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25家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主要配置及住院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喻文亮 黄敬孚 +7 位作者 张国英 祝益民 刘春峰 甘小庄 刘政 李昌崇 樊寻梅 孙波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420-426,共7页
目的调查中国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基本配置及住院患儿状况。方法应用问卷调查中国25家PICU的基本配置,应用儿童危重病例评分和美国PICU出入院指南,对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各PICU29d至14周岁住院患儿均进行为期12个月的危重... 目的调查中国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基本配置及住院患儿状况。方法应用问卷调查中国25家PICU的基本配置,应用儿童危重病例评分和美国PICU出入院指南,对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各PICU29d至14周岁住院患儿均进行为期12个月的危重病例筛选。结果中国25家PICU平均床位数(11.4±8.0)张,呼吸机数(6.1±3.7)台,44.0%(11/25)的PICU能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收治病例12018例,危重病例60.5%(7269/12018)。危重病例中内科疾病占76.9%(5590/7269),外科疾病占16.8%(1233/7269),其他科室疾病占6.3%(456/7269);平均住院日6.3d;肺炎41.4%(3013/7269),脓毒症9.5%(688/7269),外伤5.5%(397/7269),呼吸衰竭27.6%(2009/7269);行机械通气26.9%(1957/7269),行机械通气>24h17.9%(1300/7269),ARDS1.44%(105/7269)。研究期间,危重病例中病死率为6.7%(485/7269,95%CI:6.1%~7.3%),PICU中病死率为4.0%(485/12018,95%CI:3.7%~4.4%)。主要疾病病死率为1.3%~61.0%,不同PICU间收治患儿及病死率均存在差异。结论中国PICU配置仍处于初级水平,收治患儿标准及危重患儿病死率可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配置 住院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患者血培养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岳冬梅 佟雅洁 杨凡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37-541,547,共6页
目的比较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与普通病房及门诊(非PICU)患儿血培养阳性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我院PICU与非PICU血培养阳性的病原学资料,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目的比较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与普通病房及门诊(非PICU)患儿血培养阳性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我院PICU与非PICU血培养阳性的病原学资料,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914株,其中PICU 101株(11.05%),非PICU 813株(88.95%)。革兰阳性菌551株(60.28%),以表皮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多见;革兰阴性菌331株(36.21%),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见。PICU与非PICU比较,除肺炎克雷伯菌外,其他病原菌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中表皮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利福平的耐药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辛酯、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四环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组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分离出的革兰阳性菌均以表皮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多见,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见;2组耐药情况均较严峻,但对一部分抗菌药物耐药性存在差异,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重症监护病房 普通病房 门诊 血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患沟通的探讨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策 刘春峰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22期69-71,77,共4页
良好的医患沟通技能,是小儿内科住院医师教学培训中的重点与难点。教研室对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的医患沟通内容做了系统培训。理论培训内容包括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医院医疗制度、医患矛盾典型案例等。标准化病人及教学模型实践培训中设... 良好的医患沟通技能,是小儿内科住院医师教学培训中的重点与难点。教研室对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的医患沟通内容做了系统培训。理论培训内容包括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医院医疗制度、医患矛盾典型案例等。标准化病人及教学模型实践培训中设置三种不同临床案例场景进行模拟练习反馈。采用专门的儿科住院医师沟通考核量表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估。培训结果反馈中,住院医师自身评价反馈对课程设置较为满意,对入科后的临床工作帮助很大。各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负责主任反馈意见指出,住院医师临床沟通能力明显提高。