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86例眼科门诊患者睑板腺缺失程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帆 马怡娴 赵江月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5-426,共2页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患者睑板腺缺失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门诊患者386例(772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性别记录,并按年龄分为三组,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的红外睑板腺...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患者睑板腺缺失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门诊患者386例(772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性别记录,并按年龄分为三组,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的红外睑板腺照相功能拍摄记录上睑睑板腺形态,用ImageJ软件描绘并计算睑板腺缺失面积并评分。结果睑板腺缺失构成比如下:评分为0分的构成比为16.64%;评分为1分的构成比为45.60%;评分2分的构成比为19.82%;评分3分的构成比为17.75%。女性睑板腺缺失程度高于男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6,P<0.05)。各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51,P<0.01)。年龄与睑板腺缺失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495,P<0.01)。结论我院门诊就诊患者大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睑板腺缺失,女性睑板腺缺失程度高于男性,随年龄增加睑板腺缺失程度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功能障碍 蒸发过强型干眼 睑板腺缺失 构成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P21在过氧化氢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董晓鸣 刘雨轩 +2 位作者 纪力旸 王静 张劲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2-239,共8页
目的检测过氧化氢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生物活性及长链非编码RNA-p21(lncRNA-p21)的表达变化。方法将HLE-B3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过氧化氢组,分别用正常培养液和含200μmol/L过氧化氢的培养液培养24 h。采用MTS比色法检测细胞活... 目的检测过氧化氢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生物活性及长链非编码RNA-p21(lncRNA-p21)的表达变化。方法将HLE-B3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过氧化氢组,分别用正常培养液和含200μmol/L过氧化氢的培养液培养24 h。采用MTS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活性氧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氧簇(ROS)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Caspase-3活性试剂盒法检测细胞Caspase-3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Bax,Bcl-2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采用EDU增殖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lncRNA-p21的表达;采用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法检测细胞中lncRNA-p21的定位。结果过氧化氢组细胞ROS水平为4.65±0.3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66,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过氧化氢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Caspase-3活性增强,凋亡蛋白Bax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9、39.80、12.73,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过氧化氢组G2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0,P<0.05)。过氧化氢组EDU阳性细胞比例为(25.41±6.99)%,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50.58±9.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59,P<0.05)。过氧化氢组lncRNA-p21相对表达量为2.36±0.2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2±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893,P<0.05)。荧光原位杂交实验结果显示,lncRNA-p21定位于细胞质中。结论过氧化氢诱导的氧化应激模型中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凋亡水平显著上升,ROS和lncRNA-p21表达水平升高。lncRNA-p21可能参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p21 增殖 凋亡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诱发电位分离格栅模式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效能分析
3
作者 余乔 刘歆 +2 位作者 胡倩 刘万凝 曲勃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34-938,共5页
目的评价视觉诱发电位分离格栅模式(Ic-VEP)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诊断中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方法选取自2014年11月至2023年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的POAG患者52例(104眼)作为POAG组,按照单纯随机抽样原则... 目的评价视觉诱发电位分离格栅模式(Ic-VEP)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诊断中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方法选取自2014年11月至2023年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的POAG患者52例(104眼)作为POAG组,按照单纯随机抽样原则抽取同时段非青光眼患者40例(80眼)作为对照组。采用柯谛亚视觉电生理检测仪及Humphery自动视野计检测Ic-VEP信噪比和平均偏差等指标。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Ic-VEP在POAG中的诊断效能。结果Ic-VEP定性检查的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80.0%,准确度为88.0%,AUC为0.873(95%CI:0.793~0.953);IcVEP定量检查的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81.3%,准确度为87.0%,AUC为0.863(95%CI:0.804~0.922);Ic-VEP定性、定量检查结果分析显示,早期POAG灵敏度(81.3%,88.4%)均略低于中晚期(82.0%,9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81;χ^(2)=0.037,P=0.847)。结论Ic-VEP对POAG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不仅对中晚期POAG具有诊断意义,还可早期发现PO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诱发电位分离格栅模式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6
4
