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腹腔和静脉卡铂化疗肿瘤组织聚积浓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娟 陈峻青 +4 位作者 宋志杰 马淑清 李民 韩大跃 沈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793-79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途径卡铂在肿瘤组织内药物浓度的聚积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例可切除进行期胃癌进行腹腔和静脉卡铂术前化疗药代动力学研究。卡铂300mg/m2加生理盐水750ml分别静脉、腹腔1次注射,给药后...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途径卡铂在肿瘤组织内药物浓度的聚积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例可切除进行期胃癌进行腹腔和静脉卡铂术前化疗药代动力学研究。卡铂300mg/m2加生理盐水750ml分别静脉、腹腔1次注射,给药后240~270min手术取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腹膜、大网膜、阴性淋巴结,测定总铂浓度。结果:腹腔给药组各组织浓度明显高于静脉给药组(P<0.01),其中腹膜浓度最高,其次为癌组织、大网膜、癌旁正常组织及阴性淋巴结,分别超出静脉给药的3.6、2.5、3.0、2.8、1.9倍。癌组织含量高于正常组织。结论:术前卡铂腹腔化疗大大提高腹膜、肿瘤组织内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使对药物敏感癌细胞得到控制。对杀灭腹腔亚临床病灶,控制医源性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铂 术前化疗 药代动力学 肿瘤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术前卡铂腹腔化疗肿瘤组织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娟 刘志满 +2 位作者 刘怀深 姚有为 陈峻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61-262,共2页
作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0例可切除进展期胃癌进行腹腔卡铂术前化疗药代动力学研究。卡铂300mg/m2加生理盐水750ml快速腹腔注射,160~180min取腹腔液、门静脉及外周血,240~270min取癌组织、癌旁... 作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0例可切除进展期胃癌进行腹腔卡铂术前化疗药代动力学研究。卡铂300mg/m2加生理盐水750ml快速腹腔注射,160~180min取腹腔液、门静脉及外周血,240~270min取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腹膜、大网膜、阴性淋巴结,测定总铂浓度。结果表明,腹腔液浓度最高,平均48.14μl/ml,门静脉次之为10.1μl/ml,分别是外周血的8、1.6倍。被测组织中,腹膜浓度超出其它组织浓度(Ρ<0.05),癌组织含量高于正常组织。研究证明,卡铂术前腹腔化疗不仅提高腹腔、门静脉药物浓度,而且,在腹膜、癌组织内有一定聚积性,对于杀灭腹腔亚临床病灶,改善临床分期,控制医源性转移,提高治愈性手术切除率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铂 术前 药代动力学 腹腔药物疗法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的腹膜亚临床转移检测及阻断治疗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惠绵 陈峻青 王舒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4-137,共4页
关键词 胃癌 根治术 腹膜亚临床转移癌 诊断 治疗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全胃及近端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强 王舒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565-567,共3页
目的 :通过对全胃及近端切除术后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治疗的方法 ,探讨肠内营养对全胃及近端切除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行近端或全胃切除的胃癌患者 40例 ,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 (对照组 ) 2 0例 ,术后接受 9天常规周围静脉... 目的 :通过对全胃及近端切除术后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治疗的方法 ,探讨肠内营养对全胃及近端切除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行近端或全胃切除的胃癌患者 40例 ,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 (对照组 ) 2 0例 ,术后接受 9天常规周围静脉补液。Ⅱ组 (试验组 ) 2 0例 ,术后 72h后开始肠内营养治疗 (连续 7天 )。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进行营养状态评价。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体重及营养状态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1)。对照组术后均呈负氮平衡 ,而试验组术后氮平衡状况迅速改善 (P <0 .0 1) ,术后试验组生存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 .0 1) ,且平均术后住院日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治疗安全、可靠、简便、经济 ,在临床上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手术 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37年临床研究的结果分析——附2326例报告 被引量:82
5
作者 王舒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25-329,共5页
