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缺血后神经修复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8
1
作者 翟志永 聂莹雪 赵传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前强制性运动疗法广泛地应用于康复领域,并被证实能够有效促进脑缺血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功能磁共振成像和经颅磁刺激等神经影像技术证明,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促进脑缺血后功能重组,影响神经再生。强制性运动疗法通过上调间质细胞... 目前强制性运动疗法广泛地应用于康复领域,并被证实能够有效促进脑缺血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功能磁共振成像和经颅磁刺激等神经影像技术证明,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促进脑缺血后功能重组,影响神经再生。强制性运动疗法通过上调间质细胞源性因子-1(SDF-1)来增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激活,而SDF-1又通过抑制Rho激酶的活性来促进神经元轴突延伸。抑制Rho激酶活性还会消除勿动蛋白(Nogo)受体介导的抑制作用从而促进轴突再生,进而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失。因此,SDF-1、Nogo及Rho激酶可能是强制性运动疗法促使脑缺血后神经再生的重要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脑缺血 神经再生 间质细胞源性因子-1 NOGO RHO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TGF←β_1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何志义 吕昌龙 +2 位作者 刘凤芝 付国 王刚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3-164,共2页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在多发性硬化 (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 ,对 45例MS患者血清TGF β1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和NIND组相比 ,MS患者血清TGF β1含量明显下降 (P <0 0 ...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在多发性硬化 (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 ,对 45例MS患者血清TGF β1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和NIND组相比 ,MS患者血清TGF β1含量明显下降 (P <0 0 1) ;与StableMS组相比 ,RRMS组和CPMS组TGF β1含量亦明显下降 (P <0 0 5 ) ;动态观察显示 ,随着病情的好转 ,TGF β1含量亦逐渐升高。结论 :血清中TGF β1的检测对判断MS患者的病情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症 血清 TGF-Β1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患者血中HCMV IgM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沈雪莉 张薇 +1 位作者 张斯萌 崔梦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患者血中人巨细胞病毒(HVMV)抗体,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采集的7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及81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血清进行HCMV IgM抗体检测,并与72例健康对照(正常... 目的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患者血中人巨细胞病毒(HVMV)抗体,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采集的7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及81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血清进行HCMV IgM抗体检测,并与72例健康对照(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及脑梗死组血中HCMV IgM抗体OD值分别为(0.60±0.05)、(0.81±0.08)和(0.94±0.07),HCMV 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7.8%、39.0%和49.4%。与对照组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脑梗死组血中HCMVIgM抗体水平和HCMV IgM抗体阳性率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MV IgM抗体阳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OR值分别为2.95和4.51,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1.39~6.27]和[2.16~9.40]。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患者血中HCMV IgM抗体增高,提示HCMV感染与两者的发生相关,可能是其危险因素之一;检测HCMV抗体可以为动脉粥样硬化及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信息,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血清sIL-2R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志义 王钢 +2 位作者 刘凤芝 付国 吕昌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老年脑血管病(CVD)急性期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72例老年CVD急性期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IL-2R进行了测定。结果:...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老年脑血管病(CVD)急性期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72例老年CVD急性期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IL-2R进行了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老年脑出血组和脑血栓组急性期sIL-2R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sIL-2R水平与脑出血量多少无相关性(r=0.142,P>0.05),而与不同出血部位有关;sIL-2R水平随着病情的好转而下降。结论:sIL-2R可作为判断老年CVD急性期患者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血栓 SIL-2R 老年人 脑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静脉套管针输入甘露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5
作者 吴亚斌 刘丽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F003-F004,共2页
