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吲哚美辛对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春梅 张彩霞 +1 位作者 刁尧 董薇 《同位素》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7,共6页
用微观放射自显影技术及免疫组化法探讨了非甾体类抗炎药吲哚美辛(IN)对Lewis肺癌的生长抑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IN的抑瘤率为55.05%;IN可显著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t=6.154,P<0.001),对Bax蛋白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 用微观放射自显影技术及免疫组化法探讨了非甾体类抗炎药吲哚美辛(IN)对Lewis肺癌的生长抑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IN的抑瘤率为55.05%;IN可显著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t=6.154,P<0.001),对Bax蛋白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t=2.101,P>0.05)。放射自显影结果显示,在肿瘤细胞的细胞膜、细胞浆及细胞核中均有黑色银颗粒分布,且在用药后12 h时肿瘤组织中的平均银颗粒数高于4、7、243、6 h时。以上结果表明,IN可抑制Lewis肺癌的生长,其机制与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及降低Bcl-2/Bax的比值有关;IN可进入到肿瘤细胞内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H 吲哚美辛 放射自显影 LEWIS肺癌 Bcl-2蛋白 BAX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线粒体膜钙通道检测方法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刘海军 孙晋民 +1 位作者 刘翀 郝丽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1-3,共3页
目的建立线粒体膜钙通道的检测方法,为分离纯化钙通道蛋白提供更可靠的手段。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技术,于吸光度540nm波长下测定30例沙士鼠脑线粒体膜钙通道在不同温度(30~35℃)、pH值(6.5~7.6)、蛋白质量浓度(0.2~0.6mg/ml)下的渗透性... 目的建立线粒体膜钙通道的检测方法,为分离纯化钙通道蛋白提供更可靠的手段。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技术,于吸光度540nm波长下测定30例沙士鼠脑线粒体膜钙通道在不同温度(30~35℃)、pH值(6.5~7.6)、蛋白质量浓度(0.2~0.6mg/ml)下的渗透性变化,以吸光度及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反映膜钙通道变化。结果pH值7.4、0.5mg/ml线粒体蛋白含量以及25℃为线粒体膜钙通道的最佳检测方法。结论建立了鼠脑线粒体膜钙通道的最佳检测方法;可用于进一步分离纯化钙通道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通道 线粒体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寄生凝集素对肿瘤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傅炜昕 梁再赋 +1 位作者 李铁英 索德泰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61,70,共4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槲寄生凝集素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测定槲寄生凝集素注射液对肿瘤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槲寄生凝集素注射液对肿瘤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关键词 槲寄生凝集索 肿瘤细胞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TSG101与MAPK/ERK信号通路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莹 曹翠萍 +3 位作者 崔泽实 王恩华 温媛媛 宋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TSG101与MAPK/ER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应用脂质体法将靶向TSG101的siRNA转染入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分别使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iRNA干扰后MCF-7中p-ERK蛋白表达的改变。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SG101...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TSG101与MAPK/ER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应用脂质体法将靶向TSG101的siRNA转染入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分别使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iRNA干扰后MCF-7中p-ERK蛋白表达的改变。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SG101、p-ERK蛋白在54例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TSG101 siRNA转染后的MCF-7中p-ERK蛋白表达明显减少。TSG101和p-ERK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4.07%、81.48%。TSG101和p-ERK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r=0.371,P<0.05)。结论 TSG101在乳腺癌中可能通过MAPK/ERK信号通路发挥生物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TSG101 SIRNA MAPK/E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色胺在豚鼠离焦性近视眼中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积文 徐艳春 +1 位作者 孙林 田小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288-290,共3页
