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发育与遗传学整合课程教学体会 被引量:12
1
作者 邱广蓉 李晓明 +8 位作者 陈芳杰 李春义 刘洪 李福才 金春莲 孙桂媛 刘彩霞 赵彦艳 孙开来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7-403,共7页
人类发育与遗传学整合课程体系的建立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通过整合教学内容,稳定教学队伍、开展教材建设、实施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等进一步完善了整合课程体系,确立了整合+PBL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切实可行... 人类发育与遗传学整合课程体系的建立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通过整合教学内容,稳定教学队伍、开展教材建设、实施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等进一步完善了整合课程体系,确立了整合+PBL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切实可行,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上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发育与遗传学 整合课程 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PBL)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汉族人群7p14-15区域内9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分析
2
作者 娄毅 邱广蓉 +3 位作者 辛娜 刘红波 孙桂凤 孙开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分析东北汉族人群中7p14-15区域内9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荧光标记PCR扩增技术和毛细管电泳方法,对7p14-15区域内9个STR多态位点在100名随机选取的无血缘关系的东北汉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 目的:分析东北汉族人群中7p14-15区域内9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荧光标记PCR扩增技术和毛细管电泳方法,对7p14-15区域内9个STR多态位点在100名随机选取的无血缘关系的东北汉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在东北汉族人群中,7p14-15区域的D7S526、D7S690、D7S2252、D7S817、D7S683、D7S656、D7S484、D7S2250、D7S2251位点分别检测出6、6、8、6、4、6、7、8和7个等位基因,17、19、29、17、10、17、24、27和22种基因型,杂合度分别为84%、85%、79%、82%、79%、85%、89%、88%和83%。结论:7p14-15区域的9个STR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并在东北汉族人群中呈现较好的遗传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串联重复序列 遗传多态性 Hardy—Weinberg平衡 7p14—15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XD13、FHL1和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莉莉 富伟能 +1 位作者 李增刚 孙开来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50,共5页
为研究HOXD13、FHL1和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关系,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检测HOXD13基因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个体中的突变,应用半定量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OXD13、FHL1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并用软件预测FHL... 为研究HOXD13、FHL1和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关系,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检测HOXD13基因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个体中的突变,应用半定量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OXD13、FHL1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并用软件预测FHL1基因上游HOXD13的结合位点,凝胶阻滞试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验证HOXD13和FHL1的相互作用。结果84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中未发现HOXD13基因编码区突变存在。与同期正常足部肌肉组织相比HOXD13(33.3%),FHL1(46.6%)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肌肉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EMSA结果表明,当HOXD13存在时出现特异的DNA阻滞条带。上述结果说明:HOXD13的编码区突变可能不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发生的原因,而HOXD13和FHL1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与马蹄内翻足畸形的发生有关,HOXD13可能通过直接调控FHL1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HOXD13 FHL1 突变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小鼠不同组织有效提取总RNA的一种简单方法 被引量:7
4
作者 宋军 张鸣镝 +3 位作者 张学 金春莲 孙开来 唐小任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43-145,共3页
从小鼠不同组织有效提取总RNA的一种简单方法宋军,张鸣镝,张学,金春莲,孙开来(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唐小任(日本筑波理化学研究所DNA银行)关键词总RNA;Northern印迹在研究动物的基因及某... 从小鼠不同组织有效提取总RNA的一种简单方法宋军,张鸣镝,张学,金春莲,孙开来(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唐小任(日本筑波理化学研究所DNA银行)关键词总RNA;Northern印迹在研究动物的基因及某些人类遗传病基因的过程中,常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RNA NORTHERN印迹 RNA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I3、EN1基因在单纯性马蹄内翻足发生中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曹东华 王谦 +3 位作者 林长坤 王正东 张炫 金春莲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14-1220,共7页
