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濮伟 景昕红 +1 位作者 肖伟 赵岱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818-819,共2页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7例(136眼)先天性白内障实行白内障摘除、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部分联合Ⅰ期或Ⅱ期IOL植入。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46眼,>0.3者25眼,>0.1者22眼,<...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7例(136眼)先天性白内障实行白内障摘除、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部分联合Ⅰ期或Ⅱ期IOL植入。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46眼,>0.3者25眼,>0.1者22眼,<0.1者17眼,26眼因年龄小无法进行视力表检查,但能够跟随光亮或有注视目标,较术前有提高。主要并发症有:后囊膜混浊、葡萄膜炎、角膜水肿、IOL偏中心及青光眼等,未见IOL夹持、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及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白内障摘除、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IOL植入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手段,配合术后戴镜矫正和弱视治疗,可以使大多数先天性白内障致盲儿童达到脱盲及脱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手术 人工晶状体 弱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复发3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景昕虹 濮伟 辛成明110023 《临床眼科杂志》 2005年第5期438-440,共3页
目的 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复发原因并提出初步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38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复发病例的临床资料。38例(38只眼)术前行常规眼部检查后给予手术治疗,包括硅胶垫压、冷凝、放液、环扎及玻璃体切割加气液交换... 目的 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复发原因并提出初步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38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复发病例的临床资料。38例(38只眼)术前行常规眼部检查后给予手术治疗,包括硅胶垫压、冷凝、放液、环扎及玻璃体切割加气液交换。结果 复发原因包括新裂孔形成、原裂孔封闭不良、裂孔漏查、视网膜下液未排净,新发生及加重的PVR。33只眼经二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结论 术前详细检查玻璃体视网膜、术中确切封闭视网膜裂孔、选择合理术式避免医源性PVR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于常规手术能解决问题的复发病例可不选择玻璃体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手术治疗 复发 PVR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手术后复发 临床分析 视网膜裂孔 玻璃体视网膜 复发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振平 蔡爱露 《眼科新进展》 CAS 1998年第4期228-230,共3页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 彩色多普勒 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蛋白激酶在紫外线引起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PGE_2合成增加中的作用
4
作者 濮伟 陈明 +1 位作者 肖伟 张劲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探讨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在紫外线引起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前列腺素E(2PGE2)合成增加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别用紫外线照射、吲哚美辛(indomethacin)、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处理,用酶联免疫法检测... 目的:探讨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在紫外线引起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前列腺素E(2PGE2)合成增加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别用紫外线照射、吲哚美辛(indomethacin)、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处理,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液中PGE2浓度的变化,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培养细胞酪氨酸蛋白激酶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紫外线照射可以引起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PGE2的合成明显增加(对照组1h200.0±24.8ng/g,2h253.7±45.7ng/g,4h279.1±21.6ng/g,6h255.6±43.8ng/g,UV组1h613.4±43.5ng/g,2h452.9±87.4ng/g,4h538.2±33.5ng/g,6h776.8±42.0ng/g,P<0.05);照射前给予吲哚美辛可以明显抑制由紫外线引起的PGE2升高(UV+Indo组1h93.2±10.8ng/g,2h64.7±12.1ng/g,4h117.2±17.5ng/g,6h132.2±34.3ng/g,P<0.05);事先给予genistein处理也可以明显抑制由紫外线引起的PGE2升高(Gen+UV组1h161.2±18.5ng/g,2h240.3±25.0ng/g,4h357.7±28.1ng/g,6h478.6±62.4ng/g,P<0.05)。紫外线照射可以使酪氨酸蛋白激酶磷酸化增强,并可以被genistein抑制。结论:紫外线引起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PGE2合成增加可能由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品状体上皮细胞 紫外线 前列腺素E2 酪氨酸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接黏附分子-1和咬合蛋白在人角膜上皮中的表达
5
作者 陈立忠 洪晶 +1 位作者 海老原伸行 村上晶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9期666-669,共4页
目的检测咬合蛋白(Occludin)和连接黏附分子-1(junction adhesion molecule-1,JAM-1)在正常人角膜上皮各层中的表达。方法培养人角膜上皮细胞提取细胞总RNA,以逆转录后获得的cDNA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JAM-1及Occludin。流式细胞仪检测... 目的检测咬合蛋白(Occludin)和连接黏附分子-1(junction adhesion molecule-1,JAM-1)在正常人角膜上皮各层中的表达。方法培养人角膜上皮细胞提取细胞总RNA,以逆转录后获得的cDNA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JAM-1及Occludin。流式细胞仪检测JAM-1蛋白表达。双重免疫荧光观察JAM-1与Occludin在正常人角膜上皮组织的原位表达。结果RT-PCR在培养人角膜上皮细胞中检测到JAM-1与Occludin扩增片段;流式细胞仪检测到JAM-1蛋白表达;双重免疫荧光结果显示Occludin染色主要位于表层上皮层细胞之间;而JAM-1荧光染色不仅见于上皮表层,在整个上皮层细胞之间均可见其荧光反应。结论Occludin主要位于正常人角膜上皮表层细胞之间,JAM-1在正常人角膜上皮的全层中均有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黏附分子-l 咬合蛋白 紧密连接 角膜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2例神经母细胞瘤的眼转移
6
作者 尹树国 张锦华 《临床眼科杂志》 1994年第3期143-144,共2页
神经母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链的恶性肿瘤,早期转移,死亡率很高。本文总结我院儿科确诊的112例神经母细胞瘤的眼部转移情况。112例中,男67例,女45例。1~6岁发病占74.11%。眼球突出21例(18.75%)、眼睑瘀血斑25例... 神经母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链的恶性肿瘤,早期转移,死亡率很高。本文总结我院儿科确诊的112例神经母细胞瘤的眼部转移情况。112例中,男67例,女45例。1~6岁发病占74.11%。眼球突出21例(18.75%)、眼睑瘀血斑25例(22.32%)、眼肌麻痹4例(3.5%)、眼眶隆起6例(5.36%)、Horner综合征5例(4.46%)、面神经瘫1例(0.80%)。文中还讨论了诊断标准及误诊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肿瘤转移 眼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