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生长因子对骨癌痛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姚鹏 张锦 +1 位作者 蒋晶晶 孟凌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09-1012,1017,共5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及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anti-NGF)对骨癌痛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探讨NGF在骨癌痛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胫骨骨癌痛模型,鞘内置管,并分别注入生理盐水(cancer组)、NGF(cancer+NGF组)或anti-NGF(ca...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及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anti-NGF)对骨癌痛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探讨NGF在骨癌痛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胫骨骨癌痛模型,鞘内置管,并分别注入生理盐水(cancer组)、NGF(cancer+NGF组)或anti-NGF(cancer+anti-NGF组),同时设立假手术组(sham组)。在不同时点观察疼痛行为学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cancer各组大鼠体质量减轻;且cancer+anti-NGF组大鼠体质量比cancer组大鼠增加。与sham组比较,cancer组大鼠自发缩足次数增多,缩爪潜伏期(PWL)缩短,缩爪阈值(PWT)降低;与cancer组比较,cancer+anti-NGF组大鼠缩足次数明显减少,PWL延长,PWT增高;而cancer+NGF组大鼠与cancer组比较,缩足次数增多,PWL缩短,PWT降低。结论 NGF可加剧大鼠骨癌痛,而anti-NGF可显著减弱骨癌痛大鼠的痛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神经生长因子 疼痛行为学 鞘内注射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贴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丁远远 姚鹏 +3 位作者 兰培丽 马佳明 王志彬 洪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307-1311,共5页
目的:探讨芬太尼贴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纯芬太尼贴治疗组(对照组)与芬太尼贴联合加巴喷丁组(联合组)。对照组对以前用过强阿片类药物的患者根据用药... 目的:探讨芬太尼贴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纯芬太尼贴治疗组(对照组)与芬太尼贴联合加巴喷丁组(联合组)。对照组对以前用过强阿片类药物的患者根据用药情况进行剂量转换,逐渐增量,直至疼痛缓解VAS<3分或爆发痛<3次;联合组在使用芬太尼贴的基础上加用加巴喷丁,初始剂量为100 mg 3次/日,逐渐增加剂量,直至疼痛缓解,但总用量≤2 400 mg/日。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2、3和4W的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疼痛缓解程度、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联合组VAS评分均有下降(P<0.05),联合组更明显(P<0.05);QOL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联合组改善显著(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联合组为96.7%;联合组阿片类药物使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P<0.05)。结论:芬太尼贴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贴 加巴喷丁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高压氧治疗对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丁远远 孟凌新 +1 位作者 赵柏松 姚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766-771,共6页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早期0.25 MPa高压氧治疗对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并探讨早期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左后肢坐骨神经结扎术建立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模型,术后早期(第1天)即开始进行高压氧(0.25 MPa)治疗(60 min/d),5d后观察...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早期0.25 MPa高压氧治疗对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并探讨早期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左后肢坐骨神经结扎术建立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模型,术后早期(第1天)即开始进行高压氧(0.25 MPa)治疗(60 min/d),5d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自发缩足次数、缩足阈值(PWT)和缩足潜伏期(PWL)等疼痛行为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下降(t=4.772,P=0.000)、高压氧组大鼠体质量降低幅度小于模型组(t=2.411,P=0.029);模型组大鼠术后即出现缩足潜伏期缩短(t=28.345,P=0.000),第3天开始自发缩足次数增多(t=12.541,P=0.000)、缩足阈值降低(t=4.032,P=0.001)。与模型组相比,高压氧治疗组大鼠术后第3天开始缩足次数减少(t=8.077,P=0.000)、缩足阈值增加(t=2.114,P=0.049)、缩足潜伏期延长(t=7.715,P=0.000)。