为了探讨人类GLI3基因在单纯性马蹄内翻足(Idiopathic 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varus,ICTEV)发生时所起的作用,文章构建了大鼠Gli3基因启动子区域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来分析Gli3基因启动子的活性,并利用P-Match软件预测大鼠Gli3... 为了探讨人类GLI3基因在单纯性马蹄内翻足(Idiopathic 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varus,ICTEV)发生时所起的作用,文章构建了大鼠Gli3基因启动子区域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来分析Gli3基因启动子的活性,并利用P-Match软件预测大鼠Gli3基因启动子区域可能的调控元件,应用ChIP实验加以验证。并利用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分析大鼠En1与ICTEV的相关性。经P-Match软件预测,Gli3基因启动子区域有3个转录因子En1的可能结合位点,经ChIP实验证实位点1是真正结合位点。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都证实En1基因在马蹄内翻足模型鼠中表达下降。结果提示大鼠的转录因子En1可能是Gli3基因的上游负调控元件。在ICTEV患者中,很可能是由于EN1基因表达水平的下降导致了GLI3基因表达水平的上升,最终导致ICTEV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I3基因 EN1基因 单纯性马蹄内翻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8基因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疾病中的表达 被引量:6
6
作者 付浩 王旭光 +3 位作者 富伟能 孙秀菊 袁媛 孙开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8(IL-8)基因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性胃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44例H.pylori相关性胃疾病胃黏膜标本中IL-8蛋白表达,其中浅表性胃炎54例、胃溃疡33例、萎缩性胃炎57例;另外探讨了72例不...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8(IL-8)基因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性胃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44例H.pylori相关性胃疾病胃黏膜标本中IL-8蛋白表达,其中浅表性胃炎54例、胃溃疡33例、萎缩性胃炎57例;另外探讨了72例不同胃黏膜标本H.pylori感染及其根除治疗对IL-8蛋白产生的影响。结果胃疾病IL-8蛋白阳性表达率H.pylori阳性组高于H.pylori阴性组(55.4%,40.3%);浅表性胃炎IL-8蛋白阳性表达率H.pylori阳性组高于H.pylori阴性组(P<0.05);胃溃疡和萎缩性胃炎IL-8蛋白阳性表达率H.pylori阳性组高于H.pylori阴性组。H.pylori阳性组和H.pylori阴性组从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中IL-8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上升(P<0.05)。根除H.pylori治疗后IL-8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根除H.pylori治疗前。结论IL-8表达增强可能与HP相关性胃疾病有关。H.pylori感染可能通过IL-8介导促进癌前状态的发生。根除H.pylori治疗可以影响癌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8 幽门螺杆菌 癌前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eihauer抗酸染色法标记母血中的胎儿有核红细胞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维瑜 金春莲 +3 位作者 刘丽英 林长坤 王雁 孙开来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9-292,共4页
以18例孕7~25周的孕妇外周血为材料,经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初步富集胎儿有核红细胞。然后用Kleihauer抗酸染色法进行标记,结果阳性胎儿有核红细胞的胞浆呈深红色,而母亲的有核红细胞胞浆无色。显微操作法获取单个胎儿有核红细胞... 以18例孕7~25周的孕妇外周血为材料,经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初步富集胎儿有核红细胞。然后用Kleihauer抗酸染色法进行标记,结果阳性胎儿有核红细胞的胞浆呈深红色,而母亲的有核红细胞胞浆无色。显微操作法获取单个胎儿有核红细胞,经全基因组扩增后,产物进行性别鉴定及STR连锁分析检测,验证有核红细胞的来源,并完成9例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的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应用Kleihauer抗酸染色法标记胎儿有核红细胞,它是一种快速、简单、直接的化学染色方法,更易于推广到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eihauer抗酸染色法 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 有核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10对引物多重PCR方法检测DMD基因缺失 被引量:3
8
作者 林长坤 姜懿凌 +3 位作者 王谦 曹东华 崔婉婷 金春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46-348,共3页
目的建立适合于Duchenne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临床基因诊断的10对引物多重PCR方法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提55例DMD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外周血DNA,选取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的10对外显子引物,应用多重PCR反应方法 ,同时扩增10个... 目的建立适合于Duchenne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临床基因诊断的10对引物多重PCR方法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提55例DMD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外周血DNA,选取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的10对外显子引物,应用多重PCR反应方法 ,同时扩增10个特异性片段,扩增产物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 55例DMD患者中,28例(50.9%)存在外显子缺失,27例(49.1%)未检测到缺失;25例缺失片段集中于第45~53外显子,3例缺失片段集中于第12~19外显子。第50外显子缺失频率最高;其次为外显子45、47、51、52,再次之为外显子12、53。结论 DMD基因缺失片段主要分布于第45~53、12~19外显子2个缺失热点区域。该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是检测DMD基因缺失的首选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肌营养不良 基因缺失 多重PCR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与肿瘤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 被引量:12
9
作者 吴易阳 李岭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19-1428,共10页
