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原生物学课程整合的探索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舰 史俊岩 +3 位作者 周正任 安春丽 王桂珍 罗恩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10-112,共3页
针对教育部医学教育体系改革计划项目的要求,教研室借鉴了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课程改革经验,对部分学生实施了病原生物学课程整合。3 a来,学生和教师对整合课程的态度是积极的,实践证明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了很... 针对教育部医学教育体系改革计划项目的要求,教研室借鉴了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课程改革经验,对部分学生实施了病原生物学课程整合。3 a来,学生和教师对整合课程的态度是积极的,实践证明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整合课程在内容融合程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尚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生物学 课程整合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原生物学PBL教学模式反馈意见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史俊岩 郑兰艳 +1 位作者 王继春 罗恩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11-112,共2页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对我校88期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采用PBL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分析调查了学生对该教学法的反馈意见,明确目前PBL教学法尚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更好的实施PBL教学法提供宝贵经验。
关键词 病原生物学 PBL教学法 反馈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原生物学PBL模式教学的问题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美莲 王斯 +3 位作者 王继春 郑兰艳 史俊岩 罗恩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110-112,共3页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通过对中国医科大学90期七年制PBL教学组同学意见反馈的总结,结合负责教师在PBL讨论过程中的体会,归纳出一些在PBL教...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通过对中国医科大学90期七年制PBL教学组同学意见反馈的总结,结合负责教师在PBL讨论过程中的体会,归纳出一些在PBL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问题的总结显示PBL教学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如果可以克服其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必然可以发挥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病原生物学教学 意见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微生物实验课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5
4
作者 王雪莲 安春丽 姜晶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09-111,共3页
医学微生物学是高等医学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在本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作者就几年来教学经验谈些体会。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 实验课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地区婴幼儿RSV感染的病原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赵晓云 郭承吉 +1 位作者 蔡栩栩 赵玉坤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4-25,共2页
查明冬春季沈阳地区婴幼儿RSV感染流行情况。采用APAAP法和IFA法对 6 5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了检查。在RSV感染的高发季节由RSV引起婴幼儿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阳性率为 44 .6 0 % (2 9/ 6 5 ) ,0~ 6个月婴... 查明冬春季沈阳地区婴幼儿RSV感染流行情况。采用APAAP法和IFA法对 6 5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了检查。在RSV感染的高发季节由RSV引起婴幼儿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阳性率为 44 .6 0 % (2 9/ 6 5 ) ,0~ 6个月婴幼儿感染率最高 ,为 74.0 7% (2 0 / 2 7) ,并有明显的喘息倾向。以上结果表明RSV仍是引起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特别是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的重要病原体 ,沈阳地区仍有流行。为防止和控制RSV的流行及为RSV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下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中首例Ⅰ类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继春 Matsuoka Hiroyuki +2 位作者 Hirai Makoto 牟玲 罗恩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0-411,415,共3页
