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幼儿腮腺血供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1
作者 王秋旭 沈磊 +1 位作者 刘丽 管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5-216,共2页
目的 :观察婴幼儿腮腺内血管的走行与分布 ,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血管乳胶灌注 ,手术显微镜下解剖。结果 :婴幼儿腮腺内较恒定的血管是颈外动脉、耳后动脉、颞浅动脉、面横动脉的分支 ,其出现率均为10 0 % ;在腮腺内分布最广... 目的 :观察婴幼儿腮腺内血管的走行与分布 ,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血管乳胶灌注 ,手术显微镜下解剖。结果 :婴幼儿腮腺内较恒定的血管是颈外动脉、耳后动脉、颞浅动脉、面横动脉的分支 ,其出现率均为10 0 % ;在腮腺内分布最广泛的是面横动脉和耳后动脉 ;颈外动脉于二腹肌后腹临近中间腱处 ,周围无重要结构 ,容易分离。结论 :颈外动脉中段结扎优于起始部结扎 ;二腹肌后腹及其乳突附着是寻找颈外动脉中段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血管 解剖学 婴幼儿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粘接剂重复粘接正畸托槽的剪切强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房伯君 马丽 杨亚囡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5-436,共2页
托槽脱落问题始终困扰着临床正畸医生,而托槽脱落率与粘接剂的理化性能及重复粘接后的抗剪切强度直接相关[1].本实验选用两种不同粘接剂:京津釉质粘合剂和单组分粘接剂,在模拟临床应用的实验条件下,比较重复粘接的抗剪切强度,并评估托... 托槽脱落问题始终困扰着临床正畸医生,而托槽脱落率与粘接剂的理化性能及重复粘接后的抗剪切强度直接相关[1].本实验选用两种不同粘接剂:京津釉质粘合剂和单组分粘接剂,在模拟临床应用的实验条件下,比较重复粘接的抗剪切强度,并评估托槽脱落后牙面上残留的粘接剂指数(adhesive remnant indexes, ARI),为临床合理选择粘接剂重复粘接托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槽脱落 临床应用 正畸托槽 牙面 釉质粘合剂 粘接剂 后牙 剪切强度 单组分 理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腮腺内血管及面神经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秋旭 管宇 刘维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婴儿腮腺内血管及面神经的解剖特点。方法:采用血管乳胶灌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的方法,观察11例(22侧)婴儿腮腺内血管及面神经的走行与分布。结果:面神经主干距皮肤浅,面神经分支纤细,面神经颊支与面横动脉在腮腺... 目的:探讨婴儿腮腺内血管及面神经的解剖特点。方法:采用血管乳胶灌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的方法,观察11例(22侧)婴儿腮腺内血管及面神经的走行与分布。结果:面神经主干距皮肤浅,面神经分支纤细,面神经颊支与面横动脉在腮腺前缘处相邻。结论:在临床上行婴幼儿面神经解剖术时应从面神经主干开始,二腹肌后腹的乳突附丽处是寻找主干的明确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内血管 面神经 解剖学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血管瘤中bFGF与细胞外基质相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林晓萍 姜卫国 李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8-129,143,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与Ⅳ型胶原(IVtypecolagen,IV-col)、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 目的:通过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与Ⅳ型胶原(IVtypecolagen,IV-col)、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血管瘤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70例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bFGF、IV-col和LN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bFGF位于胞浆,胞核染色较淡;但主要位于细胞外基质,呈线网状分布。IV-col,LN主要位于小血管及增生的腺管周围,连续线状分布。三者在血管瘤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bFGF与IV-col、LN之间相关关系显著。结论:bFGF和细胞外基质的高表达与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BFGF 细胞外基质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大细胞及其分泌活性物质与婴幼儿腮腺血管瘤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林晓萍 刘维贤 李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 :研究肥大细胞及其分泌活性物质与腮腺血管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特殊肥大细胞染色方法和图象分析技术 ,对 40例腮腺血管瘤、5例正常腮腺组织中的肥大细胞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腮腺血管瘤以含肝素的结缔组织型肥大细胞为主。结论
关键词 肥大细胞 活性物质 婴幼儿 腮腺血管瘤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自酸蚀粘接剂的抗剪切粘接强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亚囡 房伯君 周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00-100,共1页