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代谢、生长、增殖、应激、发育和凋亡等生命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干扰这些通路将可能影响细胞的正常发育,甚至导致肿瘤。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在转录后水平负调节基因表达的一类长度约2... 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代谢、生长、增殖、应激、发育和凋亡等生命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干扰这些通路将可能影响细胞的正常发育,甚至导致肿瘤。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在转录后水平负调节基因表达的一类长度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RNA,其靶基因数目众多,生物学功能广泛。在多种肿瘤中发现了miRNA的异常表达,提示后者与肿瘤发生有关,可能机制为调控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此外亦发现miRNA的靶基因有许多作用于肿瘤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miRNA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功能预示其将成为人类癌症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肿瘤 肿瘤发生 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二核苷酸重复多态DMD产前基因诊断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金春莲 林长坤 +3 位作者 武盈玉 姜莉 曲陆荣 孙开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应用二核苷酸重复多态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基因诊断,探讨DMD产前基因诊断方案及其可行性。方法: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初步分析Dystrophin基因内含子49和45的(CA)n多态分布... 目的:应用二核苷酸重复多态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基因诊断,探讨DMD产前基因诊断方案及其可行性。方法: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初步分析Dystrophin基因内含子49和45的(CA)n多态分布的基础上,以Dystrophin基因5′端(CA)n多态和内含子45,49,50以及3′端(CA)n多态为遗传标记,单体型连锁分析的同时直接检测缺失相结合的方法。结果:Dystrophin基因内含子49和45的(CA)n多态共检测到7个和6个等位片段,实际检出的杂合子率为86.6%和73%;在东北地区首次成功地完成了8个家系9例DMD产前基因诊断。结论:该方法不分缺失型和非缺失型一步完成诊断,是临床产前基因诊断较理想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型 肌营养不良症 二核苷酸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癌染色体6q25区域的杂合性丢失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康宁 徐振明 +3 位作者 李福才 高红明 富伟能 孙开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 :在 6 q2 5区域内筛查喉癌相关的基因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Ⅱ (IGF2R)基因及脆性位点FRA6E在喉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在 6 q2 5区域选择 3个微卫星多态标记 ,其中D6S980位于IGF2R的 5’端且与FRA6E紧密连锁。应用聚合酶链... 目的 :在 6 q2 5区域内筛查喉癌相关的基因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Ⅱ (IGF2R)基因及脆性位点FRA6E在喉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在 6 q2 5区域选择 3个微卫星多态标记 ,其中D6S980位于IGF2R的 5’端且与FRA6E紧密连锁。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聚丙烯酰胺尿素凝胶电泳 DNA银染方法对 70例喉癌进行杂合性丢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 (MI)分析。结果 :在这 3个痤位上 ,喉癌LOH频率以D6S980处最高 ,达 4 1.4 % ,MI频率为 2 6 .8%。总的异常频率为 6 8.2 %。LOH和MI与喉癌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提示IGF2R可能是喉癌相关的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Ⅱ基因 脆性位点FRA6E 杂合性丢失 微卫星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4-2对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德勇 陈升 +1 位作者 王野 富伟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3-395,共3页
目的探讨miR-24-2对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法将miR-24-2模拟物转染入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将U-2OS细胞分为miR-24-2模拟物转染组、miR-24-2抑制剂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4组。转染后采用实时定... 目的探讨miR-24-2对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法将miR-24-2模拟物转染入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将U-2OS细胞分为miR-24-2模拟物转染组、miR-24-2抑制剂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4组。转染后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细胞miR-24-2的表达水平,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与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miR-24-2模拟物转染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而miR-24-2抑制剂转染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结论 miR-24-2能够抑制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的体外增殖能力,可望成为骨肉瘤治疗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4-2 骨肉瘤 转染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导管腺癌中SMURF1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曦 宋少伟 +4 位作者 马刚 马志刚 孟凡斌 李英慧 郭克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30-532,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腺癌中Smad特异性E3泛素蛋白连接酶1(SMURF1)基因表达水平的异常情况。方法以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31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SMURF1 mRNA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相应标本中SMURF1...