关键词 甘露醇 护理 静脉套管针 静脉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胶质细胞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被引量:35
6
作者 潘钰 关骅 张朝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梗死体积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血管内细丝栓堵大脑中动脉(MCA)制作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用HBO(2.0ATA)治疗后,观察MCA缺血2h再灌注损伤6h、24h、48h、72h、120h和...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梗死体积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血管内细丝栓堵大脑中动脉(MCA)制作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用HBO(2.0ATA)治疗后,观察MCA缺血2h再灌注损伤6h、24h、48h、72h、120h和10d各组大鼠脑梗死灶体积百分比、小胶质细胞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变化。结果:HBO组与缺血组相比72h—120h梗死灶体积百分比减小,缺血24-48h小胶质细胞减少,缺血48h和120hMMP-9蛋白表达减少。结论:HBO能减小脑缺血梗死灶体积,其作用可能与HBO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及下调MMP-9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小胶质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甙Rg1对缺氧豚鼠心肌细胞游离钙浓度降低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赵昕 李智 +3 位作者 曹云鹏 耿庆妍 安丽 汤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1-432,440,共3页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 (ginsenosides,Gin)单体Rgl及维拉帕米 (verapamil,Ver)对豚鼠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 ([Ca2 + ]i)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离体豚鼠心脏Langendorff法灌注 ,胶原酶I型分离心肌细胞 ,用荧光指示剂方法 (Fura 2 /AM)标...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 (ginsenosides,Gin)单体Rgl及维拉帕米 (verapamil,Ver)对豚鼠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 ([Ca2 + ]i)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离体豚鼠心脏Langendorff法灌注 ,胶原酶I型分离心肌细胞 ,用荧光指示剂方法 (Fura 2 /AM)标记心肌 ([Ca2 + ]i)变化。将心肌细胞悬液分为 3组 :对照组、Rgl组和Ver组。观察缺氧后心肌[Ca2 + ]i 的变化。结果 :(1)正常氧状态心肌 [Ca2 + ]i 均值为 (12 5 .4± 10 .3)nmol/L(n =2 0 )。 (2 )缺氧状态下 ,心肌[Ca2 + ]i 增加与缺氧时间 (程度 )直线相关 ,相关系数r为 0 .98左右。 (3)Rgl对缺氧后心肌 [Ca2 + ]i 增加明显延缓。结论 :Rgl在缺氧条件下 ,使心肌 [Ca2 + ]i 明显下降 ,从而阻止心肌细胞内钙超载 ,其作用与Ver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单体Rg1 维拉帕米 心肌细胞内游离钙 心肌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分级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0
8
作者 于天水 官大威 +6 位作者 程子惠 赵锐 胡更奕 朱瑞霞 王玲 郭晓冲 王昌亮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68-171,241,共5页
目的建立一个控制性、重复性好,并可分级的骨骼肌挫伤动物模型。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机械式撞击装置,以撞击速度(velocity,v)和形变(deformation,DF)作为外力参数,并保持较恒定的撞击时间,使击锤打击瞬间速度不同,造成轻、中、重不同程... 目的建立一个控制性、重复性好,并可分级的骨骼肌挫伤动物模型。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机械式撞击装置,以撞击速度(velocity,v)和形变(deformation,DF)作为外力参数,并保持较恒定的撞击时间,使击锤打击瞬间速度不同,造成轻、中、重不同程度的大鼠腓肠肌挫伤。结果在肉眼、HE染色观察下,39只大鼠腓肠肌出现可分级的病理学改变。在低撞击水平(v:2m/s,DF:5.5mm),轻度挫伤组病理改变局限于大鼠腓肠肌肌外膜和腓肠肌表层部位;在中度撞击水平(v:2.5m/s,DF:6.5mm),中度挫伤组病理改变可见于大鼠腓肠肌肌外膜和大部分腓肠肌;在高撞击水平(v:3m/s,DF:7.5mm),重度挫伤组病理改变除中度挫伤组累及部位外,还伤及比目鱼肌。结论该模型制作出常见的钝力性骨骼肌挫伤,以撞击速度和形变作为外力参数,成功建立了机械骨骼肌挫伤分级模型,致伤程度较一致,是骨骼肌挫伤研究较合适的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钝力性骨骼肌挫伤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骨骼肌挫伤 实验性动物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何志义 欧阳嶷 +3 位作者 张强 范红杰 房晓 吕昌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22-325,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 6 5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6受体 (sIL 6R)、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及...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 6 5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6受体 (sIL 6R)、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含量。另选 38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sIL 2R为 (75 4± 2 0 3)U/ml,sIL 6R为 (5 8± 12 )mg/L ,sICAM 1为 (5 5 8± 2 11) μg/L ,比对照组均明显升高 ,而TGF β1[(2 2± 10 ) μg/L]含量明显减少。头颅CT显示病灶大小与血清sICAM 1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血清sIL 2R、sIL 6R、sICAM 1及T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脑血管意外 白细胞介素类 细胞间粘着分子 转化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sICAM-1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志义 吕昌龙 +3 位作者 刘风芝 王钢 付国 李绍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6-197,205,共3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在急性脑血管病(ACV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62例ACVD患者和25例对照组血清sICAM-1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VD血清...