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技术在胆道外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吴硕东 苏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847-848,共2页
关键词 微创技术 胆道外科 传统开腹手术 治疗效果 外科领域 手术技巧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在胆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附305例报告) 被引量:2
2
作者 苏洋 吴硕东 +1 位作者 孔静 田雨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期62-64,共3页
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胆道外科重要诊治手段之一.由此衍生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v,EST)、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 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胆道外科重要诊治手段之一.由此衍生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v,EST)、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术等在胆道疾病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收集自2003年1月到2008年5月利用ERCP诊治胆道疾病305例资料.现将诊治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镜逆行 胆胰管造影术 疾病诊治 胆道外科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 胆道疾病 ER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道术后良性胆总管末端狭窄8例报道 被引量:1
3
作者 咸国哲 吴硕东 +1 位作者 孔静 陈俊智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9年第3期232-234,共3页
目的探讨胆道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道术后良性胆总管末端狭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8例胆道术后良性胆总管末端狭窄病人,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1.8岁。因难以直接行经胆道镜扩张或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 目的探讨胆道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道术后良性胆总管末端狭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8例胆道术后良性胆总管末端狭窄病人,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1.8岁。因难以直接行经胆道镜扩张或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所以先经胆道镜操作孔送斑马导丝至十二指肠,在导丝的引导下行EST来解决狭窄。结果术后5例出现一过性血、尿淀粉酶升高及发热,2例因症状缓解不明显而再次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治疗过程均顺利,术前症状缓解,没有发生胆汁漏、十二指肠瘘、重症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近期随访无复发。结论胆道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道术后胆管末端狭窄是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狭窄 胆总管疾病 胆道镜 十二指肠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核素与胃蛋白酶原法诊断肠胆反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立魁 吴硕东 金俊哲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7年第6期482-485,共4页
目的以核素判断肠胆反流为基础,分析胃蛋白酶原法诊断肠胆反流的可行性。方法胆囊切除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后患者29例,排除胃癌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6.8岁,平均术后时间67d(58~99d)。口服99Tcm... 目的以核素判断肠胆反流为基础,分析胃蛋白酶原法诊断肠胆反流的可行性。方法胆囊切除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后患者29例,排除胃癌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6.8岁,平均术后时间67d(58~99d)。口服99Tcm-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2h后,取"T"管胆汁,测定放射性活度来判断有无十二指肠胆道反流,将患者分为反流组和无反流组。以ELISA法测定两组受试患者胆管胆汁中的胃蛋白酶原Ⅰ、Ⅱ(pepsinogenⅠ、Ⅱ,PGⅠ、PGⅡ)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通过口服99Tcm-DTPA判断,29例患者中有11例存在肠胆反流,阳性率为37.93%。反流组与无反流组PGⅠ的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流组PGⅡ的质量浓度为(32.34±26.78)μg/L,明显低于无反流组[(112.50±127.09)μg/L](P<0.05)。检测PGⅡ观察肠胆反流的阳性率为27.59%。结论检测胆汁中PGⅡ法可以作为诊断十二指肠胆道反流的新方法,其可靠性稍低于口服99Tcm-DTPA后检测胆汁中放射性活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胆反流 胆管色素结石 胃蛋白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及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治疗经验 被引量:10
5
作者 范莹 吴硕东 +1 位作者 孔静 于浩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及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的治疗经验,探讨腹腔镜下胰体尾部手术的可行性。方法2005年2月~2006年8月分别对1例胰体尾囊性占位、2例胰岛素瘤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保留脾脏1例);对1例胰体尾部假性囊...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及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的治疗经验,探讨腹腔镜下胰体尾部手术的可行性。方法2005年2月~2006年8月分别对1例胰体尾囊性占位、2例胰岛素瘤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保留脾脏1例);对1例胰体尾部假性囊肿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胰腺假性囊肿-胃吻合内引流术。结果4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出血量均在200mL以内,手术时间分别为150、210、240和120min,4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前症状明显缓解,无并发症发生。2例胰岛素瘤患者术后血糖恢复。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内引流术后囊肿明显缩小。结论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及胰腺囊肿内引流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腹腔镜检查 胰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肿瘤手术治疗联合内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体会 被引量:8
6
作者 曾艳 吴硕东 +3 位作者 安贵峰 苏洋 石刚 张立魁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8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评估乳腔镜辅助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时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对4例乳腺癌病例行保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脂肪溶解抽吸后进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冷冻切片报告:标本切缘均无... 目的评估乳腔镜辅助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时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对4例乳腺癌病例行保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脂肪溶解抽吸后进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冷冻切片报告:标本切缘均无癌细胞残留,术后石蜡切片病理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例。手术时间120~140min,平均127.3min;手术出血量15~20ml,平均18.4ml;每侧取淋巴结10~13个,平均11个。术后病侧乳房形态保持良好,伤口小而隐蔽,手术效果满意。术后随访12~24个月,无瘤复发。结论在腔镜下行保乳乳腺癌切除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常规手术无法达到的良好的美容效果。该术式对保护上肢功能、保持胸部良好的外观形状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均是一种较好的手段,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一种合理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手术 乳腺肿瘤 乳腺癌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成人隐匿性腹股沟斜疝患病率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范莹 吴硕东 付倍蓓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2期1114-1115,共2页
