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3
1
作者 丛德刚 兰心刚 +2 位作者 胡永校 赵惠儒 张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8-430,共3页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SP)法,检测survivin基因在76例NSCLC肿瘤组织、30例病灶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基因在正常肺组织不表达,7...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SP)法,检测survivin基因在76例NSCLC肿瘤组织、30例病灶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基因在正常肺组织不表达,76例肺癌组织中,46例表达阳性,占60.5%。survivin基因表达与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survivin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对NSCLC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survivin基因可能成为NSCLC新的诊断标志及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SURVIVIN 肺癌 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纵隔淋巴结合理廓清范围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洲 殷洪年 +1 位作者 张林 马传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89年1月~1999年1月,淋巴结廓清术后病理证实的纵隔淋巴结转移(pN2)137例。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pN2的关系,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纵隔淋巴结CT扫描阴性时(cN0-1)pN...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89年1月~1999年1月,淋巴结廓清术后病理证实的纵隔淋巴结转移(pN2)137例。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pN2的关系,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纵隔淋巴结CT扫描阴性时(cN0-1)pN2有意义的预测指标;总结不同位置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方式。结果:NSCLC无论病理类型和临床状态如何,均有纵隔淋巴结转移发生。纵隔淋巴结增大(cN2)和cT2或cT3腺癌患者转移的发生率较高(65.0%,75.0%)。纵隔淋巴结转移多为区域性(80.9%),跨区域纵隔淋巴结转移多数伴有隆凸下淋巴结受累。结论:对NSCLC应行纵隔淋巴结廓清,尤其对cN2和cT2、cT3腺癌。多数患者单独廓清区域纵隔淋巴结即可达到目的。建议手术中对肺门和隆凸下淋巴结冰冻病理检查,无转移时可不必廓清非区域纵隔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廓清术 转移方式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真发 李军 +1 位作者 尚文军 张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目的 分析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内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从而进一步探讨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式。方法 选择从 1999年 7月到 2 0 0 1年 4月行肺叶切除及纵隔或肺内淋巴结廓清手术的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 1... 目的 分析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内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从而进一步探讨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式。方法 选择从 1999年 7月到 2 0 0 1年 4月行肺叶切除及纵隔或肺内淋巴结廓清手术的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 15 9名 ,进行回顾性分析 ,应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来判断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 全组 15 9例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 ,3 7例 ( 2 3 % )患者有淋巴结转移。依据logistic回归分析 ,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及胸膜侵袭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P =0 .0 0 3 ,P =0 .0 0 4,P =0 .0 0 5 )。有 2个或 2个以上因素与小于 2个因素比较 ,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明显增大 (P <0 .0 0 1)。结论 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现为肿瘤直径 >2cm、肿瘤分化中 /差或侵及胸膜时 ,淋巴结转移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影响因素 临床Ⅰ期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预测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洲 马传栋 +1 位作者 殷洪年 张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 探讨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对 378例行肺切除加纵隔淋巴结廓清术后的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预测有意义的相关因素 ,应用χ2 检验判定不同危险因素组间纵隔淋巴结转移... 目的 探讨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对 378例行肺切除加纵隔淋巴结廓清术后的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预测有意义的相关因素 ,应用χ2 检验判定不同危险因素组间纵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全部 378例患者中 ,伴有纵隔淋巴结者 10 5例 ,转移率为 2 7.8%。多因素分析显示 ,腺癌、CT扫描阳性 (纵隔淋巴结增大 )和病理分期为T3 是纵隔淋巴结转移有意义的预测指标 (P <0 .0 0 1)。 316例胸部CT扫描阴性患者中 ,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 2 3 .4%(74/ 316 )。多因素分析显示 ,腺癌、病理分期为T3 和T2 是这部分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有意义的预测指标 (P值分别为 <0 .0 0 1、<0 .0 0 1和 <0 .0 5 )。病理分期T2 和T3 腺癌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 33% ,显著高于鳞癌的 15 .3 % (P <0 .0 1)。结论 对CT扫描阳性、腺癌及病理分期为T3 的患者应该考虑有纵隔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对CT扫描阴性的临床分期T2 和T3 腺癌患者亦应高度怀疑纵隔淋巴结转移存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淋巴结转移 预测 LOGISTIC回归分析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AS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志学 张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74-677,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AS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去甲基化试剂对肺癌细胞系中ASC基因甲基化状态的逆转。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48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3株肺癌细胞系中ASC基因的甲基化状...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AS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去甲基化试剂对肺癌细胞系中ASC基因甲基化状态的逆转。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48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3株肺癌细胞系中ASC基因的甲基化状态,RT-PCR检测去甲基化试剂诱导肺癌细胞系中甲基化ASC基因的重新表达。结果:NSCLC肿瘤组织和相对应的正常肺组中AS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率分别为49.7%和8.3%,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吸烟患者的肿瘤组织中AS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早期的NSCLC(T1)中AS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也有相对较高的发生率(P<0.05)。去甲基化试剂5-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可使甲基化的ASC基因启动子发生逆转而获得重新表达。结论:ASC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可能与吸烟引起的非小细胞肺癌有关,并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早期事件,甲基化的ASC基因可以成为NSCLC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ASC基因 DNA甲基化 甲基化特异性PCR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洲 殷洪年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96-398,共3页
关键词 淋巴结转移 非小细胞肺癌 隐匿性淋巴结转移 肿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CR法检测MUC1 mRNA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转移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洲 殷洪年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 探讨对常规病理检查漏诊的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的诊断方法。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RT PCR) ,检测pN0 1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NSCLC)纵隔淋巴结中MUC1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5枚肺良性疾病的局部淋巴结无MUC1基因m... 目的 探讨对常规病理检查漏诊的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的诊断方法。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RT PCR) ,检测pN0 1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NSCLC)纵隔淋巴结中MUC1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5枚肺良性疾病的局部淋巴结无MUC1基因mRNA表达 ,5枚经病理检查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癌的NSCLC纵隔淋巴结中均检测到MUC1mRNA表达。实验组 19例患者的 78枚纵隔淋巴结中有 6枚检测到MUC1mRNA表达 ,从而诊断为纵隔淋巴结隐匿转移。结论 应用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法 诊断 肺癌 纵隔淋巴结隐匿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危险性评估及护理需求量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齐东红 康丽 武巍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2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肺危险指数(cardiopulmonaryriskindex,CPRI)预测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危险及对护理工作的指导意义。方法对575例肺癌患者于术前1周行CPRI评估,于术后即刻至术后30d观察统计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CPRI≥4分142例(... 目的探讨心肺危险指数(cardiopulmonaryriskindex,CPRI)预测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危险及对护理工作的指导意义。方法对575例肺癌患者于术前1周行CPRI评估,于术后即刻至术后30d观察统计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CPRI≥4分142例(高CPRI组)、<4分433例(低CPRI组),分别发生并发症、死亡为104例(73.24%)、5例(3.52%)和49例(11.32%)、0例,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P<0.01);高CPRI组各种并发症(除脓胸、血胸外)发生率显著高于低CPRI组(均P<0.05)。护理需求量高CPRI组亦显著高于低CPRI组(P<0.05,P<0.01)。结论CPRI评分可作为肺癌手术后心肺并发症的预测指标,CPRI评分高预示患者术后并发症危险性大,护理需求量增加,提示护理人员应制订针对性护理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心肺危险指数 护理需求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