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发性簇集性皮肤纤维瘤1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屈慧明
行敏
+2 位作者
郑松
耿龙
徐媛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23-523,共1页
患者男,55岁,因左上肢丘疹、结节28年。背部丘疹、结节4年于2009年2月8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8年前左上肢伸侧出现数个淡红色绿豆大丘疹、结节,质较硬,无明显自觉症状,未治疗,以后皮损逐渐增多、增大,颜色渐变成暗红,部分皮损融合。
关键词
纤维瘤
簇集性
多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
57
2
作者
何志新
王家璧
+3 位作者
冯永山
白义杰
马成林
宋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皮炎湿疹
氟芬那酸丁酯
丁苯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咪唑斯汀等几种抗组胺药对小鼠接触性皮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陈晶
何春涤
+1 位作者
王雅坤
陈洪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观察几种抗组胺药对小鼠接触性皮炎的疗效及对表皮朗格汉斯细胞(LCs)数目的影响。方法:制作小鼠接触性皮炎模型,测量用药各组鼠左耳中部厚度变化及应用ABC免疫组化法测定LCs的数目。结果:对诱发皮炎前、后24h鼠耳厚度差的比较,咪...
目的:观察几种抗组胺药对小鼠接触性皮炎的疗效及对表皮朗格汉斯细胞(LCs)数目的影响。方法:制作小鼠接触性皮炎模型,测量用药各组鼠左耳中部厚度变化及应用ABC免疫组化法测定LCs的数目。结果:对诱发皮炎前、后24h鼠耳厚度差的比较,咪唑斯汀组作用较强;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OX4+LCs、OX3+LCs均明显减少。结论:几种抗组胺药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均有抑制作用,咪唑斯汀的作用较强;几种抗组胺药可使表皮LCs数目呈不同程度的减少;抗组胺药对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抑制作用可能与LCs的数目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组胺药
接触性皮炎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含马齿苋及牛油果树提取物护肤品对乏脂性湿疹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
9
4
作者
吴艳
杜丽霞
+7 位作者
陈璨
何黎
杨雪源
谢红付
郝飞
李远宏
高天文
温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49-351,共3页
目的:评价含马齿苋及牛油果树提取物的护肤品(商品名:薇诺娜舒缓柔润保湿霜)辅助治疗乏脂性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乏脂性湿疹患者躯体一侧外用薇诺娜舒缓柔润保湿霜2周,于第0、3、7、14天进行随访,并以使用前后及身体的另一侧作为...
目的:评价含马齿苋及牛油果树提取物的护肤品(商品名:薇诺娜舒缓柔润保湿霜)辅助治疗乏脂性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乏脂性湿疹患者躯体一侧外用薇诺娜舒缓柔润保湿霜2周,于第0、3、7、14天进行随访,并以使用前后及身体的另一侧作为对照。采用研究者总体评估(IGA)及患者自身评价观察皮损改善情况;评价内容包括皮肤干燥程度、角质层含水量及经皮水分丢失(TEW L)值来反映皮肤的干燥程度和屏障功能。结果:8个中心共入选200例患者,使用保湿霜后IGA评分、患者自评及皮肤干燥程度评分均较使用前和对照侧显著改善(P<0.01),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效果更好。角质层含水量试验侧明显高于对照侧(P<0.05);靶皮损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靶皮损TEWL值明显降低(P<0.05)。试验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10%。结论:含马齿苋及牛油果树提取物护肤品可辅助治疗乏脂性湿疹,其疗效、安全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乏脂性
护肤品
皮肤屏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发性小汗腺汗囊瘤
5
作者
高哲
王征
+4 位作者
郑恒
郭哲
郑松
李久宏
张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5-156,155,共2页
患者女,42岁。主诉:面部反复出现丘疹9年余。现病史:患者9年前在剧烈活动出汗后,面部出现数处米粒大的半透明丘疹,无明显疼痛及瘙痒,故当时未予诊治。之后上述丘疹时出时消,在高热环境及夏季时皮损增多或加重。4年前曾就诊于当地医院...
患者女,42岁。主诉:面部反复出现丘疹9年余。现病史:患者9年前在剧烈活动出汗后,面部出现数处米粒大的半透明丘疹,无明显疼痛及瘙痒,故当时未予诊治。之后上述丘疹时出时消,在高热环境及夏季时皮损增多或加重。4年前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汗疹”、“湿疹”,予抗组胺药物口服及中药外敷(具体不详)治疗,未见好转。近2年来,患者面部丘疹于活动出汗后明显增多,且出现水疱,伴有轻度瘙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汗腺汗囊瘤
多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环状肉芽肿治疗的研究现状
6
作者
贺聪聪
齐瑞群
高兴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65-768,共4页
环状肉芽肿是一种良性慢性皮肤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本病有自限性,多数患者在2年内可痊愈,但较易复发。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及光疗等较常用。该文着重对环状肉芽肿的...