目的探索中国东北地区的葡萄糖-6-磷酸脱氧酶(G6PD)变异情况。方法采用Fujii方法筛选G6PD缺陷个体,从滤纸片上洗脱DNA,PCR扩增各外显子,通过DNA测序检测突变点。结果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现1例D6PD缺陷患者,其基因突变型为1339G>A,为G6PD... 目的探索中国东北地区的葡萄糖-6-磷酸脱氧酶(G6PD)变异情况。方法采用Fujii方法筛选G6PD缺陷个体,从滤纸片上洗脱DNA,PCR扩增各外显子,通过DNA测序检测突变点。结果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现1例D6PD缺陷患者,其基因突变型为1339G>A,为G6PD Santiago de Cuba。在东北地区其他血液样品中未发现G6PD缺陷个体(0/414)。结论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现1例G6PD Santiago de Cuba突变个体,这是中国人群中首例Ⅰ类G6PD缺陷(极重度G6PD缺陷)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性贫血 中国人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 Santiago DE CUBA 疟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免疫与感染性疾病”整合课程师资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胜军 单风平 +3 位作者 曹雅明 冯辉 王舰 杨娉婷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06-108,共3页
"微生物、免疫与感染性疾病整合课程"的师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教研室建立了《微生物、免疫与感染性疾病整合课程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通过对青年教师的系统培训,提高青年教师对免疫学相关学科的理解,使其能够胜任"... "微生物、免疫与感染性疾病整合课程"的师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教研室建立了《微生物、免疫与感染性疾病整合课程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通过对青年教师的系统培训,提高青年教师对免疫学相关学科的理解,使其能够胜任"微生物、免疫与感染性疾病整合课程"的教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课程 微生物学 免疫学 授课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生殖道主要病原体检测基因芯片的构建
8
作者 王继春 蒋志云 +3 位作者 刘瑞霞 王天骄 卢永平 赵雨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6-40,共5页
为构建可同时检测单一样品中多种病原体的复合基因芯片,检索相关细菌的16S~23SrRNA间区基因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针对不同细菌的共同序列和特异序列,设计通用引物和特异寡核苷酸探针并制成基因芯片。利用芯片对临床泌尿生殖道分泌... 为构建可同时检测单一样品中多种病原体的复合基因芯片,检索相关细菌的16S~23SrRNA间区基因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针对不同细菌的共同序列和特异序列,设计通用引物和特异寡核苷酸探针并制成基因芯片。利用芯片对临床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样本进行病原菌检测。80例样本中96%芯片检测结果与门诊回复结果符合,反馈的测序结果经BLAST软件对比分析,与其芯片检测结果一致。该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检测基因芯片设计合理,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非淋菌性尿道炎 病原体 检测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汉坦病毒NP scFv基因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
9
作者 刘兵 史俊岩 +5 位作者 王舰 王美莲 王斯 郑兰艳 牟玲 罗恩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9-32,共4页
诱导已构建的重组质粒pGEX-6P-1-scFv原核表达抗汉坦病毒核衣壳蛋白单链抗体,并用酶免疫实验检测单链抗体生物活性。用IPTG诱导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6P-1-scFv表达抗汉坦病毒NP单链抗体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并应用SDS-PAGE电泳检... 诱导已构建的重组质粒pGEX-6P-1-scFv原核表达抗汉坦病毒核衣壳蛋白单链抗体,并用酶免疫实验检测单链抗体生物活性。用IPTG诱导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6P-1-scFv表达抗汉坦病毒NP单链抗体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并应用SDS-PAGE电泳检测单链抗体融合蛋白,应用酶免疫实验检测抗NP单链抗体生物学活性。SDS-PAGE电泳检测显示,原核重组质粒pGEX-6P-1-scFv已表达分子量约为56ku的单链抗体融合蛋白;酶免疫实验检测显示,单链抗体具有与汉坦病毒NP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已构建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EX-6P-1-scFv,能够成功表达具有与汉坦病毒NP抗原特异性结合生物学活性的单链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SCFV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球孢子菌病原学鉴定及形态学参数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国九英 秦铮 +1 位作者 樊华 安春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建立粗球孢子菌的形态学参数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为粗球孢子菌病原学鉴定提供数字化资料。方法取粗球孢子菌肺感染患者痰液进行巴氏染色,应用显微镜摄像系统采集粗球孢子菌图像,通过计算机数字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粗球孢子菌的长径,... 目的建立粗球孢子菌的形态学参数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为粗球孢子菌病原学鉴定提供数字化资料。方法取粗球孢子菌肺感染患者痰液进行巴氏染色,应用显微镜摄像系统采集粗球孢子菌图像,通过计算机数字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粗球孢子菌的长径,短径,周长,面积,计算其圆球度等一系列形态学参数。应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测量粗球孢子菌297个,长径均值为70.91μm,最大值为110μm,最小值为33μm;短径均值为54.46μm,最大值为92μm,最小值为27μm;周长最大值为382μm,最小值116μm,平均值为227.60μm;面积最大值85.93mm2,最小值8.49mm2,平均值为30.75mm2。结论利用计算机数字图像分析系统和SPSS数据处理软件获得粗球孢子菌长径、短径、周长、面积、圆球度等的累加、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及95%可信区间等一系列形态学参数。粗球孢子菌形态学参数和数据的建立为量化及鉴别该菌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球孢子菌 形态学参数 数字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胆子油乳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8
