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液、温热对体外培养胃癌细胞系MGC-803杀伤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峻青 张忠彪 +1 位作者 董明 杨广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69-271,301,共4页
应用MGC-803人胃癌细胞系做为模型,在不同渗透压溶液、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处理后,观察细胞总数及活细胞%,并再次培养,观察癌细胞继续生长情况。结果证明,双蒸馏水、43℃、作用20分钟,癌细胞全部被杀灭。
关键词 胃癌细胞 低渗液 温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与小肠吸收细胞标志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辛彦 赵凤凯 +1 位作者 吴东璞 张荫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5期333-336,共4页
本文对50例胃癌组织中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和分布与小肠吸收细胞标志酶AKP、LAP的表达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与胃癌细胞AKP和LAP的表达呈正相关。并对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与胃癌细胞吸收功能分化的关系及其... 本文对50例胃癌组织中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和分布与小肠吸收细胞标志酶AKP、LAP的表达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与胃癌细胞AKP和LAP的表达呈正相关。并对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与胃癌细胞吸收功能分化的关系及其生物学意义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DE 胃肿瘤 磷酸酶 氨基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rrmann4型胃癌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新文 张强 +6 位作者 罗英伟 袁媛 高华 徐迈 辛彦 王梅先 宿允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50-252,共3页
回顾性统计学分析127例Borrmann4型胃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发现组织学类型及间质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对预后影响最大。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技术对正常胃粘膜54例、Borrmann2型胃癌25例、... 回顾性统计学分析127例Borrmann4型胃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发现组织学类型及间质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对预后影响最大。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技术对正常胃粘膜54例、Borrmann2型胃癌25例、Bor-rmann4型胃癌23例的冰冻组织切片进行了染色。结果表明:细胞纤维粘连蛋白及基底膜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在上述组织之间呈递减趋势,在Borrmann4型胃癌中减少乃至消失。它们的表达与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类型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转移淋巴结分型的病理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梅先 吕化仙 +1 位作者 张荫昌 陈峻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56-158,共3页
胃癌组织学生长方式,是估计胃癌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组淋巴结转移癌的生长方式,多数(65.4%)与原发癌一致,这一部分转移淋巴结,同原发癌一样可反映胃癌的预后。少数(34.6%)与原发癌生长方式不同的转移淋巴结,总的趋向变恶,推测它们将... 胃癌组织学生长方式,是估计胃癌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组淋巴结转移癌的生长方式,多数(65.4%)与原发癌一致,这一部分转移淋巴结,同原发癌一样可反映胃癌的预后。少数(34.6%)与原发癌生长方式不同的转移淋巴结,总的趋向变恶,推测它们将比原发癌对预后表达得更深刻。在粘液组化分型中,淋巴结转移癌与原发癌的各型分布近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结 病理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合并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组织病理学及组织化学研究
5
作者 辛彦 赵凤凯 +8 位作者 吴东瑛 王梅先 张荫昌 何安光 戴晓淳 姜奕 王舒宝 单吉贤 徐惠绵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92-93,共2页
胃的恶性淋巴瘤少见,约占胃恶性肿瘤的1%~4%。胃癌合并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则罕见。本文对1例胃癌合并胃恶性淋巴瘤的病例进行了较系统的组织病理学和组织化学研究,并对恶性淋巴瘤、瘤样淋巴组织增生与胃癌关系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瘤 病理学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的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6
作者 王梅先 吴亚军 +2 位作者 张荫昌 刘松 任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5期431-433,共3页