作者 尚琢 彭程 +3 位作者 赵芳坤 刘野 赵江月 张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青光眼的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连续收治的174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n=87)和对照组(n=87),全部患者均接受...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青光眼的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连续收治的174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n=87)和对照组(n=87),全部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责任护士在围手术期进行心理评估并给予心理干预。分别于患者入院前、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时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2组比较,心理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生存质量总评分、精神与心理评分、症状与视功能评分、眼压、遵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身体机能、社会活动方面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帮助青光眼患者调整心理状态,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促进眼压及视功能恢复,使患者主动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中,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青光眼 眼压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春霞 于紫燕 +2 位作者 马立威 赵宇 张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及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术后眼内炎的预后。方法收集白内障术后6周内发生眼内炎并于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25例。将全部患者依据白内障术前既往史中危险因素的有无,分为伴有危险因素组(A组...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及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术后眼内炎的预后。方法收集白内障术后6周内发生眼内炎并于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25例。将全部患者依据白内障术前既往史中危险因素的有无,分为伴有危险因素组(A组)和不伴有危险因素组(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两组的病原菌检出率分别为A组60%,B组66%。最终视力1.0以上的比例两组分别为10%和46%,A组显著低于B组(P<0.05)。A组的病原菌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肠球菌居多。两组均有约70%的角膜切口出现术后切口闭合不全,且未被结膜覆盖的切口在A组中显著增多(P<0.05)。结论伴有危险因素的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患者的视力预后不良,对此类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时必须谨慎选择并制作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眼内炎 玻璃体切割术 危险因素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miR-138的表达及其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陆博 马立威 +5 位作者 王欣玲 冯莉 江陵峰 王春霞 张劲松 阎启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检测miR-138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miR-138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靶基因。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 CR)检测年龄相关... 目的检测miR-138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miR-138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靶基因。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 CR)检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白内障组)与正常对照组中miR-138和预测靶基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氉的表达水平。向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细胞中分别转染miR-138模拟物、模拟物阴性对照物、miR-138抑制物、抑制物阴性对照物,采用RT-qP CR检测SIRT1的mR 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T1的蛋白表达水平;转染72 h后细胞暴露于200μmol·L-1H2O21 h,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miR-138与SIRT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白内障组miR-138的表达(3.64±0.19)显著升高(P<0.001),SIRT1的mR NA表达(0.32±0.06)显著下降(P<0.001);相对于模拟物阴性对照组,miR-138模拟物组的SIRT1的mRNA(0.42±0.05)及蛋白(0.46±0.05)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Caspase-3活性(3.24±0.17)明显升高(均为P<0.05);相对于抑制物阴性对照组,miR-138抑制物组的SIRT1的mR NA(2.95±0.13)及蛋白(1.98±0.12)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Caspase-3活性(0.42±0.05)均明显下降(均为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确证SIRT1为miR-138的直接作用靶点。结论 miR-138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囊膜中高表达,miR-138通过靶向性负性调控SIRT1表达,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38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凋亡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农村地区50岁以上人群致盲眼病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炜 于佳明 +5 位作者 尚琢 王文华 聂洪荣 汪立军 阎启昌 张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06-709,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辽宁省农村地区50岁以上人群致盲眼病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辽宁省内选择建平县、本溪满族自治县、东港市50岁以上农村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底、验光、眼压检查。按... 目的调查分析辽宁省农村地区50岁以上人群致盲眼病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辽宁省内选择建平县、本溪满族自治县、东港市50岁以上农村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底、验光、眼压检查。按照WHO制定的视力损伤标准进行视功能评价并分析原因。结果实际受检人数7 277人,总受检率占常驻人口90%以上。致盲性眼病排名依次为白内障(38.3%)、黄斑病变(3.6%)、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8%)、角膜混浊(1.7%)、青光眼(0.8%)。省内不同地域致盲眼病的患病率不同,与当地的经济情况等密切相关。白内障仍是排名第一的致盲性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增长迅速且对视力的损伤巨大。结论辽宁省50岁以上农村人群致盲眼病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盲 致盲眼病 视力损伤 流行病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角膜散光的视觉质量 被引量:7
8
作者 赵江月 王静 +1 位作者 孙琦 张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22-1024,共3页