目的观察成人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患病率。方法对100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探查,将腹腔镜下内环口明显凹陷,内陷最深处≥10 mm,内环口横径≥8 mm者视为阳性。结果11例术中探查为阳性,其中病变位于右侧5例、左侧4例,双侧2例;男6... 目的观察成人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患病率。方法对100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探查,将腹腔镜下内环口明显凹陷,内陷最深处≥10 mm,内环口横径≥8 mm者视为阳性。结果11例术中探查为阳性,其中病变位于右侧5例、左侧4例,双侧2例;男6例,患病率为18.8%(6/32),女5例,患病率为7.4%(5/68),男女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840,P=0.175)。19~39岁年龄组的患病率为8.0%(2/25),40~59岁年龄组的患病率为15.8%(9/57),60岁以上年龄组的患病率为0%(0/18),各年龄组的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χ2=3.790,P=0.150)。结论成人无症状性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患病率为11.0%(11/100),存在隐性疝的男性患者更容易发展为显性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隐性疝 腹股沟斜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被引量:7
8
作者 吴硕东 孔静 田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期73-74,共2页
2010年11月~2011年1月我科对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疑有恶变,幽门狭窄造成梗阻的患者行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手术时间分别为250、280、35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0、200、300 ml,无术后出血、吻合口漏及吻合口梗阻等并发症发... 2010年11月~2011年1月我科对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疑有恶变,幽门狭窄造成梗阻的患者行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手术时间分别为250、280、35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0、200、300 ml,无术后出血、吻合口漏及吻合口梗阻等并发症发生。分别于术后7、8、7 d出院。术后切口愈合良好。3例分别随访7、8、9个月,患者无腹痛、呕吐等症状出现。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良性消化性溃疡安全、可行,有良好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手术 十二指肠 消化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气腹下入肝血流阻断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曾新桃 吴硕东 田雨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9年第5期418-421,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一定气腹压力范围内,进行一定时间的入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8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完成腹腔镜下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8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42-64岁,平均年龄47.9岁。均以持续入... 目的探讨在一定气腹压力范围内,进行一定时间的入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8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完成腹腔镜下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8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42-64岁,平均年龄47.9岁。均以持续入肝血流阻断法(CPM)阻断入肝血流,术中气腹压维持在1.33-2.00kPa(1015mmHg),迅速完成切肝,监测术后第1、3、5天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变化,出院后随访半个月。结果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75-225min,平均手术时间138.8min(标准差48.7min);第一肝门阻断时间25-45min,平均阻断时间32.0min(标准差6.0min);术中出血量200-1500ml,平均出血量575.0ml(标准差562.5ml)。术后住院时间3-10d,平均住院时间6.0d(标准差2.2d)。出院后随访半个月,无一例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所有患者均无发热、黄疸,腹部超声检查未见腹腔积液;术后2周复查肝功能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在一定的气腹压力范围内,入肝血流阻断时间适当,CO2气腹下入肝血流阻断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切除 超声刀 肝血管瘤 持续入肝血流阻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并发症临床分析(附23例报告) 被引量:10
10
作者 苏洋 吴硕东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84-686,共3页
目的探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总结23例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38min,因出血转开放式手术2例,术后胸前有皮肤发紧不适感8例,皮下气肿1例,皮下瘀斑3例,甲状旁腺损伤... 目的探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总结23例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38min,因出血转开放式手术2例,术后胸前有皮肤发紧不适感8例,皮下气肿1例,皮下瘀斑3例,甲状旁腺损伤1例。23例均无喉上、喉返神经损伤。结论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并发症具有其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掌握其并发症的特点和防治措施,完善相应的围手术期处置,对于减少和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 甲状腺切除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间质瘤的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许东 吴硕东 于宏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9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与开腹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胃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7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患者54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2例,男女比例... 目的比较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与开腹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胃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7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患者54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2例,男女比例为1.5:1;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51.6岁。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腹腔镜手术组(19例)和传统开腹手术组(35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对比两组的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随访结果。结果两组均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为(68.0±11.0)min,与开腹手术组(66.0±9.0)min相比无明显差距: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失血量为(43.0±14.0)ml,显著少于开腹手术组(155.0±55.0)ml;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腹腔镜手术组为(25.2±6.9)h、(5.2±1.7)d,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37.6±8.4)h、(8.4±3.3)d。两组短期(3—12个月)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腹腔镜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7