11
作者 尹香菊 栾和芝 +3 位作者 安春丽 王雪莲 邴玉艳 王晓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93-395,共3页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倒置显微镜及巴氏染色法,观察药物质量浓度分别为5、10μg/ml作用下细胞形态的变化;用MTT法检测5个不同药物质量浓度(40、20、10、5、2.5μg/ml)作用下药物对...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倒置显微镜及巴氏染色法,观察药物质量浓度分别为5、10μg/ml作用下细胞形态的变化;用MTT法检测5个不同药物质量浓度(40、20、10、5、2.5μg/ml)作用下药物对细胞的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质量浓度分别为10、20μg/ml的实验组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鸦胆子油乳作用后,颈癌Hela细胞形态上都发生了改变,凋亡小体出现;鸦胆子油乳显著抑制了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作用48h后各组中抑制率都已超过60%,72h后抑制率都超过80%;鸦胆子油乳阻滞S期细胞进入G2~M期,并且有凋亡峰,10、20μg/ml药物作用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9.9%、69.8%。结论:鸦胆子油乳可有效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和阻滞细胞于S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油乳 宫颈癌细胞 增殖 细胞周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胆子油乳抑制肺癌NCI-H460细胞的增殖及其机制 被引量:22
12
作者 张晓娇 王雪莲 +2 位作者 赵峰 安春丽 王晓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9-523,共5页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在体外对人大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质量浓度鸦胆子油乳(2.5、5.0、10、20、40、80μg/ml)处理NCI-H460细胞,24、48、72h后收集细胞,MTT法检测鸦胆子油乳对NCI-H4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在体外对人大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质量浓度鸦胆子油乳(2.5、5.0、10、20、40、80μg/ml)处理NCI-H460细胞,24、48、72h后收集细胞,MTT法检测鸦胆子油乳对NCI-H4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吉姆萨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NCI-H460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测定NCI-H460细胞凋亡率;caspase-3酶活性试剂盒检测NCI-H460细胞caspase-3酶活性。结果:鸦胆子油乳可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NCI-H460细胞的增殖,80μg/ml鸦胆子油乳作用72h时的抑制率达(91.07±1.60)%。鸦胆子油乳作用后,NCI-H460细胞呈现典型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10、20和40μg/ml鸦胆子油乳作用48h后,NCI-H460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23±4.30)%、(54.14±3.09)%和(61.57±7.28)%(P<0.01)。鸦胆子油乳可剂量依赖性上调NCI-H460细胞caspase-3酶活性,40μg/ml鸦胆子油乳时caspase-3酶活性为(1.07±0.07)μmol/μg,是对照组的4.97倍(P<0.01)。结论:鸦胆子油乳可能通过活化caspase-3诱导NCI-H460细胞凋亡,抑制NCI-H460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NCI-H460细胞 鸦胆子油乳 凋亡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胆子油乳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抑制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晓娜 马力 +3 位作者 安春丽 肖纯凌 王雪莲 王冬冬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4-497,共4页
目的:探讨鸦胆子(Brucea javanica)油乳在体外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鸦胆子油乳(2.5、5.0、10、20、40、80μg/ml)作用于SiHa细胞24、48、72h,以MTT法检测鸦胆子油乳对SiH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 目的:探讨鸦胆子(Brucea javanica)油乳在体外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鸦胆子油乳(2.5、5.0、10、20、40、80μg/ml)作用于SiHa细胞24、48、72h,以MTT法检测鸦胆子油乳对SiH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SiHa细胞基因组DNA片段化改变;流式细胞术测定AnnexinV/PI双染色后SiHa细胞凋亡率。结果:MTT结果显示,鸦胆子油乳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对SiHa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80μg/ml药物作用72h时的抑制率可达92.43%;20μg/ml药物作用后,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出现凋亡小体,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细胞凋亡特征性的DNA片段化"梯状"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10、20、40μg/ml药物组作用48h后凋亡率分别为(8.02±2.41)%、(51.60±7.67)%、(77.22±5.80)%。结论:鸦胆子油乳能够抑制SiHa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诱导SiHa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SIHA细胞 鸦胆子油乳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活性地龙肽的制备及其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傅炜昕 董占双 +4 位作者 李铁英 许静 纪晓莉 贾秀坤 梁再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0-652,共3页