ABC免疫酶标半定量分级法表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的阳性分级表达高于浅表胃炎、低于胃癌(P<0.05)。其中再生型、隐窝型及腺瘤型异型增生的阳性分级表达呈递减关系(P<0.05),而且三者... ABC免疫酶标半定量分级法表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的阳性分级表达高于浅表胃炎、低于胃癌(P<0.05)。其中再生型、隐窝型及腺瘤型异型增生的阳性分级表达呈递减关系(P<0.05),而且三者阳性细胞的分布各有特点。PCNA的原位检测,是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及其恶性变的较好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胃粘膜增生 胃肿瘤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的表达与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9
7
作者 辛彦 赵凤凯 +4 位作者 林惠芝 张荫昌 王舒宝 徐惠绵 吴云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4期298-300,共3页
80年代后期,胃癌宿主内在的性激素环境与胃癌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迄今,国内外对胃癌组织中ER的组化定位研究较少,特别是关于ER与胃癌病理生物学特征的关系尚未见到系统报道。
关键词 雌激素 受体 胃肿瘤 病理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磷酸酶与胃癌浸润性生长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辛彦 赵凤凯 +3 位作者 张素敏 吴东瑛 张荫昌 陶建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61-264,共4页
本文对68例手术切除之新鲜胃癌标本进行了酸性磷酸酶(ACP)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提示,ACP阳性之胃癌多具有较强的局部浸润性生长和淋巴结转移的能力。作者认为:胃癌ACP组化染色结果可作为临床预测胃癌浸润生长和淋巴结转移潜能的辅助酶学... 本文对68例手术切除之新鲜胃癌标本进行了酸性磷酸酶(ACP)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提示,ACP阳性之胃癌多具有较强的局部浸润性生长和淋巴结转移的能力。作者认为:胃癌ACP组化染色结果可作为临床预测胃癌浸润生长和淋巴结转移潜能的辅助酶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磷酸酯 胃癌 浸润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内埋藏麝香对延长胃癌术后生存期的远期疗效观察(附74例报告) 被引量:2
9
作者 孟照华 丁克彪 +10 位作者 王万才 张树伟 曾家修 陈喜昌 赫斌 郭卫平 于文斌 王明利 张荫昌 宫伟 辛燕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03-305,共3页
为延长胃癌根治术后生存期,我院自1972年1月~1992年1月对148例胃痛根治术的患者术中腹内埋藏麝香治疗。现就1972~1987年间的74例患者术后生存期观察并进行比较的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Ⅱ~Ⅲ期胃癌148例,其中自愿... 为延长胃癌根治术后生存期,我院自1972年1月~1992年1月对148例胃痛根治术的患者术中腹内埋藏麝香治疗。现就1972~1987年间的74例患者术后生存期观察并进行比较的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Ⅱ~Ⅲ期胃癌148例,其中自愿接受腹内埋藏麝香者74例,未接受埋藏麝香者在胃癌根治术后行化疗74例。148例中男78例,女70例。接受埋麝香者7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手术后 麝香 腹内埋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及癌前病变的酶学改变与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辛彦 张萌昌 +1 位作者 张佩范 王梅先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15-317,共3页
肿瘤细胞的恶性表现与由基因表达异常所致的细胞代谢失调有关。由代谢功能的改变与酶直接相关,因而分析癌细胞酶学的改变并掌握其变化的规律,对探索肿瘤的发病机理、提高早期诊断率。
关键词 胃肿瘤 病变 酶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的浆膜下淋巴道转移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荫昌 张佩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33-136,共4页
在8例不同浸润生长方式的进展期胃癌标本的全剥浆膜的节段性连续切片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看到胃癌细胞在胃壁淋巴管内的转移方式有二:即连续性癌栓及漂浮性癌。不同的转移癌方式与胃癌癌肿本身的浸润生长方式有关,巢状及团块状生长... 在8例不同浸润生长方式的进展期胃癌标本的全剥浆膜的节段性连续切片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看到胃癌细胞在胃壁淋巴管内的转移方式有二:即连续性癌栓及漂浮性癌。不同的转移癌方式与胃癌癌肿本身的浸润生长方式有关,巢状及团块状生长的胃癌多呈连续性癌栓转移,而弥漫性生长的胃癌多呈漂浮性癌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道转移 癌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淋巴结转移临床与病理检查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单吉贤 齐春莲 +5 位作者 王舒宝 陈峻青 梁宏伟 吴云飞 袁嫒 辛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S1期112-114,共3页
