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8
1
作者 高丽涛 柳力敏 +3 位作者 张媛媛 刘磊 胡悦东 陈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42-744,共3页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危险因素,以探索DR的防治策略。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8月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病房确诊为糖尿病且每年能够进行健康体检的3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危险因素,以探索DR的防治策略。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8月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病房确诊为糖尿病且每年能够进行健康体检的3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一般情况和疾病情况)及实验室相关检查,并进行常规眼科检查,结合免散瞳眼底照相,筛选出患有DR的患者,分析其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43例糖尿病患者中,DR者131例,患病率38.19%。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家族史、收缩压、舒张压、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尿微量白蛋白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糖尿病病程是DR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t=3.98,P<0.01)。性别、年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肌酐、尿素氮等因素未成为DR发生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其DR的患病率较高。糖尿病患者的病程是DR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病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榄香烯抑制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耿金 陈蕾 +2 位作者 柳力敏 刘宁宁 刘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5-219,共5页
目的探讨β-榄香烯抑制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 64只鼠龄为7d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空气对照组)、B组(高氧对照组)、C组(玻璃体内注射组)及D组(球后注射组)。A组在正常环境中饲养,其余3组建立氧诱导视网膜... 目的探讨β-榄香烯抑制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 64只鼠龄为7d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空气对照组)、B组(高氧对照组)、C组(玻璃体内注射组)及D组(球后注射组)。A组在正常环境中饲养,其余3组建立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造模后C组玻璃体内注射1μLβ-榄香烯、D组球后注射2μLβ-榄香烯。比较4组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ADP酶法视网膜铺片测量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和视网膜新生血管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HE染色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4组分别为:A组(0.90±1.52)个、B组(27.15±9.83)个、C组(2.90±2.02)个、D组(13.33±4.83)个,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铺片各组新生血管钟点数:A组未见新生血管、B组(8.00±1.26)个、C组(3.67±0.82)个、D组(6.12±1.17)个,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视网膜铺片无灌注区面积百分比:A组未见无灌注区、B组(17.11±2.49)%、C组(9.98±2.44)%、D组(13.66±2.62)%,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组累积光密度值:A组32.17±20.98、B组144.04±65.72、C组55.56±36.6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榄香烯注射乳可以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玻璃体内注射的给药途径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视网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1上调白细胞介素-18mRNA在小鼠角膜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夏丽坤 张劲松 +1 位作者 陈晓隆 王爱媛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感染小鼠眼球后,白细胞介素-18(IL-18)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及IL-18的表达与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之间的关系.方法用106PFU的HSV-1感染BALB/c鼠的角膜后,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的临床变化,组织学检查...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感染小鼠眼球后,白细胞介素-18(IL-18)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及IL-18的表达与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之间的关系.方法用106PFU的HSV-1感染BALB/c鼠的角膜后,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的临床变化,组织学检查角膜的病理改变;用RT-PCR和ELISA法检测IL-18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HSV-1引起的角膜基质炎在病毒感染后的第10 d明显可见,在病毒感染后的第14~21 d达到高峰.RT-PCR检测的数据显示:HSV-1感染的早期即可诱导IL-18 mRNA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并且表达持续存在;IL-18 mRNA的表达高峰时间(3~21 d)位于临床疾病出现之前和临床疾病发展的过程中.ELISA检测角膜提取物中的IL-18蛋白显示了相似的结果.