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疗援疆工作中提升检验科专业人才临床微生物专业技能的措施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智洁 秦晓松 刘勇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6期1047-1050,共4页
随着医疗援疆工作的持续开展,受援地检验科对于微生物检验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临床微生物检验是对人员的素质和经验要求比较高的学科,与检验其他专业相比,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经过更长的时间才能有所改变。怎样在有限的援助时间... 随着医疗援疆工作的持续开展,受援地检验科对于微生物检验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临床微生物检验是对人员的素质和经验要求比较高的学科,与检验其他专业相比,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经过更长的时间才能有所改变。怎样在有限的援助时间内使受援医院的微生物专业有明显的改观,需要每一位援助专家认真思考。笔者作为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临床微生物专业工作者,结合一年的援疆经历,总结了三点经验,期望能够为后续的援助工作提供思路,更好地完成祖国交给的援疆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援疆 临床微生物专业 能力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技术援疆检验科带教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吴丽娜 秦晓松 刘勇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6期1013-1016,共4页
做好传、帮、带工作,为受援地医院检验科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检验医疗队伍,是检验医疗技术援疆的最终目的。笔者以受援地医院检验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带教前摸底测试成绩分为A、B两组,两组人员分别采用"问题为中心学习(Problem-based ... 做好传、帮、带工作,为受援地医院检验科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检验医疗队伍,是检验医疗技术援疆的最终目的。笔者以受援地医院检验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带教前摸底测试成绩分为A、B两组,两组人员分别采用"问题为中心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案例式学习(Cased-based Learning,CBL)""教师授课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的带教方式培训4个知识点,并以培训结束后闭卷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评估两种教学方式的效果。闭卷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结果提示,PBL结合CBL教学可充分调动受援地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援疆专家的引导自主地将疾病诊断的相关知识点关联在一起,可有效提升检验人员对报告单解读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技术 案例式学习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验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探索与体会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建华 秦晓松 +1 位作者 常青 刘勇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6期1076-1078,共3页
随着国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的建立,以及检验医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于检验医师的规范化培训逐渐受到医疗界的重视,如何更好地进行检验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已成为检验科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自2014年开始对... 随着国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的建立,以及检验医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于检验医师的规范化培训逐渐受到医疗界的重视,如何更好地进行检验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已成为检验科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自2014年开始对检验医学科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近6年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现就检验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的、不同起点住院医师的专业基础知识培训、传统方式与网络教育结合的培养教学模式、考核体系、奖惩制度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今后规范化培训基地进一步完善的制度、改进措施提供指导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检验 检验医师 规范化培训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儿童血清过敏原sIgE抗体情况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姜茜 秦晓松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分析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过敏原分布情况,为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与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病历资料回顾性纳入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门诊或住院部且经临... 目的分析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过敏原分布情况,为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与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病历资料回顾性纳入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门诊或住院部且经临床确诊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以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1~14岁(中位数5岁)患儿2334例,采用Phadia 250全自动荧光酶免疫检测系统及其配套检测试剂检测患儿血清中各种过敏原的表达水平,并使用GraphPad Prism 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呼吸道过敏性疾病(1151例)患儿中过敏原sIgE阳性率为75.85%,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1183例)患儿中为47.68%;哮喘组过敏原主要为尘螨混合(44.18%),其次为霉菌混合(40.64%),过敏性鼻炎组主要为尘螨混合与杂草花粉混合,均为52.51%;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见过敏原为霉菌混合(27.81%),其次为尘螨混合(24.77%);在不同年龄组中,<7岁的患儿过敏原主要为霉菌混合(33.31%),随着年龄的增加,不同组合过敏原的阳性率均增加;≥7岁组尘螨混合、毛屑混合、杂草花粉混合过敏原sIgE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3岁组和4~6岁组(P均<0.0001);男性患儿过敏原sIgE阳性率为64.33%,高于女性患儿的5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9,P=0.0002);在各疾病组中,尘螨混合与杂草花粉混合过敏原阳性患儿sIgE水平在1~6级别均有分布,6级水平在过敏性鼻炎组分布率最高;各疾病组均以1种过敏原或2种过敏原组合为主,且随着过敏原组合数的增多,阳性比率逐渐降低;过敏性鼻炎组tIgE水平显著高于哮喘组、上呼吸道感染组和下呼吸道感染组(P均<0.005)。