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头孢他啶的临床评价及随机对照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吴菊芳 吴俊昌 +5 位作者 张梅芳 张婴元 汪复 刘国华 雷振文 孙玉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31-434,共4页
用国产头孢他啶治疗124例各系统感染,结果总有效率为94.4%,细菌清除率为90.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主要为消化道及过敏反应。在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病人中,应用头孢他啶者50例与应用头孢哌酮者51例进行随机... 用国产头孢他啶治疗124例各系统感染,结果总有效率为94.4%,细菌清除率为90.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主要为消化道及过敏反应。在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病人中,应用头孢他啶者50例与应用头孢哌酮者51例进行随机对照观察,其结果两组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相仿,其差别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他啶 临床评价 头孢哌酮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曲霉菌病的临床分类和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雪 谢海涛 黎庶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4-388,共5页
曲霉菌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真菌,根据病人免疫状态及潜在肺部疾病的不同,可以造成肺部多种形式的损害及影像学表现,包括曲霉菌球(发生在肺内原有空洞/空腔内)、慢性坏死性曲霉病(见于部分性免疫损害或慢性肺部疾病病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曲霉菌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真菌,根据病人免疫状态及潜在肺部疾病的不同,可以造成肺部多种形式的损害及影像学表现,包括曲霉菌球(发生在肺内原有空洞/空腔内)、慢性坏死性曲霉病(见于部分性免疫损害或慢性肺部疾病病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见于免疫缺陷病人)以及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见于哮喘病人,是对曲霉菌抗原的超敏反应)。基于导致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增加的危险因素,如器官移植和免疫抑制疗法等,熟悉各类肺曲霉菌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曲霉菌病 曲霉菌 霉菌疾病 免疫缺陷宿主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崔肃 陈东义 韩力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49-252,共4页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ofapoptosisprotein,IAP)家族的新成员Livin及其两种异构体Livinα和Livinβ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NSCLC组织中Livi...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ofapoptosisprotein,IAP)家族的新成员Livin及其两种异构体Livinα和Livinβ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NSCLC组织中LivinαmRNA和LivinβmRNA的表达,并用westernblot分析L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45例NSCLC组织中LivinmRNA表达阳性率为71.1%,而在癌旁组织和肺良性瘤样病变低表达(5.7%和6.7%,P<0.01)。LivinmRNA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病理分型﹑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L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特异性地高表达及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密切相关性,可成为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抑制蛋白LIVIN 非小细胞肺癌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囊虫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附153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范红杰 顿赛红 +1 位作者 周新涛 丁罗兰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29-730,共2页
关键词 脑囊虫病 诊断 治疗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扫描数字化X线摄影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傅强 李松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76-378,共3页
关键词 线扫描 数字化 低剂量X线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天舒 刘文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86-186,共1页
酒病的临床研究王天舒,刘文康指导康广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中医科(沈阳110001)无节制的饮酒能导致一系列复杂的内伤病症,早在《内经》等古籍中已有“酒中毒”、“酒病”、“伤酒”、“酒客酒”及“酒僻”等病名记... 酒病的临床研究王天舒,刘文康指导康广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中医科(沈阳110001)无节制的饮酒能导致一系列复杂的内伤病症,早在《内经》等古籍中已有“酒中毒”、“酒病”、“伤酒”、“酒客酒”及“酒僻”等病名记载,同时有很多关于病因病机、治法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病 醇中毒 病因 病机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全前循环梗死减压性手术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力伟 杨国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7期391-392,共2页
