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DBT影像组学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姜文研 牛淑娴 +6 位作者 张梦瑶 崔林鹏 董越 艾华 周晓娅 于韬 罗娅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398-402,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的影像组学方法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9月-2018年4月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6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影像资料。通过提取和筛选乳腺DBT影像组学特征,建立了影像组学诺模...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的影像组学方法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9月-2018年4月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6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影像资料。通过提取和筛选乳腺DBT影像组学特征,建立了影像组学诺模图模型,绘制工作特性(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鉴别能力,通过决策曲线(DCA)分析评估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本研究建立的诺模图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获得AUC值分别为0.942(敏感性=0.833,特异性=0.928)和0.928(敏感性=0.926,特异性=0.839),DCA分析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结论:基于DBT影像构建的诺模图模型是作为无创辅助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疾病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经状态对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表观弥散系数值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董越 董瑞彤 +5 位作者 于岩岩 张瑞 胡启云 于韬 刘凡 罗娅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9-573,共5页
目的观察月经状态对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52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的MRI及DWI资料,其中317例鳞癌和35例腺癌;177例未绝经,175例已绝经。于ADC图像宫颈癌病灶最大层面测量并记录病灶的ADC最... 目的观察月经状态对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52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的MRI及DWI资料,其中317例鳞癌和35例腺癌;177例未绝经,175例已绝经。于ADC图像宫颈癌病灶最大层面测量并记录病灶的ADC最大值(ADC max)、最小值(ADC min)和平均值(ADC mean)。比较宫颈鳞癌与腺癌ADC值差异、绝经与未绝经患者宫颈鳞癌和腺癌ADC值差异;分别比较宫颈鳞癌及腺癌中绝经与未绝经患者ADC值差异。结果宫颈鳞癌ADC mean和ADC min均低于腺癌(t=-2.05,-2.28,P均<0.05)。未绝经患者中,宫颈鳞癌ADC mean和ADC min均低于腺癌(t=-4.40,-5.40,P均<0.05);而绝经患者中,宫颈鳞癌ADC mean、ADC min和ADC max均与腺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1.57,0.45,P均>0.05)。宫颈鳞癌及腺癌中,未绝经患者的ADC mean、ADC max和ADC min均高于绝经患者(t=-3.96,-2.53,-2.78及t=-3.71,-1.15,-5.01,P均<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的ADC值不同,且受患者月经状态影响;未绝经患者中腺癌的ADC值高于鳞癌,绝经患者中腺癌ADC值与鳞癌相仿。未绝经患者宫颈癌病灶ADC值均高于绝经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月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经状态及年龄对成年女性骨盆骨髓动态对比增强MRI灌注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晓苗 庞慧婷 +3 位作者 董越 罗娅红 于韬 刘凡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月经状态及年龄对成年女性骨盆骨髓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灌注参数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98名成年女性的DCE-MRI检查资料,测量其骨盆骨髓DCE-MRI定量灌注参数容量转移常... 目的探讨月经状态及年龄对成年女性骨盆骨髓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灌注参数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98名成年女性的DCE-MRI检查资料,测量其骨盆骨髓DCE-MRI定量灌注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_e)并取平均值。将受试者按照月经状态分为未绝经组和绝经组,分析两组DCE-MRI定量灌注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年龄与DCE-MRI定量灌注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未绝经组与绝经组患者K^(trans)、K_(ep)、V_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K^(trans)、K_(ep)、V_e均呈显著负相关(r=-0.587、-0.348、-0.386,P<0.01)。结论月经状态与年龄对成年女性骨盆骨髓DCE-MRI定量灌注参数有一定的影响。DCE-MRI定量灌注参数可反映成年女性骨盆骨髓微环境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髓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血液灌注 月经 年龄因素 绝经期 女(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动态增强MRI表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2
4
作者 关宁 韩露 于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3-50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MRI表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79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31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48例)的临床及动态增强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系统描述病变MRI表现,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MRI表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79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31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48例)的临床及动态增强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系统描述病变MRI表现,分析MRI表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MRI显示肿块样病变71例(71/79,89.87%),病理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27例。腋窝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乳腺癌病变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乳腺肿块样病变边缘特征、早期强化模式及肿块最大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形态、内部强化方式、延迟期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动态增强MRI显示的乳腺癌病灶位置及肿块大小、边缘特征、早期强化模式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淋巴结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分子分型的MRI表观扩散系数特点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南帅明 黄波 罗娅红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各分子亚型(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基底细胞样型)及其生物学因子[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HER-2及Ki-67]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 目的探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各分子亚型(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基底细胞样型)及其生物学因子[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HER-2及Ki-67]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coefficient,ADC)是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为鉴别不同分子亚型及评估乳腺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MRI检查的158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的资料,术前获得扩散加权成像并测定平均ADC值,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检查获得ER、PR、HER-2及Ki-67等生物学因子和4种分子亚型。比较不同分子亚型间及乳腺癌生物学因子间的ADC值是否具有各自特征。结果 ER、PR、Ki-67阴性者的ADC值(1.013±0.099,1.002±0.094,1.003±0.087)高于阳性者(0.932±0.066,0.940±0.079,0.952±0.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ER-2阳性者ADC值(1.004±0.088)显著高于阴性者(0.948±0.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过表达型的ADC值(1.048±0.073)较管腔B型及基底细胞样型(0.923±0.074,0.960±0.09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各分子分型及生物学因子的ADC值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分子分型 生物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癌容积CT灌注参数的测量稳定性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董瑞彤 董越 +3 位作者 罗娅红 胡启云 王菲菲 于韬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5-459,461,共6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容积CT灌注参数的测量稳定性和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对43例宫颈鳞癌患者行全子宫容积CT灌注扫描,2名医师分别对灌注图像的宫颈鳞癌和正常宫体动脉血流量(AF)、血容量(BV)、表面渗透性(PS)、髂外动脉AF、臀大肌AF、臀大...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容积CT灌注参数的测量稳定性和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对43例宫颈鳞癌患者行全子宫容积CT灌注扫描,2名医师分别对灌注图像的宫颈鳞癌和正常宫体动脉血流量(AF)、血容量(BV)、表面渗透性(PS)、髂外动脉AF、臀大肌AF、臀大肌CT和臀部脂肪层CT值进行测量,并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比较鳞癌与宫体各参数值的差异以及未绝经与绝经患者间鳞癌和宫体各参数值的差异,分析宫颈鳞癌灌注参数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2名医师间各参数测量结果的ICC值为0.759~0.988,一致性良好;鳞癌AF[(179.4±51.8)ml/(min·100 g)]高于宫体AF值[(151.2±48.7)ml/(min·100 g)];除鳞癌BV值外,宫颈鳞癌及宫体各参数值在未绝经与绝经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宫颈鳞癌BV值外,宫颈鳞癌及正常宫体各灌注参数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r=-0.550^-0.424,P<0.05);宫颈鳞癌AF值与正常宫体AF值呈正相关(r=0.520,P<0.05)。结论容积CT灌注成像参数评价宫颈鳞癌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宫颈鳞癌血流量较宫体丰富;年龄、月经状态是影响鳞癌及宫体血供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血液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