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疾病时骨髓单个核细胞内Leptin mRNA表达的研究
1
作者 侯丽君 徐景勃 +1 位作者 何志国 张海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6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疾病状态下骨髓单个核细胞内leptin mRNA表达。[方法]用新的即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7 例正常人和65例血液疾病患者(包括恶性血液疾病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贫血组)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内leptin mR- NA的最初拷贝数量... [目的]探讨血液疾病状态下骨髓单个核细胞内leptin mRNA表达。[方法]用新的即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7 例正常人和65例血液疾病患者(包括恶性血液疾病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贫血组)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内leptin mR- NA的最初拷贝数量。[结果]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内。leptin mRNA最初拷贝数量为2.0±0.1,血液疾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 胞内leptin mRNA最初拷贝数量为19.0±4.1(t=2.7,P<0.05),其中恶性血液疾病组是7.0±1.2(t=2.4,P<0.05),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组16.3±6.6(t=2.6,P<0.05),贫血组35.6±10.7(t=3.4,P<0.01)。[结论]正常人及血液疾病患者 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内均可以表达leptin mRNA,但血液疾病状态下leptin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人,而且不同疾病间lep- tin mRNA表达能力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疾病 骨髓单个核细胞 正常人 mRNA表达 患者 拷贝数 恶性 数量 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对肺部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周祉妤 聂宏光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7-60,共4页
MicroRNA(miRNA)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长度约为20~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miRNA参与生命过程中一系列的重要进程,包括早期发育,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死亡,脂肪代谢和细胞分化等,其在细胞内具有多种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们不... MicroRNA(miRNA)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长度约为20~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miRNA参与生命过程中一系列的重要进程,包括早期发育,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死亡,脂肪代谢和细胞分化等,其在细胞内具有多种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们不仅积极参与细胞生理过程的调节,还与一些肺部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因此,更好地了解miRNA在这些肺部疾病中的作用,可能会为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诊断依据并为相关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肺部疾病 致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感病毒导致肺水肿的相关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候亚鹏 聂宏光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9-81,共3页
流感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肺水肿是流感病毒造成的急性肺损伤的特征之一。有关流感导致肺水肿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本文将流感病毒感染后体内信号转导系统的转导过程和肺部离子转运通道的功能变化联系起来;主要从肺上皮钠离子... 流感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肺水肿是流感病毒造成的急性肺损伤的特征之一。有关流感导致肺水肿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本文将流感病毒感染后体内信号转导系统的转导过程和肺部离子转运通道的功能变化联系起来;主要从肺上皮钠离子通道、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因子、钾离子通道、钠钾泵这四种转运通道的功能变化介绍病毒造成肺水肿的机制,着力从分子水平阐述流感病毒对肺水肿的影响,此综述结果将对预防和治疗肺水肿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肺水肿 肺上皮钠离子通道 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 钠钾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提取与抗原表型测定和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正任 叶晓卉 +1 位作者 杨晓临 王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提取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方法 ,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机械分离法和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小鼠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经间接荧光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型。