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心络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后神经生长因子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田沈 张朝东 康志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5期433-434,共2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改善局灶性脑缺血糖尿病大鼠的神经功能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线栓法复制糖尿病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干预组通心络胶囊1.0g/kg.d连续灌胃。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UNEL染色计数脑缺血周边区神经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改善局灶性脑缺血糖尿病大鼠的神经功能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线栓法复制糖尿病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干预组通心络胶囊1.0g/kg.d连续灌胃。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UNEL染色计数脑缺血周边区神经细胞凋亡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蛋白表达。结果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缺血周边区TUNEL阳性细胞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NGF、BDNF蛋白免疫阳性细胞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可增加糖尿病脑缺血后缺血周边区NGF、BDNF蛋白的表达,拮抗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脑缺血 通心络 凋亡 神经生长因子(NG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定量测量在鉴别诊断帕金森病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慈 范国光 +3 位作者 徐克 刘芳 孙文阁 罗晓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测量脑内锥体外系各核团相位值对帕金森病(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在SWI上对20例PD患者(PD组)、20例VPS患者(VPS组)和2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脑内锥体外系各核... 目的探讨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测量脑内锥体外系各核团相位值对帕金森病(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在SWI上对20例PD患者(PD组)、20例VPS患者(VPS组)和2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脑内锥体外系各核团进行相位值测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PD组较VPS组及对照组黑质致密带(SNc)、苍白球(GP)、壳核(PUT)相位值均明显降低(P<0.01);VPS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SNc、GP及PUT相位值在早期即已经降低,随病情加重其相位值进一步降低(P<0.01);中晚期其黑质网状带(SNr)相位值降低(P<0.05)。VPS组在早中期各感兴趣区相位值均无明显变化,仅在晚期SNc、PUT、尾状核(CN)及SNr、GP相位值轻度降低(SNc、PUT、CN:P<0.01;SNr、GP:P<0.05)。双侧红核(R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WI测量脑内锥体外系各核团相位值对PD和VPS的评估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障碍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核团 相位值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静息态脑功能连接模式改变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博宇 范国光 +1 位作者 刘虎 商秀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81-884,890,共5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扣带回后部(PCC)的脑功能连接模式改变及其病理意义。资料与方法收集29例帕金森病(PD)患者,包括10例认知功能正常患者(PD-CN组)和19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PD-CI组),以23例健康志愿者(HC组)作对照,对其进...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扣带回后部(PCC)的脑功能连接模式改变及其病理意义。资料与方法收集29例帕金森病(PD)患者,包括10例认知功能正常患者(PD-CN组)和19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PD-CI组),以23例健康志愿者(HC组)作对照,对其进行功能MRI扫描,并用功能连接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组间及患者亚组间全脑中与PCC功能连接改变的区域,并分析PD组的功能连接强度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PD-CN组相比,PD-CI组与PCC连接减弱的脑区分布在右侧内侧额上回及双侧顶下小叶,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分布在小脑、右侧额上回及右侧枕叶舌回(P<0.05)。PD组PCC与双侧顶下小叶(右:r=0.838,P<0.05;左:r=0.776,P<0.05)、右侧内侧额上回(r=0.839,P<0.05)及颞上回(r=0.840,P<0.05)的功能连接强度与Mo CA评分呈正相关,而PCC与右侧背外侧额上回(r=-0.785,P<0.05)的功能连接强度与Mo CA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PD-CI患者静息状态下PCC与右侧内侧额上回、双侧顶下小叶、右侧颞叶功能连接受损,而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舌回及小脑可能参与了代偿,这些功能连接模式改变可能与帕金森病痴呆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静息状态 脑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通过压力反射重调定对大鼠心率的作用
4
作者 李亘松 罗丹 +2 位作者 李森 邓欣 王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32-1033,共2页
我们以前对家兔的研究观察到了静脉输注AngⅡ对心率变异(HRV)的影响,但其具体机制并不清楚,我们推测循环血中的AngⅡ可能是通过其使压力反射发生重调定作用来影响HRV的[1-3]。本研究用苯肾上腺素(PE)产生升压作用所引起的反射性心... 我们以前对家兔的研究观察到了静脉输注AngⅡ对心率变异(HRV)的影响,但其具体机制并不清楚,我们推测循环血中的AngⅡ可能是通过其使压力反射发生重调定作用来影响HRV的[1-3]。本研究用苯肾上腺素(PE)产生升压作用所引起的反射性心率降低,检测压力反射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Losartan(LOS) 压力反射重调定 AT1受体 心率变异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fsum病研究进展
5
作者 崔玉环 张朝东 魏玉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6,共3页
Refsum病,又名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多发性神经炎样病、植烷酸贮积病.1945年首先由Refsum报道.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常见父母近亲结婚者,有关其患病率文献中尚无报道。近年来已被归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运动感觉神经病Ⅳ... Refsum病,又名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多发性神经炎样病、植烷酸贮积病.1945年首先由Refsum报道.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常见父母近亲结婚者,有关其患病率文献中尚无报道。近年来已被归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运动感觉神经病Ⅳ型。临床特征为儿童后期及青少年隐袭起病,渐进性进展,出现视力减退、夜盲及视网膜色素变性、多发性运动、感觉周围神经病及小脑性共济失调等表现。因此病极其少见.在我国尚无文献来系统介绍此病.故本文就最新的国外研究数据来探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fsum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运动感觉神经病 多发性神经炎 视网膜色素变性 小脑性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性 周围神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