胃癌淋巴结转移与否对胃癌手术和预后十分重要,本文就手术切除胃癌标本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和病理检查对比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材料取自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胃癌R<sub>2</sub>—R<sub>3</sub>根治术切除的... 胃癌淋巴结转移与否对胃癌手术和预后十分重要,本文就手术切除胃癌标本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和病理检查对比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材料取自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胃癌R<sub>2</sub>—R<sub>3</sub>根治术切除的新鲜标本计20例,按日本“胃癌外科病理处理规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结转移 转移符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2及其抑制因子p27^(Kip1)在胃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宏武 戴冬秋 +1 位作者 徐惠绵 毕海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 2 (Cdk2 )及其抑制因子p2 7Kip1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对 6 0例胃癌组织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进行Cdk2、p2 7Kip1免疫组化染色 ,腹水或腹腔冲洗液行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 2 (Cdk2 )及其抑制因子p2 7Kip1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对 6 0例胃癌组织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进行Cdk2、p2 7Kip1免疫组化染色 ,腹水或腹腔冲洗液行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 :Cdk2阳性表达率 5 6 .6 7% (34/ 6 0 ) ,阳性细胞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浆 ,以Ⅲ、Ⅳ期表达率较高 (P <0 .0 1) ,与胃癌大体类型及浆膜分型关系密切 (P <0 .0 1) ;p2 7Kip1阳性表达率为 4 3.33% (2 6 / 6 0 ) ,阳性细胞定位于细胞浆 ,在高分化及Ⅰ、Ⅱ期胃癌高表达 (P <0 .0 5 ) ,且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1) ;Cdk2、p2 7Kip1同时阳性表达 19例 ,占 31.6 7% (19/ 6 0 )。结论 :Cdk2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2 7Kip1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2 P27^KIPL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大肠癌NSY 42129肺高转移株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迈 董明 +2 位作者 王兰 张素敏 张荫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21-24,共4页
NSY 42129细胞株是从大肠癌患者肝转移灶瘤细胞建立起来的。该细胞株经皮下接种,在5只裸鼠体内肿瘤形成率为100%,并全部发生肺转移。该细胞株在体外呈贴壁和多复层克隆样生长,在10%NBSRPMI 1640培养液和塑料或玻璃瓶皿中的克隆(集落)形... NSY 42129细胞株是从大肠癌患者肝转移灶瘤细胞建立起来的。该细胞株经皮下接种,在5只裸鼠体内肿瘤形成率为100%,并全部发生肺转移。该细胞株在体外呈贴壁和多复层克隆样生长,在10%NBSRPMI 1640培养液和塑料或玻璃瓶皿中的克隆(集落)形成率为50%,在半固体培养基(双层琼脂)中为15%。在抗肿瘤的药敏实验或筛选抗肿瘤药物中、该细胞株可以代替双层琼脂人癌细胞集落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株 转移 大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用细胞包被酶标板的新方法——细胞培养包被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明 徐迈 +2 位作者 曹学松 杨广育 张荫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27-128,共2页
应用细胞性抗原包被酶标板进行ELISA检测,要求细胞稳固、均匀地分布于酶标板上。目前多采取将分离后的细胞悬液加入酶标板,离心后加固定液的方法包被,不易使细胞均匀分布于板上。我们通过实践,摸索出一种新的细胞培养包被法,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细胞培养 细胞包被 酶标板 包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性胃溃疡与幽门螺旋菌感染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梅先 吴烨秋 +2 位作者 林慧芝 张荫昌 杨广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00-102,共3页
本文选3组不同病理取材的消化性胃溃疡病例,经HE、碱性复红及W-S染色,回顾性检查幽门螺旋菌。检出率分别为:粘膜活检组65.0%;胃切除常规组84.6%;胃切除粘膜席卷组100%。其结果说明HP与消化性胃溃疡的发生有关。
关键词 胃溃疡 幽门螺旋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识别的癌胚抗原决定簇及其生化特性
17
作者 杨广育 Michael.R.price 张荫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1期9-13,24,共6页
本文应用系列抗CEA及相关抗原的单抗系列,探测了其抗原决定簇、生化特性及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并以物理、化学因素处理、鉴定了抗原的化学稳定性及相关结构。以亚细胞膜结合-微量固相放免分析试验,分析了此系列单抗与结直肠癌组织细胞反... 本文应用系列抗CEA及相关抗原的单抗系列,探测了其抗原决定簇、生化特性及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并以物理、化学因素处理、鉴定了抗原的化学稳定性及相关结构。以亚细胞膜结合-微量固相放免分析试验,分析了此系列单抗与结直肠癌组织细胞反应的限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癌胚抗原 抗原决定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