应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其自然杀伤功... 目的 :建立一种提取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方法 ,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机械分离法和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小鼠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经间接荧光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型。应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其自然杀伤功能。结果 :应用该法可获得小鼠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2× 10 6 ~ 4× 10 6 只鼠 ,活力测定 >95 %。抗原表型中73 8%以上表达CD8分子 ,TCRγδ为 43 8%。而且自然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小鼠脾淋巴细胞。结论 :表明采用该法提取小鼠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自然杀伤活性 抗原表型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不同鼠种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比较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瑞敏 荀哲 +2 位作者 范正松 牛亚玲 李雁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87-792,共6页
目的利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C57BL/6小鼠和昆明小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对比2种小鼠的造模效果。方法小鼠经结肠灌注一定剂量的TNBS,评估病情,于72 h后处死小鼠,取出结肠进行组织学切片评分,并用Western blot及RT-PCR方法... 目的利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C57BL/6小鼠和昆明小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对比2种小鼠的造模效果。方法小鼠经结肠灌注一定剂量的TNBS,评估病情,于72 h后处死小鼠,取出结肠进行组织学切片评分,并用Western blot及RT-PCR方法检测炎性因子的表达。结果 C57BL/6小鼠和昆明小鼠的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建立成功,但C57BL/6小鼠肠炎在分子水平和组织水平上均比昆明小鼠更加严重。结论 C57BL/6小鼠比昆明小鼠对TNBS更敏感,组织学上更易观察到病理变化。C57BL/6小鼠比昆明小鼠更适合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C57BL/6小鼠 昆明小鼠 2 4 6-三硝基苯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受体KDR克隆及其对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彩存 谈立松 +3 位作者 唐亮 张颉 粟波 康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 :克隆VEGF受体KDR基因膜外 5 7区 ,探讨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提取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总RNA ,克隆KDR基因膜外部分 5 7区 ,并使之在QIA表达系统进行表达 ;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复性、生物学活性鉴定。结果 :该系统能表达KDR基因片... 目的 :克隆VEGF受体KDR基因膜外 5 7区 ,探讨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提取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总RNA ,克隆KDR基因膜外部分 5 7区 ,并使之在QIA表达系统进行表达 ;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复性、生物学活性鉴定。结果 :该系统能表达KDR基因片段 ,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 5 %左右。经复性 ,可溶性蛋白具有与VEGF特异结合功能 ,并能抑制VEGF促使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作用。结论 :KDR基因片段能在QIA表达系统中得到表达 ,复性后表达蛋白具有与VEGF结合的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可溶性受体 KDR 原核表达 Pichia酵母 血管新生 内皮细胞增殖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测定多种神经肽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傅世江 才丽平 李艳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1-262,共2页
用0.1mol/LpH2.7磷酸缓冲液,在50μm×60cm熔融石英毛细管柱中、12kV电位下对SP、NKA、NT、SS及SP-片段等神经肽物质进行分离测定,对缓冲液及其pH值的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效毛细管... 用0.1mol/LpH2.7磷酸缓冲液,在50μm×60cm熔融石英毛细管柱中、12kV电位下对SP、NKA、NT、SS及SP-片段等神经肽物质进行分离测定,对缓冲液及其pH值的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是分析肽物质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P物质 神经激肽 神经紧张肽 神经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葎草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对小鼠肺水清除率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再兴 王星 +4 位作者 祝妍 王琳 王岩 聂宏光 孟繁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15-1718,共4页
