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cl-2和Bax蛋白在大鼠脑缺血预处理脑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刁尧 李亚明 +3 位作者 陈春梅 高杰 赵恂 于成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7-228,共2页
目的:探讨Bcl2和Bax蛋白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脑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线栓法阻断SD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脑缺血预处理及脑缺血模型。TTC染色法测量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前脑皮质、基底核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缺... 目的:探讨Bcl2和Bax蛋白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脑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线栓法阻断SD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脑缺血预处理及脑缺血模型。TTC染色法测量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前脑皮质、基底核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缺血组相比,预处理缺血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1),Bcl2蛋白表达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Bax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诱导Bcl2蛋白表达增加和Bax蛋白表达下降可能是缺血预处理诱导抗凋亡、产生脑保护机制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脑缺血 预处理 BCL-2蛋白 BAX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odogen法^(125)I标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刁尧 金雪瑛 +2 位作者 李亚明 赵恂 于成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8-29,共2页
采用Iodogen(四氯二苯基苷脲 )法进行12 5 I标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 ,标记物用SephadexG 2 5柱凝胶过滤法分离、纯化 ,用薄层层析法和三氯醋酸法鉴定标记物的放射化学纯度、游离碘率及碘标记率和标记物的稳定性。结果... 采用Iodogen(四氯二苯基苷脲 )法进行12 5 I标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 ,标记物用SephadexG 2 5柱凝胶过滤法分离、纯化 ,用薄层层析法和三氯醋酸法鉴定标记物的放射化学纯度、游离碘率及碘标记率和标记物的稳定性。结果标记物的放化纯度为 97.8% ,碘标记率为 78.4% ,比活度为 86.3 4TBq/mmol。用Iodogen法12 5 I标记rhG CSF ,方法简便、标记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IODOGEN法 ^125Ⅰ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钠联合阿霉素对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孔虹 梁彬 +1 位作者 林伟山 于成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6-348,共3页
目的研究阿霉素(ADR)与丁酸钠(NaBu)联用对HeLa细胞增殖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NaBu、ADR以及两药联用的药效动力学特征;TRAP-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RT-PCR法检测hTERT mRNA表达。结果NaBu、ADR以及两药联用均可抑制HeLa细... 目的研究阿霉素(ADR)与丁酸钠(NaBu)联用对HeLa细胞增殖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NaBu、ADR以及两药联用的药效动力学特征;TRAP-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RT-PCR法检测hTERT mRNA表达。结果NaBu、ADR以及两药联用均可抑制HeLa细胞生长,ADR单独作用HeLa细胞48h的IC50为6000nmol/L,与1mmol/L的NaBu联用后降为320nmol/L,两组均呈剂量依赖性。ADR组和NaBu+ADR组的端粒酶活性随ADR浓度增加而降低,呈剂量依赖性,在ADR浓度为100nmol/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 mRNA表达与端粒酶的变化趋势一致,在ADR浓度为10nmol/L、100nmol/L浓度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Bu和ADR均可抑制HeLa细胞增殖,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与抑制端粒酶活性、下调hTERT 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阿霉素 丁酸钠 端粒酶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5b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沈文静 邱广蓉 +1 位作者 刘洁 宋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8-520,共3页
目的探讨miR-125b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24例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及1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miR-125b的表达水平。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miR-125b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织。结论 miR-1... 目的探讨miR-125b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24例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及1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miR-125b的表达水平。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miR-125b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织。结论 miR-125b可能在人类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miR-125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甲酯对CAOV3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5
作者 刘永萍 赵恂 +3 位作者 杨平 时亮 姚阳 于成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细胞CAOV3经烷化剂甲磺酸甲酯(MMS)作用后端粒酶活性变化与生长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台盼蓝拒染法计数活细胞,噻唑蓝(MTT)法测定药物作用浓度,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端粒重复扩增法(TRAP)、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 目的:探讨卵巢癌细胞CAOV3经烷化剂甲磺酸甲酯(MMS)作用后端粒酶活性变化与生长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台盼蓝拒染法计数活细胞,噻唑蓝(MTT)法测定药物作用浓度,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端粒重复扩增法(TRAP)、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用药组与未用药组活细胞百分率无显著差异。MMS主要使CAOV3细胞受阻于S期,未见凋亡峰。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端粒酶活性增强。结论:MMS对CAOV3细胞端粒酶活性有上调作用。CAOVB细胞对MMS的抗凋亡效应可能与端粒酶活性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甲磺酸甲酯 卵巢癌细胞 凋亡 CAOV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与小窝蛋白1 mRNA表达量下降有关
6
作者 赵芳坤 赵江月 +4 位作者 李嶔 于佳明 刘秋芳 赵恂 张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紫外线(UV)照射导致的氧化损伤是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原因之一,而小窝蛋白(Caveolin)参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过程。本实验拟研究紫外线造成的氧化损伤中Caveolin-1表达变化与晶体上皮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同时探讨阿司匹林(ASA)作... 目的紫外线(UV)照射导致的氧化损伤是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原因之一,而小窝蛋白(Caveolin)参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过程。本实验拟研究紫外线造成的氧化损伤中Caveolin-1表达变化与晶体上皮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同时探讨阿司匹林(ASA)作为抗氧化剂对Caveolin-1表达及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UVB(4.43 mw/cm2)照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0 s,5 s,10 s,20 s),按照是否加入阿司匹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活性;利用AnnexinV-EGFP法检测细胞凋亡率;real time RT-PCR方法定量分析Caveolin-1 mRNA的量随照射剂量不同,及加入抗氧化剂前后所产生的变化。结果随UV照射时间延长,单纯紫外线照射组细胞活性,Caveolin-1 mRNA表达量下降,细胞凋亡率增加。加入阿司匹林后,细胞活性增加。5 s,10 s组Caveolin-1 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下降(P<0.05)。但是照射20 s的条件下,加药后的细胞凋亡率及Caveolin-1 mRNA的表达量较未加药组无变化(P>0.05)。结论 UV照射可造成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Caveolin-1 mRNA表达量减少,推测Caveolin-1表达量的变化可能与凋亡有关。低剂量的阿司匹林(3μmol/L)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UV照射造成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增加Caveolin-1的表达;但大剂量阿司匹林(>30μmol/L)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找到一个合适安全的剂量范围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小窝蛋白1 凋亡 阿司匹林 晶状体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精氨酸对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7
作者 崔颖 陈晞 于成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L-精氨酸对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L-精氨酸浓度低于1mmol/L组,端粒酶活性没有明显改变;5~25mmol/L组,端粒酶活性显著增强;50~100mmol/L组... 目的:探讨L-精氨酸对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L-精氨酸浓度低于1mmol/L组,端粒酶活性没有明显改变;5~25mmol/L组,端粒酶活性显著增强;50~100mmol/L组,端粒酶活性显著受到抑制。不同浓度L-精氨酸室温处理HeLa细胞提取液2h后,端粒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体内L-精氨酸浓度的变化引起端粒酶活性的改变,提示L-精氨酸引起的肿瘤发生发展与端粒酶活性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 HELA细胞 端粒酶 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