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3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膜预防椎板切除膜形成的临床应用研究
1
作者 傅勤 张云歧 王海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19-20,共2页
生物膜预防椎板切除膜形成的临床应用研究傅勤,张云歧,王海义腰椎板切除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等腰椎疾患的常用术式之一。此术式似乎不可避免地使椎板切除部位的硬膜和神经根周围纤维瘢痕粘连,即“椎板切除膜”(Laminecto... 生物膜预防椎板切除膜形成的临床应用研究傅勤,张云歧,王海义腰椎板切除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等腰椎疾患的常用术式之一。此术式似乎不可避免地使椎板切除部位的硬膜和神经根周围纤维瘢痕粘连,即“椎板切除膜”(Laminectomymembrane)形成。严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椎板切除膜 临床应用研究 膜形成 硬膜粘连 腰腿痛 脂肪移植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 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术后硬膜外粘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雷 傅勤 +1 位作者 王欢 王海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7-147,共1页
关键词 椎板切除术 硬膜外粘连 预防 医用透明质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临床价值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4
3
作者 侯阳 郭启勇 +3 位作者 陈培青 岳勇 王凯 王国庆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240-1242,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无创性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 (MSCTCA)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局限性。方法 收集进行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 2 0例 (临床疑诊为冠心病者 15例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并置入支架者 5例 )。以管腔直径减少≥5 0 %作为判定狭窄的标... 目的 初步探讨无创性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 (MSCTCA)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局限性。方法 收集进行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 2 0例 (临床疑诊为冠心病者 15例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并置入支架者 5例 )。以管腔直径减少≥5 0 %作为判定狭窄的标准 ,对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进行节段分析 ,并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84.4%的冠脉节段图像质量可以进一步评价。MSCTCA检出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度为 75 % ( 6/ 8) ,特异度为 94.9% ( 13 1/ 13 8)。对于支架节段 ,MSCTCA可准确显示支架位置、形态及远端血流情况 ,可排除支架闭塞及高度狭窄。结论 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可显示较长节段的冠状动脉 ,较为准确地认定冠状动脉病变 ,有潜力成为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患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诊断与分期 被引量:25
4
作者 袁壮 王丽杰 刘春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51-653,共3页
为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断与分期在儿科急重症的应用价值,对收入小儿重症监护病房175例以肺炎为主要感染以及非感染性疾病的危重患儿,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4项诊断标准与SIRS临床分期进行诊断。结果SIRS发生率为65.7%(115/... 为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断与分期在儿科急重症的应用价值,对收入小儿重症监护病房175例以肺炎为主要感染以及非感染性疾病的危重患儿,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4项诊断标准与SIRS临床分期进行诊断。结果SIRS发生率为65.7%(115/175例),其中符合2项(Ⅰ期-早期)72例,符合3项(Ⅱ、Ⅲ期-中期)26例,符合4项(Ⅳ、Ⅴ期-晚期)17例。在SIRS中,早期发生率占62.6%(72/115例),病死率1.4%;中期占22.6%(26/115例),病死率7.7%;晚期占14.8%(17/115例),病死率41.2%,总病死率为8.7%。提示符合SIRS诊断标准越多,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同时还显示SIRS诊断结合临床分期不但可以解决既往认为SIRS 4项诊断标准过于宽松、涵盖范围广、敏感性高而特异性差的弊端,还可根据分期估计预后,并针对各期脏器受累严重程度有目的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诊断 临床分期 儿童 危重症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背合并妊娠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董立群 穆庆 +2 位作者 王德智 郭欣宇 姚洪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驼背 缺氧 通气障碍 妊娠 心肺功能不全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手术前经阴道予米索前列醇行宫颈预处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树鹤 李红 +1 位作者 王永来 高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0-381,共2页