关键词 自酸蚀粘接剂 剪切粘接强度 临床操作 正畸 高粘 体外 釉质 简化 TM 3M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唇腭裂修复术对上颌骨及面部软组织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房伯君 赵永康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5-228,共4页
目的 :探讨单侧唇腭裂修复术对上颌骨及面部软组织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不同年龄手术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进行了标准头颅侧位片测量 ,并与同年龄正常儿童的各项指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组与病例组在腭平面长度、腭腔深度、... 目的 :探讨单侧唇腭裂修复术对上颌骨及面部软组织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不同年龄手术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进行了标准头颅侧位片测量 ,并与同年龄正常儿童的各项指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组与病例组在腭平面长度、腭腔深度、前上半面高、腭平面倾斜角和SNA角等 5项测量值上有显著性差异 ;正常对照组在腭平面长度与后上半面高的比值、腭腔深度与后上半面高的比值这 2项上大于病例组 ,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 ;在后面部高与前面部高的比值、下颌升支与前面部高的比值和前面部高与前颅底的比值这 3项上 ,病例组大于对照组 ,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以上颌骨长度发育障碍为主 ,这主要是由于先天性发育畸形所致 ,与手术的早、晚无显著相关性。为了使腭裂患儿获得较好的发音功能 ,主张早期行腭裂修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头颅侧位片 上颌骨 腭裂修复术 面部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受体在增生退化期血管瘤中表达的定量分析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维贤 高原侠 +1 位作者 林晓萍 管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70-371,共2页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与血管瘤增生退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及图像分析技术 ,对 40例增生期血管瘤、30例退化期血管瘤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受体表达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 :FGF受体以增生期血...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与血管瘤增生退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及图像分析技术 ,对 40例增生期血管瘤、30例退化期血管瘤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受体表达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 :FGF受体以增生期血管瘤含量最多 ;退化期血管瘤单个 FGF受体阳性细胞上所含受体的量多于增生期血管瘤。结论 :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 FGF的功能活性强于退化期血管瘤 ;FGF与血管瘤的增生退化过程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增生 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裂患者术前术后语音频谱分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力平 管宇 杨式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27-129,共3页
应用频谱分析仪对30例6~8岁正常儿童和30例6~8岁腭裂患儿术前发a和i音的声样进行了对照性声学频谱分析。结果表明:腭裂患儿术前发a音和i音时共振峰F2和F3值明显低于腭裂术后和健康儿童(P<0.01)。腭裂术后共... 应用频谱分析仪对30例6~8岁正常儿童和30例6~8岁腭裂患儿术前发a和i音的声样进行了对照性声学频谱分析。结果表明:腭裂患儿术前发a音和i音时共振峰F2和F3值明显低于腭裂术后和健康儿童(P<0.01)。腭裂术后共振峰峰值与正常儿童相比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平均值看仍低于正常儿童。并讨论了腭裂术前术后腭咽闭合状态与频谱图中共振峰峰值间的关系:发音越好,峰值越高,腭咽闭合机能越好,反之越差。应用频谱分析仪对腭裂患者进行发音声学分析,方法简单可靠,儿童容易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语音 频谱分析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部上皮源性肿瘤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定量分析
10
作者 刘维贤 高原侠 +1 位作者 林晓萍 管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53-454,共2页
目的 :探讨肥大细胞与上皮源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苯胺蓝染色、图像分析仪测定方法对 80例鳞癌、乳头状瘤及正常上皮组织进行肥大细胞的定量分析。结果 :正常组织、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肥大细胞分布、平均分布密度、面积及周长... 目的 :探讨肥大细胞与上皮源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苯胺蓝染色、图像分析仪测定方法对 80例鳞癌、乳头状瘤及正常上皮组织进行肥大细胞的定量分析。结果 :正常组织、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肥大细胞分布、平均分布密度、面积及周长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恶性肿瘤中肥大细胞在功能活动范围及活性方面 ,均大于正常组织和良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癌 乳头状瘤 肥大细胞 颌面部肿瘤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上皮组织源性肿瘤中肥大细胞的定量形态学观察
11