结论早期施行高压氧(0.25 MPa)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敏症状,为临床神经病理性疼痛提供一种新的便捷、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创伤和损伤 坐骨神经 高压氧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自噬的改变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永达 韩光 +1 位作者 王志彬 赵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7期489-493,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坐骨神经压迫模型CCI(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和脊神经结扎SNL(spinal nerve ligation,SNL)两种经典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自噬特异性蛋白表达,探讨两种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自噬的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200~250 g... 目的:通过观察坐骨神经压迫模型CCI(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和脊神经结扎SNL(spinal nerve ligation,SNL)两种经典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自噬特异性蛋白表达,探讨两种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自噬的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200~250 g)分为CCI假手术组(sC组),CCI组(C组),CCI+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C+V组),CCI+腹腔注射氯喹组(C+C组),SNL假手术组(sS组),SNL组(S组),SNL+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S+V组),SNL+腹腔注射氯喹组(S+C组)。各组术前以及术后1、3、5、7天进行疼痛行为学测试。在术后7天sC组、C组取脊髓L4~6,sS组、S组取脊髓L4~5进行LC3、p62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C+C组、C+V组、S+C组、S+V组检测LC3表达水平。结果:CCI模型和SNL模型产生明显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行为学改变,注射氯喹导致机械痛阈降低;CCI模型中LC3-II、p62与假手术组相比升高;SNL模型与相应假手术组相比LC3-II升高,p62升高。C+C组和对照组相比LC3升高,S+C组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LC3升高。结论:不同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自噬发生的改变不尽相同,并且抑制自噬可以增加神经病理性疼痛。增强自噬可以成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自噬 LC3 P62 氯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疼痛行为学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韩光 孟凌新 +2 位作者 李璐 姚鹏 崔健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357-360,共4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疼痛行为学影响及有效性。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M组)、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手术组(CCI组)、高压氧预处理组(Pre-H组)与高压氧干预组(Post-H组),对其疼痛...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疼痛行为学影响及有效性。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M组)、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手术组(CCI组)、高压氧预处理组(Pre-H组)与高压氧干预组(Post-H组),对其疼痛行为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Pre-H组和Post-H组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较CCI组明显升高;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较CCI组明显延长。HBO在热痛模型中显示的作用大于机械痛模型;Pre-H的作用大于Post-H。结论:高压氧对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在骨癌痛大鼠DRG的变化及其对疼痛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姚鹏 蒋晶晶 +2 位作者 张锦 孟凌新 崔健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7期426-431,共6页
目的:检测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TrkA及P75的表达,并观察鞘内注射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anti-NGF)对骨癌痛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探讨NGF在骨癌痛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胫骨骨癌痛模型,观察疼痛行为... 目的:检测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TrkA及P75的表达,并观察鞘内注射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anti-NGF)对骨癌痛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探讨NGF在骨癌痛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胫骨骨癌痛模型,观察疼痛行为学变化,造模21天,检测大鼠DRG神经元NGF、TrkA及P75蛋白及mRNA表达;并进一步将骨癌痛大鼠分成cancer及cancer+anti-NGF组,观察anti-NGF对骨癌痛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结果:接种侧DRG神经元NGF及其受体在骨癌痛大鼠的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cancer组大鼠的PWL缩短,PWT降低,鞘内使用anti-NGF后PWL延长,PWT增高。结论:NGF加剧大鼠骨癌痛,anti-NGF在骨癌痛中具有明显的抗伤害感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神经生长因子 疼痛行为学 鞘内注射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自噬的参与以及高压氧对其调节的展望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永达 赵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8期619-622,共4页