为观察宫腔镜手术前经阴道给予米索前列醇进行宫颈预处理的效果 ,对 4 4例患者于术前 10~ 12h于阴道后穹放置米索前列醇 2 0 0 μg ,对照组 4 2例于术前 12h宫颈管内放置宫颈扩张棒以扩张宫颈。结果表明 ,米索前列醇组在手术前宫颈内... 为观察宫腔镜手术前经阴道给予米索前列醇进行宫颈预处理的效果 ,对 4 4例患者于术前 10~ 12h于阴道后穹放置米索前列醇 2 0 0 μg ,对照组 4 2例于术前 12h宫颈管内放置宫颈扩张棒以扩张宫颈。结果表明 ,米索前列醇组在手术前宫颈内口宽度、需进一步扩张宫颈患者数量及所占比例、进一步扩张宫颈所需时间、手术持续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宫腔镜手术前经阴道给予米索前列醇进行宫颈预处理是一种有效并且更为方便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索前列醇 宫腔镜 宫颈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衰减临床测试方法探讨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凯 于涛 +1 位作者 刘晶 郭启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2期235-236,共2页
关键词 IP衰减 临床测试 测试方法 曝光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体内IL-6、TNF-α及TGF-β_1检测及临床意义的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王艳军 韩萍 卢丽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4-215,共2页
目的 :探讨IL 6、TNF α及TGF β1在糖尿病 (DM)及糖尿病肾病 (DN)中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 :分别观察正常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各组中IL 6、TNF α及TGF β1含量的变化。结果 :IL 6、TNF α、TGF β1在DM组及DN组中均明显高... 目的 :探讨IL 6、TNF α及TGF β1在糖尿病 (DM)及糖尿病肾病 (DN)中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 :分别观察正常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各组中IL 6、TNF α及TGF β1含量的变化。结果 :IL 6、TNF α、TGF β1在DM组及DN组中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在DN组中IL 6、TNF α、TGF β1明显高于DM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IL 6、TNF α及TGF β1对DM及DN的发生、发展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IL-6 TNF TGF-Β1 DN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HCV重叠感染血清病毒标志物变化及与临床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琳 石理兰 +2 位作者 乔光彦 马力 穆桂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 :探讨 HBV、HCV重叠感染时 ,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应用 EL ISA法检测30例 HBV、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 ;应用 PCR法检测 HBV DNA及 HCV RNA。结果 :与单纯 HBV或HCV感染患者相比 ,重叠感染患者 HBe... 目的 :探讨 HBV、HCV重叠感染时 ,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应用 EL ISA法检测30例 HBV、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 ;应用 PCR法检测 HBV DNA及 HCV RNA。结果 :与单纯 HBV或HCV感染患者相比 ,重叠感染患者 HBe Ag、HBV DNA、HCV RNA阳性率明显降低 ,抗 - HBe阳性率明显升高 ,HBs Ag、抗 - HBc Ig G及抗 - HCV平均几何滴度也明显降低 ,部分患者 HBs Ag阴转。重叠感染患者 TBil及 AST/AL T比值明显高于单纯感染者 ,尤以抗 - HBe阳性者明显。结论 :HBV、HCV感染同一宿主时存在相互干扰、相互抑制 ,且较单纯感染患者病情重。重叠感染时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重叠感染 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脑灌注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辉 尚涛 +1 位作者 孟季红 王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 :通过检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脑灌注压变化 ,探讨脑灌注压变化与头痛症状的关系。方法 :选择重度妊高征 6 9例为实验组 ,正常晚期妊娠妇女 10 0例为对照组 ,采用Aaslid评估脑灌注压方法检测脑灌注压 ,评价妊高征患者... 目的 :通过检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脑灌注压变化 ,探讨脑灌注压变化与头痛症状的关系。方法 :选择重度妊高征 6 9例为实验组 ,正常晚期妊娠妇女 10 0例为对照组 ,采用Aaslid评估脑灌注压方法检测脑灌注压 ,评价妊高征患者脑灌注压变化及与头痛症状的关系。结果 :重度妊高征患者中异常脑灌注压患者明显多于正常脑灌注压患者 (P <0 .0 5 )。严重头痛和轻中度头痛患者脑灌注压均异常 ,且均以脑灌注压增高为多 (P<0 .0 5 )。在脑灌注压增高组中 ,严重头痛组脑灌注压明显高于轻中度头痛组 (P <0 .0 5 ) ;而在脑灌注压减低组中 ,严重头痛组脑灌注压又显著低于轻中度头痛组和无头痛症状组 (P <0 .0 5 )。 3组重度妊高征间平均动脉压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无头痛症状组有脑灌注压正常和脑灌注压轻度降低 2种状态。结论 :高脑血流灌注状态和低脑血流灌注状态均可导致妊高征脑损害。