结论尘螨混合、霉菌混合是哮喘患儿常见的过敏原,杂草花粉混合、尘螨混合是过敏性鼻炎患儿常见的过敏原。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对尘螨、霉菌、毛屑、杂草花粉过敏均越来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 儿童 特异性IGE 总IGE 呼吸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6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性肺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吴丽娜 高弋 +2 位作者 李沃松 刘勇 秦晓松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4期496-502,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reb von den lungen⁃6,KL⁃6)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辅助治疗性肺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2020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治的NSCLC患者(包括... 目的探讨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reb von den lungen⁃6,KL⁃6)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辅助治疗性肺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2020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治的NSCLC患者(包括术后采用辅助治疗者和仅手术者)资料,以药物诱导性肺损伤(drug induced lung injury,DILI)、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 induced lung injury,RILI)诊断共识为判断NSCLC术后辅助治疗性肺损伤的诊断标准,将NSCLC术后辅助治疗患者分为肺损伤组和无肺损伤组,仅手术者为NSCLC手术组;以年龄和性别匹配同期体检中心的健康成人为健康对照组。肺损伤组于肺损伤确诊当日,无肺损伤组于辅助治疗的第3~4个月,NSCLC手术组分别于术前、术后7~10 d,健康对照组于体检当日,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KL⁃6。比较各组血清KL⁃6差异,并以无肺损伤组为对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血清KL⁃6诊断NSCLC术后辅助治疗性肺损伤的效能。结果共206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肺损伤组51例,无肺损伤组52例,NSCLC手术组103例;健康对照组103例,基线资料均衡可比。血清KL⁃6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肺损伤组[512.40(322.30,819.20)kU/L]、NSCLC手术组(术前)[204.40(162.70,283.20)kU/L]、健康对照组[177.70(154.20,206.40)kU/L]、无肺损伤组[147.80(114.25,229.80)kU/L]和NSCLC手术组(术后)[143.80(111.90,247.80)kU/L]。除无肺损伤组与NSCLC手术组术后血清KL⁃6无统计学差异(P=0.879)外,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KL⁃6诊断NSCLC术后辅助治疗性肺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72(95%CI:0.948~0.997),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6.3%(95%CI:73.0%~94.1%)、96.2%(95%CI:86.2%~98.7%)、22.43(95%CI:5.74~87.69)、0.14(95%CI:0.07~0.28),最佳诊断临界值为310.15 kU/L。结论NSCLC术后辅助治疗性肺损伤患者血清KL⁃6显著升高,其在NSCLC术后辅助治疗性肺损伤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液化糖链抗原⁃6 药物性肺损伤 放射性肺损伤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加生化胶囊促进流产后子宫复旧的临床疗效与机制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刘长丽 卢杰平 潘丽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6期105-106,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五加生化胶囊促进人工流产后子宫复旧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人工流产后患者1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98例),观察组给予五加生化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甲硝唑片口服。结果:观察组子宫复旧时间、阴道流血量... 目的:观察分析五加生化胶囊促进人工流产后子宫复旧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人工流产后患者1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98例),观察组给予五加生化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甲硝唑片口服。结果:观察组子宫复旧时间、阴道流血量和持续时间以及月经复潮天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PGF2α和E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血浆PGE2和NO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加生化胶囊对促进流产后子宫复旧的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与五加生化胶囊有调节血浆PGF2α、PGE2和血浆ET、NO水平,引起PGF2/PGE2与ET/NO的比值产生相应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流术后 子宫复旧 五加生化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钾危急值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佟威威 佟广辉 +2 位作者 刘勇 卢丽萍 秦晓松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10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建立血清钾危急值报告制度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检验科2012年1—6月血清钾检测资料,以3.0 mmol/L为低血钾危急值界限值,6.0 mmol/L为高血钾危急值界限值,对报告的血清钾危急值患者进行临床追踪随访,记录患者分布情况,... 目的探讨建立血清钾危急值报告制度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检验科2012年1—6月血清钾检测资料,以3.0 mmol/L为低血钾危急值界限值,6.0 mmol/L为高血钾危急值界限值,对报告的血清钾危急值患者进行临床追踪随访,记录患者分布情况,以及住院患者血清钾浓度分布情况、不同程度高钾血症及低钾血症患者的病死率、临床医生采取干预措施的时间。结果 114 871例次检测中共有2240例次(1.95%)血清钾检测达危急值,以住院患者为主。其中血清钾低危急值患者617例,高危急值患者201例,共死亡120例,病死率10.51%,低、高钾血症患者中分别以血清钾<2.50 mmol/L和>6.50 mmol/L者病死率最高;且低钾或高钾程度越严重的患者临床医生给予有效干预措施的时间越短。结论建立血清钾危急值报告制度对危险性电解质紊乱的临床救治、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解质失调 高钾血症 低钾血症 实验室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贫血患者血细胞CD55和CD5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金冬岩 陆春伟 +1 位作者 佟海侠 刘勇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6期161-162,共2页