环状肉芽肿是一种良性慢性皮肤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本病有自限性,多数患者在2年内可痊愈,但较易复发。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及光疗等较常用。该文着重对环状肉芽肿的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肉芽肿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发性簇集性皮肤纤维瘤1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屈慧明
行敏
郑松
耿龙
徐媛媛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出处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23-523,共1页
文摘
患者男,55岁,因左上肢丘疹、结节28年。背部丘疹、结节4年于2009年2月8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8年前左上肢伸侧出现数个淡红色绿豆大丘疹、结节,质较硬,无明显自觉症状,未治疗,以后皮损逐渐增多、增大,颜色渐变成暗红,部分皮损融合。
关键词
纤维瘤
簇集性
多发性
分类号
R739.5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
57
2
作者
何志新
王家璧
冯永山
白义杰
马成林
宋勇
机构
中国
医学科学院、
中国
协和
医科大
学、北京协和
医院
皮肤科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辽宁省人民
医院
皮肤科
中国医科大学
第二
附属
医院
皮肤科
沈阳市第七人民
医院
皮肤科
出处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皮炎湿疹
氟芬那酸丁酯
丁苯羟酸
分类号
R758.23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咪唑斯汀等几种抗组胺药对小鼠接触性皮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陈晶
何春涤
王雅坤
陈洪铎
机构
沈阳市第七人民
医院
皮肤科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出处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4-156,共3页
文摘
目的:观察几种抗组胺药对小鼠接触性皮炎的疗效及对表皮朗格汉斯细胞(LCs)数目的影响。方法:制作小鼠接触性皮炎模型,测量用药各组鼠左耳中部厚度变化及应用ABC免疫组化法测定LCs的数目。结果:对诱发皮炎前、后24h鼠耳厚度差的比较,咪唑斯汀组作用较强;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OX4+LCs、OX3+LCs均明显减少。结论:几种抗组胺药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均有抑制作用,咪唑斯汀的作用较强;几种抗组胺药可使表皮LCs数目呈不同程度的减少;抗组胺药对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抑制作用可能与LCs的数目减少有关。
关键词
抗组胺药
接触性皮炎
小鼠
Keywords
antihistamines
contact dermatitis
mice
分类号
R758.22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R-332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含马齿苋及牛油果树提取物护肤品对乏脂性湿疹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
9
4
作者
吴艳
杜丽霞
陈璨
何黎
杨雪源
谢红付
郝飞
李远宏
高天文
温海
机构
北京
大学
第一
医院
皮肤科
昆明医学院
第一
附属
医院
皮肤科
中国
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皮肤
病研究所
中南
大学
湘雅
医院
皮肤科
第三军医
大学
西南
医院
皮肤科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第四军医
大学
西京
医院
第二军医
大学
长征
医院
皮肤科
出处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49-351,共3页
文摘
目的:评价含马齿苋及牛油果树提取物的护肤品(商品名:薇诺娜舒缓柔润保湿霜)辅助治疗乏脂性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乏脂性湿疹患者躯体一侧外用薇诺娜舒缓柔润保湿霜2周,于第0、3、7、14天进行随访,并以使用前后及身体的另一侧作为对照。采用研究者总体评估(IGA)及患者自身评价观察皮损改善情况;评价内容包括皮肤干燥程度、角质层含水量及经皮水分丢失(TEW L)值来反映皮肤的干燥程度和屏障功能。结果:8个中心共入选200例患者,使用保湿霜后IGA评分、患者自评及皮肤干燥程度评分均较使用前和对照侧显著改善(P<0.01),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效果更好。角质层含水量试验侧明显高于对照侧(P<0.05);靶皮损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靶皮损TEWL值明显降低(P<0.05)。试验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10%。结论:含马齿苋及牛油果树提取物护肤品可辅助治疗乏脂性湿疹,其疗效、安全性均较高。
关键词
湿疹
乏脂性
护肤品
皮肤屏障功能
Keywords
eczema, asteatotic
moisturizing
skin barrier function
分类号
R758.24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R282.710.7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发性小汗腺汗囊瘤
5
作者
高哲
王征
郑恒
郭哲
郑松
李久宏
张蕾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沈阳医学院
附属
中心
医院
皮肤科
抚顺市矿务局总院
皮肤科
出处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5-156,155,共2页
文摘
患者女,42岁。主诉:面部反复出现丘疹9年余。现病史:患者9年前在剧烈活动出汗后,面部出现数处米粒大的半透明丘疹,无明显疼痛及瘙痒,故当时未予诊治。之后上述丘疹时出时消,在高热环境及夏季时皮损增多或加重。4年前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汗疹”、“湿疹”,予抗组胺药物口服及中药外敷(具体不详)治疗,未见好转。近2年来,患者面部丘疹于活动出汗后明显增多,且出现水疱,伴有轻度瘙痒。
关键词
小汗腺汗囊瘤
多发性
分类号
R739.5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环状肉芽肿治疗的研究现状
6
作者
贺聪聪
齐瑞群
高兴华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出处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65-768,共4页
文摘
环状肉芽肿是一种良性慢性皮肤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本病有自限性,多数患者在2年内可痊愈,但较易复发。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及光疗等较常用。该文着重对环状肉芽肿的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环状肉芽肿
治疗
分类号
R758.6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发性簇集性皮肤纤维瘤1例
屈慧明
行敏
郑松
耿龙
徐媛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观察
何志新
王家璧
冯永山
白义杰
马成林
宋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5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咪唑斯汀等几种抗组胺药对小鼠接触性皮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陈晶
何春涤
王雅坤
陈洪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含马齿苋及牛油果树提取物护肤品对乏脂性湿疹临床效果观察
吴艳
杜丽霞
陈璨
何黎
杨雪源
谢红付
郝飞
李远宏
高天文
温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多发性小汗腺汗囊瘤
高哲
王征
郑恒
郭哲
郑松
李久宏
张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环状肉芽肿治疗的研究现状
贺聪聪
齐瑞群
高兴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