高脑灌注压和低脑灌注压均是妊高征患者头痛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高脑灌注压是妊高征头痛症状的主要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子痫 临床意义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脑灌注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甲状腺手术麻醉点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慧友 柏树令 刘德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为甲状腺手术提供新的麻醉方法。方法:用30侧成人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了颈前部神经的来源、分支分布及其吻合。结果:颈皮神经分单干,上、下干和上、中、下干三种类型。上、中、下干的起始宽度分别为1.6±0.6... 目的:为甲状腺手术提供新的麻醉方法。方法:用30侧成人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了颈前部神经的来源、分支分布及其吻合。结果:颈皮神经分单干,上、下干和上、中、下干三种类型。上、中、下干的起始宽度分别为1.6±0.6mm,1.8±0.6mm和1.8±0.7mm;干长17.7±7.8mm,31.7±12.3mm和25.4±9.0mm。锁骨上内侧神经分布至胸锁关节和胸骨柄上方的皮肤。面神经颈支的降支均与颈皮神经吻合。明确了通过胸锁乳突肌前缘,甲状软骨上缘下方1.5cm与颈前正中线外侧4cm的交点处(麻醉点)1cm和2cm半径圆形区的神经来源和分布。结论:经临床100例应用验证新麻醉点具有安全可靠、效果理想、并发症少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局部麻醉 新麻醉点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继梅 周秀珍 +1 位作者 张智洁 刘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5-236,共2页
应用双纸片协同法、纸片扩散确证法、浓度剃度法 ,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的敏感性进行测定比较。结果 ,纸片扩散确证法简单、快速、准确 ,适合临床常规测定。
关键词 检测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临床评价 大肠埃希氏菌 肺炎克雷伯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范国光 郭启勇 吴振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33-436,共4页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临床应用 空间分辨率 基本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A、B等位基因与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翟宁 李久宏 +1 位作者 宋芳吉 韩秀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8-359,共2页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ermatomyositis DM/Polymy-ositis PM)均属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如肌炎同时伴有多种形态皮疹者称为皮肌炎.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病毒感染及遗传有关.
关键词 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等位基因 HLA-A H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肝细胞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继泽 郭启勇 关美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动脉栓塞术前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考察VEGF表达与肿瘤大小、边界、门脉癌栓、远隔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介入治疗前HCC患者46例,VEGF定量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ABC ELISA法。根据血浆V... 目的通过检测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动脉栓塞术前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考察VEGF表达与肿瘤大小、边界、门脉癌栓、远隔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介入治疗前HCC患者46例,VEGF定量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ABC ELISA法。根据血浆VEFG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阳性组(32例)和阴性组(14例),对肿瘤大小、边界、门脉癌栓、远隔转移情况进行组间对比。CT和DSA间接门脉造影获得的图像进行对比评估。结果VEGF阳性表达率69.56%(32/46),阴性表达率30.44%(14/46)。VEGF阳性组肿瘤直径>5cm者26例(81.25%),阴性组12例(85.7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T片上阳性组肿瘤边界清楚15例(46.88%),阴性组边界清楚8例(57.14%),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阳性组门脉癌栓发生率62.50%(20/32),阴性组14.29%(2/14),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阳性组远隔转移8例;阴性组无远隔转移,经检验P<0.05。结论血浆VEGF高表达可以提示门脉癌栓或远隔转移的存在,而与肿瘤大小、边界无关。