外周神经损伤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严重的、不易耐受的病症,其临床治疗颇具挑战。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神经系统对损伤适应不良的表现,而自噬提供了一种对抗各种病理条件的适应机制,自噬是生物体内为了维持体内蛋白质和细胞器平衡、消除... 外周神经损伤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严重的、不易耐受的病症,其临床治疗颇具挑战。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神经系统对损伤适应不良的表现,而自噬提供了一种对抗各种病理条件的适应机制,自噬是生物体内为了维持体内蛋白质和细胞器平衡、消除有功能障碍细胞成分的必要降解过程。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中脊髓神经元以及胶质细胞的自噬活动均发生变化,这表明自噬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有着重要地位。另外,高压氧有可能通过激活自噬从而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自噬 高压氧 脊髓 神经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较低温度局麻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 被引量:7
8
作者 姚鹏 李泓锡 +4 位作者 王志彬 洪涛 朱永强 马佳明 丁远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06-1012,共7页
目的观察局麻下较低的不同温度射频热凝术(RFT)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有效性、复发率、并发症及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疼痛科的原发性TN患者600例,在CT引导、局麻下行RFT治疗,... 目的观察局麻下较低的不同温度射频热凝术(RFT)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有效性、复发率、并发症及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疼痛科的原发性TN患者600例,在CT引导、局麻下行RFT治疗,温度分别为65℃(A组)、70℃(B组)、75℃(C组)。观察术中并发症及术后3年内疼痛缓解、复发率、并发症及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B组与C组的疼痛缓解率及复发率无差异,且优于A组。并发症方面,A组最少,B组次之,C组并发症最多,恢复时间最长。B组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最高。结论 65℃和75℃RFT均可以有效缓解TN,并发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是70℃与75℃RFT的疼痛缓解率及复发率一致,并发症70℃RFT少于75℃RFT,因此建议选择70℃以下温度RFT治疗原发性T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温度 复发率 并发症 SF-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导引下经膈脚后入路行腹腔神经丛阻滞 被引量:13
9
作者 崔健君 姚鹏 +3 位作者 王彬 陈培红 郭文力 孟凌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 :探讨经膈脚后入路行腹腔神经丛阻滞的方法、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8例癌痛病人 ,在CT导引下经膈脚后入路 ,用无水乙醇行毁损性阻滞。观察阻滞后当日、阻滞后 1~ 4周和 5~ 8周三个时段的镇痛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三个... 目的 :探讨经膈脚后入路行腹腔神经丛阻滞的方法、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8例癌痛病人 ,在CT导引下经膈脚后入路 ,用无水乙醇行毁损性阻滞。观察阻滞后当日、阻滞后 1~ 4周和 5~ 8周三个时段的镇痛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三个时段镇痛有效率分别是 10 0 %、77.78%和6 8.75 % ,有 4例病人血压下降超过阻滞前的 30 % ,处理后恢复正常 ;5例发生乙醇中毒症状 ,3例发生腹泻 ,均自愈。结论 :经膈脚后入路行腹腔神经丛阻滞的方法 ,简便、安全、有效 ,可供临床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导引 膈脚后入路 腹腔神经丛阻滞 并发症 癌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射频热凝术治疗双侧三叉神经痛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姚鹏 王志彬 +4 位作者 洪涛 李泓锡 朱永强 马佳明 丁远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病人双侧分别采用不同温度进行射频热凝术(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RFT)的疼痛缓解、并发症及满意度情况。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疼痛科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3...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病人双侧分别采用不同温度进行射频热凝术(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RFT)的疼痛缓解、并发症及满意度情况。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疼痛科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3年时间内患有双侧原发性TN的34例病人,进行两侧不同温度的RFT治疗,观察术后疼痛缓解、复发率、并发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病人出院时疼痛缓解均满意。出院时完全无痛病人在两温度侧分别为97.4%(70℃)及98.2%(75℃);术后1年分别为93.7%,96.7%,术后2年84.0%,92.6%,术后3年84.0%,84.9%。两温度侧分别复发4例,3例。70℃RFT侧面部麻木、咀嚼肌无力及角膜反射减弱发生率及恢复时间均低于75℃RFT(P<0.05),满意度优于75℃RFT(P<0.05)。结论:70℃与75℃射频热凝术均可以有效缓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但是,70℃RFT在术后并发症及病人满意度方面均优于75℃RFT。推荐临床采用70℃RFT治疗V2、V3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并发症 复发率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I肩撞击综合征影像征象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丰哲 潘诗农 +3 位作者 崔健君 安奇 张光昕 郭启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96-2098,共3页