目的探讨颞肌下减压性手术治疗外伤性全前循环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 2 4例外伤性全前循环梗死患者行颞肌下减压性手术 ,对其CT扫描特点、术前病侧颞浅动脉的搏动情况、术中颅压分型及病侧皮层小动脉血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临床症... 目的探讨颞肌下减压性手术治疗外伤性全前循环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 2 4例外伤性全前循环梗死患者行颞肌下减压性手术 ,对其CT扫描特点、术前病侧颞浅动脉的搏动情况、术中颅压分型及病侧皮层小动脉血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 4例 ,无变化 14例 ,死亡 6例。术后 3个月内复查CT显示梗死灶减小 4例 ,无变化 9例 ,增大 2例。结论减压性手术既不能减少梗死的范围 ,又不能降低死亡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前循环 脑梗死 减压性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CT征象的早期表现及其随访观察 被引量:25
8
作者 黎庶 张立娜 +4 位作者 王欣 刘婷 李佩玲 谢秀丽 徐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11-614,共4页
目的:提高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IPA)早期影像表现及随访中影像演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IPA患者经平均96d随访(20~692d)的141次(平均6.4次)CT图像,动态观察IPA的影像特征、数量和大小的变化。结果:IPA首次检查的早期... 目的:提高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IPA)早期影像表现及随访中影像演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IPA患者经平均96d随访(20~692d)的141次(平均6.4次)CT图像,动态观察IPA的影像特征、数量和大小的变化。结果:IPA首次检查的早期多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结节,平均为1.39cm(范围0.3~3.7cm)。病变多发为主要形式,平均5.3个(范围1~20个)。病变周围伴有晕征是早期较为特征性的改变,出现率为77.3%(17/22)。在7~14d的影像随访期间,结节病变无论是数量还是大小在此期间均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平均大小1.64cm(0.4~4.2cm),平均病变数量5.8个(1~23个)。平均23d(15~30d)时出现的空气半月征和空洞强烈提示IPA的诊断。结论:IPA好发于免疫缺陷患者,结节周围的晕征为CT的早期特征性表现,熟悉IPA的CT影像表现及演变过程对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真菌性 曲霉菌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参数变化对肺癌化疗早期疗效的观察与评估 被引量:16
9
作者 谢海涛 黎庶 +5 位作者 初金刚 李雪 王强 郭恩中 李智勇 徐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699-702,共4页
目的:探索肺癌患者化疗前、化疗后早期CT灌注参数的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病理证实的初治肺癌常规化疗患者25例。化疗前1周内CT检查与化疗后90~100 d的CT平扫结果进行比较,根据RECIST标准分成缓解组与未缓解组。化疗前1周内及... 目的:探索肺癌患者化疗前、化疗后早期CT灌注参数的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病理证实的初治肺癌常规化疗患者25例。化疗前1周内CT检查与化疗后90~100 d的CT平扫结果进行比较,根据RECIST标准分成缓解组与未缓解组。化疗前1周内及化疗后21 d行两次CT灌注扫描,比较化疗前、化疗后早期CT灌注参数的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25例患者中缓解组15例,非缓解组10例。在25例患者中,化疗前与化疗后早期病灶大小进行比较,均未见明显变化;化疗前及化疗后早期CT各灌注参数在两组中均有变化。缓解组血容量(BV)参数值化疗前后分别为(71.0±20.4)mL/1 000 mL和(49.8±31.4)mL/1 000 mL,t值2.558,P值0.023;Patlak血容量(PBV)参数值化疗前后分别为(73.1±34.1)mL/1 000 mL和(45.2±19.0)mL/1 000 mL,t值3.325;P值0.005,两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可见两种参数呈下降趋势。未缓解组BV参数值化疗前后分别为(50.4±61.0)mL/1 000 mL和(120.5±15.7)mL/1 000 mL,t值-3.062,P值0.016;PBV参数值治疗前后分别为(38.0±9.3)mL/1 000 mL和(62.0±38.3)mL/1 000 mL;t值-2.471;P值0.036,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呈上升趋势。进行分组对照BV和PBV缓解率的χ2检验后验证BV升高组和降低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V升高组与下降组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BV降低组缓解率高于PBV升高组。结论:化疗后早期病变大小较化疗前均无明显变化;CT灌注参数在化疗后早期的变化,对肺癌化疗后早期疗效的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定量测量在鉴别诊断帕金森病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慈 范国光 +3 位作者 徐克 刘芳 孙文阁 罗晓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测量脑内锥体外系各核团相位值对帕金森病(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在SWI上对20例PD患者(PD组)、20例VPS患者(VPS组)和2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脑内锥体外系各核... 