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囊上皮病变PCNA、Cyclin D1表达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穆庆 马刚 张铭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53-455,共3页
目的:研究胆囊良恶性上皮病变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情况,探讨胆囊癌的发生与胆囊腺瘤及胆囊结石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4例胆囊上皮病变进行检测。结果:在胆... 目的:研究胆囊良恶性上皮病变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情况,探讨胆囊癌的发生与胆囊腺瘤及胆囊结石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4例胆囊上皮病变进行检测。结果:在胆囊炎上皮中,PCNA、CyclinD1的表达与腺瘤大小、结石存在与否、结石的大小有关。结论:较大的胆囊腺瘤(直径≥1.0cm)及合并结石的腺瘤具有较强的癌变倾向;胆囊结石对胆囊粘膜的长期刺激具有潜在的致癌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腺瘤 胆囊上皮病变 周期蛋白D1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内HBxAg的表达及其与p21ras的关系
2
作者 戴朝六 夏振龙 +5 位作者 陈淑珍 姜卫国 王之章 金灵 逯好英 马贤凯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36-138,共3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与PAP法检测66例肝细胞癌(其中57例含有癌周组织)与15例肝硬化组织内HBxAg,HBsAg,HBcAg及p21ras的表达,分析了HBxAg与p21的关系。结果:HBxAg在癌周与癌组...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与PAP法检测66例肝细胞癌(其中57例含有癌周组织)与15例肝硬化组织内HBxAg,HBsAg,HBcAg及p21ras的表达,分析了HBxAg与p21的关系。结果:HBxAg在癌周与癌组织内均有高频率表达,癌内HBxAg阳性组p21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但癌周组织HBxAg阳性组与阴性组间p21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提示:HBxAg与肝细胞癌变有密切关系,在控制、调节ras癌基因表达上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RAS 癌基因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癌患者血清IL-6检测意义
3
作者 何贵金 杜怀林 +2 位作者 夏振龙 戴显伟 宋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5-146,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nterleukin ,IL 6 )在胆管癌疾病中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30例胆管良性疾病患者 ,2 5例胆管癌患者 ,2 0例健康者。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血清IL 6的水平变化。结果 :2 5例胆管癌患者血清中IL 6水平明...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nterleukin ,IL 6 )在胆管癌疾病中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30例胆管良性疾病患者 ,2 5例胆管癌患者 ,2 0例健康者。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血清IL 6的水平变化。结果 :2 5例胆管癌患者血清中IL 6水平明显高于胆管良性疾病及健康者 (P <0 .0 5 ) ,胆管癌手术后血清IL 6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胆管癌患者血清IL 6水平明显增高 ,检测血清IL 6可做为诊断胆管癌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胆管良性疾病 白细胞介素-6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D在缺血预处理保护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唐志宇 戴朝六 +3 位作者 沈勇 朱兴 淮明生 田大治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0-272,共3页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dismutase ,SOD)在缺血预处理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大鼠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检测缺血预处理组 (IP组 )、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及对照组 (C组 )大鼠血清丙氨...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dismutase ,SOD)在缺血预处理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大鼠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检测缺血预处理组 (IP组 )、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及对照组 (C组 )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aninetransaminase,ALT) ,门冬氨酸转氨酶 (aspartatetransaminase ,AST)及乳酸脱氢酶 (lactatedehydrogenase ,LDH)水平与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 ,测定其肝脏组织SOD水平的变化并与单纯缺血预处理组 (OIP组 )大鼠进行比较。结果 :IP组的肝脏损害虽较C组重 ,但明显较I/R组轻 ,其 3种血清生化酶均显著低于I/R组 ;OIP组肝组织的SOD水平 (2 14 .95± 2 4 .38)NU/mgprotein均显著高于IP组 (172 .4 3± 15 .2 3)、I/R组 (16 4 .0 3± 30 .0 8)与C组 (16 7.0 3± 2 7.6 0 )NU/mgprotein (P <0 .0 1)。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 缺血预处理 大鼠 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