目的探讨3.0TMRI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影像征象及损伤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肩撞击综合征患者的MRI表现及临床症状。结果①直接征象:30例MRI均显示冈上肌肌腱信号和形态的改变,其中6例冈上肌肌腱完全撕裂;13例冈上... 目的探讨3.0TMRI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影像征象及损伤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肩撞击综合征患者的MRI表现及临床症状。结果①直接征象:30例MRI均显示冈上肌肌腱信号和形态的改变,其中6例冈上肌肌腱完全撕裂;13例冈上肌肌腱的部分撕裂;11例表现冈上肌肌腱表面的信号异常、混杂;②间接征象:9例肩峰下滑囊增厚、肩峰下-三角肌下囊积液及15例关节囊积液;③继发征象:5例关节盂唇撕脱,于关节造影时显示较好,5例冈上肌萎缩、2例三角肌萎缩、4例Bankart病变;④病因征象:本组患者肩峰形态分别为平直型(4/30)、弧形(7/30)、钩型(19/30);肩峰下通道(AHI)7例<5mm,23例为5~10mm之间。结论高场强3.0TMRI能够有效显示肩撞击综合征的影像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撞击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肩袖 撕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2
作者 丁远远 姚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25-1128,1130,共5页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皮损已痊愈、自然病程超过1个月的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成加巴喷丁组(GBP组,n=30)和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加巴喷丁组(SGB-G组,n=30)...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皮损已痊愈、自然病程超过1个月的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成加巴喷丁组(GBP组,n=30)和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加巴喷丁组(SGB-G组,n=30),GBP组予以加巴喷丁及其他补救用药治疗,SGB-G组在GBP组基础上,每日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14、21和28日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评分(QOL)、治疗有效率、麻木及痛觉过敏改善状况及补救镇痛药剂量的使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3、7、14、21和28日,2组VAS评分、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SGB-G组效果更显著(P<0.05);SGB-G组镇痛效率(90%)高于GBP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延长,麻木、痛觉过敏的改善情况越来越明显(P<0.05),SGB-G组更为显著(P<0.05);SGB-G组补救辅助镇痛药用量较GBP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少。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优于单用加巴喷丁,是一种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加巴喷丁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视觉模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图评价不同浓度利多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效果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永强 刘宏玥 +3 位作者 崔敬禄 崔文瑶 王秋石 宋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64-66,70,共4页
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是一种常用的疼痛治疗技术,对多种疾病起到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作用,包括:上肢和头面部的血栓、栓塞、血管痉挛性疾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上肢多汗症、幻肢痛、血管性头痛、复杂区... 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是一种常用的疼痛治疗技术,对多种疾病起到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作用,包括:上肢和头面部的血栓、栓塞、血管痉挛性疾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上肢多汗症、幻肢痛、血管性头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阻滞效果 利多卡因 红外热图 血管痉挛性疾病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疼痛综合征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旁阻滞联合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4
作者 朱永强 姚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72-276,共5页
目的:观察胸椎旁阻滞联合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老年胸段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疗效、皮损持续时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发生率。方法:100名大于60岁的急性胸段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50)及对照组(n=50)... 目的:观察胸椎旁阻滞联合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老年胸段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疗效、皮损持续时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发生率。方法:100名大于60岁的急性胸段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50)及对照组(n=50),两组均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试验组同时接受臭氧自体血回输。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2、3、4、6、8、12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情绪评分(emotional scale,ES)。记录疼痛缓解、皮损愈合时间及PHN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及ES均显著降低。试验组前4周VAS及前8周ES显著降低,疼痛和皮损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11,P<0.001)。在第3个月时试验组PHN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2)。结论:老年急性胸段带状疱疹病程中,早期椎旁阻滞联合臭氧自体血回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阻滞 急性带状疱疹 疼痛 皮疹 PHN 预防 超声引导 臭氧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旁阻滞联合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5