目的:观察胃癌治疗水平的年代性变化,设计各期胃癌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以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37年2326例胃癌手术病例为研究对象,分1961~1978年,1979~1997年两个阶段进行分析,观察其手术切除率、根... 目的:观察胃癌治疗水平的年代性变化,设计各期胃癌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以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37年2326例胃癌手术病例为研究对象,分1961~1978年,1979~1997年两个阶段进行分析,观察其手术切除率、根治切除率、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的年代性变化。比较各类手术、各种术式的生存曲线,评价其优缺点。结果:胃癌手术切除率由60年代的506%上升到近年的864%。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率由60年代的196%上升到近年的576%。早期胃癌应以D1+为基本术式,进行期应以D3手术疗效最好,贲门癌的全胃切除术优于近端切除术,联合脏器切除可取得较好的术后生存率,胃癌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可提高一定疗效。结论:近20年来,我国胃癌治疗进入一个合理化、规范化阶段,胃癌根治术的5年生存率提高1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根治术 早期胃癌 进行期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计数、CD_(44)V_6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艳萍 徐惠绵 张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CD44V6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经治疗后随访8年以上的乳腺癌病例,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及CD44V6表达。将其结果与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及...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CD44V6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经治疗后随访8年以上的乳腺癌病例,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及CD44V6表达。将其结果与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及生存状况比较。结果:肿瘤内微血管数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死亡组癌组织内微血管数明显高于存活组。 CD44V6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 80.4%,淋巴结阳性及组织学分级高的病例 CD44V6阳性表达率增加,死亡组CD44V6表达明显高于生存组。结论:微血管计数及CD44V6可做为估计乳腺癌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微血管计数 MVC CD44V6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血行亚临床转移早诊及预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惠绵 王振宁 +1 位作者 陈峻青 王舒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胃癌 肿瘤血行转移 诊断 预测 综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和肿瘤细胞系中AGO基因突变和表达的研究
8
作者 敖杨 鲁翀 +5 位作者 任群 姜莉 王振宁 罗阳 徐惠绵 张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3-434,437,共3页
目的 :筛查胃癌组织中AGO基因突变 ,检测不同肿瘤细胞系中AGO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对 2 2例胃癌组织标本中AGO基因 β型全部外显子进行突变筛查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多种不同肿瘤... 目的 :筛查胃癌组织中AGO基因突变 ,检测不同肿瘤细胞系中AGO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对 2 2例胃癌组织标本中AGO基因 β型全部外显子进行突变筛查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多种不同肿瘤细胞系中AGO基因α和 β型转录本的表达情况。 结果 :在所检全部胃癌组织中均未见AGO基因突变 ;AGO基因α和 β型转录本在所有不同肿瘤细胞系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 :AGO基因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无关 ,AGO基因表达缺失在肿瘤细胞中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细胞系 AGO基因 基因突变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意义 被引量:16
9
作者 徐惠绵 陈峻青 王舒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5-468,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合理淋巴结清除术的原则和适应证。方法:采用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转移淋巴结分型、分期、分级和计量学及淋巴结的检出率。结果: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4.8%,以No3、No7为高;不同病期的转...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合理淋巴结清除术的原则和适应证。方法:采用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转移淋巴结分型、分期、分级和计量学及淋巴结的检出率。结果: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4.8%,以No3、No7为高;不同病期的转移率有明显差别;转移淋巴结数量、级别和类型是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胃癌组织中淋巴管癌栓(+)、FDP、TPA高表达,E-cd低表达和DNA含量增高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术中胃壁内注射CH40,认识淋巴结跳跃性转移规律,切除标本美蓝染色结合淋巴结连续切片,对提高淋巴结清除率和检出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结论:针对胃癌淋巴结清除率、分型、分期、分级和计量学,以及淋巴结转移率、检出率和分子标志物研究,对选择合理根治术式、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结转移 预后 淋巴结清扫术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及P-糖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波 金锋 +3 位作者 赵凤凯 王梅先 王舒宝 赵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 :分析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ultidrug 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MRP)、P-糖蛋白 (P- gp)在胃癌组织中表达 ,研究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5 3例胃癌组织 MRP、P- gp表达的情况 ,分析其与相... 