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外膜炎症大鼠核转录因子NF-κB、白介素-6、白介素-10的表达及通心络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鲁叶弘 付强 曾定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6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外膜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通心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只健康Wistar Kyoto大鼠采用套管法建立大鼠左颈动脉外膜损伤炎症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外膜组和通心络组,每组各10只。分... 目的:探讨血管外膜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通心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只健康Wistar Kyoto大鼠采用套管法建立大鼠左颈动脉外膜损伤炎症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外膜组和通心络组,每组各10只。分别予以生理盐水和通心络超微粉剂(TXL)400 mg/(kg.d)灌胃,共2周。2周后分离血浆检测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包管段切片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结果:2周后,外膜组IL-6(147.40±4.65)mg/L、IL-10(44.78±1.27)mg/L;通心络组血清IL-6(143.85±2.66)mg/L、IL-10(42.35±2.31)mg/L,两者含量均明显低于外膜组(P<0.01);NF-κB表达亦明显下降(P<0.005)。结论:通心络能减轻炎症病变,具有血管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部分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的活化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 血管外膜 NF-κB IL-6 IL-10 通心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动脉球囊损伤后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表达的研究
2
作者 葛华 赵咏梅 +1 位作者 曾定尹 齐国先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 探讨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MAPK)在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过程中表达的变化。方法  4 0只大耳白兔分成 4组 :行胸腹主动脉球囊损伤 ,术后 3d、7d和 14d取材 ,随机分为 3组 (即术后 3、7及 14d组 ) ;对照组不进行球囊损伤。应用... 目的 探讨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MAPK)在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过程中表达的变化。方法  4 0只大耳白兔分成 4组 :行胸腹主动脉球囊损伤 ,术后 3d、7d和 14d取材 ,随机分为 3组 (即术后 3、7及 14d组 ) ;对照组不进行球囊损伤。应用蛋白印迹杂交及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方法 ,观察主动脉损伤后内膜增殖过程中MAPK表达的变化。结果 动脉球囊损伤后 3d、7d和 14d ,MAPK活性、蛋白和基因表达均高于对照组 ,以 3d表达最为明显。结论 MAPK在动脉损伤后异常表达 ,可能与平滑肌细胞迁移、新生内膜形成及血管重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类 主动脉 血管内膜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