)和瞬时性受体电位通道4(TRPV4)在大鼠DRG神经元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经典糖尿病模型,检测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DRG神经元中PKCε和TRPV4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背根神经节(DRG)在痛性... 目的探讨糖尿病不同时期蛋白激酶Cε(PKCε)和瞬时性受体电位通道4(TRPV4)在大鼠DRG神经元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经典糖尿病模型,检测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DRG神经元中PKCε和TRPV4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背根神经节(DRG)在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PDN)过程中PKCε和TRPV4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 PKCε和TRPV4在正常大鼠的背根神经节中均有表达。在糖尿病大鼠中,PKCε和TRPV4的表达水平都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其中,PKCε在糖尿病第4周的表达水平最高,TRPV4在糖尿病第1周的表达水平最高。结论高糖慢性刺激可导致DRG神经元PKCε和TRPV4的表达改变,在短期内有明显的增加,但2者高峰出现的时间不同。TRPV4的增加依赖于PKCε,而后者错后的高峰说明其参与更多的细胞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蛋白激酶CΕ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6大豆油脂肪乳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
9
作者 边竞 孙明立 +4 位作者 于兆进 陈文捷 何林秀 李亚楠 魏敏杰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7期698-701,共4页
目的研究ω-6大豆油脂肪乳对乙酸烧灼诱导的大鼠胃溃疡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ω-6大豆油脂肪乳组,每组10只。模型对照组和ω-6大豆油脂肪乳组制备胃溃疡模型。造模后第5天,ω-6大豆油... 目的研究ω-6大豆油脂肪乳对乙酸烧灼诱导的大鼠胃溃疡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ω-6大豆油脂肪乳组,每组10只。模型对照组和ω-6大豆油脂肪乳组制备胃溃疡模型。造模后第5天,ω-6大豆油脂肪乳组尾静脉注射ω-6大豆油脂肪乳10 m L·kg^(-1)·d^(-1),假手术组与模型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连续给药10 d。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胃组织病理特征,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大鼠胃酸浓度,比色法测定胃蛋白酶活力,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免疫组化法观测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结果ω-6大豆油脂肪乳组大鼠胃黏膜溃疡面积(5.67±2.32)mm^2,较模型对照组[(8.68±1.98)mm^2]显著缩小(P<0.05)。模型对照组胃酸浓度(2.01±0.57)mmol·L-1,胃蛋白活力[(41.28±17.25)U],血清NO浓度(85.76±17.75)μmol·L^(-1);ω-6大豆油脂肪乳组胃酸浓度(1.70±0.53)mmol·L-1,胃蛋白活力(23.12±6.97 U),血清NO(64.62±13.86)μmol·L-1,均较模型对照组低,胃黏膜EGFR表达增加,其中胃蛋白活力、血清NO浓度、胃黏膜EGFR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ω-6大豆油脂肪乳可促进大鼠胃溃疡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及NO,促进EGFR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6大豆油脂肪乳 溃疡 保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3鱼油脂肪乳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何林秀 孙明立 +4 位作者 边竞 于兆进 陈文捷 李亚楠 魏敏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90-1093,1115,共5页
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对环磷酰胺导致的小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5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ω-3鱼油脂肪乳组,每组15只。利用环磷酰胺制备小鼠胃黏膜损伤模型。造模后,ω-3鱼油脂肪乳组小鼠尾静脉注射ω-... 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对环磷酰胺导致的小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5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ω-3鱼油脂肪乳组,每组15只。利用环磷酰胺制备小鼠胃黏膜损伤模型。造模后,ω-3鱼油脂肪乳组小鼠尾静脉注射ω-3鱼油脂肪乳(15 mL/kg),1次/d.连续2周,其余2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自造模之日起每日观察小鼠状态并记录小鼠体质量及摄食量;于给药第1天、第7天、第14天每组分别处死5只小鼠,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胃黏膜形态学变化;采用黄嘌吟氧化法检测小鼠胃黏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采用紫外比色法检测小鼠胃黏膜组织中单胺氧化酶(MAO)的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ω-3鱼油脂肪乳组小鼠的一般状况和营养状态明显改善;给药第14天,与模型对照组相比,ω-3鱼油脂肪乳组小鼠胃黏膜损伤明显改善、小鼠胃黏膜中MAO和SOD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ω-3鱼油脂肪乳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胃黏膜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MAO和SOD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鱼油脂肪乳 环磷酰胺 胃黏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