目的 :分析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ultidrug 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MRP)、P-糖蛋白 (P- gp)在胃癌组织中表达 ,研究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5 3例胃癌组织 MRP、P- gp表达的情况 ,分析其与相关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MRP、P- gp表达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无关。MRP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P <0 .0 1)。 MRP、P- gp表达与 5年生存率无关。结论 :MRP在胃癌组织中的单一表达能一定程度上反映胃癌的生物学行为。 MR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糖蛋白 多药耐药性 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中应注意的3个问题 被引量:10
11
作者 徐惠绵 陈峻青 +2 位作者 王舒宝 齐春莲 单吉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785-788,共4页
作者报告了胃癌R_2、R_3手术309例中,发生断端癌残留17例(5.5%),胃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21例(6.8%)及胃浆膜受侵106例(34.7%)。手术后因吻合部位及转移淋巴结癌残留复发,尤其腹膜种植性转移,影响手术疗效。癌残留主要发生在胃上部癌的上... 作者报告了胃癌R_2、R_3手术309例中,发生断端癌残留17例(5.5%),胃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21例(6.8%)及胃浆膜受侵106例(34.7%)。手术后因吻合部位及转移淋巴结癌残留复发,尤其腹膜种植性转移,影响手术疗效。癌残留主要发生在胃上部癌的上切缘及胃下部癌的下切缘;发生在7、8a、12组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占80%;原发癌肿>5.0cm、BorrmannⅢ、Ⅳ型浸润癌、弥漫性生长方式的未分化型癌、淋巴管癌栓阳性及TNMⅢ、Ⅳ期胃癌,易发生断端癌残留、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及胃浆受侵癌细胞向腹腔脱落种植。对此,作者提出术前和术中相应的诊断及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外科手术 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癌缩小手术与扩大手术治疗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8
12
作者 单吉贤 陈峻青 +1 位作者 梁洪伟 董怡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30-332,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缩小手术的适应证。方法:对138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缩小手术与扩大手术治疗结果进行研究。结果:粘膜内癌淋巴结转移率为51%,其中Ⅰ站为39%,Ⅱ站为13%;1cm以下癌灶无淋巴结转移,...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缩小手术的适应证。方法:对138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缩小手术与扩大手术治疗结果进行研究。结果:粘膜内癌淋巴结转移率为51%,其中Ⅰ站为39%,Ⅱ站为13%;1cm以下癌灶无淋巴结转移,15cm以上凹陷型早期胃癌开始出现淋巴结转移。粘膜下层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83%,其中Ⅰ站淋巴结转移率为183%,Ⅱ站为33%,1cm大小的癌灶开始发现淋巴结转移。随访5年以上的109例中,33例施行缩小手术(D1或D1+N⑦),76例行扩大手术(D2、D2+a或D3),两组死于胃癌复发转移的分别为13%、9%;其中死于淋巴结残胃转移复发的分别为64%、44%;死于淋巴结转移者原病灶均在3cm以上的凹陷型病灶中。结论:早期胃癌根治性缩小手术适合于粘膜内癌无溃疡的较小病灶病例,大部分仍需行D2或D2以上扩大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缩小手术 胃切除术 胃癌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组织中aFGF bFGF及FGFR_1表达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尚海 单吉贤 +1 位作者 高红 张颐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4-427,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aFGF、bFGF及FGFR1表达水平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为通过阻断FGF与其受体结合治疗大肠癌提供依据。方法:应用RT-PCR技术对50例大肠癌及癌旁组织aFGF、bFGF及FGFR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了分析,10例正常大肠...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aFGF、bFGF及FGFR1表达水平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为通过阻断FGF与其受体结合治疗大肠癌提供依据。方法:应用RT-PCR技术对50例大肠癌及癌旁组织aFGF、bFGF及FGFR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了分析,10例正常大肠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大肠癌组织中aFGF、bFGF及FGFR1基因mRNA水平均有过度表达,与癌旁组织及正常大肠组织比较,有显著差异;且与Dukes分期密切相关。