目的对葎草中主要黄酮类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并对其结构进行鉴定;探讨葎草中黄酮类单体成分对小鼠肺水清除率(AFC)的影响。方法葎草乙醇提取后,除色素,柱分离得单体成分,利用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通过气管给药后,酶标仪测定肺内吸出液... 目的对葎草中主要黄酮类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并对其结构进行鉴定;探讨葎草中黄酮类单体成分对小鼠肺水清除率(AFC)的影响。方法葎草乙醇提取后,除色素,柱分离得单体成分,利用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通过气管给药后,酶标仪测定肺内吸出液的小牛血清白蛋白浓度的方法,计算木犀草苷(LGL)和大波斯菊苷(AGL)影响下的小鼠在体AFC。结果葎草中的主要成分为木犀草苷和大波斯菊苷;二者均能促进AFC。结论葎草中的主要成分均可降低肺内的积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葎草 化学成分 木犀草苷 大波斯菊苷 肺水清除率 肺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干扰RNA沉默维生素D受体对结肠癌细胞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葛鑫 刘兵 陈允梓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在结肠癌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VDR-小干扰RNA(siRNA)干扰质粒,用G418筛选建立结肠癌上皮细胞的VDR-siRNA稳定株,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中VDR蛋白和m...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在结肠癌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VDR-小干扰RNA(siRNA)干扰质粒,用G418筛选建立结肠癌上皮细胞的VDR-siRNA稳定株,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中VDR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通过伤口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VDR表达水平降低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siRNA干扰质粒能显著抑制VDR的表达,获得了VDR-siRNA稳定细胞株,表明VDR表达水平的降低能够促进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 VDR能够影响结肠癌细胞的转移能力,为进一步寻找结肠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 小干扰RNA 结肠癌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本质中天冬氨酸消旋化程度的测定——手性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段盛慧 张晓朋 +3 位作者 谢妮 范垂昌 刘俊亭 傅世江 《色谱》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84-486,共3页
应用手性毛细管气相色谱法(酸性异丙醇、三氟乙酸酐为衍生试剂)、高效液相色谱法(邻苯二甲醛-N-乙酰-L-半胱氨酸为手性衍生试剂)同时测定人类第一磨牙牙本质中天冬氨酸的消旋化程度,结果表明,两者均可有效地用于天冬氨酸对... 应用手性毛细管气相色谱法(酸性异丙醇、三氟乙酸酐为衍生试剂)、高效液相色谱法(邻苯二甲醛-N-乙酰-L-半胱氨酸为手性衍生试剂)同时测定人类第一磨牙牙本质中天冬氨酸的消旋化程度,结果表明,两者均可有效地用于天冬氨酸对映体的分离测定,但气相色谱检测限(0.2pmol)低于高效液相色谱(1.0pmol),而变异系数(7%)、总分析时间(100min)均高于高效液相色谱(分别对应为4%,31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天冬氨酸 牙本质 消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及其受体对RIP1调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兵 葛鑫 +2 位作者 丁炎 陈允梓 聂宏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9-292,297,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及其受体对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1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维生素D刺激对RIP1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探讨维生素D及其受体对RIP1的调节机制。...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及其受体对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1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维生素D刺激对RIP1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探讨维生素D及其受体对RIP1的调节机制。结果维生素D及其受体能够显著降低RIP1的m RNA及蛋白水平表达,抑制HSP90与RIP1复合物的形成。结论维生素D及其受体通过调节HSP90与RIP1的相互作用调控RIP1的表达,为维生素D及其受体抑制肿瘤的发生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维生素D受体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热休克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二羟基维生素D3在小鼠肺脏液体清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葛鑫 崔湧 +3 位作者 丁炎 刘兵 吴思慧 聂宏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79-681,共3页
