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贯通性心脏大血管外伤救治的临床分析
1
作者 葛建军 吴林凤 +1 位作者 胡旭 谷春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218-219,共2页
目的 提高贯通性心脏大血管外伤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 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病例均抢救成功痊愈出院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及时准确地诊断 ;尽快手术止血是减少死亡率的最佳方法 ;手术切口的选择应本着准、... 目的 提高贯通性心脏大血管外伤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 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病例均抢救成功痊愈出院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及时准确地诊断 ;尽快手术止血是减少死亡率的最佳方法 ;手术切口的选择应本着准、快、捷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 成功率 贯通性心脏大血管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房粘液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德强 阎德民 +2 位作者 谷天祥 谷春久 肖德绵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心脏肿瘤 右房粘液瘤 外科手术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病机械瓣膜替换10年治疗经验
3
作者 谷春久 阎德民 +3 位作者 肖德绵 袁翼华 姜春力 赵赫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瓣膜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Nkx2-5基因突变及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孙淼 邱广蓉 +2 位作者 孙桂凤 袁翼华 孙开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21-324,共4页
目的 :研究Nkx 2 5基因在人类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的突变及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PCR SSCP方法和DNA测序技术在 5 8个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核心家系 183名成员中检测Nkx 2 5基因的突变情况 ;以 β actin作为内对照对 11个室间隔缺... 目的 :研究Nkx 2 5基因在人类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的突变及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PCR SSCP方法和DNA测序技术在 5 8个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核心家系 183名成员中检测Nkx 2 5基因的突变情况 ;以 β actin作为内对照对 11个室间隔缺损患者心肌标本和 2个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正常对照 )心肌标本进行RT PCR扩增和定量分析 ,观察mRNA表达水平。结果 :发现Nkx 2 5基因同源结构域中 (CCA)三碱基缺失 ;与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正常对照 )相比 ,室间隔缺损患者的Nkx 2 5基因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 :Nkx 2 5基因与人类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密切相关 ,其同源结构域内的基因突变可能是人类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的重要遗传基础。Nkx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Nkx2-5基因 基因表达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粒细胞对大鼠离体心脏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包伟珂 张显清 +1 位作者 姜桂娥 戴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1-24,共4页
本实验采用大鼠离体心脏模型,探讨激活粒细胞对大鼠离体心脏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实验过程观察冠状动脉流量,冠状动脉阻力,冠状动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及丙二醛的含量。实验完毕后对心肌进行组织学检查及超微结构观察。实验... 本实验采用大鼠离体心脏模型,探讨激活粒细胞对大鼠离体心脏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实验过程观察冠状动脉流量,冠状动脉阻力,冠状动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及丙二醛的含量。实验完毕后对心肌进行组织学检查及超微结构观察。实验结果表明:激活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冠状动脉流量明显减少,阻力明显增加(P<0.01)。冠状动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及丙二醛的含量明显增加(P<0.01)。在光镜及电镜下可见明显的组织损伤。资料提示激活粒细胞可导致大鼠离体心脏再灌注损伤。激活粒细胞是通过释放氧自由基及对心肌微循环的阻塞引起心肌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 离体心脏 再灌注损伤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再灌注Na^+K^+ATPase活性变化及鹿茸精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谷天祥 马跃文 +4 位作者 张显清 谷春久 石玉秀 李厚文 姜桂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Na+  K+ A T Pase 活性变化,探讨鹿茸精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观察 Na+  K+ A T Pase 定位...