目的探讨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测量脑内锥体外系各核团相位值对帕金森病(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在SWI上对20例PD患者(PD组)、20例VPS患者(VPS组)和2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脑内锥体外系各核团进行相位值测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PD组较VPS组及对照组黑质致密带(SNc)、苍白球(GP)、壳核(PUT)相位值均明显降低(P<0.01);VPS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SNc、GP及PUT相位值在早期即已经降低,随病情加重其相位值进一步降低(P<0.01);中晚期其黑质网状带(SNr)相位值降低(P<0.05)。VPS组在早中期各感兴趣区相位值均无明显变化,仅在晚期SNc、PUT、尾状核(CN)及SNr、GP相位值轻度降低(SNc、PUT、CN:P<0.01;SNr、GP:P<0.05)。双侧红核(R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WI测量脑内锥体外系各核团相位值对PD和VPS的评估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障碍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核团 相位值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113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1
作者 邱忠霞 王晶 李廷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中西医结合疗法 银杏叶提取物 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前胡对麻醉开胸猫急性心肌梗塞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常天辉 陈磊 +1 位作者 姜明燕 王玉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 :观察中药白花前胡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影响。方法 :用结扎麻醉开胸猫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 AMI模型 ,于结扎后 10 min经 12指肠给药 ,做冠脉循环及心脏血流动力学 ,心肌耗氧量 ,心外膜电图 ,血清酶活性 ,组织 N- BT染色以及 AM... 目的 :观察中药白花前胡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影响。方法 :用结扎麻醉开胸猫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 AMI模型 ,于结扎后 10 min经 12指肠给药 ,做冠脉循环及心脏血流动力学 ,心肌耗氧量 ,心外膜电图 ,血清酶活性 ,组织 N- BT染色以及 AMI程度 (Σ- ST)和范围 (N- ST)等检测。结果 :白花前胡醇提物增加冠脉流量 ,降低冠脉阻力、左室压、左室舒张末压、左室最大上升速率、心率、心肌耗氧量、心肌氧摄取率和率压积。给药 (0 .2 g/kg)后 1h,血清乳酸脱氢酶和心肌 MB型肌酸激酶的变化率 ,由对照组的 (6 1.1± 12 .8) %和 (191.1± 2 2 5 .2 ) % ,分别降至(9.1± 44 .6 ) % ,P <0 .0 5和 (- 1.5± 87.2 ) % ;Σ- ST和 N - ST由 (34 .7± 41.2 ) %和 (5 3.6± 8.6 ) % ,分别降至(- 19.0± 15 .4) % ,P <0 .0 5和 (2 2 .2± 4.3) % ,P <0 .0 1;给药后 5 h,左室梗塞率由 (2 3.6± 6 .7) % ,减至 (15 .0±5 .7) % ,P<0 .0 5。结论 :中药白花前胡有抗急性心肌梗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前胡 急性心肌梗塞 乳酸脱氢酶 肌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静息态脑功能连接模式改变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博宇 范国光 +1 位作者 刘虎 商秀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81-884,890,共5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扣带回后部(PCC)的脑功能连接模式改变及其病理意义。资料与方法收集29例帕金森病(PD)患者,包括10例认知功能正常患者(PD-CN组)和19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PD-CI组),以23例健康志愿者(HC组)作对照,对其进...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扣带回后部(PCC)的脑功能连接模式改变及其病理意义。资料与方法收集29例帕金森病(PD)患者,包括10例认知功能正常患者(PD-CN组)和19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PD-CI组),以23例健康志愿者(HC组)作对照,对其进行功能MRI扫描,并用功能连接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组间及患者亚组间全脑中与PCC功能连接改变的区域,并分析PD组的功能连接强度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PD-CN组相比,PD-CI组与PCC连接减弱的脑区分布在右侧内侧额上回及双侧顶下小叶,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分布在小脑、右侧额上回及右侧枕叶舌回(P<0.05)。PD组PCC与双侧顶下小叶(右:r=0.838,P<0.05;左:r=0.776,P<0.05)、右侧内侧额上回(r=0.839,P<0.05)及颞上回(r=0.840,P<0.05)的功能连接强度与Mo CA评分呈正相关,而PCC与右侧背外侧额上回(r=-0.785,P<0.05)的功能连接强度与Mo CA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PD-CI患者静息状态下PCC与右侧内侧额上回、双侧顶下小叶、右侧颞叶功能连接受损,而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舌回及小脑可能参与了代偿,这些功能连接模式改变可能与帕金森病痴呆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静息状态 脑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齐国先 孙雪岩 +1 位作者 贾大林 于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45-245,共1页