目的观察AcrySof Toric散光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角膜散光术后的视觉质量,评估这项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方法选择于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20例,术眼角膜规则散光为3.0~4.5 D。观察术后1 d^6... 目的观察AcrySof Toric散光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角膜散光术后的视觉质量,评估这项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方法选择于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20例,术眼角膜规则散光为3.0~4.5 D。观察术后1 d^6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残余散光,对比敏感度、像差、散射光、人工晶状体旋转度等,评价Toric人工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角膜散光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裸眼视力0.07±0.16(LogMAR),总残余散光(0.42±0.34)D,明显小于术前(P<0.05),全眼的散射光为1.18±0.19,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远用镜脱镜率为95%,90%的患者晶状体轴位旋转<4°。结论散光人工晶状体植入可矫正高度角膜散光,提高患者术后的裸眼视力,减少对眼镜的依赖,并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可长期保持良好的矫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散光 视功能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 let-7a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调控及其在白内障中的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秦宇 赵江月 +6 位作者 闵晓洁 罗文婷 李晶 吴欣蔚 刘佳 阎启昌 张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2-306,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 RNA let-7a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在白内障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eal time q-PCR方法,检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和正常人眼晶状体前囊膜、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模型和正常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let... 目的探讨micro RNA let-7a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在白内障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eal time q-PCR方法,检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和正常人眼晶状体前囊膜、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模型和正常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let-7a的表达情况;利用Lipofectamine 2000瞬时转染let-7a mimic和let-7a inhibitor,分别上调和下调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let-7a的表达,并利用Real time q-PCR方法验证转染效率,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组let-7a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模型组let-7a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let-7a mimic转染组let-7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let-7a inhibitor转染组let-7a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let-7a mimic转染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let-7a inhibitor转染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cro RNA let-7a能够调控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从而在白内障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icro RNA let-7a可能成为白内障非手术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RNA let-7a 细胞凋亡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远期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琦 赵江月 +3 位作者 彭程 陆博 马立威 张劲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2-376,共5页
背景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5%~29%的白内障患者术前存在≥1.5D的角膜散光,角膜散光矫正已成为白内障屈光手术的重要部分。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是矫正角膜散光的一种新方法。Acry Sof Toric IOL矫正具有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早期... 背景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5%~29%的白内障患者术前存在≥1.5D的角膜散光,角膜散光矫正已成为白内障屈光手术的重要部分。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是矫正角膜散光的一种新方法。Acry Sof Toric IOL矫正具有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早期临床研究显示了其良好的稳定性,但是其远期临床疗效评价文献较少见。目的观察术前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植入Toric IOL术后的长期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观察临床试验设计。选择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IOL植入的患者78例120眼,术前角膜规则散光度为≥1.0 D°植入Toric IOL Acry Sof SN60TT,术后随访2年。评价术后1d,1、3、6个月,1年、2年的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残余散光度、散光矢量、散光矫正准确性及散光IOL旋转度。结果共67例患者101眼完成2年的随访,患者19例19眼术后1个月因合并其他疾病行动不便而失访。患者植入Acry Sof Toric IOL术后2年裸眼视力(10gMAR)为0.16(0.20),BCDVA为0(0.1),残余散光-0.75(0.5)D,IOL轴位旋转2.87°±1.78°,眼内散光矫正的矢量大小为(1.2±0.6)D,散光矫正指数(cI)为0.90±0.41,术后2年术眼的实际矫正矢量(SIA)和目标矫正矢量(TIA)呈正相关(r=0.740,P=0.000)。与术后1、3、6个月,1年的检查结果比较,术后2年时患者的视力、残余散光和IOL的旋转度有轻度增大的趋势,cI减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ry Sof Toric IOL植入术后2年仍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这种IOL通过眼内散光弥补了角膜的散光,具有良好的矫正准确性,患者获得较好的裸眼远视力。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具有长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人工 散光 视觉质量 白内障 矢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法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马立威 陆博 +1 位作者 刘冰阳 张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39-942,946,共5页