培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住院医师 医患沟通 规范化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列组合法应用于儿科门急诊输液座位管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俊霞 姜红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1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在儿科门急诊输液座位管理中应用排列组合法对患儿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儿及其家长按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各100例(名),观察组各100例(名),分别采用自找座位法、排列组合法进行座位管理,并采用问卷调查输液患儿家长的... 目的探讨在儿科门急诊输液座位管理中应用排列组合法对患儿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儿及其家长按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各100例(名),观察组各100例(名),分别采用自找座位法、排列组合法进行座位管理,并采用问卷调查输液患儿家长的满意率。结果排列组合法家属满意率较自我座位法高(χ2=113.232,P<0.01)。结论排列组合法应用于儿科输液座位管理可提高儿科输液患儿家长满意度,减少纠纷和投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门急诊 输液 排列组合法 输液座位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病人护理者医院生物生存状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魏凤 柏翠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04-106,共3页
调查住院癌症病人护理者医院生物生存状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采用癌症病人护理者医院生物生存状态调查表和病人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可见,护理工作使癌症病人护理者医院生物生存状态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受到了不同程... 调查住院癌症病人护理者医院生物生存状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采用癌症病人护理者医院生物生存状态调查表和病人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可见,护理工作使癌症病人护理者医院生物生存状态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配偶及父母的护理者生物生存状态较差,病人日常活动能力越差者,护理者的生物生存状态越差,有工作的护理者生物生存状态较高。改善护理者生物生存状态的措施应当针对减轻护理的客观工作量以及向护理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者 生物生存状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血液净化技术在中国儿童重症医学科应用状况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29
6
作者 杨雪 钱素云 +7 位作者 祝益民 许煊 刘春峰 许峰 任晓旭 王莹 张育才 陆国平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47-351,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儿科血液净化技术2012年至2016年的发展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案,选择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儿科急救或重症学组成员单位为调查医院,基于2012年相同调查问卷修改完善《CBP应用现状调查表》(简称调查表),调查内容:(1... 目的了解中国儿科血液净化技术2012年至2016年的发展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案,选择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儿科急救或重症学组成员单位为调查医院,基于2012年相同调查问卷修改完善《CBP应用现状调查表》(简称调查表),调查内容:(1)调查医院性质、规模和PICU床位数;(2)各项血液净化技术开展情况:腹膜透析(IPD)、血液透析(IHD)、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浆置换技术(TPE)、血液灌流(HP)、血液吸附(PA)和人工肝支持(ALSS);(3)CBP救治病种及并发症的分布情况,对调查医院统一培训后完成填写。结果 2016年12月30日至2017年3月30日28个省中39个城市53/55家医院完成调查表填写,儿科专科医院39家,综合性医院14家,三级甲等医院49家;均有PICU病房,PICU平均床位数25张。开展CRRT的23家医院共有6 618例;开展TPE的32家医院2 580例,开展HP的23家医院2 238例,开展ALSS的20家医院开展961例。应用各项技术的病例数呈逐年增加趋势,IPD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CBP各技术的实施80%以上的医院以ICU为主,其次为肾内科;CBP主要应用于脓毒症24.3%,MODS 20.3%,药物中毒12.7%等的治疗。9家医院已开展新生儿CBP技术,共46例新生儿接受CBP治疗。5年间共有1 093例肝功能衰竭患儿应用CBP的治疗,各模式成活率HP 85.7%,TPE+HP 72.0%,TPE 70.5%、CRRT 69.8%,TPE+CRRT模式50.0%。CBP的主要并发症为深静脉置管吸壁、堵膜等。结论 2012年至2016年CBP技术在全国儿童重症领域得到很大推广,尤其在脓毒症等疾病的应用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连续血液净化 重症医学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务社工在白血病患儿管理中的角色与任务 被引量:2
7
作者 于新颖 杨小雨 +3 位作者 王少娜 朱秀芳 姚品 范玲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47-51,共5页