12
作者 范莹 吴硕东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8例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14~68岁,平均年龄33.2岁。诊断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4例,脾囊肿1例,脾肿大、脾功能亢进3例。均行腹腔镜脾切除手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8例手...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8例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14~68岁,平均年龄33.2岁。诊断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4例,脾囊肿1例,脾肿大、脾功能亢进3例。均行腹腔镜脾切除手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8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组平均手术时间150min,术中平均失血量46mL,术后平均禁食2.25d,平均住院时间6.5d。脾囊肿组手术时间80min,术中失血量50mL,术后禁食2d,住院时间7d。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组平均手术时间207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00mL,术后平均禁食3.67d,平均住院时间7.3d。各组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掌握适当的手术适应证,注意规范细致的术中操作和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术 腹腔镜 脾功能亢进 脾囊肿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例肝血管瘤手术方式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冰 马凯 孙洪利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9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几种肝血管瘤手术治疗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7月~2008年7月收治的肝血管瘤手术患者25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48-4岁。行肝血管瘤薄膜外剥除术11例;行肝叶切除术9例;行腹腔镜肝... 目的分析比较几种肝血管瘤手术治疗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7月~2008年7月收治的肝血管瘤手术患者25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48-4岁。行肝血管瘤薄膜外剥除术11例;行肝叶切除术9例;行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5例(其中1例行小切口手助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结果腹腔镜手术对于肝血管瘤治疗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拔引流管时间、住院天数上有优势;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适应证宽度上不如开腹手术。结论随着腹腔镜技术应用的推广和技术的熟练,腹腔镜对于肝血管瘤患者亦可应用.但其对医生手术技术及设备要求较高,所以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术者的经验及医院设备综合考虑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开腹手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8例体会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野 吴硕东 +1 位作者 田雨 苏洋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7年第3期205-206,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及手术时机,以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其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6~75岁,小于14岁者9例,均有腹部手术史。结果经电视腹...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及手术时机,以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其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6~75岁,小于14岁者9例,均有腹部手术史。结果经电视腹腔镜行粘连松解术28例,26例成功治愈,1例术中未见明显粘连,另1例术中中转开腹。腹腔镜成功治疗病例,术中平均出血量10ml,术后住院时间3~5d,术后无并发症,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创口小、术后恢复快、肠蠕动恢复早、切口裂开及感染等并发症少、术后再发粘连几率小等特点,与开腹手术相比有其优势。但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合理的术式,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对于探查发现不适于腹腔镜手术者,应及时中转开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殷红专 苏琪 +1 位作者 赵仲伟 尹国庆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7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forproplapseandhemorrhoids,PPH)的适应证、方法、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41例PPH手术(Ⅰ组)和62例传统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手术)(Ⅱ组)临床资料,对手术时间、术后止痛次数...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forproplapseandhemorrhoids,PPH)的适应证、方法、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41例PPH手术(Ⅰ组)和62例传统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手术)(Ⅱ组)临床资料,对手术时间、术后止痛次数、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总的症状改善满意率分别为95%(Ⅰ组)及82%(Ⅱ组),除住院费用外,Ⅰ组其手术时间、术后止痛次数、住院时间明显优于Ⅱ组,并发症发生率除术后便血、早期大便失禁、早期排尿困难外,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PH治疗Ⅲ°~Ⅳ°痔的近期疗效优于Milligan—Morgan手术,且具有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少、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器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肇冰 于红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19期1814-1816,共3页
目的 总结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1年10月我院微创胆道外科施行的8例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资料,总结相关护理体会。结果 除1例因粘连严重,中转为多孔手术外,其余均行经脐单切口... 目的 总结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1年10月我院微创胆道外科施行的8例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资料,总结相关护理体会。结果 除1例因粘连严重,中转为多孔手术外,其余均行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住院6-9d;患者术后均无胰漏、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术后3-7d拔除引流管,脐部切口愈合良好,无护理并发症。结论 做好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病人的护理,及时消除术后不良反应,做好生活指导和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切口腔镜手术 胰体尾切除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