血浆VEGF可能成为观察肿瘤门脉癌栓及远隔转移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相关性 血浆 临床特征 ABC-ELISA法 显著性差异 门脉癌栓 肿瘤大小 VEGF表达 肝动脉栓塞 介入治疗前 双抗体夹心 阳性表达率 定量检测 门脉造影 肿瘤直径 0.05 阴性 边界 转移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辽宁汉族DYS390、DYS389Ⅰ/Ⅱ基因座及单倍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卢岩 王保捷 +2 位作者 丁梅 庞灏 孙大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研究中国辽宁汉族群体 Y染色体特异基因座 DYS390、DYS389 / 的遗传多态性及其法医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后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扩增产物结合银染显带的方法 ,对 DYS390、DYS389 / 基因座在 9... 目的 :研究中国辽宁汉族群体 Y染色体特异基因座 DYS390、DYS389 / 的遗传多态性及其法医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后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扩增产物结合银染显带的方法 ,对 DYS390、DYS389 / 基因座在 98例辽宁汉族无关男性个体的等位基因分布进行调查。结果 :DYS390基因座共检出 5种等位基因 ,频率分布在 0 .0 10~ 0 .480之间 ,个人识别机率为 0 .6 37;DYS389 基因座共检出 3种等位基因 ,频率分布在 0 .2 2 4~ 0 .439之间 ,个人识别机率为 0 .6 44 ;DYS389 基因座共检出 5种等位基因 ,频率分布在0 .0 2 0~ 0 .36 7之间 ,个人识别机率为 0 .72 3。上述基因座组成的单倍型在 98名无关男性中共观察到 31种 ,单倍型的个人识别机率达到 0 .948,家系调查符合单体父系遗传方式。结论 :DYS390、DYS389 / 基因座个人识别机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 DYS390基因座 DYS389Ⅰ/Ⅱ基因座 单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A CYFRA21-1在鉴别诊断癌性胸水与结核性胸水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倪宁 万江红 高云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4-234,共1页
关键词 癌性胸水 结核性胸水 CEA CYFRA21-1 鉴别诊断 抗癌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休克时血浆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郝良纯 韩玉昆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74-375,共2页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不同病因新生儿休克患儿血浆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ir-β-Ep)水平,其值为109.53±3.54ng/L,显著高于对照组。休克评分重度组显著高于中度组,死亡组均值高于存活组,表明β-内啡肽值与休克的程度相平行...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不同病因新生儿休克患儿血浆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ir-β-Ep)水平,其值为109.53±3.54ng/L,显著高于对照组。休克评分重度组显著高于中度组,死亡组均值高于存活组,表明β-内啡肽值与休克的程度相平行。酸血症刺激了β-内啡肽的释放。β-内啡肽的增加抑制了心血管功能,从而加重休克。不同病因分组间β-内啡肽水平未见差异,说明各种病因新生儿休克可能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发展过程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内啡肽 β 免疫活性物质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菌群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免疫微环境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19
作者 董文博 余浩洋 +3 位作者 朱逸凡 张指舰 李文扬 孔德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6,共5页
微生物群可以被人类免疫系统识别并引起特定的免疫反应,通过复杂的调控机制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肿瘤微环境涉及到肿瘤周围细胞外基质、免疫细胞、肿瘤相关的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等,其中免疫细胞代表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影响癌症的进展... 微生物群可以被人类免疫系统识别并引起特定的免疫反应,通过复杂的调控机制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肿瘤微环境涉及到肿瘤周围细胞外基质、免疫细胞、肿瘤相关的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等,其中免疫细胞代表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影响癌症的进展和治疗,而肿瘤免疫微环境与肿瘤微生物群密切相关。呼吸道菌群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型和分期有一定相关性。本文深入阐述了呼吸道菌群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对先天免疫细胞和特异性免疫细胞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了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以期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呼吸道菌群 肿瘤免疫微环境 先天免疫 特异性免疫 抗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对置环后异常子宫出血诊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岩 杨清 +1 位作者 卢杰平 王永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71-471,共1页
关键词 宫腔镜检 异常子宫出血 宫内节育器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