目的:提取低分子量免疫活性地龙肽,并就其对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进行体外研究。方法:采用粗分离、凝胶过滤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地龙肽;采用乳酸脱氢酶法测定NK细胞活性。结果:用凝胶过滤层析分离得到地龙肽T(分子... 目的:提取低分子量免疫活性地龙肽,并就其对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进行体外研究。方法:采用粗分离、凝胶过滤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地龙肽;采用乳酸脱氢酶法测定NK细胞活性。结果:用凝胶过滤层析分离得到地龙肽T(分子量8000~20000,含有7种蛋白)。用离子交换层析又将地龙肽T分为A、B两部分,地龙肽A由5种蛋白组成,其中有4种分子量在13000以下;地龙肽B仅由一种蛋白构成,分子量约11000;地龙肽A和T可明显提高NK细胞的活性;地龙肽A、B和T皆可减弱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的免疫抑制作用,提高NK细胞的杀伤率。结论:地龙肽T、A单独应用即可以增强NK细胞的活性,并与IL-2具有协同作用;地龙肽T、A和B还可以拮抗地塞米松、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肽 自然杀伤细胞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干扰RNA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株HPV18 E6、E7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雪莲 逯晓波 +2 位作者 安春丽 姜晶 尹香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45-549,共5页
目的:以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8型E6基因为靶点,研究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HPV18基因组中恶性转化基因E6、E7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内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细胞培养液阴... 目的:以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8型E6基因为靶点,研究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HPV18基因组中恶性转化基因E6、E7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内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细胞培养液阴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无关序列siRNA对照组(无关序列对照组)及转染HPV18 E6-siRNA实验组(siRNA实验组)。设计并合成HPV18 E6-siRNA及无关序列siRNA,转染Hela细胞后,RT-PCR检测转染后48、120 h细胞内HPV18E6、E7mRNA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48 h细胞内HPV18 E7和P53蛋白的变化。结果:siRNA转染Hela细胞的效率约为85%。siRNA转染后48 h,实验组细胞内HPV18E6、E7mRNA及E7蛋白含量降低,其含量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的33.33%、36.78%及33.84%;实验组细胞内P53蛋白含量增加,其含量为阴性对照组的2.194倍。siRNA转染后120 h,实验组细胞HPV18E6、E7mRNA含量恢复为阴性对照组的90.91%、101.60%。结论:HPV18 E6-siRNA体外能明显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HPV18E6、E7基因的表达,增加细胞内肿瘤抑制因子P53蛋白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 宫颈癌细胞 人乳头瘤病毒 E6基因 E7基因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超声异常标记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晓彩 郑兰艳 +4 位作者 郝苗 金莺 冯小静 周卫卫 庞泓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54-656,共3页
在妊娠早期和中期对胎儿进行超声检查,发现异常者行羊膜腔穿刺或脐静脉穿刺,进行胎儿染色体的核型分析。结果发现因超声异常行羊水诊断109例,染色体异常24例,多态2例,异常率22.42%;因超声异常行脐血诊断454例,染色体异常50例,多态38例,... 在妊娠早期和中期对胎儿进行超声检查,发现异常者行羊膜腔穿刺或脐静脉穿刺,进行胎儿染色体的核型分析。结果发现因超声异常行羊水诊断109例,染色体异常24例,多态2例,异常率22.42%;因超声异常行脐血诊断454例,染色体异常50例,多态38例,异常率11.16%。认为超声检查异常是胎儿产前遗传学诊断的重要筛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染色体 异常胎儿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标记肺炎支原体重组蛋白抗体检测抗原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17