目的观察改良法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Ⅴ级核)分为3组,一组采用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一组采用改良法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即术中应用隧道切口、连续环形撕囊... 目的观察改良法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Ⅴ级核)分为3组,一组采用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一组采用改良法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即术中应用隧道切口、连续环形撕囊及水分离;另一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的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结果传统囊外摘除术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的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分别为(15.0±6.32)min、(14.18±5.43)%、5.0%(2/40)、7.14%(2/28);改良囊外摘除术组则分别为(8.0±4.71)min、(9.58±6.34)%、2.38%(1/42)、3.7%(1/27);超声乳化组分别为(6.0±3.46)min、8.35±5.83%、4.35%(2/46)、5.56%(2/36)。手术时间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传统囊外摘除术组的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与其他二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法囊外摘除术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囊外摘除术 环形撕囊 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OLMaster与四种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珣 王欣玲 +2 位作者 柏全豪 张劲松 阎启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评价IOLMaster与四种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SRKⅡ、SRK/T、Hol-laday1、Haigis)的准确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顺利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100例(100眼)(AL≥22.0mm),应用IOL-Mas... 目的评价IOLMaster与四种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SRKⅡ、SRK/T、Hol-laday1、Haigis)的准确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顺利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100例(100眼)(AL≥22.0mm),应用IOL-Master测量眼前节相关参数(B组),同时应用接触式A型超声、电脑验光仪测量作为对照(A组)。术后2周测量实际屈光度。根据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度数分别应用机器自带的四种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计算术眼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mean absoluate error,MAE)。结果 B组测量的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前房深度值分别为(24.17±1.73)mm、(2.94±0.49)mm,高于A组(23.61±1.83)mm、(2.69±0.51)mm(均为P<0.05),而角膜曲率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L下,两组通过四个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所得的MA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2.0≤AL<26.0mm患眼中四种计算公式所得MA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AL≥26mm患眼中应用Haigis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所得MAE:A组为(0.80±0.50)D,B组为(0.71±0.65)D,小于SRKⅡ公式计算所得MAE:A组为(1.29±0.89)D,B组为(1.28±0.92)D氉(P<0.05)。结论 IOLMaster前节生物测量与传统接触式A型超声、电脑验光仪测量通过四种计算公式预测人工晶状体度数具有相同的准确性;22.0≤AL<26.0mm患者SRKⅡ、SRK/T、Holladay1、Haigis公式具有相同的准确性;AL≥26.0mm患者Haigis公式准确性优于SRKⅡ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 接触式A型超声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焦点衍射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临床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彭程 周星延 +1 位作者 赵江月 张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比较三焦点衍射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视力、屈光状态、视觉质量及满意度。方法选取在我院植入三焦点衍射型IOL (AT LISA tri839MP,Carl ZEISS)的患者40例(50只眼)。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测试单眼裸眼远视力(UDVA)、裸眼... 目的比较三焦点衍射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视力、屈光状态、视觉质量及满意度。方法选取在我院植入三焦点衍射型IOL (AT LISA tri839MP,Carl ZEISS)的患者40例(50只眼)。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测试单眼裸眼远视力(UDVA)、裸眼中距离视力(UIVA)、裸眼近距离视力(UNVA)、离焦曲线、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SR)、眼内散射光、高阶像差,采用主观调查问卷统计患者整体满意度、光晕发生率及脱镜率。应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等效球镜均在目标度数±0.5 D范围内,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UDVA、UIVA、UNVA均有明显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且均可到达0.3 logMAR或以上。术后3个月时,离焦曲线1.0 D~-2.5 D范围内,视力处于较高值,均>0.2 logMAR,且变化平缓。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log[s]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60,P=0.71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OSI值较术前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13,P <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MTF cutoff、SR值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69,P <0.001;F=3.405,P=0.019)。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球差较术前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13,P <0.001);术后各时间点的高阶像差、慧差、三叶草差、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715 9,P=0.165;F=0.185 8,P=0.906;F=0.081,P=0.970;F=0.523,P=0.667)。术后整体满意度92%(46/50),日常生活舒适度94%(47/50),光晕发生率24%(12/25),脱镜率98%(49/50)。