目的检测贫血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膜表面抗原CD55和CD59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贫血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红细胞和粒细胞的表面抗原CD55、CD59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人CD55-、CD59-红细胞和中... 目的检测贫血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膜表面抗原CD55和CD59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贫血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红细胞和粒细胞的表面抗原CD55、CD59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人CD55-、CD59-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均<5%。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均>20%;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5%,但均<15%;部分缺铁性贫血患者CD55-、CD59-红细胞>5%,但均<15%,而中性粒细胞的结果全部正常;少部分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CD55-、CD59-血细胞>5%,但均<10%;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的CD55-、CD59-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正常。结论利用流式细胞术同时检测外周血中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CD55和CD59的表达是目前诊断和鉴别诊断PNH的最可靠、最敏感的方法,也可作为判断疗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CD55 CD59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微管抑制剂BZML诱导H1299细胞G2/M期阻滞及细胞凋亡 被引量:1
9
作者 邵洋 吴岑 +1 位作者 白兆石 刘勇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6-311,328,共7页
目的研究新型微管抑制剂5-(3,4,5-三甲氧基苯甲酰基)-4-甲基-2-(对甲苯基)咪唑[5-(3,4,5-trimethoxybenzoyl)-4-methyl-2-(p-tolyl)imidazole,BZML]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H1299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评价BZML体外抑制H1299细胞的... 目的研究新型微管抑制剂5-(3,4,5-三甲氧基苯甲酰基)-4-甲基-2-(对甲苯基)咪唑[5-(3,4,5-trimethoxybenzoyl)-4-methyl-2-(p-tolyl)imidazole,BZML]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H1299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评价BZML体外抑制H1299细胞的活性。免疫荧光染色观察BZML对微管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考察BZML对H1299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检测H1299细胞活性氧(ROS)的产生及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BZML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1299细胞增殖,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4.6 nmol·L-1。BZML通过抑制微管聚合,引起H1299细胞发生G2/M期阻滞,并通过诱导活性氧的产生,最终导致细胞凋亡。结论 BZML是一种新型的微管抑制剂,能诱导H1299细胞发生G2/M期阻滞,并通过诱导ROS的产生引起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抑制剂 周期阻滞 活性氧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环境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血栓调节蛋白的影响
10
作者 佟广辉 佟威威 +1 位作者 金冬岩 刘勇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6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的影响,阐明内皮功能损伤与糖尿病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不同浓度的葡萄糖组(5.5、20和40 mmol/L)和对照组(不含葡萄糖),于培养0、6、24... 目的探讨葡萄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的影响,阐明内皮功能损伤与糖尿病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不同浓度的葡萄糖组(5.5、20和40 mmol/L)和对照组(不含葡萄糖),于培养0、6、24、48和72 h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sTM水平,同时将各时间的细胞上清液与正常血浆等比例混合后,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5 mmol/L和20 mmol/L葡萄糖组不同培养时间对内皮细胞分泌sTM的水平没有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40 mmol/L葡萄糖组内皮细胞在培养48 h内,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内皮细胞分泌sTM的水平逐渐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培养72 h时内皮细胞分泌sTM的水平下降,与48 h不同浓度葡萄糖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5 mmol/L和20 mmol/L葡萄糖组不同培养时间测定APT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mmol/L葡萄糖组内皮细胞在培养48 h内,随培养时间的延长,APTT逐渐缩短,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养72 h与48 h比较,APTT不再缩短反而略有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P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可导致内皮细胞损伤,使血液凝固活性增强而诱发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脐静脉 血栓调节蛋白 葡萄糖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酶试剂对总胆汁酸检测结果的影响
11
作者 吴丽娜 秦晓松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4-394,共1页
总胆汁酸(totalbileacid,TBA)是最易受污染的生化项目之一。本实验分别通过检测样本针、试剂针、搅拌捧、比色杯携带污染程度,探讨脂肪酶(1ipase,LPS)试剂对TBA测定结果的干扰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 携带污染 脂肪酶 总胆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15年我院院内感染奇异变形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7