作者 曾晶晶 何梦博 +2 位作者 赵芝娜 周世冠 王桂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04-707,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用CdSe/ZnS量子点标记技术用于肺炎支原体检测的方法。方法用重组Mp P1蛋白免疫动物制备免疫血清,硫酸铵沉淀法及离子层析法纯化IgG抗体,纯化抗体用CdSe/ZnS量子点标记,离心沉淀法纯化标记产物。用标记抗体检测Mp抗原。结... 目的建立一种用CdSe/ZnS量子点标记技术用于肺炎支原体检测的方法。方法用重组Mp P1蛋白免疫动物制备免疫血清,硫酸铵沉淀法及离子层析法纯化IgG抗体,纯化抗体用CdSe/ZnS量子点标记,离心沉淀法纯化标记产物。用标记抗体检测Mp抗原。结果量子点标记抗体直接玻片荧光法检测Mp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检测灵敏度在0.001μg/mL),且与呼吸道常见病原菌无交叉反应。结论成功建立量子点标记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抗原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的优良,适用于Mp感染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量子点标记技术 抗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感染小鼠Th1/Th2平衡状况及Tim-3 mRNA的表达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颖 赵芝娜 +2 位作者 陈楠 司文 王桂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90-1094,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Tim-3mRNA的表达水平及IFN-γ、IL-4的含量,初步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鼠Th1/Th2细胞的动态变化及Tim-3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通过滴鼻感染建立肺炎支原体肺炎小鼠模型,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分别于感染后3d、5d、7d、14d、21d取... 目的通过检测Tim-3mRNA的表达水平及IFN-γ、IL-4的含量,初步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鼠Th1/Th2细胞的动态变化及Tim-3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通过滴鼻感染建立肺炎支原体肺炎小鼠模型,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分别于感染后3d、5d、7d、14d、21d取材,应用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和脾脏Tim-3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IFN-γ、IL-4的含量。结果实验组IFN-γ于3d出现升高(t=2.309,P<0.05),5dIFN-γ开始下降,而IL-4于3d开始升高并一直持续到7d(t=6.436,P<0.05),之后逐渐恢复正常,肺组织和脾脏Tim-3mRNA的表达均于5d达到峰值(t=4.727,P<0.05;t=7.962,P<0.05),且肺组织和脾脏Tim-3mRNA表达量与IL-4呈正相关(r=0.561,P<0.05;r=0.462,P<0.05),从5d开始与IFN-γ呈负相关(r=-0.379,P<0.05;r=-0.431,P<0.05)。结论小鼠感染肺炎支原体后Th1/Th2失衡,以Th2介导的免疫反应为主;Tim-3可能参与了感染后对Th1细胞的负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白细胞介素-4 干扰素-Γ 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3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容积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技术在正常胎儿主动脉弓和头臂血管发出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颖 王彧 王美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二维及三维容积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技术在显示正常胎儿主动脉弓及头臂血管发出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门诊进行常规产科超声检查的150例孕妇(150例正常胎儿)为研究对象。将胎... 目的探讨二维及三维容积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技术在显示正常胎儿主动脉弓及头臂血管发出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门诊进行常规产科超声检查的150例孕妇(150例正常胎儿)为研究对象。将胎儿按孕周分为19~22周、23~26周、27~30周、31~34周4组。胎儿矢状面连续超声检查,观察并计数主动脉弓及头臂血管;胎儿矢状面采集心脏三维容积数据,同时开启彩色多普勒功能。利用图像后处理软件对容积数据分析重建,获取胎儿主动脉弓及头臂血管的三维图像,观察并计数主动脉弓及头臂血管。比较两种方法显示主动脉弓及头臂血管情况。结果孕〈31周胎儿三维容积超声较二维超声能够显示更多的头臂血管;而孕≥31周胎儿二维超声明显优于三维容积超声。结论利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对胎儿矢状面行连续超声检查可有效显示胎儿主动脉弓及头臂血管的发出。在孕周较小时,利用三维容积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技术可更好地显示胎儿主动脉弓及头臂血管的发出,且三维重建图像直观、立体,有助于理解心脏大血管的空间立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主动脉弓 三维容积超声 彩色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0
作者 吕沐天 孙颖 +1 位作者 刘沛 罗恩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2期86-88,共3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是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其研究结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之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从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重点介绍新布尼亚病毒引起的发热伴血小...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是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其研究结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之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从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重点介绍新布尼亚病毒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