结论:aFGF、bFGF及其受体FGFR1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受体 大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粘附分子CD_(44)s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戴冬秋 陈峻青 +2 位作者 赵凤凯 吴东瑛 王梅先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37-339,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CD44s在胃癌原发灶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规律的关系,并进行临床病理学评价。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观察了CD44s在70例非癌胃组织和胃癌原发灶中的表达情况,对胃癌标本进...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CD44s在胃癌原发灶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规律的关系,并进行临床病理学评价。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观察了CD44s在70例非癌胃组织和胃癌原发灶中的表达情况,对胃癌标本进行系统病理学检查。结果:CD44s在非癌胃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胃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643%(45/70)。在淋巴结转移数超过5个,转移度大于50%及转移至Ⅱ站以远,Ⅲ、Ⅳ期胃癌中CD44s表达增强(P<005~0025),而与其它临床病理因素无关。结论:CD44s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对评估胃癌淋巴结转移程度和分析病期可能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CD44 细胞粘附分子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EA术前术后水平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金锋 王舒宝 +3 位作者 徐惠绵 张文范 杨广育 刘晓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596-597,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清CEA术前术后水平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McAbCEA -EIA法对 34例进行期胃癌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对比观察及 5年随访观察。结果 :进行期胃癌血清CEA术前术后均值在淋巴结彻底清除组与未彻底清除组之间 ,浸... 目的 :探讨血清CEA术前术后水平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McAbCEA -EIA法对 34例进行期胃癌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对比观察及 5年随访观察。结果 :进行期胃癌血清CEA术前术后均值在淋巴结彻底清除组与未彻底清除组之间 ,浸润深度S2 以内组与S3 以上组之间 ,存活高于 3年组与低于 3年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意义 ,与胃癌的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 :胃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CEA浓度可以发生变化 ,该变化与胃癌的淋巴结清除程度 ,胃癌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程度有关 ,对CEA进行动态观察可以评价胃癌根治术后的近期疗效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CEA 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管癌栓和淋巴结转移对胃癌术后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侯滨 单吉贤 +1 位作者 陈峻青 安海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568-569,共2页
目的 :探讨淋巴管癌栓与胃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 :比较淋巴管癌栓和淋巴结转移对胃癌预后的影响。结果 :1)浸润深度及生长方式影响淋巴管癌栓的发生 ;2 )只有在无淋巴结转移的条件下 ,淋巴管癌栓才会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结论 :... 目的 :探讨淋巴管癌栓与胃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 :比较淋巴管癌栓和淋巴结转移对胃癌预后的影响。结果 :1)浸润深度及生长方式影响淋巴管癌栓的发生 ;2 )只有在无淋巴结转移的条件下 ,淋巴管癌栓才会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结论 :淋巴结转移对预后影响明显高于淋巴管癌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管癌栓 淋巴结转移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67抗原表达与大肠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9
17
作者 侯滨 单吉贤 +1 位作者 辛彦 侯晓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细胞的增殖活性与病理学特点及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应用兔抗人 Ki- 6 7多克隆抗体 ,对 10 7例大肠癌术后标本进行 S- P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大肠癌组织的 Ki- 6 7标记指数明显高于正常肠粘膜及癌旁粘膜 (P <0 ....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细胞的增殖活性与病理学特点及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应用兔抗人 Ki- 6 7多克隆抗体 ,对 10 7例大肠癌术后标本进行 S- P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大肠癌组织的 Ki- 6 7标记指数明显高于正常肠粘膜及癌旁粘膜 (P <0 .0 1) ;伴淋巴结转移和远隔脏器转移之大肠癌组织的 Ki- 6 7标记指数明显高于无转移者 (P <0 .0 5 ) ;大肠癌 Ki- 6 7表达阳性强的病人 ,术后生存率低于 Ki- 6 7表达弱者 (P<0 .0 5 ) ;Ki- 6 7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生长方式、浸润深度及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 (P >0 .0 5 )。结论 :Ki- 6 7作为代表肿瘤增殖活性的标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KI-67抗原 预后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00A4蛋白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秀菊 王舒宝 +3 位作者 赵彦艳 徐惠绵 李福才 孙开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589-592,共4页