目的探讨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VD3)与在体小鼠肺泡液体清除率(AFC)之间的关系,以明确其在肺脏液体清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维生素D处理组雄性昆明小鼠用活性维生素D类似物帕立骨化醇腹腔注射2周,应用酶标仪测定小牛血清白蛋白浓度... 目的探讨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VD3)与在体小鼠肺泡液体清除率(AFC)之间的关系,以明确其在肺脏液体清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维生素D处理组雄性昆明小鼠用活性维生素D类似物帕立骨化醇腹腔注射2周,应用酶标仪测定小牛血清白蛋白浓度的方法测定小鼠在体AFC。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小鼠肺组织的上皮钠通道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维生素D处理组小鼠AFC为(31.9±3.8)%,对照组为(19.7±1.9)%(P<0.05)。阿米洛利敏感性AFC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5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维生素D处理组小鼠肺组织α-上皮钠通道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提高。结论维生素D能够增加小鼠AFC,其机制可能与增加上皮钠通道蛋白表达有关。临床上应用维生素D治疗可能会有利于减轻患者的肺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肺水肿 肺泡液体清除率 上皮钠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比卡因对人肺上皮细胞短路电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湧 姜学东 +2 位作者 于同 丁炎 聂宏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布比卡因是长效酰胺类局麻药,本研究旨在观察布比卡因对人肺上皮细胞短路电流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尤斯灌流室装置测定H441单层细胞的短路电流。由总电流减去阿米洛利抑制后的电流算得阿米洛利敏感性电流,以用药前H44... 目的布比卡因是长效酰胺类局麻药,本研究旨在观察布比卡因对人肺上皮细胞短路电流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尤斯灌流室装置测定H441单层细胞的短路电流。由总电流减去阿米洛利抑制后的电流算得阿米洛利敏感性电流,以用药前H441单层细胞的阿米洛利敏感性电流初始值为100%对照。用100μmol·L^(-1)布比卡因处理H441细胞,在0、15、30、60 min 4个时间点提取蛋白用于Western blot,研究布比卡因对ERK1/2蛋白磷酸化的影响。结果布比卡因能够剂量依赖性抑制H441单层细胞的短路电流,此电流可被阿米洛利抑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布比卡因能够促进ERK1/2蛋白磷酸化。结论布比卡因通过抑制人肺上皮细胞阿米洛利敏感性电流而降低肺泡上皮离子转运,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ERK1/2蛋白磷酸化有关。临床上对伴有肺部疾患的病人应用布比卡因时应考虑其可能对肺泡上皮液体清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短路电流 上皮钠通道 蛋白磷酸化 肺水肿 肺泡液体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1,2-双-(2-氨基苯氧基)-乙烷-N,N,N′,N′-四乙酸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14
作者 付迎波 胡一晗 黄学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2年第7期40-41,共2页
以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和碳化双(环己基亚胺)(DCC)催化酰化反应,合成了一种1,2-双-(2-氨基苯氧基)-乙烷-N,N,N′,N′-四乙酸和谷氨酸二甲酯的缩合物,并采用波谱学方法对反应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
关键词 1 2-双-(2-氨基苯氧基)-乙烷-N N N′ N′-四乙酸(BAPTA) 衍生物 酰化 碳化双(环己基亚胺)(DCC) 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K2(MK-7)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5
作者 周建烈 陈杰鹏 +4 位作者 段丽丽 张美侠 曲国春 徐峰 邓意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9-545,共7页
维生素K2具有抗骨质疏松的骨骼健康效应。在维生素K2系列中MK-7的活性最强。经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培养的体外机制分析及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去神经骨质疏松模型、悬吊骨质疏松模型、肥胖骨质疏松模型和临床研究,揭示MK-7抗骨质疏松的... 维生素K2具有抗骨质疏松的骨骼健康效应。在维生素K2系列中MK-7的活性最强。经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培养的体外机制分析及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去神经骨质疏松模型、悬吊骨质疏松模型、肥胖骨质疏松模型和临床研究,揭示MK-7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①通过维生素K2依赖性蛋白的γ-羧基化途径,将骨钙素分子中的谷氨酸残基羧化;②通过刺激成骨细胞分化、调控骨细胞外基质矿化、上调骨标志物基因表达、抑制破骨细胞生成,促进骨形成和降低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2 MK-7 骨质疏松症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体活化在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诱导的大鼠实验性肝坏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立新 王占英 刘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7-520,共4页
目的:探讨补体系统活化在大鼠实验性肝坏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Ga1N/LPS)诱导大鼠肝坏死,用血清50%补体溶解法作为评价血清经典途径补体溶血活性而检测血清CH50、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和免疫组化法... 目的:探讨补体系统活化在大鼠实验性肝坏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Ga1N/LPS)诱导大鼠肝坏死,用血清50%补体溶解法作为评价血清经典途径补体溶血活性而检测血清CH50、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内补体C3沉积。