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Na+  K+ A T Pase 活性变化,探讨鹿茸精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观察 Na+  K+ A T Pase 定位、分布及活性变化。结果:正常心肌 Na+  K+ A T Pase 主要位于肌膜上,缺血30 m in,酶活性显著减弱,再灌注30 m in 及60 m in酶活性进一步减弱或缺失,而应用鹿茸精此酶活性减弱不明显。结论: Na+  K+ A T Pase 抑制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环节,是引起钙反常的直接原因。鹿茸精通过对此酶修饰起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 三磷酸腺苷酶 鹿茸精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肌浆网钙泵活性变化电镜酶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谷天祥 师恩袆 +4 位作者 石玉秀 姜桂娥 张玉霞 王天骄 李厚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 :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肌浆网、肌膜钙泵 (Ca2 + ATPase)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心脏模型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及生化技术 ,研究缺血再灌注心肌肌浆网、细胞膜原位钙泵分布及活性变化。结果 :心肌细胞钙泵以高电子密度颗粒... 目的 :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肌浆网、肌膜钙泵 (Ca2 + ATPase)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心脏模型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及生化技术 ,研究缺血再灌注心肌肌浆网、细胞膜原位钙泵分布及活性变化。结果 :心肌细胞钙泵以高电子密度颗粒主要分布于肌浆网、肌膜等膜结构 ,缺血 30min钙泵反应产物显著减少 ,再灌注 30min及 6 0min酶进一步减少或缺失。生化钙泵活性测定显示心肌缺血 30min时为 (0 .0 48± 0 .0 10 ) μmol/mg·h-1,再灌注 6 0min为 (0 .0 6 9± 0 .0 18) μmol/mg·h-1,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1,P <0 .0 5 )。结论 :本研究揭示钙泵活性降低发生在心肌缺血期 ,钙泵功能抑制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环节 ,是亚细胞Ca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钙泵 电镜酶细胞化学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癌DNA含量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师恩祎 江晓菁 +2 位作者 李玉 许顺 殷洪年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肺癌肿瘤细胞中 DNA含量 ,并探讨其与肺癌 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DNA含量和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TUNEL方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 :(1) DNA指数 (DI)的分布范围从...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肺癌肿瘤细胞中 DNA含量 ,并探讨其与肺癌 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DNA含量和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TUNEL方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 :(1) DNA指数 (DI)的分布范围从 0 .82 9~ 2 .5 14,异倍体肿瘤 41例 (77.4% ) ,DI值和异倍体肿瘤发生率与组织学类型无关 (P >0 .0 5 ) ;(2 ) DI值和异倍体肿瘤发生率与 TNM分期有关 ,随 TNM分期增加而增加 (P <0 .0 5 ) ;(3)低分化肺癌的 DI值高于中分化和高分化肺癌 (P <0 .0 5和 P <0 .0 1) ;(4 )异倍体肿瘤细胞增殖指数 (PI)显著高于二倍体肿瘤 (P <0 .0 1) ,肿瘤细胞凋亡指数 (AI)显著低于二倍体肿瘤 (P <0 .0 1)。结论 :肺癌肿瘤细胞DNA含量与肺癌 TNM分期 ,肿瘤分化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癌 DNA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基小檗胺对人心房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韩冬云 李金鸣 +3 位作者 杨雪鹰 聂宏光 宋志国 韩松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0-353,共4页
