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留学生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被引量:2
1
作者 郑丽 王金岩 +2 位作者 王庆辉 冯辉 孙逊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04-2407,共4页
如何调整、优化线上教学方法,探索新型、适合我国留学生授课的教学模式,成为目前留学生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次教学改革根据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的特点,针对时差严重影响授课质量的问题,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调整与优化,... 如何调整、优化线上教学方法,探索新型、适合我国留学生授课的教学模式,成为目前留学生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次教学改革根据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的特点,针对时差严重影响授课质量的问题,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调整与优化,采用教师主讲+学生自主学习+师生讨论反馈的模式,进行医学免疫学课程线上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本次教学改革充分激活了留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益于留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学习模式,很好地克服了留学生授课过程中存在的时差问题,弥补了线上听课效果差的不足,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留学生 线上教学 时差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医学免疫学教学差异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郑丽 冯辉 单风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6期80-81,共2页
随着我国医学高等教育日趋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对到中国留学产生兴趣,留学生进入我国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现象日益普遍,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结合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免疫学授课的实际情况,对中外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随着我国医学高等教育日趋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对到中国留学产生兴趣,留学生进入我国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现象日益普遍,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结合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免疫学授课的实际情况,对中外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设置、内容分布和教学方法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国外的免疫学课程设置、教案及教学法均不同程度比我国具有先进之处,值得学习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教育 教育质量 医学免疫学 教学大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医学免疫学PBL授课效果探索教育改革的途径 被引量:3
3
作者 曹妍 许亮子 单风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56-1558,共3页
上世纪六十年代,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试行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被称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ning,PBL)。它是指在医学教学中,以病人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在该过程中,学生围绕问题... 上世纪六十年代,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试行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被称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ning,PBL)。它是指在医学教学中,以病人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在该过程中,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推理和分析,教师只起到导向作用[1]。其特点就是打破学科界限,教师引导学生主体,进行自主的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教育改革 授课效果 PBL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模式 小组讨论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医精神引导下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建设 被引量:6
4
作者 庞维 赵阳 +3 位作者 祁赞梅 冯辉 孙逊 李胜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8-1221,共4页
红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思想文化体系,可以作为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精神支持和文化内涵。医学免疫学进行课程思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其中融入红医元素进行课程设计和实施,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红医人才。
关键词 红医精神 课程思政 医学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免疫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5+3”一体化本科教学中的初探 被引量:26
5
作者 冯辉 刘飞 +3 位作者 李成 王晓楠 孙逊 祁赞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226-2228,2231,共4页
