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的比较与经验总结
1
作者 李军 罗丽敏 +3 位作者 樊勇 张勇刚 党书毅 丁文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3期4-7,24,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s)培养方法的差异并总结经验。方法获取大鼠主动脉血管外膜组织,切成小块,一部分采用组织贴块法进行原代培养,另一部分使用消化酶消化获取细胞,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化鉴定细胞内特定... 目的比较两种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s)培养方法的差异并总结经验。方法获取大鼠主动脉血管外膜组织,切成小块,一部分采用组织贴块法进行原代培养,另一部分使用消化酶消化获取细胞,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化鉴定细胞内特定蛋白表达、细胞计数计算生长曲线等实验手段,并比较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贴块法和消化法均能成功获得AFs;经免疫组化检测,两种方法所获的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阳性/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表达阴性,证实培养的细胞为AFs。两种方法获得的细胞在细胞增殖期、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的时间大致相同,二者的生长、增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贴块法和消化法均能成功培养AFs,所获得的细胞性状稳定、存活率高,可在体外稳定地传代培养,在血管重构研究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 组织贴块法 消化法 经验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申克氏孢子丝菌的形态学及低温生物学研究
2
作者 张致中 程倞绯 苏■汉 《低温与特气》 CAS 1989年第2期38-43,共6页
观察了在沈阳地区分离培养的申克氏孢子丝菌的超微结构和繁殖方式,并对实验菌株进行了低温生物学研究。结果发现该菌株与既往文献中报道的美国、日本及北京的同种真菌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繁殖方式,即该菌株具有膨大的、呈营养型发育的假单... 观察了在沈阳地区分离培养的申克氏孢子丝菌的超微结构和繁殖方式,并对实验菌株进行了低温生物学研究。结果发现该菌株与既往文献中报道的美国、日本及北京的同种真菌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繁殖方式,即该菌株具有膨大的、呈营养型发育的假单轴状分生孢子柄,能够连续产生分生孢子,故可鉴定为申克氏孢子丝菌,而易与无此种分生孢子柄的侧孢霉属相鉴别;实验菌株具有两种繁殖方式,即全壁芽殖型发育和全壁菌体型发育;冻融对实验菌株具有损伤作用,两次冻融时细胞损伤加重,冻融后再培养生长的该菌株的芽殖现象,随冻融条件的加深而减少,细胞活性降低,从而为冷冻疗法治疗孢子丝菌病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并可推测反复冻融法较一次冻融法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丝菌 申克氏 真菌 低温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