12
作者 于波心 张亚杰 +2 位作者 刘丹 李强 王佳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1期116-119,共4页
目的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院内感染的奇异变形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我院奇异变形杆菌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数据,分... 目的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院内感染的奇异变形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我院奇异变形杆菌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其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共检出266株奇异变形杆菌,标本主要来源于尿液(57.89%),其次为分泌物(9.02%)、引流液(7.89%)、痰液(7.89%)、脓汁(7.14%)、全血(3.76%)等。科室分布以泌尿外科奇异变形杆菌检出率最高(19.92%),其次为ICU(12.78%)和康复科(10.53%)。奇异变形杆菌对呋喃妥因、四环素的耐药率极高,均大于90.0%,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厄他培南的耐药率4年均为0。对头孢唑啉的耐药率上升最显著,从54.55%上升至92.59%;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耐药率4年连续下降,分别从33.33%、36.11%降至3.70%、7.32%。结论 2012~2015年我院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率呈增长趋势,提示随着临床上大量使用抗生素,医院的感染率亦上升。奇异变形杆菌对不同的抗生素耐药性不同,监测院内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性及其变迁对临床合理用药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变形杆菌 感染 临床分布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的有效维护和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单文杰 秦晓松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6-77,共2页
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是临床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维护对保障实验室工作有序进行有着重大意义。本研究对本实验室2013年1~9月对LIS提出的维护需求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实验室对LIS的管理、有效维护提供... 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是临床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维护对保障实验室工作有序进行有着重大意义。本研究对本实验室2013年1~9月对LIS提出的维护需求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实验室对LIS的管理、有效维护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信息系统 管理 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在膜性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喆 刘建华 秦晓松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444-446,共3页
乙酰肝素酶作为哺乳动物中唯一可以剪切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的酶,在人体内通过剪切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释放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缔组织因子等活性物质,发挥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在膜性肾病中,乙酰肝素酶通过剪切... 乙酰肝素酶作为哺乳动物中唯一可以剪切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的酶,在人体内通过剪切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释放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缔组织因子等活性物质,发挥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在膜性肾病中,乙酰肝素酶通过剪切肾脏基底膜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不仅削弱了肾脏的电荷屏障,从而导致大量蛋白尿的产生,而且还引起基底膜对H因子的招募作用减弱,从而过度激活旁路途径,导致肾脏进一步损伤。随着对乙酰肝素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乙酰肝素酶还可通过增强组织因子和Ⅹ因子的活性和浓度水平造成凝血系统紊乱,导致高凝状态甚至血栓事件的产生。该文主要综述乙酰肝素酶在膜性肾病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乙酰肝素酶 蛋白尿 凝血 旁路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有细菌Leifsonia flava基因组信息挖掘及代谢物抗菌活性研究
15
作者 郭家辰 章朦玥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3-448,共6页
目的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构建稀有细菌Leifsonia flava SYP-B2174~T的基因组草图,解析其基因特性,挖掘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的资源。方法以Illumina HiSeq PE150测序平台对菌株SYP-B2174~T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生物信息软件对测序数据进... 目的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构建稀有细菌Leifsonia flava SYP-B2174~T的基因组草图,解析其基因特性,挖掘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的资源。方法以Illumina HiSeq PE150测序平台对菌株SYP-B2174~T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生物信息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基因组组装、基因预测与注释。使用琼脂扩散法对菌株的代谢产物进行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菌株SYP-B2174~T基因组测序得到16个contig,总长为3 782 833 bp,G+C含量为68.6 mol%,注释到3 543个基因,包含3 455个蛋白,46个tRNA,3个其他RNA,35个假定蛋白,GenBank登录号为SPQZ00000000。预测得到聚酮类、非核糖体多肽样合酶和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与现有基因簇相似度≤21%。拮抗实验结果表明菌株SYP-B2174~T的代谢产物对6种人类致病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 Leifsonia flava中具有众多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基因簇且与已知基因簇相似度低,并且代谢物具有抗菌活性,可为今后开展活性化合物分类鉴定、基因改造、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ifsonia flava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注释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