作者 兰培丽 郭谣 孟凌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34,37,共4页
目的:观察单纯药物治疗及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腰背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60例经确诊患带状疱疹皮损已痊愈而后持续、剧烈、顽固性疼痛、痛觉过敏、麻木、感觉异常且自然病程1~22... 目的:观察单纯药物治疗及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腰背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60例经确诊患带状疱疹皮损已痊愈而后持续、剧烈、顽固性疼痛、痛觉过敏、麻木、感觉异常且自然病程1~22月,病变累及范围限于T1~L5节段神经支配区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椎旁阻滞与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NTP)联合用药组(阻滞组)及单纯NTP组(单药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静脉NTP制剂7.2 NU,每日静滴,连续应用15天。阻滞组在此基础上据疱疹累及的脊神经节段分别给予腰椎旁、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患者阻滞及用药后1 d、7 d、15 d、30 d麻木、痛觉过敏、睡眠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阻滞组镇痛有效率90.0%,与单药组镇痛有效率63.3%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1、7、15、30天VAS评分,Q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睡眠障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VAS评分、QS评分、痛觉过敏等症状,阻滞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神经修复药组,且效果持续,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阻滞 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 带状疱疹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连续阻滞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6
作者 兰培丽 孟凌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9-561,共3页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SGB)连续置管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选择36例经确诊患颈源性头痛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SGB连续阻滞配合神经妥乐平组(联合组)与单纯SGB连续阻滞组(阻滞组),每组18例。联合组除给予SGB连续置管带泵外,同时给予...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SGB)连续置管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选择36例经确诊患颈源性头痛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SGB连续阻滞配合神经妥乐平组(联合组)与单纯SGB连续阻滞组(阻滞组),每组18例。联合组除给予SGB连续置管带泵外,同时给予神经妥乐平制剂7.2 U,每日1次静滴,连续应用15 d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后1、7、15、30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睡眠质量(QS)评分、颈椎活动度(ROM)、麻木和针刺感改善情况、头痛缓解率及镇痛药科洛曲的用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VAS、QS、ROM评分均明显下降,麻木及针刺感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比较,VAS、QS、ROM评分、麻木及针刺感改善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镇痛药科洛曲用量较治疗前均降低,联合组减量明显,最后停药。结论连续SGB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佳,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对患者疼痛、麻木、针刺等神经症状的改善优于单纯SGB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神经妥乐平 颈源性头痛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神经病理痛大鼠NOS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韩光 李璐 +1 位作者 孟凌新 崔健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神经病理痛大鼠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ygen synthase,NOS)系统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五组:即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手术组(CCI组);高压氧预处理组(Pre-H组)与高压氧干预组(Po...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神经病理痛大鼠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ygen synthase,NOS)系统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五组:即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手术组(CCI组);高压氧预处理组(Pre-H组)与高压氧干预组(Post-H组),术后28 d取材观察其脊髓的免疫组化指标,对其NOS各亚型表达进行比较。结果:CCI术后nNOS,iNOS表达明显增加,Pre-H组和Post-H组的nNOS及iNOS含量较CCI组明显降低。eNOS含量在整个过程中变化不大。结论:高压氧可能通过抑制NOS系统表达产生对CCI大鼠疼痛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神经病理性疼痛 N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蛋清实验探讨脉冲射频的频率及温度参数的安全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罗芳 于晓彤 +5 位作者 李多依 黄佑庆 吴大胜 崔健君 刘延青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42-745,共4页