结论HSV-1上调IL-18在小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IL-18的表达与角膜基质炎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IL-18诱导Th1细胞介导的对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导致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单纯疱疹病毒 白细胞介素-18 基质角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酸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齐艳秀 张劲松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丙酮酸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方法Wiste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三组。模型组、治疗组应用链脲佐菌(STZ)诱发糖尿病。治疗组饲料及饮水中添加2%丙酮酸钠。在实验第4、8、12周观察晶状体透明度的... 目的探讨丙酮酸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方法Wiste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三组。模型组、治疗组应用链脲佐菌(STZ)诱发糖尿病。治疗组饲料及饮水中添加2%丙酮酸钠。在实验第4、8、12周观察晶状体透明度的变化并在实验第12周观察三组大鼠晶状体组织中葡萄糖、山梨醇、果糖以及GSH、MDA、AT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晶状体较模型组混浊程度明显减轻,晶状体中葡萄糖、山梨醇含量均明显下降,果糖无明显变化。MAD下降,GSH及ATP水平升高。结论丙酮酸可抑制高糖引起的多元醇代谢通路的激活,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晶状体的能量代谢,抑制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糖尿病 晶状体 丙酮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烟烟雾暴露的大鼠晶状体白内障样改变中高度糖化终末产物及其相关荧光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瑜 郑伟 张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7-419,共3页
目的 :通过检测在体暴露于香烟烟雾大鼠的晶状体中的高度糖化终末产物及其相关荧光 ,探讨香烟烟雾凝聚物在吸烟致大鼠晶状体白内障样改变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 2组 ,实验组每天暴露于香烟烟雾 1h ,连续 90d ,... 目的 :通过检测在体暴露于香烟烟雾大鼠的晶状体中的高度糖化终末产物及其相关荧光 ,探讨香烟烟雾凝聚物在吸烟致大鼠晶状体白内障样改变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 2组 ,实验组每天暴露于香烟烟雾 1h ,连续 90d ,对照组大鼠只暴露于普通室内空气 ,其他条件相同。每只大鼠两只眼球在处死后摘除 ,一只做组织病理学检查 ,另一只用于研究体内糖化情况。荧光质谱仪检测激发吸收光 370 / 4 4 0nm处高度糖化终末产物相关荧光 ,并通过HPLC检测N 羧甲基赖氨酸及 pentosidine。 结果 :实验组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显著组织形态学改变。如增生、肥大 ,上皮多层化 ,并有晶体上皮细胞移行于晶状体后囊 ,对照组未见上述改变。吸烟组晶体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组分中高度糖化终末产物荧光和N 羧甲基赖氨酸及pentosidine显著升高。结论 :香烟烟雾吸入致大鼠晶状体白内障样改变 ,伴随高度糖化终末产物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高度糖化终末产物 白内障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过氧化氢酶基因LECs对氧化损伤耐受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立梅 刘戈飞 张劲松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讨转过氧化氢酶(CAT)基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对氧化损伤耐受性的变化,为白内障的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稳定转染的方法构建CAT基因高表达LECsSRA01/04-CAT,测定CAT的活性。以SRA01/04和SRA01/04-CAT细胞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转过氧化氢酶(CAT)基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对氧化损伤耐受性的变化,为白内障的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稳定转染的方法构建CAT基因高表达LECsSRA01/04-CAT,测定CAT的活性。以SRA01/04和SRA01/04-CAT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过氧化氢(H2O2)为处理因素,MTT方法测定对SRA01/04和SRA01/04-CAT细胞的半数致死量(IC50);AnnexinV和碘化丙啶双染色分析H2O2诱导LECs凋亡作用。Western印迹方法分析凋亡过程中caspase-3的活化。结果成功构建CAT基因表达水平提高的SRA01/04-CAT细胞。SRA01/04-CAT细胞CAT的表达水平是SRA01/04细胞的3·5倍,SRA01/04-CAT细胞的CAT活性是SRA01/04细胞CAT活性的2·2倍。H2O2对SRA01/04细胞的IC50为32·24μmmol/L,对SRA01/04-CAT的IC50为85·32μmmol/L,转染CAT基因后SRA01/04-CAT对过氧化氢的耐受能力是SRA01/04的2·65倍。相同培养条件下H2O2诱导SRA01/04细胞凋亡率是SRA01/04-CAT细胞的2·1倍。H2O2诱导LECs凋亡的过程伴随caspase-3的激活,SRA01/04-CAT细胞caspase-3活化的时间比SRA01/04细胞晚,同一时刻上SRA01/04-CAT细胞caspase-3活化的强度比SRA01/04细胞弱。结论CAT基因可提高LECs对氧化损伤的耐受性,能够抑制活性氧诱导产生的细胞凋亡效应。CAT基因可能是一个较好的候选基因,用于白内障基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活性氧 凋亡 转过氧化氢酶 LECS 氧化损伤耐受性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遗传学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磊 孙一洲 +2 位作者 原喆 柳力敏 陈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84-1086,共3页