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腺癌中Smad特异性E3泛素蛋白连接酶1(SMURF1)基因表达水平的异常情况。方法以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31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SMURF1 mRNA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相应标本中SMURF1蛋白水平的异常情况。结果在31例病例中,肿瘤组织SMURF1 mRNA表达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的有20例,统计分析结果肿瘤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其中19例中同时存在SMURF1蛋白的高表达(P<0.01)。结论胰腺导管腺癌中SMURF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这可能是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另一新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Smad特异性E3泛素蛋白连接酶1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测序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3
14
作者 贺光 邱广蓉 孙开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6-367,共2页
DNA测序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进行其他研究的基础和前提。DNA测序方法有酶促双脱氧法和化学法。在DNA测序中存在一些问题 ,可能降低测序的效能 ,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及重复性。本文就测序中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作简... DNA测序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进行其他研究的基础和前提。DNA测序方法有酶促双脱氧法和化学法。在DNA测序中存在一些问题 ,可能降低测序的效能 ,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及重复性。本文就测序中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作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测序 酶促双脱氧法 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HIT基因与脊索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德勇 刘庆阳 +3 位作者 韩壮 吕刚 富伟能 张维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fragilehistidinetriad ,FHIT)基因在脊索瘤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FHIT基因内 3个微卫星多态标记对 18例脊索瘤进行杂合性丢失 (lossofhetorozygosity ,L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 (microsatelliteinsta...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fragilehistidinetriad ,FHIT)基因在脊索瘤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FHIT基因内 3个微卫星多态标记对 18例脊索瘤进行杂合性丢失 (lossofhetorozygosity ,L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 (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 ,MI)。 结果 :在 18例脊索瘤标本中 ,LOH的总发生率为 44 .4% ,其中在D3S 130 0 ,D3S 4130和D3S 12 34的LOH发生率为 37.5 %、2 6 .7%、2 3.1%。MI总发生率为 33.3% ,3个位点的MI发生率分别为 2 5 %、13.3%、15 .4%。微卫星多态分析表明 ,FHIT基因在脊索瘤中既存在杂合性丢失 ,又存在微卫星不稳定现象。结论 :FHIT基因参与了脊索瘤的发生 ,可能是脊索瘤候选抑癌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HIT基因 脊索瘤 相关性研究 杂合性丢失 微卫星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细胞系APAF-1cDNA类型与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富伟能 付志民 +3 位作者 郭艳 刘佳 杨强 孙开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白血病细胞系APAF-1cDNA的结构差异及其与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结合测序方法研究白血病细胞系K562和CEM/VLB100APAF-1cDNA类型;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析两个细胞系APAF-1基因的表达水平;检测caspase-3活性... 目的:探讨白血病细胞系APAF-1cDNA的结构差异及其与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结合测序方法研究白血病细胞系K562和CEM/VLB100APAF-1cDNA类型;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析两个细胞系APAF-1基因的表达水平;检测caspase-3活性以比较APAF-1基因在两个细胞系的功能差异。结果:测序结果K562和CEM/VLB100APAF-1cDNA分别属于APAF-1XL和APAF-1L型,两个细胞系APAF-1mRNA表达水平无差异。K562细胞中APAF-1蛋白表达水平和caspase-3活性明显低于CEM/VLB100。结论:APAF-1的结构差异影响了APAF-1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是造成caspase-3活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APAF-1 凋亡 cNDA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健康汉族人群FⅧ基因内含子13(CA)n多态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长坤 金春莲 +1 位作者 王敏 孙开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7-338,共2页
目的 :探讨东北地区健康人群FⅧ基因内含子 13的二核苷酸CA重复多态分布 ,为甲型血友病基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同位素 (α 3 2 PdCTP)掺入的PCR方法检测无遗传关系的健康汉族个体 44例 ,男 3例 ,女41例 ,总计 85条X染色体。结果 ... 目的 :探讨东北地区健康人群FⅧ基因内含子 13的二核苷酸CA重复多态分布 ,为甲型血友病基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同位素 (α 3 2 PdCTP)掺入的PCR方法检测无遗传关系的健康汉族个体 44例 ,男 3例 ,女41例 ,总计 85条X染色体。结果 :检出 7种不同长度的等位基因片段 ,其长度在 130~ 15 0bP之间 ,从最短片段开始 ,依次为A ,B ,C ,D ,E ,F ,G。各等位基因频率为 :A :0 .0 2 35 ,B :0 .76 47,C :0 .0 2 35 ,D :0 .0 471,E :0 .0 70 6 ,F :0 .0 5 88,G :0 .0 118。计算可提供信息量为 40 .16 % ,实际检测到的杂合子率为 39.0 2 % (16 /4 1)。结论 :FⅧ基因内含子 13(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血友病 FⅧ基因 内含子13 CA重复多态 血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适应诱发胶质瘤耐药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光宇 赵彦艳 +3 位作者 李英慧 王郡 刘洪 付凌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01-304,共4页