关键词 年龄 冠状动脉病变 冠心病 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和SB203580联合应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涛 马秀岩 +2 位作者 张倩茹 赵红 陈学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93-996,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和SB203580联合应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表达及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组(IR)、HBO+脑缺血再灌注组(HBO+IR)、脑缺血再灌注组+SB2...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和SB203580联合应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表达及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组(IR)、HBO+脑缺血再灌注组(HBO+IR)、脑缺血再灌注组+SB203580(IR+SB203580)、HBO+脑缺血再灌注+SB203580组(IR+HBO+SB203580)。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IR+SB203580组和IR+HBO+SB20358组于脑缺血再灌注前30min经侧脑室注射100μl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SB203580,HBO+IR组与IR+HBO+SB203580组并于再灌注期间行0.25MPa(2.5ATA)HBO治疗5次,在处死动物前1h经尾静脉注射2%伊文思兰(EB),采用EB法检测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观察claudin-1蛋白缺血再灌注72h后脑组织中的分布及claudin-1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Claudin-1的蛋白表达与sham组相比于再灌注后72h表达显著降低(P<0.01),同时伴有脑组织EB的含量显著增高(P<0.01)。HBO+IR组与IR+SB203580组较IR组脑组织claudi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P<0.05),脑组织EB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IR+HBO+SB203580组相比脑组织中claudin-1蛋白表达与IR+HBO组、IR+SB203580较比显著增加(P<0.01),脑组织EB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高压氧从蛋白水平可明显增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1的蛋白表达,从而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高压氧与SB203580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血脑屏障 脑缺血再灌注 claudin- SB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面积在心动周期各时相的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丹丹 任卫东 +4 位作者 陈昕 唐力 马春燕 李楠 张立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观察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S-ASD)面积的大小及其在心动周期各时相的动态变化特征,并评价房间隔缺损的面积变化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RT-3DE技术对30例S-ASD患者进行实时三维成像。测量心动周...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观察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S-ASD)面积的大小及其在心动周期各时相的动态变化特征,并评价房间隔缺损的面积变化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RT-3DE技术对30例S-ASD患者进行实时三维成像。测量心动周期中各帧S-ASD的面积,并由此计算出各帧面积所占最大面积的百分比及S-ASD面积变化率,并分析S-ASD面积变化率与年龄、心率、分流量(Q_p/Q_s)、平均面积之间有无相关性。结果在心动周期各时相中,S- ASD面积收缩末期最大(6.37±1.17)cm^2,舒张末期最小(3.17±0.68)cm^2;等容舒张期、等容收缩期、舒张晚期,S-ASD面积的变化较小;舒张中期及收缩中、晚期,S-ASD面积的变化较大。S-ASD面积的变化率与年龄呈低度负相关(r=-0.577,P<0.05),与Q_p/Q_s、心率、平均面积无显著相关性。结论S-ASD的面积在心动周期各时相中有典型的动态变化特征,RT-3DE可直观地显示并动态地探测这种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间隔缺损 心房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半乳糖对仔鼠脂质过氧化、听力和耳蜗毛细胞的损伤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郝帅 于飞 +2 位作者 杨博 闫艾慧 姜学钧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9-422,共4页
目的:观察孕期和哺乳期D-半乳糖暴露对仔鼠脂质过氧化、听力功能和耳蜗毛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阐明其与仔鼠听力障碍-机体脂质过氧化增强之间的关系。方法:12只成功受孕大鼠随机分为D-半乳糖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自妊娠6d起,对照组孕鼠... 目的:观察孕期和哺乳期D-半乳糖暴露对仔鼠脂质过氧化、听力功能和耳蜗毛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阐明其与仔鼠听力障碍-机体脂质过氧化增强之间的关系。方法:12只成功受孕大鼠随机分为D-半乳糖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自妊娠6d起,对照组孕鼠给予普通饲料,D-半乳糖组孕鼠给予普通饲料配30%D-半乳糖的混合饲料。仔鼠出生后21d,检测仔鼠血清D-半乳糖、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变化,检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情况,应用硝酸银染色全耳蜗铺片观察仔鼠毛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孕期和哺乳期D-半乳糖暴露致仔鼠全血SOD、GSH-Px和GS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D-半乳糖组仔鼠血浆MD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D-半乳糖组仔鼠在各频率上DPOAE幅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D-半乳糖组仔鼠耳蜗外毛细胞结构受损,且数目缺失。结论:D-半乳糖可诱导仔鼠氧化损伤和听觉发育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过氧化 耳毒性 D-半乳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刺激下大鼠腹膜间质细胞IL-18、IL-6的表达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程程 马健飞 +2 位作者 彭霞 陈硕 张秀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8-690,共3页