儿童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社会压力。医务社工通过提供日常教育、心理支持和社会资源等措施,在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医务社工在实际工作中面临人力资源短缺、专业能力不足... 儿童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社会压力。医务社工通过提供日常教育、心理支持和社会资源等措施,在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医务社工在实际工作中面临人力资源短缺、专业能力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社会认同度低以及跨部门合作欠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包括优化政策支持、完善培训机制、改进管理制度、强化媒体宣传和促进社会协作,以推动医务社工在白血病儿童管理中的专业化发展,提升其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白血病 医务社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系统遗传代谢病患儿临床和基因特征的病例系列报告
8
作者 李健 郭静 孙梅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5-210,共6页
背景既往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以感染性疾病为主,近年来遗传代谢性疾病的诊断率也逐渐升高。目的总结常见的消化系统遗传代谢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纳入在单中心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因消化系统症状就诊且... 背景既往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以感染性疾病为主,近年来遗传代谢性疾病的诊断率也逐渐升高。目的总结常见的消化系统遗传代谢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纳入在单中心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因消化系统症状就诊且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结果异常的患儿。从病历系统中截取患儿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主要结局指标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结果320例行基因检测的消化科患儿中结果异常111例(34.7%),诊断时年龄(2.4±2.8)岁,男68例(61.3%)。主要疾病表型包括:遗传性肝病70例(63.1%),其中肝豆状核变性和糖原累积病各15例,Citrin缺乏症13例,Alagille综合征、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和胆红素代谢障碍各9例;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VEO-IBD)8例(7.2%);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0例(9.1%)等。肝豆状核变性多表现为无症状的持续性转氨酶升高(53.3%),ATP7B基因c.2333G>T(p.R778L)是最常见的变异位点(53.3%)。糖原累积病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低血糖、肝肿大、肝功能异常(均为93.3%)以及TG升高(60.0%),亚型包括Ⅸa型6例,Ⅲ型5例,GSDⅠa、GSDⅡ、GSDⅥ和ⅩⅤ型各1例。9例Alagille综合征患儿均有肝功能异常,8例(88.9%)以“皮肤、巩膜黄染”就诊;8例(88.9%)为JAG1基因变异(Alagille综合征1型),1例为NOTCH2基因变异(Alagille综合征2型)。Citrin缺乏症患儿多因“皮肤黏膜黄染”入院(92.3%),多有肝酶异常、胆汁淤积和低血糖,13例均检出SLC25A13基因突变,以c.851_854del(38.5%)和c.852_855del(30.8%)位点最为常见。9例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均有肝脏肿大,ALT、AST和总胆汁酸升高,分型包括2型(ABCB11基因变异)6例,3型(ABCB4基因变异)2例,1型(ATP8B1基因变异)1例。9例胆红素代谢障碍患儿主诉均为“黄疸和/或肝功能异常”,均检出UGT1A1基因突变,c.211G>A(p.G71R)(66.7%)和A(AT)6TAAinsTA(55.6%)是最常见的变异位点。8例VEO-IBD患儿均以“慢性腹泻”为主诉,均有血WBC计数和CRP水平升高,消化道内镜均显示结肠黏膜出现鹅卵石样改变和深度溃疡;7例为IL10-RA基因突变,最常见的为c.301C>T(p.R101W)(62.5%)和c.537G>A(p.T179T)(50%),1例为IL10-RB基因的杂合突变。结论基因检测在儿童消化系统遗传病的诊断及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科 遗传学 儿科 黄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U病儿喂养不耐受危险因素及营养相关结局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解弘宇 王丽杰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8-274,共7页
目的:分析危重病儿喂养不耐受(FI)的危险因素,以及FI对营养相关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住院并行肠内营养(EN)的病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开始EN后10 d内是否新发生FI分组,采... 目的:分析危重病儿喂养不耐受(FI)的危险因素,以及FI对营养相关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住院并行肠内营养(EN)的病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开始EN后10 d内是否新发生FI分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I的危险因素;筛选入院10 d内均为配方粉喂养病儿,根据是否新发生FI比较营养相关结局。结果:共纳入744例病儿,FI发生率19.5%(145例)。因FI造成喂养中断154次(49.0%),70例AGI Ⅱ级病儿经早期干预,胃肠道症状缓解,未造成喂养中断。FI组及非FI组病儿在BMI指数、PRISM Ⅲ评分、EN启动时间、平均气道压、Ramsay评分、降钙素原、血清白蛋白、预防应用益生菌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BMI、高Ramsay评分、低白蛋白是FI的危险因素,预防应用益生菌为FI的保护因素。入院10 d内均为配方粉喂养病儿471例,其中FI组125例,非FI组346例。FI组入院10 d达80%营养目标率低、平均每天摄入热卡占目标百分比低、蛋白质少(P <0.05)。结论:危重症病儿FI发生率高,早期干预可减少喂养中断发生。低BMI、高Ramsay评分、低白蛋白更易发生FI,预防应用益生菌可能减少FI的发生,合并FI的病儿营养相关结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喂养不耐受 肠内营养 儿童 重症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病儿ECMO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德贞 王丽杰 关文贺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3,共6页