目的:明确低氧预适应诱发胶质瘤细胞系SK-N-SH对BCNU的耐药,研究在低氧预适应的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300μmol/L CoCl2预处理SK-N-SH细胞3小时,24小时后以BCNU刺激细胞,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的... 目的:明确低氧预适应诱发胶质瘤细胞系SK-N-SH对BCNU的耐药,研究在低氧预适应的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300μmol/L CoCl2预处理SK-N-SH细胞3小时,24小时后以BCNU刺激细胞,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的凋亡。RT-PCR技术检测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300μmol/L CoCl2预处理可以明显增加细胞在BCNU条件下的增殖能力,减少凋亡。预适应可以上调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同时可以上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下调凋亡促进基因Apaf-1的表达。这些调节作用可被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抑制剂7-NI抑制。结论:300μmol/L CoCl2预处理SK-N-SH细胞3小时可以增加肿瘤细胞对BCNU的耐药作用。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在预适应中可调节Bcl-2和Apaf-1基因的表达从而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预适应 神经型一氧化氮含酶 凋亡 化疗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肾293细胞中乙酰转移酶p300对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2基因表达的调节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英慧 李家亓 +2 位作者 孙陆 初国铭 孙志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一氧化氮(NO)在高血压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2(DDAH2)可调节NO生物合成。本研究以乙酰转移酶p300为乙酰化作用因素,鉴定人胚肾293(human embryonic kidney 293,HEK293)细胞中乙酰化是否参与调节DDAH2基因的... 目的:一氧化氮(NO)在高血压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2(DDAH2)可调节NO生物合成。本研究以乙酰转移酶p300为乙酰化作用因素,鉴定人胚肾293(human embryonic kidney 293,HEK293)细胞中乙酰化是否参与调节DDAH2基因的表达。方法:以人胚肾HEK293细胞为研究对象,转染野生型及乙酰转移酶(HAT)结构域缺失的突变型p300表达载体,应用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载体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方法鉴定野生型及突变型p300对DDAH2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软件分析DDAH2启动子结构;构建DDAH2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系统检测野生型及突变型p300对DDAH2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两种p300表达载体的HEK293细胞中p300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结果证明野生型p300可显著升高DDAH2 mRNA表达(P<0.05),而HAT结构域缺失的突变型p300无此作用(P>0.05);软件分析结果显示DDAH2启动子区存在多种潜在的受乙酰化调控的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构建了两个DDAH2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分别命名为pGL530w和pGL171w;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证明基础条件下,pGL530w和pGL171w具有较高的活性(P<0.05),野生型p300可显著升高二者活性,但突变型p300对二者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人胚肾HEK293细胞中p300介导的乙酰化可通过调节DDAH2基因启动子活性,从而参与调节DDAH2基因表达。这一机制可能在肾脏组织NO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在高血压发生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2 一氧化氮 乙酰化 P300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细胞中乙酰化对NOS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调节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英慧 陈芳杰 +1 位作者 李春义 赵彦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4-205,209,共3页
目的探讨乙酰化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中NOS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系列截短的NOS1 5′侧翼序列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应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分析SK-N-SH细胞中NOS1启动子活性,并比较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目的探讨乙酰化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中NOS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系列截短的NOS1 5′侧翼序列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应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分析SK-N-SH细胞中NOS1启动子活性,并比较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刺激前后启动子活性的变化。结果构建并鉴定了系列截短的NOS1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在NOS1基因启动子区鉴定了两个正调控区域和两个负调控区域,同时TSA可上调不同长度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结论乙酰化参与调节神经细胞中NOS1基因启动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S1 乙酰化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