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在急性脑血管病(ACV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62例ACVD患者和25例对照组血清sICAM-1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VD血清sICAM-1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动态观察显示,随着病情的好转,sICAM-1含量逐渐下降。ACVD患者头CT片病灶越大,sICAM-1含量升高也越明显。结论:血清sICAM-1含量的高低可作为判断ACVD患者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脑血管疾病 细胞间粘附分子 S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与老年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的比较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忠 陈晓虹 +1 位作者 魏艳花 滕伟禹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50-151,共2页
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青年卒中是指45岁以下成人发生的卒中。王文化等报道,我国这一年龄段的发病率,男性为18~142/10万,女性为23~95/10万。本研究拟通过对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与老年卒中患者及健康青年组人员... 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青年卒中是指45岁以下成人发生的卒中。王文化等报道,我国这一年龄段的发病率,男性为18~142/10万,女性为23~95/10万。本研究拟通过对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与老年卒中患者及健康青年组人员危险因素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ey)水平的对比分析,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的特点,以期为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危险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洛因中毒致白质脑病3例报告 被引量:3
12
作者 欧阳嶷 何志义 +2 位作者 刘屹 孟祥亚 张凯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1-143,共3页
报道 3例海洛因中毒所致白质脑病。追踪观察中毒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学检测、脑电图以及头MRI等资料。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脑病时 ,应加强和重视对其发作的认识 。
关键词 海洛因 中毒 白质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测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戚其学 曹云鹏 +1 位作者 李玉芬 王嗣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2-234,共3页
应用生物学方法检测了2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显示:GBS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清中IL-6含量与脑脊液中IL... 应用生物学方法检测了2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显示:GBS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清中IL-6含量与脑脊液中IL-6含量无相关性;血清中IL-6含量与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无相关性;但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综合征 血清 脑脊液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志义 房晓 +2 位作者 孟祥亚 陈晏 欧阳嶷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349-352,共4页
目的 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 (MCAO R)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 β1在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中的变化情况。 结果 再灌注后 6h ,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TGF β1阳性细胞... 目的 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 (MCAO R)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 β1在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中的变化情况。 结果 再灌注后 6h ,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TGF β1阳性细胞数较相应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 .0 1) ;正常组、假手术组仅在少数血管中有微弱的TGF β1阳性表达 ,而缺血再灌注组脑梗死区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TGF β1均有显著增强的阳性表达 ,另外 ,在软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也可见TGF β1阳性细胞表达。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T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局灶性脑缺血 转化生长因子-Β 基因表达 再灌注损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成年大鼠脑梗死灶体积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潘钰 张朝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12期726-728,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 (HBO)对成年大鼠持续性局灶脑缺血梗死灶体积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血管内细丝线栓堵大脑中动脉 (MCA)制作持续性脑缺血大鼠模型 ,用HBO (2 .0ATA)治疗后 ,观察MCA缺血后 6h、2 4h、48h、72h、12 0h和 10d... 目的探讨高压氧 (HBO)对成年大鼠持续性局灶脑缺血梗死灶体积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血管内细丝线栓堵大脑中动脉 (MCA)制作持续性脑缺血大鼠模型 ,用HBO (2 .0ATA)治疗后 ,观察MCA缺血后 6h、2 4h、48h、72h、12 0h和 10d各组大鼠脑梗死灶体积、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 ,MMP)MMP 2和MMP 9的变化。 结果与缺血组相比 ,HBO组大鼠 12 0h和 10d梗死灶体积减小 ,缺血 48— 12 0hMMP 9蛋白表达减少 ,MMP 2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HBO能减小脑缺血梗死灶体积 ,其作用可能与HBO下调MMP 9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局灶性脑缺血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缺血脑组织中Fas抗原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晓光 肖莉 +5 位作者 朱明 曲恒春 聂莹雪 姜新 李绍英 张朝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6-97,共2页