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然而,对于这些病儿最佳的营养支持方案仍没有达成共识。营养不良在接受ECMO支持的危重病儿中很常见,营养不良的发生常常导致不良预后,故营养支持治疗是ECMO治疗过程中需要... 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然而,对于这些病儿最佳的营养支持方案仍没有达成共识。营养不良在接受ECMO支持的危重病儿中很常见,营养不良的发生常常导致不良预后,故营养支持治疗是ECMO治疗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的一部分。本文基于国内外对危重及ECMO病儿营养支持治疗方面的最新指南,整理目前关于ECMO病儿营养支持的各个方面的临床研究,提出对该类病儿营养支持过程中的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体外膜肺氧合 肠内营养 能量和蛋白供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至2023年沈阳市儿童EB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11
作者 孙婧譞 许鸣一 +4 位作者 柳中洋 齐莹 马艳萍 阮强 黄郁晶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65-869,共5页
目的分析2022年至2023年沈阳市儿童EB病毒(E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我院就诊的12083例疑似EBV感染患儿的一般资料及EBV相关血清学指标。采用LIAISION化学发光仪检测患儿血清中抗衣壳抗原IgM(VCA-IgM)... 目的分析2022年至2023年沈阳市儿童EB病毒(E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我院就诊的12083例疑似EBV感染患儿的一般资料及EBV相关血清学指标。采用LIAISION化学发光仪检测患儿血清中抗衣壳抗原IgM(VCA-IgM)抗体、抗衣壳抗原IgG(VCA-IgG)抗体、抗核抗原IgG(EBNA-IgG)抗体及抗早期抗原IgG(EA-IgG)抗体,采用实时PCR法检测EBV-DNA。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及发病季节之间抗体阳性的差异。结果12083例患儿中VCA-IgM、VCA-IgG、EBNA-IgG、EA-IgG抗体阳性分别为1202例(9.95%)、6110例(50.57%)、5562例(46.03%)及596例(4.93%)。VCA-IgM、EA-IgG阳性率男患儿(分别为9.09%;4.44%)均低于女患儿(分别为11.10%、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段(0~1岁,>1~3岁,>3~5岁,>5~10岁,>10~18岁)患儿VCA-IgM、VCA-Ig G、EBNA-IgG、EA-IgG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季节之间比较,VCA-IgG、EBNA-IgG和EA-IgG抗体阳性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检出14种EBV抗体阳性组合,其中,VCA-IgG、EBNA-IgG抗体均阳性患者最多,为4741例(39.24%)。进行EBV-DNA检测的3712例患儿中,EBVDNA阴性3034例(81.73%),EBV-DNA阳性678例(18.27%),EBV-DNA阴性、阳性患儿中均是VCA-IgG和EBNA-IgG抗体双阳性患者最多,分别为983例(26.48%)和194例(5.23%)。结论沈阳市儿童EBV感染以VCA-IgG、EBNA-IgG抗体双阳性为主,EBV抗体阳性率男性低于女性,不同年龄、不同发病季节患儿EBV抗体阳性率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感染 血清流行病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家庭机械通气管理的证据总结
12
作者 李墨 范玲 +1 位作者 贺琳晰 王思琦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76-1081,共6页
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儿童家庭机械通气管理的证据,对需要家庭机械通气的儿童提供标准化的评估和管理证据。方法:基于PIPOST模式确定循证问题,按照“6S”模型对国内外相关学会、指南、数据库网站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 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儿童家庭机械通气管理的证据,对需要家庭机械通气的儿童提供标准化的评估和管理证据。方法:基于PIPOST模式确定循证问题,按照“6S”模型对国内外相关学会、指南、数据库网站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取相关证据。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指南4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1篇、队列研究2篇以及类实验性研究2篇。从儿童家庭机械通气管理的前期准备、照顾者培训、设备与安全、家庭护理技术、随访监测以及长期发展6个方面共形成28条证据。结论:儿童由医院过渡到家庭是一个烦琐、复杂的过程,临床应该制定个体化的出院计划以及后续随访计划,以提高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尽可能地延长儿童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家庭机械通气 长期机械通气 家庭 循证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和尿中NGAL、KIM-1水平在儿童泌尿系统疾病致急性肾损伤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侯玲 杜悦 +2 位作者 郭金杰 吴玉斌 赵成广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19-622,共4页
