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水泥填充与髓芯减压植骨改善坏死股骨头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李思维 陈林林 +2 位作者 张皎玥 孙莉娜 谭跃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94-998,共5页
目的探讨坏死股骨头内部空间结构及力学性能改变,对比研究髓芯减压植骨和骨水泥填充对改善坏死股骨头力学性能及预防股骨头塌陷的作用。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患者切除的股骨头标本32例,分为TFF组(来源于股骨... 目的探讨坏死股骨头内部空间结构及力学性能改变,对比研究髓芯减压植骨和骨水泥填充对改善坏死股骨头力学性能及预防股骨头塌陷的作用。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患者切除的股骨头标本32例,分为TFF组(来源于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股骨头标本)、ONFH组(坏死股骨头)、CPI组(坏死股骨头注射骨水泥)和CDBG组(坏死股骨头模拟行髓芯减压植骨),每组8例。CPI组和CDBG组的植骨和骨水泥填充在X射线引导下进行。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所有样本进行MicroCT扫描和三维重建。计算并分析股骨头的微观结构参数。采用力学加载实验评价股骨头刚度及最大载荷的变化。结果TFF组股骨头内部各区域骨小梁排列规则有序;ONFH组股骨头内侧及外侧区域明显疏松化,坏死区骨小梁出现断裂,排列杂乱无序,硬化区骨小梁排列无序、增粗。股骨头坏死区的生物力学性能明显减弱,坏死区的刚度及最大载荷均明显下降。CPI组和CDBG组刚度及最大载荷均有所改善,而CPI组的生物力学性能改善更为明显。结论坏死股骨头内部空间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力学性能显著下降。骨水泥填充和植骨均可改善股骨头的生物力学性能,提高负荷能力。骨水泥填充可能是一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骨水泥填充 力学分析 骨微观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及全脑血管造影对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32
2
作者 李韧 赵桂梅 +2 位作者 崔丽颖 张轩 张希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499-1501,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血脂和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的发生率与TIA的关系及全脑血管造影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病例组)的血脂和血浆M... 目的探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血脂和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的发生率与TIA的关系及全脑血管造影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病例组)的血脂和血浆MMP-9水平、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确定TIA患者的治疗方案,并评估DSA对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1)TIA患者的血脂和血浆MMP-9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但病例组中有脑梗死亚组和无脑梗死亚组比较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行DSA检查发现TIA患者脑血管狭窄发生率达80.26%(61/76),根据DSA检查结果所采取的治疗方案临床效果佳。结论血脂和血浆MMP-9水平异常、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与TIA具有相关性,是颈动脉系统TIA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可依据DSA检查结果确定治疗方案及对预后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动态增强MRI对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及多形性腺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月洁 夏爽 +2 位作者 邹艳君 张业 丁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定量动态增强MRI检查对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及多形性腺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经病理证实的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及多形性腺瘤共20例,其中多形性腺瘤8例,恶性上皮性肿瘤12例。3.0T动态增强MRI检查采用3D-T1WI ST序列进行动态增... 目的探讨定量动态增强MRI检查对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及多形性腺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经病理证实的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及多形性腺瘤共20例,其中多形性腺瘤8例,恶性上皮性肿瘤12例。3.0T动态增强MRI检查采用3D-T1WI ST序列进行动态增强扫描,获得定量参数:Ktrans(容量转移常数)、Kep(速率常数)、Ve(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及动态曲线。检查对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及多形性腺瘤组间的动态曲线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Z检验评价良恶性上皮性肿瘤定量参数的差别,同时利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TIC曲线中,多形性腺瘤呈速升平台型6例,速升缓降型2例。恶性上皮性肿瘤呈速升平台型3例,速升缓降型9例,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恶性上皮性肿瘤的Ktrans、Kep值显著高于多形性腺瘤的(Z=-2.533、-2.248,P<0.05)。Ktrans较Kep评价良恶性上皮性肿瘤更敏感,当Ktrans值为0.10时,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9%和79.8%。结论定量动态增强参数Ktrans对于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及多形性腺瘤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腺瘤 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泪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大型企业职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家齐 李琳 +1 位作者 姜斌 王健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1-72,共2页
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给许多传统领域带来了生机和涯力,也大大推进了各行业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的步伐。我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注重信息化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廊用.到20世纪90年代末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廊用在全国已形成了... 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给许多传统领域带来了生机和涯力,也大大推进了各行业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的步伐。我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注重信息化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廊用.到20世纪90年代末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廊用在全国已形成了一定规模^[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职工 健康档案 信息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流液培养结果对脊柱手术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预测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谭跃龙 刘丽君 +2 位作者 李思维 郝赫 陈林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59-861,共3页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脊柱手术的277例病例,记录所有患者引流液培养结果,并分析引流液培养结果对脊柱术后切口感染(SSI)的预测效果。共有41例患者出现引流液培养阳性,其中35例发生SSI。引流液培养结果对脊柱后路手术后切口深部感染预测的灵...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脊柱手术的277例病例,记录所有患者引流液培养结果,并分析引流液培养结果对脊柱术后切口感染(SSI)的预测效果。共有41例患者出现引流液培养阳性,其中35例发生SSI。引流液培养结果对脊柱后路手术后切口深部感染预测的灵敏度为89.7%,特异度为97.4%。脊柱外科术后引流液培养阳性与SSI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SSI发生率与引流持续时间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液培养 脊柱融合术 术后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标准拔出引流管对腰椎融合术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谭跃龙 刘丽君 +2 位作者 李思维 郝赫 陈林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1-45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标准拔出引流管对腰椎融合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例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术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拔出引流标准,将患者分为A、B 2组,每组100例。A组根据时间(术后第2天)拔出引流管,B组根据引流量(<50 mL/d)拔出引流管... 目的探讨不同标准拔出引流管对腰椎融合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例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术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拔出引流标准,将患者分为A、B 2组,每组100例。A组根据时间(术后第2天)拔出引流管,B组根据引流量(<50 mL/d)拔出引流管,比较2组术后疗效。结果A组术后引流量和总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0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比B组短(P<0.001)。2组手术部位感染和术后疼痛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后路腰椎1~2节段融合内固定的患者,A组患者比B组患者恢复更快,A组患者较B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减少,总失血量减少,A组术后提前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并且不增加术后感染和疼痛症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管拔出时间 腰椎融合术 术后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青少年的网络成瘾与防治 被引量:1
7
作者 石伟 李建明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60,共2页
网络成瘾是一种精神神经心理性疾病,临床可分六种类型。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青少年网络成瘾在给自身带来多种危害的同时,已经成为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防治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医疗机构全方位展开。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成瘾 临床分析 防治策略 青少年 精神神经心理性疾病 社会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