目的:体外应用蛋清实验探讨调节脉冲射频的频率及温度参数的安全性。方法:用Baylis疼痛射频治疗仪自动脉冲射频模式下分别设定脉冲射频的频率为2 Hz和4 Hz,不同频率下分别设定温度为42℃、44℃、46℃、48℃、50℃、55℃、60℃、70℃和80... 目的:体外应用蛋清实验探讨调节脉冲射频的频率及温度参数的安全性。方法:用Baylis疼痛射频治疗仪自动脉冲射频模式下分别设定脉冲射频的频率为2 Hz和4 Hz,不同频率下分别设定温度为42℃、44℃、46℃、48℃、50℃、55℃、60℃、70℃和80℃;在37℃恒温水浴箱内进行新鲜蛋清实验。记录组织实际温度、电压和电阻。结果:频率为2 Hz时,随设定温度的升高,组织最高可达51±1℃、脉冲电压最高可达83±1 V,各温度组均未观察到肉眼可见的热凝物。频率为4 Hz时,随设定温度的升高,组织最高可达72±1℃、脉冲电压最高可达75±2 V,设定为60℃、70℃和80℃时穿刺针周围均可见热凝物形成。结论:频率2 Hz同时升高设定温度可升高射频电压;频率4 Hz同时升高设定温度60℃以上可发生组织变性,临床工作中应注意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 蛋清实验 电压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1磷酸化在神经生长因子加剧大鼠骨癌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姚鹏 丁远远 +3 位作者 马佳明 蒋晶晶 张锦 孟凌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及NR1磷酸化情况,并观察鞘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抗体(anti-NGF)对NR1磷酸化及骨癌痛大鼠疼痛行为的影响。方法检测骨癌痛大鼠DRG NGF的表达及NR1磷酸化: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 目的探讨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及NR1磷酸化情况,并观察鞘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抗体(anti-NGF)对NR1磷酸化及骨癌痛大鼠疼痛行为的影响。方法检测骨癌痛大鼠DRG NGF的表达及NR1磷酸化: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及cancer组,每组10只,分别在左胫骨注射PBS液或walker256瘤细胞,21 d取左侧L4-5DRG。检测anti-NGF对NR1磷酸化及大鼠疼痛行为的影响:骨癌痛大鼠鞘内置管,随机分成生理盐水(NS)组及anti-NGF组,于接种瘤细胞16 d开始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或anti-NGF。于接种瘤细胞前、接种后13、18及21 d进行疼痛行为测试,接种21d取大鼠左侧L4-5DRG,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R1磷酸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c,ancer组大鼠DRG NGF表达显著上调,NR1磷酸化水平增加(P<0.01)。鞘内注射anti-NGF后,与NS组比较,机械痛阈降低和热辐射潜伏期延长。NS组NR1磷酸化水平高于anti-NGF组(P<0.05)。结论 anti-NGF减弱骨癌痛、抑制NR1磷酸化,提示NGF通过NR1磷酸化加剧大鼠骨癌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磷酸化 骨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肿瘤相关性周围神经病的疗效 被引量:5
20
作者 兰培丽 朱俊超 孟凌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607-610,共4页
目的:观察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NTP)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肿瘤相关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4例患肿瘤或与肿瘤相关的治疗后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NTP联合相关部位神经阻滞治疗组(联合组)与单纯神经阻滞组... 目的:观察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NTP)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肿瘤相关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4例患肿瘤或与肿瘤相关的治疗后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NTP联合相关部位神经阻滞治疗组(联合组)与单纯神经阻滞组(阻滞组),每组22例。分别给予静脉NTP注射液7.2单位+0.9%NS 100ml,日一次静滴,配合神经阻滞(0.5%利多卡因+弥可保1.0mg镇痛复合液每部位5ml,首次应用曲安奈德10mg)连续应用15天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后7天、15天、30天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镇痛效果、治疗前后观察疼痛、麻木、感觉减退、感觉过敏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前VAS为(8.01±1.15)分,治疗后为(1.89±0.41)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的改善率分别为87.5%(痛觉)、84.2%(麻木)而阻滞组改善率为33.3%(痛觉)、68.4%(麻木)。疼痛与麻木和阻滞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在治疗4周时为90.9%,阻滞组为68.1%,组间比较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NTP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肿瘤相关性周围神经病疗效显著,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疼痛、麻木、感觉减退、感觉过敏,显著优于单纯神经阻滞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妥乐平 神经阻滞 肿瘤相关性 周围神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