目的评价血清和尿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在儿童泌尿系统疾病致急性肾损伤(AKI)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小儿肾内科收入院的泌尿系统疾病患儿共102例,均检测血清和尿中的NGAL、KIM-1水... 目的评价血清和尿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在儿童泌尿系统疾病致急性肾损伤(AKI)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小儿肾内科收入院的泌尿系统疾病患儿共102例,均检测血清和尿中的NGAL、KIM-1水平,以AKI pRIFLE为分组标准,评价血清和尿中NGAL、KIM-1在儿童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进行ROC曲线分析。对符合AKI诊断的患儿,分别检测诊断AKI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的血清和尿中的NGAL、KIM-1水平,并与当天相应的血肌酐(Scr)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入选102例患儿中,43例符合AKI pRIFLE诊断标准,18例患儿为AKI-R期,10例患儿为AKI-I期,15例患儿为AKI-F期。AKI组患儿的血清和尿中NGAL、KIM-1水平在Scr没有升高之前已经升高,与非AKI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这2个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GAL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5%CI 0.65~0.91),尿中NGAL的AUC为0.84(95%CI 0.62~0.90),均好于血清和尿中的KIM-1水平。血清和尿中的NGAL水平与Scr相关(r分别为0.79、0.62,P〈0.01);血清和尿中KIM-1水平与Scr相关(r分别为0.52、0.55,P〈0.05)。结论在儿童泌尿系统疾病致AKI时,血清和尿中的NGAL、KIM-1在Scr没有升高之前已经升高,是诊断儿童AKI的早期生物标志物。在发生AKI后,这两个指标与Scr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儿童 生物标志物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肾损伤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甲氨喋呤治疗180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副作用和血药浓度监测意义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弘 迟昨非 +2 位作者 李爽 王秀丽 郝良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49-952,共4页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为主的HD-MTX-CF+VDT方案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髓外防治中的作用及意义,并分析HD-MTX的毒副作用及动态MTX血药浓度监测在该方案中的重要作用,以避免或减轻HD-MTX的毒副作用,...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为主的HD-MTX-CF+VDT方案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髓外防治中的作用及意义,并分析HD-MTX的毒副作用及动态MTX血药浓度监测在该方案中的重要作用,以避免或减轻HD-MTX的毒副作用,及时调整亚叶酸钙(CF)的解救剂量或必要时与以血浆置换,保证化疗的安全性及降低患儿骨髓外复发的几率。对180例ALL患儿先后进行380次HD-MTX-CF+VDT方案的髓外防治,其中诱导缓解期患儿122例,维持期患儿58例;低危组68例、中危组80例、高危组32例。结果表明:HD-MTX的毒副作用包括皮肤黏膜损害、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及肾功能受累、发热、骨髓抑制、感染、过敏反应、极少数心肌损害等,占36.3%,均为可逆性损害。本组患儿出现MTX排泄延迟者110例,24小时MTX浓度>10μm o l/L者3例、44小时>1.0μm o l/L者50例、68小时>0.1μm o l/L者57例,以合理调整CF解救剂量及对症治疗保护脏器功能均使MTX血药浓度降到0.1μm o l/L以下的无毒浓度,1例发生肾功能不全并治愈。结论:以HD-MTX为主的髓外防治方案对提高ALL患儿长期缓解及无事件生存率至关重要,但其相关副作用及风险性也随着MTX的剂量增大而增加,且MTX在体内代谢程度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MTX的血药浓度,指导适时适量的CF解救是HD-MTX方案能够安全有效实施的前提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喋呤 血药浓度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儿童 髓外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NGAL和KIM-1在儿童急性肾损伤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杜悦 崔家鹏 +3 位作者 侯玲 郭金杰 赵成广 吴玉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7-249,261,共4页
目的评价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在不同基础疾病导致急性肾损伤(AKI)儿童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在我院门诊和急诊进行肾功能检测且既往1年内曾因不同原... 目的评价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在不同基础疾病导致急性肾损伤(AKI)儿童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在我院门诊和急诊进行肾功能检测且既往1年内曾因不同原因在我院进行过肾功能检测的无慢性肾脏疾病的患儿纳入本研究。入选患儿留取5 mL尿液。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尿NGAL和KIM-1,记录患儿原发疾病、住院患儿的住院时间。以AKI pRIFLE为分期标准,将诊断为AKI的患儿分为AKI-R组、AKI-I组和AKI-F组。结果共552名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住院患儿316名,诊断为AKI的患儿59名。AKI组患儿尿NGAL、KIM-1和NAG值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在血肌酐未升高前这3项指标均已升高,且随着肾损伤的加重升高更明显。住院AKI患儿中,AKI越严重,住院时间越长。结论儿童AKI的发生不仅源于肾脏疾病本身,还可源于其他系统疾病。尿NGAL和KIM-1在AKI早期已经明显升高,在AKI诊断上较血肌酐敏感,尿NGAL和KIM-1较尿NAG值升高显著,可以作为儿童不同基础疾病导致AKI的早期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肾损伤分子1 儿童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方法在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产前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谦 金春莲 +3 位作者 林长坤 崔婉婷 麻宏伟 武盈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0-604,共5页