目的:研究脂多糖刺激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IL-18、IL-6和氧化应激产物丙二醛(MDA)的表达。方法:原代培养RPMC,用不同浓度脂多糖(1、10、100 mg/L)刺激RPMC 6 h;10 mg/L脂多糖刺激RPMC 3、6、12、24 h。用real time-PCR法检测IL-18m... 目的:研究脂多糖刺激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IL-18、IL-6和氧化应激产物丙二醛(MDA)的表达。方法:原代培养RPMC,用不同浓度脂多糖(1、10、100 mg/L)刺激RPMC 6 h;10 mg/L脂多糖刺激RPMC 3、6、12、24 h。用real time-PCR法检测IL-18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8和IL-6的蛋白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细胞中MD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脂多糖刺激下RPMC IL-18、IL-6和MD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上述指标呈递增趋势,IL-18于12 h达高峰。结论:脂多糖刺激下RPMC促炎症因子IL-18、炎症因子IL-6及氧化应激产物MDA的表达均增加,引起持续放大的炎症氧化反应,损伤腹膜导致超滤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腹膜间皮细胞 IL-18 IL-6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小窝蛋白-1、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红 张倩茹 +2 位作者 卢晓梅 张海鹏 陈学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0-554,共5页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小窝蛋白-1(Cav-1)、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IR+HBO、HBO组。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BO和IR+HBO组经0.25MPaHBO治疗...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小窝蛋白-1(Cav-1)、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IR+HBO、HBO组。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BO和IR+HBO组经0.25MPaHBO治疗5次。采用比色法、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和Cav-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IR组第4、12、24、48、72小时脑组织伊文思蓝(EB)的含量与第0小时组相比明显增加,再灌注后第4小时EB的含量最高。IR+HBO组脑组织EB的含量明显低于IR组。IR组第4、12、24、48、72小时Cav-1、MMP-9蛋白表达明显高于0小时组。IR+HBO组与IR组相比脑组织Cav-1、MMP-9蛋白表达显著减低。结论:HBO降低了脑缺血再灌注时增高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Cav-1蛋白和MMP-9的表达。这可能是HBO对脑缺血再灌注时血脑屏障通透性起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脑缺血再灌注 小窝蛋白-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心肌细胞过程中基因表达情况和电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于艳秋 段亚琦 +3 位作者 张义侠 唐明 J.Hesheler 张海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分化心肌样细胞过程中αMHC、Anf、MLC2v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分化的心肌样细胞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将转染PαMHC-EGFP小鼠D3胚胎干细胞系,体外诱导分化心肌样细胞,应用RT-PCR检测0d、3d、5d、7d、10d、14d...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分化心肌样细胞过程中αMHC、Anf、MLC2v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分化的心肌样细胞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将转染PαMHC-EGFP小鼠D3胚胎干细胞系,体外诱导分化心肌样细胞,应用RT-PCR检测0d、3d、5d、7d、10d、14d拟胚体(EB)细胞中αMHC、Anf、MLC2v基因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膜片钳技术,观察心肌样细胞的电生理特性。结果:在EB形成的7d和8d可见EB内出现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心肌样细胞群;RT-PCR结果显示αMHC基因表达在EB体形成第7d,而在10d、14d跳动的心肌样细胞中该基因表达增强(P<0·05),而Anf、MLC2v基因的表达仅出现在心肌样细胞;膜片钳记录的心肌样细胞动作电位显示,73·5%(n=34)的细胞记录到典型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APD90=(78·4±3·1)ms];20·5%细胞表现为起搏细胞动作电位[APD90=(112·6±5·5)ms];1个细胞显示了典型的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APD90=200ms)。结论:在心肌样细胞分化的早期可见αMHC、Anf、MLC2v基因的表达,这3种基因可为心肌发育过程中的特征性基因并对心肌发育起调节作用。而此干细胞系分化的心肌样细胞主要为心房肌细胞和起搏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心肌细胞 细胞分化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