目的 动物实验表明N 甲基小檗胺 (NMB)通过抑制豚鼠心室肌细胞ATP敏感性钾电流和钙电流来发挥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作用 ,故进一步研究NMB对人心肌细胞电流的作用。方法 膜片钳制技术全细胞记录模式研究NMB对人心房肌细胞瞬时外向... 目的 动物实验表明N 甲基小檗胺 (NMB)通过抑制豚鼠心室肌细胞ATP敏感性钾电流和钙电流来发挥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作用 ,故进一步研究NMB对人心肌细胞电流的作用。方法 膜片钳制技术全细胞记录模式研究NMB对人心房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 (Ito)和延迟整流钾电流 (IK)的作用。结果 指令电位为 +60mV时 ,NMB 0 .1 ,1 ,1 0 μmol·L-1 分别使Ito幅值下降 (1 6± 4) % ,(2 5±4) %和 (49± 3) % ,使IK 幅值下降 (42± 6) % ,(47±7) %和(65± 3) %。结论 NMB对人心房肌细胞Ito和IK 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小檗胺 膜片钳技术 心房 心肌细胞 钾通道 瞬时外向钾电流 延迟整流钾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安君 阎德民 +1 位作者 崔英玉 金铁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57-259,共3页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对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 A(ScR A)的影响。 方法 利用鼠单克隆抗人TGF β1抗体 (AntiTGF β1Ab) ,细胞培养 ,受体摄取配体及Northernblot印迹方法 ,观察AntiTGF β1Ab对人类单核细胞株 (THP 1细胞 )...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对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 A(ScR A)的影响。 方法 利用鼠单克隆抗人TGF β1抗体 (AntiTGF β1Ab) ,细胞培养 ,受体摄取配体及Northernblot印迹方法 ,观察AntiTGF β1Ab对人类单核细胞株 (THP 1细胞 )由来巨噬细胞受体摄取乙酰化LDL(Ac LDL)以及对ScR A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巨噬细胞对Ac LDL的摄取随AntiTGF β1Ab浓度的增加而增加。Ac LDL结合量 (ng mgprotein)与对照组 (36 89± 1 31)比较 ,投用 1 0、3 0 μg mlAntiTGF β1Ab ,其Ac LDL结合量分别为 45 5 6± 0 81(P <0 0 5 ) ,6 0 94± 1 17(P <0 0 1)。摄入量 (ng mgprotein)与对照组 (35 0 5 9± 6 0 3)比较 ,分别为 40 3 48± 4 37(P <0 0 5 ) ,5 0 3 6 1± 11 77(P <0 0 1)。降解量 (ng mgprotein)与对照组 (1382 0 6± 3 0 9)比较 ,分别为 16 17 71± 39 0 8,1934 84± 42 6 7(P<0 0 1)。巨噬细胞ScR AmRNA表达随AntiTGF β1Ab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投用 1 0、3 0 μg mlAntiTGF β1Ab ,其ScR AmRNA表达分别增强 15 7%和 38 2 %。结论 TGF β1抑制THP 1细胞由来巨噬细胞ScR A的表达。T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巨噬细胞 清道夫受体-A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先天性冠状动静脉瘘的治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章志伟 谷春久 +4 位作者 谷天祥 闫德民 肖德绵 袁翼华 修宗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静脉瘘 先天性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不停跳及低温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甲状腺激素代谢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修宗谊 谷春久 +3 位作者 阎德民 谷天祥 袁翼华 章志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0-211,214,共3页
目的 :探讨常温心脏不停跳 (非停跳组 )与低温停跳 (停跳组 )心内直视手术两组病历围术期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综合征发生程度比较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非停跳组 2 1例及停跳组 2 3例术前、体外循环 (ECC)转流 10 ... 目的 :探讨常温心脏不停跳 (非停跳组 )与低温停跳 (停跳组 )心内直视手术两组病历围术期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综合征发生程度比较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非停跳组 2 1例及停跳组 2 3例术前、体外循环 (ECC)转流 10 m in、停 ECC10 m in、术后 2 ,2 4,48h血清 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T4)、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r T3)及促甲状腺素 (TSH)的浓度变化 ,分别与术前以及两组之间各时点进行比较。结果 :围术期两组均发生低T3综合征 ,但非停跳组发生程度比停跳组减轻。结论 :ECC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呈现低 T3综合征 ,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低 T3综合征发生程度较低温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心脏不停跳 体外循环 甲状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酶Q_(10)及山莨菪碱对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阎德民 田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73-374,共2页
