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深淋巴结转移癌与颈动脉粘连的CT诊断-应用多层螺旋CT再评价肿瘤包绕颈动脉弧度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晓峰 李松柏 +1 位作者 朱玉森 白雪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的技术优势 ,进一步研究颈淋巴结转移癌包绕颈动脉弧度作为常用指标在诊断肿瘤与动脉粘连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头颈部鳞癌合并颈动脉间隙淋巴结转移患者 2 2例 ,颈动脉间隙转移淋巴结共 31枚 ,经多层CT三维增强扫...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的技术优势 ,进一步研究颈淋巴结转移癌包绕颈动脉弧度作为常用指标在诊断肿瘤与动脉粘连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头颈部鳞癌合并颈动脉间隙淋巴结转移患者 2 2例 ,颈动脉间隙转移淋巴结共 31枚 ,经多层CT三维增强扫描 ,应用多平面成像 (MPR)方法显示淋巴结与血管 ,选择淋巴结与动脉相接最大且垂直于颈动脉走行的平面 ,测量转移淋巴结包绕颈动脉弧度 ,对照手术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以包绕颈动脉弧度≥ 1 80°作为诊断淋巴结与颈动脉粘连的标准 ,敏感度 47.67%、特异度 1 0 0 %、准确度 74.1 9% ;以≥ 90°作为诊断粘连的标准 ,敏感度 80 % ,特异度 93 .75 % ,准确度 87.1 0 % ;以≥ 45°作为诊断粘连的标准 ,敏感度 1 0 0 % ,特异度 68.75 % ,准确度为 83 .87% ;以包绕弧度 <45°作为诊断颈动脉未粘连受侵的标准 ,敏感性 68.75 % ,特异性 1 0 0 % ,准确度 83 .87%。结论 :以转移淋巴结包绕颈动脉弧度90°以上作为诊断粘连标准较合适 ;包绕颈动脉弧度≥ 1 80°可以肯定粘连的存在 ;包绕颈动脉弧度 <45°时可以排除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深淋巴结转移癌 颈动脉粘连 CT 诊断 包绕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