结果:各组大鼠在用药后随着时间延长血清CH50呈不同程度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单用Ga1N后第4小时血清CH50显著下降(71.43%,P〈0、05),2、6、8、10、12和14小时血清CH50降低更显著(P〈0.01),最低为30、5%;单用LPS后2小时的血清CH50下降至正常水平的69.31%(P〈0.01);用药后4~6小时,血清CH50有回升趋势,但仍低于正常水平,差异显著(P〈0.05);Ga1N/LPS组血清CH50的变化与Ga1N组相似,用药后2~14小时血清CH50下降均非常显著(P〈0.01);应用Ga1N/LPS后2~4小时的血清CH50与LPS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用药后6~14小时血清的CH50在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联合注射Ga1N/LPS后可见肝组织呈亚大块坏死,并观察到C3沉积于Kupffer细胞、肝细胞膜及坏死区;单用Ga1N组可见肝组织损伤轻微,并观察到有单核细胞浸润、肝细胞气球样变及灶性坏死,但未见C3在肝内沉积;单用LPS组的肝组织形态学改变与Ga1N组类似,C3沉积在内皮细胞和Kupffer细胞。结论:血清补体活化和肝内局部补体活化在Ga1N/LPS大鼠急性肝坏死中起重要作用。外源性LPS可引起大鼠血清补体系统经典途径的活化,但其所致的肝损伤可能与肝组织中补体C3的局部沉积有关。Ga1N所致肝损伤可能与血清补体活化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氨基半乳糖 补体 内毒素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上皮跨膜离子通道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宏飞 聂宏光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7-310,共4页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以肺水肿和过度的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往往伴随着肺离子通道功能受损,而修复这些离子通道功能能缓解其临床进展。因此了解上皮钠通道、钠钾泵、囊性...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以肺水肿和过度的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往往伴随着肺离子通道功能受损,而修复这些离子通道功能能缓解其临床进展。因此了解上皮钠通道、钠钾泵、囊性纤维跨膜转导调节因子和水通道蛋白等通道功能及其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相互关系对更好治疗此类疾病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上皮钠通道 钠钾泵 囊性纤维跨膜转导调节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治疗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红蕾 聂宏光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7-280,共4页
肺损伤是由多种化学、物理和生物等因素引起的肺部炎症、纤维化等,进而影响肺功能的一类疾病,严重的威胁着人类健康。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分化潜能并能自我复制的细胞,近几年中,基于细胞疗法的干细胞治疗研究在不同肺损伤的多种动物模型... 肺损伤是由多种化学、物理和生物等因素引起的肺部炎症、纤维化等,进而影响肺功能的一类疾病,严重的威胁着人类健康。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分化潜能并能自我复制的细胞,近几年中,基于细胞疗法的干细胞治疗研究在不同肺损伤的多种动物模型中广泛开展,显示出了利用干细胞进行肺损伤治疗的良好前景。本文对外源性肺干细胞和内源性肺干/祖细胞在治疗肺损伤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内源性肺干/祖细胞 外源性肺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情绪稳定剂抑制哇巴因上调星形胶质细胞ERK_(1/2)磷酸化水平
19
作者 雷杰喻 王凡立 +2 位作者 谷莉 宋丹 彭亮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7-101,113,共6页
目的探讨锂盐等3种情绪稳定剂对哇巴因上调星形胶质细胞ERK1/2磷酸化水平的作用。方法将培养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哇巴因组、情绪稳定剂组(碳酸锂、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和哇巴因+情绪稳定剂组。采用Western印迹法半定... 目的探讨锂盐等3种情绪稳定剂对哇巴因上调星形胶质细胞ERK1/2磷酸化水平的作用。方法将培养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哇巴因组、情绪稳定剂组(碳酸锂、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和哇巴因+情绪稳定剂组。采用Western印迹法半定量检测各组ERK1/2磷酸化水平。结果哇巴因组ERK1/2磷酸化水平升高,与对照组和情绪稳定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哇巴因+情绪稳定剂组与对照组和抑制剂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情绪稳定剂能抑制哇巴因上调星形胶质细胞ERK1/2磷酸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情绪稳定剂 锂盐 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 ERK1/2 哇巴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梅花鹿粪便链霉菌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20
作者 李鑫 韩力 +3 位作者 曹艳茹 刘江 姜怡 黄学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2年第6期31-32,49,共3页
对一株梅花鹿粪便链霉菌(Streptomyces sp.)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从链霉菌发酵液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N,N-二甲基腺苷(Ⅰ)、5′-甲硫基腺苷(Ⅱ)、胸腺嘧啶脱氧核苷(Ⅲ)、环-(苯丙氨酸-羟脯氨酸)-... 对一株梅花鹿粪便链霉菌(Streptomyces sp.)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从链霉菌发酵液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N,N-二甲基腺苷(Ⅰ)、5′-甲硫基腺苷(Ⅱ)、胸腺嘧啶脱氧核苷(Ⅲ)、环-(苯丙氨酸-羟脯氨酸)-二肽(Ⅳ)、吲哚-3-甲酸(Ⅴ)、对羟基苯乙醇(Ⅵ);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株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化学成分 梅花鹿 粪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