目的:探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在豚鼠近视离焦模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4周龄的豚鼠分成2组,离焦组(18只36眼),包括离焦实验眼(右眼,戴接触镜)和离焦对照眼(左眼,未戴接触镜);空白对照组(6只12眼)除检查外不做任何... 目的:探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在豚鼠近视离焦模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4周龄的豚鼠分成2组,离焦组(18只36眼),包括离焦实验眼(右眼,戴接触镜)和离焦对照眼(左眼,未戴接触镜);空白对照组(6只12眼)除检查外不做任何干预。将PMMA接触镜配戴在离焦组豚鼠右眼前,自然光下饲养14d后除去镜片,建立近视离焦模型。近视离焦模型建立后,分别处死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豚鼠,取出眼球,分离出视网膜、脉络膜及巩膜组织。用高效液像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视网膜、脉络膜及巩膜组织中5-HT含量。结果:在豚鼠视网膜、脉络膜、巩膜内均有5-HT存在,其中脉络膜中含量最高,其次为巩膜及视网膜;离焦实验眼视网膜、脉络膜及巩膜中5-HT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离焦对照眼及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5-HT可能参与了离焦性近视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焦性近视 5-羟色胺 豚鼠 高效液像色谱/电化学检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显像剂2-[^(18)F]-A-85380的合成及大鼠脑磷屏显像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乐乐 刁尧 +2 位作者 张大龙 尹雅芙 李亚明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69-373,共5页
通过18F标记前体Me3N+-Boc-A-85380·CF3SO-3,合成了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显像剂2-[18 F]-A-85380,并探讨该显像剂在大鼠脑内的分布。采用取代法以Me3N+-Boc-A-85380·CF3SO-3为反应前体,在含氮芳香环的2位用18F进行标记,合成nAChR... 通过18F标记前体Me3N+-Boc-A-85380·CF3SO-3,合成了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显像剂2-[18 F]-A-85380,并探讨该显像剂在大鼠脑内的分布。采用取代法以Me3N+-Boc-A-85380·CF3SO-3为反应前体,在含氮芳香环的2位用18F进行标记,合成nAChRs显像剂2-[18F]-A-85380;以聚酰胺薄膜为支持介质、生理盐水为展开剂,测定标记物的标记率和放化纯度;SD大鼠4只尾静脉注射0.5mL(1.48MBq)2-[18F]-A-85380,分别在5、60、120、180min时用多聚甲醛灌流固定,取出大脑做冠状位切片,将切片与磷屏在专用暗盒内曝光30min,取出磷屏进行扫描显影。结果表明:2-[18 F]-A-85380的标记率达93%,其放化纯在标记后2、4、6h均大于90%。磷屏显像结果显示:注药后60min时磷屏所受辐射最强,所得图像光强度大于5min、120min和180min的;丘脑分布最多、皮质次之、小脑及脑干分布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8F]-A-85380 NACHRS 大鼠 磷屏显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标锰卟啉及其小鼠体内分布 被引量:1
7
作者 刁尧 刘新宁 +4 位作者 官文征 赵文瑾 刘洁 赵恂 于成国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6-320,共5页
通过131I标记锰卟啉(MnTBAP)探讨锰卟啉在小鼠体内的分布代谢。采用Iodogen法对锰卟啉进行131I标记;以聚酰胺薄膜为支持介质、生理盐水为展开剂,测定标记物的标记率和放化纯度;KM小鼠尾静脉注射131I-MnTBAP(每只185kBq,n=6),分别于注射... 通过131I标记锰卟啉(MnTBAP)探讨锰卟啉在小鼠体内的分布代谢。采用Iodogen法对锰卟啉进行131I标记;以聚酰胺薄膜为支持介质、生理盐水为展开剂,测定标记物的标记率和放化纯度;KM小鼠尾静脉注射131I-MnTBAP(每只185kBq,n=6),分别于注射后5、10、30、60、120、240、1 440min取各脏器,称重、测定计数率,计算每克组织摄取注射剂量的百分率(%ID/g)。结果表明,131I-MnTBAP标记率达96.3%,其放化纯在标记后2、24、48h分别为96%、95%、94.5%;动物实验显示131I-MnTBAP在小鼠体内广泛分布,主要经肝和肾脏进行代谢,肝、肾的放射性摄取在注入后5min时分别为8.34%ID/g、12.23%ID/g,4h时则分别下降为0.34%ID/g、0.73%ID/g,血液中放射性清除较快,注入后5min时血液中放射性摄取为5.55%ID/g,4h为0.86%ID/g。因此,碘标记锰卟啉的标记物体外稳定,体内主要经肝、肾代谢,可用于进一步的微量示踪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卟啉 放射性碘标记 体内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标EGCG及其小鼠体内生物分布 被引量:1
8
作者 刁尧 刘新宁 +6 位作者 兰振和 马婧 赵文瑾 刘洁 赵恂 于成国 崔泽实 《同位素》 CAS 2013年第2期86-90,共5页
采用Iodogen法对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进行125I标记,用Sephadex-G25层析柱分离纯化标记物,薄层层析法测定标记率和放化纯度,观察125I-EGCG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结果显示,125I-EGCG标记率达89.4%... 采用Iodogen法对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进行125I标记,用Sephadex-G25层析柱分离纯化标记物,薄层层析法测定标记率和放化纯度,观察125I-EGCG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结果显示,125I-EGCG标记率达89.4%,放化纯度为96.4%;KM小鼠尾静脉注射后,125I-EGCG在小鼠体内广泛分布,胃、小肠、颌下腺的每克组织放射性摄取率(%ID.g-1)在注入后15min达峰值,分别为15.92、5.83、11.56%ID.g-1,4h时则分别下降为2.75、1.21、2.62;血液中放射性清除较快,注入后5min时血液放射性摄取率为11.95%ID.g-1,4h为1.25%ID.g-1。结果提示,EGCG在体内主要经胃、小肠、颌下腺、肝、肾代谢,可用于进一步的微量示踪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放射性碘标记 体内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CCNG2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9