眼科疾病遗传学研究的飞速发展阐明了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与多基因遗传有关疾病的遗传学特点,由于多基因遗传病的病因较复杂,给研究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尽管尚不能定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确切遗传学因素,但是,国内外学者从... 眼科疾病遗传学研究的飞速发展阐明了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与多基因遗传有关疾病的遗传学特点,由于多基因遗传病的病因较复杂,给研究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尽管尚不能定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确切遗传学因素,但是,国内外学者从改进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等多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主要就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遗传度、相关的多基因分析、遗传定位等方面作一综述,从不同角度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遗传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遗传学 遗传度 候选基因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其与VEGF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刘宁宁 陈蕾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SURVIVIN 视网膜新生血管 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新生血管模型 FACTOR 高氧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Ⅳ型胶原抗体与金雀异黄素耦联方法的建立及测定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芳 孔珺 +1 位作者 张劲松 贾秀坤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3-455,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金雀异黄素(genistein)与抗Ⅳ型胶原抗体耦联的方法。方法采用活性酯法将抗Ⅳ型胶原抗体与金雀异黄素进行耦联;采用凝胶层析对耦联物提纯;紫外吸收光谱法和Bradford蛋白检测法检测耦联物中的金雀异黄素与抗Ⅳ型胶原抗体的... 目的初步探讨金雀异黄素(genistein)与抗Ⅳ型胶原抗体耦联的方法。方法采用活性酯法将抗Ⅳ型胶原抗体与金雀异黄素进行耦联;采用凝胶层析对耦联物提纯;紫外吸收光谱法和Bradford蛋白检测法检测耦联物中的金雀异黄素与抗Ⅳ型胶原抗体的克分子比;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耦联物与人晶状体囊膜结合的特异性。结果抗Ⅳ型胶原抗体与金雀异黄素成功耦联,耦联产物中抗Ⅳ型胶原抗体与金雀异黄素克分子比为1∶439,耦联物与晶状体囊膜可特异结合。结论采用活性酯法可成功地将抗Ⅳ型胶原抗体与金雀异黄素耦联,耦联物的免疫活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Ⅳ型胶原抗体 金雀异黄素 免疫耦联物 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27在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应激表达
10
作者 张雪岩 张劲松 张涤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观察在高温、氧化应激条件下,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人品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情况。探讨自内障的发病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别在高温(45℃)、氧化(50mmol/LH,O2)条件下培养30min后,恢复至正常条件,于不同时... 目的观察在高温、氧化应激条件下,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人品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情况。探讨自内障的发病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别在高温(45℃)、氧化(50mmol/LH,O2)条件下培养30min后,恢复至正常条件,于不同时间段(0、2、4、6、16、2411)采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法检测HSP27的表达情况。结果晶状体上皮细胞在生理和应激情况下均有HSP27的表达。热休克和氧化应激后2h导致HSP27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6h达最高峰,16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应激导致的HSP27蛋白阳性颗粒由胞浆转移至胞核,并随着时间逐渐转移回胞浆。结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存在HSP27。应激情况下,诱导HSP27合成增加,其作为一种对抗应激的蛋白质可能对晶状体上皮细胞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热休克蛋白27 晶状体上皮细胞(LEC-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白内障术中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初步观察
11
作者 刘菲 邵彦 才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初步观察外伤性白内障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lens,MIOL)的安全有效性。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外伤性白内障患者中病情允许并积极要求植入MIOL的患者5例5眼,行外伤性白内障摘出联合MIOL植入术,观... 目的初步观察外伤性白内障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lens,MIOL)的安全有效性。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外伤性白内障患者中病情允许并积极要求植入MIOL的患者5例5眼,行外伤性白内障摘出联合MIOL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拟调节力及患者视物舒适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时术眼远视力改善明显,视力也达到较好状态;所有患者读书看报不需配戴近用镜,有2例患者诉有眩光、光晕现象,但不影响生活;所有患者自觉夜间双眼视物良好。结论对于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若条件允许,可考虑行MIOL植入术,尤其是对角膜、瞳孔和晶状体囊袋条件较好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白内障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