作者 刘维贤 高原侠 +1 位作者 何宏华 管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与涎腺上皮组织源性良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55例涎腺良恶性肿瘤及正常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分布、形态进行了观察,测定肥大细胞的数目、大小。结果:肥大细胞在恶性肿瘤中分布、形态及功能活性...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与涎腺上皮组织源性良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55例涎腺良恶性肿瘤及正常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分布、形态进行了观察,测定肥大细胞的数目、大小。结果:肥大细胞在恶性肿瘤中分布、形态及功能活性均不同于正常组织和良性肿瘤,主要表现在细胞分布范围广、呈密集状态、形态不一、大小不等和脱颗粒现象多见等方面;恶性肿瘤中肥大细胞在单位面积内的最大分布密度和细胞体积要大于正常组织。结论:肥大细胞在涎腺上皮组织源性恶性肿瘤中,功能活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上皮组织源性 肥大细胞 定量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及C-erbB-2蛋白表达与腺样囊性癌细胞系转移力之间的关系
12
作者 马杰 钟鸣 王兆元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7-390,共4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C-erbB-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2个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的关系。方法:培养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和肺高转移性腺样囊性癌SACC-LM细胞系,分别提取它们的胞质和胞膜样品并采用Western ...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C-erbB-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2个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的关系。方法:培养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和肺高转移性腺样囊性癌SACC-LM细胞系,分别提取它们的胞质和胞膜样品并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GFR和C-erbB-2在其中的表达差异,利用电泳凝胶成像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量化分析。结果:EGFR在SACC-83细胞的细胞膜中呈现高表达(P<0.01),而在SACC-LM细胞的胞质中呈现高表达(P<0.01)。SACC-83与SACC-LM细胞比较,前者胞膜中EGFR的表达明显高于后者,而胞质中的表达却明显低于后者(均为P<0.01)。C-erbB-2无论在SACC-LM细胞的胞质和胞膜中的表达都明显高于SACC-83细胞系,经灰度值分析,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EGFR基因在胞质中的高水平积累以及C-erbB-2基因的高水平表达可能在腺样囊性癌肺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C-ERBB-2蛋白 腺样囊性癌 肺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树脂材料的体外磨损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中扬 杨晓东 管新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0-231,共2页
目的 :研究 3种复合树脂材料和牙釉质在不同负荷下的磨损情况 ,评价牙科复合树脂材料的耐磨性。方法 :使用环块磨损实验机 ,测定试样的磨损前后体积损失。结果 :4 .5kg负荷时材料的磨损量最大 ,与 3.0 ,1.5kg负荷比较差异显著 (P <0 ... 目的 :研究 3种复合树脂材料和牙釉质在不同负荷下的磨损情况 ,评价牙科复合树脂材料的耐磨性。方法 :使用环块磨损实验机 ,测定试样的磨损前后体积损失。结果 :4 .5kg负荷时材料的磨损量最大 ,与 3.0 ,1.5kg负荷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相同负荷下 ,几种材料耐磨性由大到小排列为 :牙釉质、Sculpture、Bayer、Pekulux。Pekulux和其它 3种材料间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磨损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牙釉质的耐磨性强于 3种复合树脂材料。Sculpture和Bayer的耐磨性接近于牙釉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树脂 磨损 牙釉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构血管化外周神经移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媛媛 王绪凯 卢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12-414,共3页
目的 :建立预构血管化外周神经移植的动物模型 ,探讨预构血管化神经移植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用 42只大耳白兔 ,右耳中央动静脉血管束植入预构右面神经上颊支 ,右侧为实验组 ,5周后行带血管的神经移植 ,左侧为对照组行不带血管的... 目的 :建立预构血管化外周神经移植的动物模型 ,探讨预构血管化神经移植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用 42只大耳白兔 ,右耳中央动静脉血管束植入预构右面神经上颊支 ,右侧为实验组 ,5周后行带血管的神经移植 ,左侧为对照组行不带血管的神经移植 ,经血管墨汁灌注、神经电生理及变性髓鞘 Nauta染色组织学微细结构观察 ,检测预构血管化的神经移植对神经再生的影响作用。结果 :预构血管化的神经移植比不带血管的神经移植术后8周、10周神经传导速度快。实验组在术后 6、8、10周髓鞘厚度、神经纤维直径和 G值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预构血管化的神经通过微血管重建 ,在移植过程中保持了神经血液供应的连续性 ,有利于神经再生和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神经移植 预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