“5+3”一体化是我国为培养卓越医师而实施的一种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积极性是“5+3”一体化本科阶段教育的关键。我校“5+3”一体化本科医学免疫学教学中,课题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线上课... “5+3”一体化是我国为培养卓越医师而实施的一种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积极性是“5+3”一体化本科阶段教育的关键。我校“5+3”一体化本科医学免疫学教学中,课题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线上课程和习题库资源辅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将PBL、CBL、TBL授课模式整合入线下教学过程,同时利用雨课堂协助线下课程管理,兼顾线上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前准备中,成为课堂的执行者,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5+3”一体化 本科教学 混合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医科和新文科交叉融合对免疫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性改革 被引量:5
6
作者 冯悦 庞维 +3 位作者 郑丽 李胜军 孙逊 冯辉(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3-1206,共4页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新冠疫情期间,免疫学工作者在研判疫情发展、组织抗疫防疫及参与临床治疗等领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基础医学、...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新冠疫情期间,免疫学工作者在研判疫情发展、组织抗疫防疫及参与临床治疗等领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基础医学、临床和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等领域输送医德兼备的免疫学科创新人才是高校免疫学科教学的首要任务。课题组以医药卫生行业需求为导向,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思路为引领,探索性开展了“1+3+多元化”免疫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将新文科对人的塑造、管理和深层次挖掘融入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思政教育、培养方案制定及业绩考核与评估等过程。力图通过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发掘新医-新文科交叉融合下免疫学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 新医科 新文科 交叉融合 创新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培养留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金岩 王庆辉 +1 位作者 郑丽 祁赞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6-98,104,共4页
我国留学生教育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因此规范留学生教育模式,提高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对推动我国教育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留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我校近年来在留学生医学免疫学课程中... 我国留学生教育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因此规范留学生教育模式,提高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对推动我国教育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留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我校近年来在留学生医学免疫学课程中开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和经验,分析了留学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探索合理的留学生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教育 医学免疫学 自主性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的肿瘤免疫调节作用与机制 被引量:6
8
作者 冯鹏辉 薛步升 +3 位作者 廖芷绮 瞿伟玲 郑宇轩 单风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35-1440,共6页
阿司匹林(Aspirin),又名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ASA),其分子式以及分子量大小分别为C9H8O4、180,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由德国化学家Felix Hoffmann于1899发明,用于解热镇痛抗炎,同时也是一种抗血栓药物,能够抑制血栓素A2... 阿司匹林(Aspirin),又名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ASA),其分子式以及分子量大小分别为C9H8O4、180,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由德国化学家Felix Hoffmann于1899发明,用于解热镇痛抗炎,同时也是一种抗血栓药物,能够抑制血栓素A2(TXA2)的促血小板凝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调节作用 抗血栓药物 镇痛抗炎 血小板凝集 ASPIRIN 细胞毒作用 血栓素 胃癌发病率 德国化学家 CADHE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孔素介导的细胞凋亡机制在抗流感病毒感染免疫防御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北星 吕昌龙 木村吉延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0-483,486,共5页
目的:穿孔素介导的细胞凋亡机制在流感病毒初次感染中作用的研究。方法:用流感病毒A/PR/8/34经鼻感染穿孔素基因敲除鼠和同源对照C57BL/6小鼠,采用PFU方法测定肺内流感病毒增殖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小鼠病毒感染后感染细胞的... 目的:穿孔素介导的细胞凋亡机制在流感病毒初次感染中作用的研究。方法:用流感病毒A/PR/8/34经鼻感染穿孔素基因敲除鼠和同源对照C57BL/6小鼠,采用PFU方法测定肺内流感病毒增殖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小鼠病毒感染后感染细胞的凋亡情况;利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感染鼠脾淋巴细胞NK活性及CTL杀伤活性。结果:穿孔素基因缺乏导致流感病毒在小鼠肺内大量增殖;小鼠清除感染病毒所需时间延长;病毒感染细胞发生凋亡的时间亦因穿孔素的缺乏而延迟;感染小鼠脾淋巴细胞NK活性及CTL杀伤活性均显著降低。结论:穿孔素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在控制流感病毒初次感染,快速清除感染病毒方面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孔素 流感病毒 细胞毒活性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金刚石碳涂层的钛种植体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宝红 伊哲 +5 位作者 战德松 杨晓临 杨彦昌 邹建梧 周正任 艾红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2-543,共2页