目的 :探讨脑缺血后Fas抗原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以鼠局灶脑缺血为动物模型 ,在缺血后不同时间点 (30min ,6 0min ,2 4h ,3d ,7d)分别以免疫组化法和TUNEL法动态检测Fas抗原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缺血后 30min ,Fas抗原... 目的 :探讨脑缺血后Fas抗原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以鼠局灶脑缺血为动物模型 ,在缺血后不同时间点 (30min ,6 0min ,2 4h ,3d ,7d)分别以免疫组化法和TUNEL法动态检测Fas抗原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缺血后 30min ,Fas抗原呈阳性表达 ,6 0min至高峰 ,2 4h开始回落 ,3d时已为阴性。TUNEL阳性细胞于缺血后 6 0min开始出现 ,3d达高峰。 1周时有回降。结论 :脑缺血后有细胞凋亡发生 ,Fas抗原的大量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FAS抗原 细胞凋亡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D和DSA对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介入治疗效果的血流动力学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金友贺 肖亮 +1 位作者 曹云鹏 张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9-140,共2页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观察锁骨下动脉窃血病人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术 (PTA)及内支架植入术 (PTAS)介入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评价PTA及PTAS近、远期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经皮血管内成形术 经皮血管内成形内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囊虫病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柳忠兰 滕伟禹 +3 位作者 马文杰 范霞 贾秀兰 王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94-96,共3页
脑囊虫病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的分析柳忠兰,滕伟禹,马文杰(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神经内科,沈阳110001)范霞,贾秀兰,王勇(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免疫室)(东沟县第二医院内科,东沟118300)关键词脑囊虫;免疫... 脑囊虫病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的分析柳忠兰,滕伟禹,马文杰(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神经内科,沈阳110001)范霞,贾秀兰,王勇(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免疫室)(东沟县第二医院内科,东沟118300)关键词脑囊虫;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脑囊虫病是中枢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 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TM1基因缺失多态与胃癌发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屹 徐荣天 +2 位作者 孙贵范 商秀丽 王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7-289,共3页
目的 :探讨 Mu类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 (GSTM1基因 )缺失多态与胃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对 99例经手术及活检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进行 GSTM1基因检测 ,结合国人 GSTM1基因缺失统计学分布的标准对照进行病例... 目的 :探讨 Mu类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 (GSTM1基因 )缺失多态与胃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对 99例经手术及活检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进行 GSTM1基因检测 ,结合国人 GSTM1基因缺失统计学分布的标准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胃癌组 GSTM1基因缺失率为 6 3.6 % ,明显高于对照组缺失率 5 1.1% (P <0 .0 5 )。按吸烟分层分析表明 ,胃癌组大量吸烟者的 GSTM1基因缺失率增高趋势更明显 ,达6 7.5 % ,但此差异缺乏统计学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GSTM1基因缺失多态与胃癌发病相关 ,该基因缺失可作为胃癌的宿主易感性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转移酶 GSTM1基因缺失 胃癌 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脑缺血再灌损伤中补体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晓光 李绍英 +2 位作者 曲恒春 刘亢丁 李晓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损伤中补体的作用。方法:以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为动物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血2h,再灌22h的脑梗塞组织中补体C3的沉积及降纤酶干预结果。结果:补体在脑缺血再灌组织中大量沉积,给予降纤酶后补体...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损伤中补体的作用。方法:以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为动物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血2h,再灌22h的脑梗塞组织中补体C3的沉积及降纤酶干预结果。结果:补体在脑缺血再灌组织中大量沉积,给予降纤酶后补体沉积减少,补体沉积与组织坏死之间有密切关系(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损伤中有补体参与,补体参与与组织坏死有密切关系,补体沉积减少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补体 降纤酶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