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是一种由于DMD基因突变导致的X连锁隐性致死性遗传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建立一种既可以对携带者进行检测又可以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的方法,文章联合应用多重连... 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是一种由于DMD基因突变导致的X连锁隐性致死性遗传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建立一种既可以对携带者进行检测又可以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的方法,文章联合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和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为遗传标记连锁分析的方法对26例有高风险再生育患儿的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家系的孕妇通过羊水穿刺进行产前基因诊断。26例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的羊水标本中有7例诊断为男性患儿,4例诊断为女性携带者。MLPA可以作为筛查DMD基因缺失和重复突变的首选方法。联合应用MLPA和STR连锁分析,可以提高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的产前基因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 DMD基因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晚期早产儿脑损伤病因学及其磁共振发现 被引量:15
17
作者 冯子鉴 毛健 +3 位作者 陈丹 张静 李娟 王晓明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338-345,共8页
目的探讨以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常规磁共振成像(T1WI-T2WI)诊断的高危晚期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并分析不同时间MRI序列的信号特点及DW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首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49例晚期早产儿的MRI片重新阅... 目的探讨以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常规磁共振成像(T1WI-T2WI)诊断的高危晚期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并分析不同时间MRI序列的信号特点及DW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首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49例晚期早产儿的MRI片重新阅片,按照脑损伤评估标准得出诊断,其次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类型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并对其中271例确诊脑白质损伤(CWMD)的MRI序列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类型CWMD的信号特点、损伤部位及结局。结果①晚期早产儿发生脑损伤332例(51.2%),其中CWMD271例(41.8%),以局灶性CWMD为主(62.7%,170例);颅内出血112例(17.3%),主要为蛛网膜下腔出血55.4%(62/112)。②非出血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是男性(OR=1.510,95%CI:1.067~2.136,P=0.020)、阴道分娩(OR:2.367,95%CI:0.251~22.294,P=0.000)、早发型败血症(OR=2.194,95%CI:1.159—4.155,P=0.016)及抢救复苏史(OR=3.784,95%CI:1.908~7.506,P:0.000)。出血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是阴道分娩(OR=7.195,95%CI:4.249~t2.184,P=0.000)和早发型败血症(OR:2.692,95%CI:1.185~6.117,P=0.018)。低钙血症(OR=2.593,95%CI:1.343—5.005,P=0.005)、晚发型败血症(OR=1.533,95%CI:1.012~2.323,P=0.044)和抽搐(OR=4.006,95%CI:1.790—8.970,P=0.001)是非出血性脑损伤组的主要临床特点。出血性脑损伤组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抽搐。③局灶性CWMD65.3%仅累及一处损伤,主要集中在侧脑室后脚(53.5%),有97.1%病灶消失或病灶范围减少;广泛性CWMD79.2%累及胼胝体和内囊;弥漫性CWMD50%合并灰质损伤,全部发生软化。④生后2周内,DW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98.0%表现为高信号,T1WI信号无变化或稍高信号,伴或不伴T2WI低信号。局灶性CWMDDWI高信号持续时间长达5周以上,弥漫性CWMDDWI高信号持续时间2周以内。结论晚期早产儿仍然容易受产前产时因素影响而发生不同类型的脑损伤。对有高危因素,或早期出现临床表现或电解质紊乱的患儿应选择生后2周内(1周内最佳)进行DWI和常规MRI检查,以早期发现病变。局灶性CWMD预后较好,合并有灰质损伤或弥漫性CWMD预后极差,需要动态随访,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早产儿 脑白质损伤 弥散加权成像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及维持期治疗中左旋门冬酰胺酶副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弘 李丹 +2 位作者 李佳特 王秀丽 郝良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739-741,共3页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副作用,以探索L-ASP副作用的发生与患儿所处治疗阶段的关系,以便采用有效的监测手段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提高化疗安全性及患儿的长期...