结论三焦点IOL可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且患者主观满意度较高,术后视觉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点 人工晶状体 视觉质量 离焦曲线 视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浸润式飞秒激光平台辅助的白内障手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静 赵江月 +2 位作者 陆璐 肖宏 张劲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液体浸润式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cataract surgery,FLACS)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间我院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70例(70眼),FLACS组35例,行液体浸润式... 目的观察液体浸润式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cataract surgery,FLACS)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间我院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70例(70眼),FLACS组35例,行液体浸润式Lens AR FLACS,超声组35例,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于术后1 d、1周、1个月及3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膜充血及睫状充血、角膜厚度、房水蛋白浓度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LACS组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FLACS组术中超声时间及超声能量分别为(23.25±7.21)s、7.91%±2.75%,均低于超声组的(34.08±8.59)s、16.95%±4.60%(均为P=0.000)。术后1 d及1周,FLACS组Log MAR视力UCVA及BCVA、角膜厚度均较超声组低。术后1周、3个月,FLACS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9.63%±3.67%、11.22%±3.77%,均较超声组的13.29%±4.62%、15.16%±5.02%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术后1 d、1周、1个月,FLACS组房水蛋白浓度分别为(16.88±4.76)nc·s-1、(14.12±4.96)nc·s-1、(9.71±3.83)nc·s-1,均较超声组低(均为P<0.05)。术后1 d两组间结膜充血及睫状充血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液体浸润式FLACS具有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在减少眼部组织损伤,提高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白内障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x2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表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紫燕 王春霞 +2 位作者 孙琦 赵江月 张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64-967,共4页
目的利用Cre/LoxP系统建立晶状体组织特异性Msx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初步研究其表型。方法设计基因敲除方案,获得条件基因敲除小鼠Msx2cko和对照野生型小鼠Msx2wt。通过PCR技术对小鼠或E10.5和E14.5胚鼠进行基因型鉴定,通过整胚LacZ染... 目的利用Cre/LoxP系统建立晶状体组织特异性Msx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初步研究其表型。方法设计基因敲除方案,获得条件基因敲除小鼠Msx2cko和对照野生型小鼠Msx2wt。通过PCR技术对小鼠或E10.5和E14.5胚鼠进行基因型鉴定,通过整胚LacZ染色鉴定Le-Cre重组酶活性,同时通过对P1小鼠晶状体组织行HE染色进行初步表型观察。结果通过基因型检测证实了Msx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建立成功,LacZ染色显示Le-Cre重组酶特异性表达在发育中的小鼠胚胎形成晶状体板的表面外胚叶特定区域。Msx2cko P21小鼠表现为小眼球畸形,眼周至鼻线性脱毛。HE染色显示Msx2cko小鼠晶状体体积减小及晶状体茎形成。结论初步建立了Msx2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Msx2条件基因敲除后引起小鼠晶状体发育异常,小眼球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条件基因敲除 小鼠 Msx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前像差对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诊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立威 张小霞 +3 位作者 周文凯 石栋 徐静娴 张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91-894,共4页
目的探讨波前像差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患者视功能评价中的意义。方法收集于我院就诊的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患者33例(38只眼),最佳矫正视力≥0.6,排除眼部合并有其他疾病史及i 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 目的探讨波前像差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患者视功能评价中的意义。方法收集于我院就诊的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患者33例(38只眼),最佳矫正视力≥0.6,排除眼部合并有其他疾病史及i 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不能准确测量的患者,行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晶状体后囊膜切开直径约为5 mm)。分别于手术前后进行波前像差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眼压、房水荧光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球镜度、波前像差中总像差、总高阶像差均较术前明显下降(3.0和5.0 mm瞳孔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无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和人工晶状体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波前像差可灵敏、客观地反映人工晶状体眼合并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视功能状态,可为Nd:YAG激光治疗人工晶状体眼后囊膜混浊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像差 ND:YAG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眼 后囊膜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对眼前节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史铭宇 孔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前节结构形态及眼压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于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行双凹型可折叠单片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的30例(52眼)患者,...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前节结构形态及眼压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于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行双凹型可折叠单片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的30例(52眼)患者,均于术前1周及术后3个月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角膜中央厚度,中央前房深度,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4个方向房角角度,ICL中央厚度,ICL距晶状体中央前表面的距离,晶状体中央厚度以及眼压等多个指标进行观察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及术后角膜中央厚度分别为(0.50±0.06)mm、(0.51±0.05)mm,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3.27±0.24)mm、(2.38±0.38)mm,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方向房角度数分别为:12点钟位(38.69°±12.17°、25.24°±7.10°)、3点钟位(39.49°±10.60°、22.36°±5.11°)、6点钟位(39.11°±9.02°、23.32°±5.26°)、9点钟位(41.32°±11.02°、23.38°±6.22°),术前及术后4个方向房角角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晶状体中央厚度分别为(3.47±0.24)mm、(3.59±0.21)mm,眼压分别为(16.74±2.37)mmHg(1kPa=7.5mmHg)、(16.78±3.56)mmHg,二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L中央平均厚度为(0.21±0.05)mm,距晶状体中央前表面的平均距离为(0.54±0.28)mm。