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TSD样大鼠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凋亡及其TMP活性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冬娟 肖冰 +2 位作者 王恩华 韩芳 石玉秀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83-985,1000,共4页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大鼠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凋亡及三偏磷酸酶(TMP)活性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SPS刺激方法,建立PTSD样大鼠SPS模型,随机分为SPS刺激后1 d、7 d、14 d和正常对照组,应用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透...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大鼠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凋亡及三偏磷酸酶(TMP)活性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SPS刺激方法,建立PTSD样大鼠SPS模型,随机分为SPS刺激后1 d、7 d、14 d和正常对照组,应用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透射电镜和酶组化方法,分别对各组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凋亡及其TMP活性变化的观察和定量检测。结果 SPS刺激后1 d、7 d、14 d中缝背核神经元出现了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形态学改变、其凋亡率明显增加、TMP活性表达明显比正常对照组增强,并于7 d达到高峰。结论 PTSD样大鼠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出现凋亡,凋亡率增加的同时TMP活性增强,提示TMP参与了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的凋亡产物的降解与处理过程,脑桥体积缩小可能与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SD 中缝背核 神经元 细胞凋亡 T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SD样大鼠杏仁核神经元内质网分子伴侣钙网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冬娟 肖冰 石玉秀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78-981,共4页
目的检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杏仁核内质网分子伴侣钙网蛋白(CRT)表达的变化。方法建立无连续单一刺激(SPS)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SPS刺激后1 d组(SPS1d)、7 d组(SPS7d)、14 d组(SPS14d)及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 目的检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杏仁核内质网分子伴侣钙网蛋白(CRT)表达的变化。方法建立无连续单一刺激(SPS)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SPS刺激后1 d组(SPS1d)、7 d组(SPS7d)、14 d组(SPS14d)及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透射电镜技术,检测各组杏仁核神经元CRT表达变化及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PS各组神经元CRT阳性表达均增加(P<0.001),尤以SPS7d组最为明显。SPS各组神经元细胞核及粗面内质网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 SPS可诱导PTSD样大鼠过度内质网应激,引发杏仁核CRT表达上调并通过内质网径路发生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杏仁核 神经元 钙网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动眼神经核神经元5-羟色胺1A受体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冬娟 韩芳 +4 位作者 肖冰 罗斐斐 徐盟 王恩华 石玉秀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动眼神经核神经元5-羟色胺1A(5-HT1A)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无连续单一刺激(SPS)方法,建立PTSD样大鼠SPS模型,随机分为SPS后1 d、4 d和7 d组及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和透射电镜技术...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动眼神经核神经元5-羟色胺1A(5-HT1A)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无连续单一刺激(SPS)方法,建立PTSD样大鼠SPS模型,随机分为SPS后1 d、4 d和7 d组及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和透射电镜技术,检测动眼神经核神经元5-HT1A受体表达的变化,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SPS后大鼠动眼神经核神经元5-HT1A受体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尤以SPS后7 d组最为明显;神经元超微结构也发生改变。结论 SPS刺激可促进大鼠动眼神经核神经元5-HT1A受体的表达增强,进而导致神经递质紊乱,影响动眼神经核支配眼球肌的运动功能,出现相应的PTSD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动眼神经核 5-羟色胺1A受体 神经元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