目的:探讨辅酶Q10 及山莨菪碱对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培养液中LDH 和CPK-MB含量,细胞内MDA、SOD和GSH-PX的活性变化。结果:辅酶Q10 和山莨菪碱可减少氧自由基产生。结论:氧自由... 目的:探讨辅酶Q10 及山莨菪碱对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培养液中LDH 和CPK-MB含量,细胞内MDA、SOD和GSH-PX的活性变化。结果:辅酶Q10 和山莨菪碱可减少氧自由基产生。结论:氧自由基是造成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复氧 心肌细胞损伤 辅酶Q10 莨菪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对无复流现象的保护作用及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春力 谷春久 包伟珂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IPC)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无复流现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应用离体大鼠心脏全心I/R损伤模型,2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I/R对照组和IPC组,观察冠脉流出液中MDA及NO含...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IPC)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无复流现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应用离体大鼠心脏全心I/R损伤模型,2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I/R对照组和IPC组,观察冠脉流出液中MDA及NO含量、无复流区域所占面积百分比、心脏微循环等指标的变化。结果:IPC组较I/R对照组冠脉流出液中NO含量显著增高(P<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0.005),无复流区域所占面积百分比明显减少(P<0.0005),心脏微循环的损伤也较轻。NO含量和MDA含量有明显负相关关系(r=-0.909,P<0.01)。结论:IPC对无复流现象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保护内源性NO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适应 无复流现象 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对家犬肺静脉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安君 阎德民 张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0-442,共3页
目的 观察内皮素 (ET) 3对肺静脉的张力改变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家犬离体肺静脉标本 ,记录药物对其张力的影响。结果 ET 3引起正常肺静脉的收缩反应 ;BQ12 3前处理可使其收缩反应明显减弱 (P <0 0 1) ,且对 30nmol&... 目的 观察内皮素 (ET) 3对肺静脉的张力改变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家犬离体肺静脉标本 ,记录药物对其张力的影响。结果 ET 3引起正常肺静脉的收缩反应 ;BQ12 3前处理可使其收缩反应明显减弱 (P <0 0 1) ,且对 30nmol·L-1ET 3的抑制作用趋近为零 (P <0 0 1) ,选择性ETB 受体阻断剂———IRL10 38对其ET 3的收缩反应无影响。BQ12 3前处理标本对 30mol·L-1ET 3表现出舒张反应 ,去掉内皮、另一选择性ETB 受体阻断剂———BQ788或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前处理对其舒张反应并无影响 ,而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抑制剂———消炎痛前处理可使其舒张反应明显减弱 (P <0 0 1)。IRL16 2 0亦引起肺静脉的收缩反应 ;IRL10 38前处理可使其收缩反应明显减弱 (P <0 0 1) ;去掉内皮或BQ12 3前处理对其收缩反应无影响。结论 在家犬肺静脉平滑肌上存在ETA 和ETB 两种受体 ,ET作用于此两种受体引起血管的收缩反应 ,在肺静脉平滑肌上还存在非ETA 非ETB 受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3 消炎痛 左旋硝基精氨酸 肺静脉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冠脉血心肌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秉雄 谷春久 +1 位作者 章志伟 修宗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71-372,381,共3页
目的:观察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与冷停跳手术冠脉血心肌酶学的变化,明确不停跳手术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8 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不停跳与冷停跳组,每组14 例。不停跳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15 m ... 目的:观察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与冷停跳手术冠脉血心肌酶学的变化,明确不停跳手术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8 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不停跳与冷停跳组,每组14 例。不停跳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15 m in、体外循环停止时及停后30 m in、60 m in 采血。冷停跳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主动脉阻断时、主动脉开放时、开放后30 m in、60 m in 采冠脉血测心肌酶。结果:不停跳组体外循环开始后各时点血清CK、CK-MB、AST与体外循环前比较明显增高且差异显著,LDH值停机前在正常范围,停机30 m in 明显增高,停机60 m inLDH、CK-MB及AST降至正常值范围。结论:常温不停跳手术较冷停跳手术能降低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冠脉血LDH、CK、CK-MB及AST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直视手术 常温心不停跳 冠脉血 心肌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31)P磁共振仪观察左旋精氨酸对缺氧再灌注兔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章志伟 谷春久 +2 位作者 张显清 阎德民 谷天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0-61,63,共3页