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具有矫正效果好、预测性好、可逆性等优点,初步临床观察显示近期效果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眼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超声生物显微镜 高度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文本挖掘的白内障氧化应激相关基因功能富集及药物治疗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姜凌峰 石栋 +3 位作者 陆博 韩笑 周文凯 阎启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利用计算机工具和已知的数据库进行挖掘和分析进而确定与白内障和抗氧化应激相关的基因集及信号通路,并进行白内障可能的有效治疗药物的预测和探索。方法利用文本挖掘工具pubmed2ensembl对白内障和抗氧化应激均相关的基因进行初步筛... 目的利用计算机工具和已知的数据库进行挖掘和分析进而确定与白内障和抗氧化应激相关的基因集及信号通路,并进行白内障可能的有效治疗药物的预测和探索。方法利用文本挖掘工具pubmed2ensembl对白内障和抗氧化应激均相关的基因进行初步筛选,得到的基因集利用GeneC odis工具进行基因功能的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富集的结果则应用STRING工具进行进一步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选取相互作用紧密的基因,最后使用DGIdb工具得到基因-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然后对药物进行筛选,确定可能有效的白内障治疗药物。结果通过文本挖掘得到103个与白内障和抗氧化应激均相关的基因集,通过对这些基因的生物学过程的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出22个基因,KEGG工具的进一步筛选确定了11个基因,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得到9个紧密联系的基因,与之对应的基因-药物相互作用分析筛选出了31种药物。结论利用文本挖掘和基因功能富集等生物信息学工具可以进一步探索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并且能够很方便地预测可能有效的治疗药物,为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挖掘 白内障 氧化应激 基因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前、术后眼轴测量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3
19
作者 史铭宇 孔珺 张劲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66-768,共3页
目的明确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眼轴长度在不同设定条件下测量结果的差异,确定术后眼轴测量的方式,为术后发生的白内障进行人工晶状体测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70例(135眼),分... 目的明确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眼轴长度在不同设定条件下测量结果的差异,确定术后眼轴测量的方式,为术后发生的白内障进行人工晶状体测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70例(135眼),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3个月行IOL-Master、A超测量眼轴长度。IOL-Master测量方式分别为正常眼(Phakic眼)及人工晶状体眼(Pseudophakic PMMA)模式;A超测量方式分别为正常眼及特殊眼模式,其中正常眼晶状体声速设为1641m·s-1,特殊眼晶状体声速设为1555m·s-1。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A超测量眼轴长度为(27.81±0.22)mm,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为(28.02±0.22)mm。术后,A超在正常眼模式下测量眼轴长度为(27.82±0.22)m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5),特殊眼模式下为(26.40±0.21)m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IOL-Master在Phakic模式下测量眼轴长度为(28.01±0.22)m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PseudophakicPMMA模式下为(28.12±0.22)m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轴长度随测量方式的变化而变化。但术前及术后均采用A超正常眼模式或IOL-Master正常眼模式测量则眼轴变化较小,且后者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眼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眼轴长度 A超 IOL-MASTER 高度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reos AO人工晶状体与Tecnis Z9000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后患者视功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陆博 李世煜 +1 位作者 赵江月 张劲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4,67,共4页
目的对比植入Akreos AO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与Tecnis Z9000 IOL后的波前像差及视功能等指标。方法 82例(10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50眼植入Akreos AO IOL(Akreos AO组),50眼植入Tecnis Z9000IOL(Tec... 目的对比植入Akreos AO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与Tecnis Z9000 IOL后的波前像差及视功能等指标。方法 82例(10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50眼植入Akreos AO IOL(Akreos AO组),50眼植入Tecnis Z9000IOL(Tecnis Z9000组),于术后3个月观察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并进行主观问卷调查。结果术后3个月Akreos AO组及Tecnis Z9000组的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ecnis Z9000组在瞳孔直径为4.0mm、5.0mm、6.0mm下的总体高阶像差及球面像差Z(4,0)均明显低于Akreos AO组(均为P<0.001)。两组在瞳孔直径为4.0mm、5.0mm、6.0mm下的总体三阶像差均方根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Akreos AO组与Tecnis Z9000组在明视、暗视、明视眩光、暗视眩光下各个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Akreos AO组患者满意度为95.9%,高于Tecnis Z9000组的8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9,P=0.023),术后眩光、光晕及暗处功能视力的不满意率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Akreos AO IOL与Tecnis Z9000IOL相比保留了患眼的部分球面像差,但植入Akreos AO IOL的患眼仍能够获得满意的术后客观、主观视功能及很高的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NIS Z9000 AKREOS AO 波前像差 对比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