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副作用,以探索L-ASP副作用的发生与患儿所处治疗阶段的关系,以便采用有效的监测手段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提高化疗安全性及患儿的长期存活率。对38例处于诱导缓解期患儿与40例处于维持期加强治疗患儿在应用L-ASP时的相关副作用发生率及程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过敏反应、高血糖症及药物性肝炎的发生率在维持期加强治疗的ALL患儿高于诱导缓解期患儿,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凝血异常、胰腺炎、低蛋白血症、胃肠道反应及合并感染性休克等副作用在诱导缓解期患儿中发生率高。结论:L-ASP在使用过程中有相关副作用的发生,尤其在诱导缓解期ALL患儿中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定期全面监测可有效减少和避免副作用的发生,提高化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门冬酰胺酶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儿童 诱导缓解 维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蛋白A,D在内毒素急性肺损伤时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舒林华 魏克伦 +1 位作者 尚云晓 吴红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索急性肺损伤(ALI)时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A,D(SP-A、SP-D)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110只SD幼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ALI组(每组分6个亚组)。腹腔内注射脂多糖(LPS)建立ALI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LPS及生理盐水注射后6,... 目的探索急性肺损伤(ALI)时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A,D(SP-A、SP-D)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110只SD幼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ALI组(每组分6个亚组)。腹腔内注射脂多糖(LPS)建立ALI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LPS及生理盐水注射后6,12,24,36,48和72h每亚组各处死8只大鼠。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肺组织SP-A和SP-D的相对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LI时肺组织SP-A、SP-D的变化在最初的12h内无明显变化(P>0.05)。SP-A从24h至48h上升(P<0.01),于36h达最高值(6.94±0.80,P<0.01),72h下降至最低点(3.87±0.50,P<0.01)。SP-D48h达最低点(0.92±0.11,P<0.01)。结论肺组织SP-A、SP-D在LPS诱导的ALI中的变化呈时间依赖性。SP-D的变化与病情变化关系更为密切,SP-D最低时,临床表现也最重;SP-A的代偿能力大于S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肺表面活性蛋白A 肺表面活性蛋白D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认知功能障碍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淑芹 梁峰 +1 位作者 王华 乐原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6-548,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认知功能特点及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发作、药物等相关因素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07—2012年我院住院部或门诊随访的符合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断标准的47例患儿及同期内序贯的51例我院门诊常规体检的... 目的探讨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认知功能特点及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发作、药物等相关因素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07—2012年我院住院部或门诊随访的符合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断标准的47例患儿及同期内序贯的51例我院门诊常规体检的健康对照儿童,按照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记忆量表、HR儿童神经心理成套测验记录测验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全量表智商(full intelligence quotient,FIQ)、记忆商(memory quotient,MQ)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1),脑病损程度(disease quotient,DQ)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IQ的因素为发作频率、病程、服用抗癫痫药物种类。结论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关注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认知功能状况,尽早明确诊断,合理治疗,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自身免疫性脑炎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