目的 :研究左旋精氨酸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能量代谢及血管功能的作用。方法 :使家兔离体心脏缺血 180min,然后再灌注 6 0 min,实验组中的心肌保护液中加入左旋精氨酸。用 31 P磁共振仪动态观察心肌内能量的变化规律。同时观察再灌后冠状动... 目的 :研究左旋精氨酸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能量代谢及血管功能的作用。方法 :使家兔离体心脏缺血 180min,然后再灌注 6 0 min,实验组中的心肌保护液中加入左旋精氨酸。用 31 P磁共振仪动态观察心肌内能量的变化规律。同时观察再灌后冠状动脉流量的变化。结果 :左旋精氨酸在缺血期间能够有效地保存心肌内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苷的含量并能提高再灌注后的冠状动脉流量。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分析 左旋精氨酸 再灌注损伤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P磁共振仪观察兔不同温度的缺氧末期心肌灌注对心肌内能量代谢的影响
18
作者 章志伟 谷春久 +2 位作者 张显清 阎德民 谷天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57-59,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温度缺氧末期心肌灌注对兔能量缺失模型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制作兔能量缺失心脏模型 ,使其缺氧 6 0 m in,在缺氧期末 ,实验组给予不同温度的温血心肌保护液 ,再灌注 30min,利用 31 P磁共振仪观测... 目的 :观察不同温度缺氧末期心肌灌注对兔能量缺失模型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制作兔能量缺失心脏模型 ,使其缺氧 6 0 m in,在缺氧期末 ,实验组给予不同温度的温血心肌保护液 ,再灌注 30min,利用 31 P磁共振仪观测心肌内三磷酸腺苷 ( ATP)和磷酸肌苷 ( Cr P)的变化。结果 :37℃组缺氧期末及再灌注后 ,ATP和 Cr P均明显好于其他两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期温血心肌灌注 核磁共振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膜糖蛋白Ib的变化
19
作者 李德强 阎德民 +1 位作者 谷春久 谷天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2-223,共2页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 (CPB)期间血小板膜糖蛋白 Ib(GPIb) ,颗粒膜蛋白 140 (GMP- 140 )及血小板大小的变化。方法 :应用全血流式细胞技术检测 19例二尖瓣置换病人 CPB前后 6个时间点血小板 GPIb,GMP- 140及血小板大小的动态变化。结果 :...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 (CPB)期间血小板膜糖蛋白 Ib(GPIb) ,颗粒膜蛋白 140 (GMP- 140 )及血小板大小的变化。方法 :应用全血流式细胞技术检测 19例二尖瓣置换病人 CPB前后 6个时间点血小板 GPIb,GMP- 140及血小板大小的动态变化。结果 :肝素化和 CPB均导致部分血小板活化和血小板 GPIb的降低 (P <0 .0 5 )。血小板的活化和血小板 GPIb的降低呈正相关 (P <0 .0 5 ) ,而血小板的大小无明显改变 (P >0 .0 5 )。结论 :CPB期间血小板GPIb表达的降低提供了血小板功能损伤的分子学基础 ,而肝素化亦可能是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血小板膜糖蛋白 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脂蛋白(a)对巨噬细胞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
20
作者 安君 闫德民 +1 位作者 郭可泉 谷春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403-405,共3页
目的 研究血浆脂蛋白 (a) [lipoprotein(a) ,Lp(a) ]对巨噬细胞结合 ,摄入及降解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 (acetylatedlowdensitylipoprotein ,Ac LDL) ,清道夫受体 A (scavengerreceptor A ,ScR A)和ScR B的影响。方法 利用人类单核细胞... 目的 研究血浆脂蛋白 (a) [lipoprotein(a) ,Lp(a) ]对巨噬细胞结合 ,摄入及降解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 (acetylatedlowdensitylipoprotein ,Ac LDL) ,清道夫受体 A (scavengerreceptor A ,ScR A)和ScR B的影响。方法 利用人类单核细胞株 (THP 1细胞 )源的巨噬细胞培养 ,受体摄取配体及Northern印迹方法 ,观察Lp(a)对巨噬细胞受体摄取Ac LDL以及对巨噬细胞ScR A和ScR B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THP 1细胞源的巨噬细胞对Ac LDL的结合量随Lp(a)浓度 (0 ,10 ,2 5 ,5 0及 10 0 μg/ml)的增加而增加 ,而天然LDL对此无影响。与对照组比较 [Lp(a)非投用组 ],投用 5 0μg/mlLp(a)时 ,巨噬细胞对Ac LDL结合量 (binding)增加 2 6 9.2 5 %(P <0 .0 1) ,对Ac LDL的摄入量 (uptake)增加5 9.46 %(P <0 .0 1) ,对Ac LDL的降解量 (degradation)增加 5 5 .77%(P<0 .0 1) ,且巨噬细胞ScR AmRNA表达明显增强 ,与对照组 [Lp(a)非投用组 ]比较增强 43.5 6 %,而Lp(a)并不影响ScR BmRNA的表达。结论 Lp(a)可增加THP 1细胞源的巨噬细胞结合、摄入及降解Ac LDL ,这种作用可能通过Lp(a)增强巨噬细胞ScR A基因的表达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血浆脂蛋白 内源性纤溶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