作者 刘洁 钟鸣 +3 位作者 李自娟 朱莉 郭艳 任美思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9-21,共3页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细胞周期蛋白G2(CCNG2)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成人脑cDNA文库为模板,PCR扩增人CCNG2基因,In-Fusion技术定向克隆到pENTR1A中,酶切测序鉴定后重组到pcDNA6.2TM/EmG-FP-DEST Gateway载体,构建pcDNA6.2-EmGFP-G2。将鉴...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细胞周期蛋白G2(CCNG2)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成人脑cDNA文库为模板,PCR扩增人CCNG2基因,In-Fusion技术定向克隆到pENTR1A中,酶切测序鉴定后重组到pcDNA6.2TM/EmG-FP-DEST Gateway载体,构建pcDNA6.2-EmGFP-G2。将鉴定正确的质粒瞬时转染人舌鳞癌细胞Tca-8113,24 h后观察,定量PCR检测CCNG2 mRNA表达。结果扩增得到1 032 bp的基因片段,经测序验证与GenBank中人CCNG2序列相符;pcDNA6.2-EmGFP-G2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无误。转染Tca-8113后,荧光信号除在胞质中表达外,在部分细胞的胞核DAPI染色弱信号区浓聚。转染该重组质粒后CCNG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结论成功构建了以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的CCNG2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CCNG2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G2 绿色荧光蛋白 基因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c相关磷酸化酪氨酸适配蛋白在大鼠血管衰老中的调控作用
10
作者 单海燕 张四杨 +3 位作者 赵心 李婉 于凯 白小涓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第5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Shc相关磷酸化酪氨酸适配蛋白p66^shc 在血管衰老表达的变化,对阐明血管衰老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4、10、16、24月龄组,测定各组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同时采用... 目的探讨Shc相关磷酸化酪氨酸适配蛋白p66^shc 在血管衰老表达的变化,对阐明血管衰老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4、10、16、24月龄组,测定各组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同时采用恒速注入流体方法测定大鼠颈动脉血管的顺应性,并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各组p66^shc、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3水平。结果随增龄,大鼠主动脉管壁增厚,纤维化程度增高,MDA浓度明显升高(与4月龄和10月龄相比,均P〈0.01),SOD浓度明显降低(与4月龄相比,均P〈0.01;与10月龄相比,均P〈0.05),颈动脉血管的顺应性增高、弹性速率和弹性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4月龄相比,均P〈0.01;与10月龄相比,均P〈0.05),p66^shc、Caspase.3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上调。结论血管衰老性重塑的分子机制之一可能与上调p66^shc、Caspase-3蛋白的表达有关,进一步阐明其调控机制可为延缓血管衰老、防治动脉硬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C p66 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3 血管衰老 动脉硬化 基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轮匝肌麻痹酶组织化学与超微结构研究
11
作者 郭小东 吴艺 +3 位作者 刘洁 李华 孙桂媛 石玉秀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7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目的:探讨眼轮匝肌麻痹的发病机制与面神经挫伤后肌肉功能恢复与神经再生的关系。方法:夹持wistar大鼠面神经颞支和颧支,制备眼轮匝肌麻痹模型。采用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结合染色,显微图像分析、透射电镜技术,观察眼... 目的:探讨眼轮匝肌麻痹的发病机制与面神经挫伤后肌肉功能恢复与神经再生的关系。方法:夹持wistar大鼠面神经颞支和颧支,制备眼轮匝肌麻痹模型。采用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结合染色,显微图像分析、透射电镜技术,观察眼轮匝肌及运动终板酶组织化学与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①眼轮匝肌肌纤维:术后1周直径及SDH含量开始下降,3周末降至最低,4周肌纤维直径及SDH活性开始恢复,5~8周逐渐接近正常。②运动终板:4周面积和AchE活性稍降低。5~7周逐渐下降,8周开始再生,AchE活性恢复。10周时再生运动终板增多,面积增大,AchE活性基本恢复。12周完全恢复正常。③超微结构:3周肌纤维内线粒体空泡变,嵴断裂、消失,肌原纤维间隙增宽,部分肌丝溶解,明暗带不清。4~7周突触后膜接头褶变浅、排列紊乱、局部消失。8~10周逐渐恢复,线粒体增多增大,肌丝排列较规则,突触膜接头褶清晰可见。12周恢复正常,白肌运动终板改变较其它两型明显。结论:眼轮匝肌以快缩纤维白肌为主,白肌纤维对损伤敏感,反应剧烈,恢复晚,故临床上面瘫患者眼部麻痹症状重于口部及其他面肌;其受单侧神经支配,神经纤维直径大,易损伤,程度重,神经功能恢复慢,在面神经挫伤后第12周,眼轮匝肌可重新建立神经与肌肉接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轮匝肌 琥珀酸脱氢酶 乙酰胆碱酯酶 面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