目的 :探讨S10 0A4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 2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和 38例癌旁正常粘膜、2 3例淋巴结转移癌及胃癌细胞系MKN45、BGC82 3中S10 0A4蛋白表达 ,Boyden小室法检测胃癌细胞侵袭... 目的 :探讨S10 0A4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 2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和 38例癌旁正常粘膜、2 3例淋巴结转移癌及胃癌细胞系MKN45、BGC82 3中S10 0A4蛋白表达 ,Boyden小室法检测胃癌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胃癌组织S10 0A4表达阳性率 (70 .96 % )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粘膜 (15 .79% ) (P<0 .0 1)。在弥漫生长、低分化及未分化型、浸透浆膜、淋巴结转移阳性及淋巴结多数转移 (>5个 )的胃癌中 ,S10 0A4表达阳性率增高更明显 (P <0 .0 1或P <0 .0 5 ) ,淋巴结转移癌中S10 0A4表达阳性率 (10 0 % )显著高于相应原发灶(73.91% ) (P <0 .0 5 ) ,MKN45细胞侵袭力显著高于BGC82 3细胞 ,其S10 0A4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BGC82 3细胞 (P<0 .0 1)。结论 :胃癌组织、细胞中S10 0A4表达增强与胃癌侵袭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S100A4蛋白 肿瘤侵袭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C诱导EJ细胞凋亡和Fas/FasL、Caspase-3基因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长林 徐惠绵 +1 位作者 刘佳 李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00-403,共4页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MMC)在体外诱导膀胱癌细胞EJ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Caspase-3表达的关系。方法:以低剂量MMC(0.100mg/ml)诱导EJ细胞凋亡;以TUNEL法和FCM研究EJ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分布及Caspase-3抗体对抗MMC诱导凋亡;以免疫...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MMC)在体外诱导膀胱癌细胞EJ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Caspase-3表达的关系。方法:以低剂量MMC(0.100mg/ml)诱导EJ细胞凋亡;以TUNEL法和FCM研究EJ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分布及Caspase-3抗体对抗MMC诱导凋亡;以免疫组化检测Fas/FasL、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低剂量MMC处理的EJ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特征,凋亡峰和细胞生长阻滞均发生于G0/G1期,Fas/FasL、Caspase-3蛋白呈上调表达,Caspase-3抗体能特异性阻断MMC诱导EJ细胞凋亡。结论:低剂量MMC能够诱导EJ细胞凋亡和增加Fas/FasL、Caspase-3基因表达,且与启动Caspase凋亡信号传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C EJ细胞 Fas FASL Caspase-3 基因表达 膀胱肿瘤 凋亡 丝裂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内游离Ca^(2+)和cAMP浓度在胃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13
20
作者 邢承忠 陈峻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55-357,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游离Ca2+([Ca2+]i)浓度和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的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选择顺铂诱导胃癌细胞凋亡,采用光镜、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Fura-2荧光负...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游离Ca2+([Ca2+]i)浓度和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的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选择顺铂诱导胃癌细胞凋亡,采用光镜、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Fura-2荧光负荷技术测[Ca2+]i,竞争性蛋白结合法测cAMP浓度。结果:顺铂浓度为2μg/ml作用于胃癌细胞24小时出现典型的凋亡改变,即凋亡小体、细胞皱缩,染色质固缩和片段化,DNA梯状条带,流式细胞仪上见“凋亡峰”;胃癌细胞凋亡过程中[Ca2+]i明显升高,以凋亡早期更为明显,cAMP浓度也高于对照组。结论:[Ca2+]i和cAMP浓度在胃癌细胞凋亡过程中表现为上调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钙离子 CAMP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