目的:检测纯钛表面类金刚石碳涂层材料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类金刚石碳钛复合体(DLC-Ti)、纯钛、医用不锈钢分别植入小鼠体内,手术后2,4,6周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变化,以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和白介素2(IL-2)... 目的:检测纯钛表面类金刚石碳涂层材料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类金刚石碳钛复合体(DLC-Ti)、纯钛、医用不锈钢分别植入小鼠体内,手术后2,4,6周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变化,以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和白介素2(IL-2)产生能力的改变。结果:同纯钛相比,DLC涂层组免疫功能受抑制较轻。结论:DLC-Ti具有比纯钛更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材料 类金刚石碳钛复合体 T淋巴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细胞 白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导BALB/c鼠固有免疫细胞分泌IL-33 被引量:3
11
作者 戚菲菲 王锐莹 +2 位作者 刘静 曾胜 刘北星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7-41,共5页
IL-33是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在病毒感染所诱发的气道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BALB/c鼠肺组织内IL-33水平明显升高。但RSV感染后分泌IL-33的免疫细胞类型,尤其是感染早期分泌IL-33的固有免疫细胞类型目前尚... IL-33是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在病毒感染所诱发的气道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BALB/c鼠肺组织内IL-33水平明显升高。但RSV感染后分泌IL-33的免疫细胞类型,尤其是感染早期分泌IL-33的固有免疫细胞类型目前尚不清楚。通过分离培养BALB/c鼠肺泡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采用ELISA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上述固有免疫细胞RSV感染后IL-33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RSV感染72 h后BALB/c鼠肺泡巨噬细胞IL-33mRNA水平明显升高,而树突状细胞RSV感染24 h后IL-33mRNA水平开始上升,48 h达峰值。研究证实RSV感染诱导BALB/c鼠固有免疫细胞分泌IL-33,进而介导感染后炎症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IL-33 肺泡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氏疟原虫感染不同小鼠免疫分子的应答差异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军 郑伟 +3 位作者 刘英杰 王诗卓 朱晓彤 曹雅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01-803,828,共4页
目的探讨在约氏疟原虫感染过程中不同宿主的免疫应答差异。方法以约氏疟原虫(致死型)感染DBA/2和BALB/c小鼠,计算红细胞感染率;收集感染前和感染后1、3、6、9、12、15、20d小鼠血清,并无菌取出脾脏,培养脾细胞。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 目的探讨在约氏疟原虫感染过程中不同宿主的免疫应答差异。方法以约氏疟原虫(致死型)感染DBA/2和BALB/c小鼠,计算红细胞感染率;收集感染前和感染后1、3、6、9、12、15、20d小鼠血清,并无菌取出脾脏,培养脾细胞。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12水平,并通过Griess方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NO含量。结果DBA/2小鼠的原虫血症峰值水平明显低于BALB/c小鼠,并于感染后第20d左右自愈;BALB/c小鼠于原虫血症达到峰值水平后全部死亡;DBA/2小鼠的IFNγ和IL12水平于感染后1d即出现了有意义的升高并持续到第20d;BALB/c小鼠的IFNγ和IL12水平仅于感染后1d出现了有意义的升高;DBA/2小鼠NO的产生于感染后3d出现了有意义的升高,第6d达到峰值,而BALB/c小鼠的NO水平始终未见明显升高。结论DBA/2小鼠通过感染早期Th1细胞免疫应答的有效建立能够抑制原虫血症,IL12是启动并维持Th1细胞免疫应答的关键性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疟原虫 小鼠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整合课PBL教学模式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强 李宗喜 关舒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10-112,共3页
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方法,将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整合课使用了PBL式教学。本教研室在扎实掌握重点知识的前提下,运用这种教学法,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方法,将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整合课使用了PBL式教学。本教研室在扎实掌握重点知识的前提下,运用这种教学法,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有所提高。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有较大不同,而客观条件仍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 整合课 PBL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治疗对约氏疟原虫感染小鼠特异性免疫建立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阎建忠 刘军 +2 位作者 马世红 刘英杰 曹雅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74-576,共3页
目的阐明青蒿琥酯治疗对约氏疟原虫感染小鼠特异性免疫建立的影响。方法DBA/2和BALB/c小鼠经腹腔感染约氏疟原虫后均分为三组:感染后未治疗组、感染第3天和第6天青蒿琥酯治疗组。初次感染痊愈后30天用同种疟原虫再次感染,再感染疟原虫... 目的阐明青蒿琥酯治疗对约氏疟原虫感染小鼠特异性免疫建立的影响。方法DBA/2和BALB/c小鼠经腹腔感染约氏疟原虫后均分为三组:感染后未治疗组、感染第3天和第6天青蒿琥酯治疗组。初次感染痊愈后30天用同种疟原虫再次感染,再感染疟原虫清除后30天进行第三次感染,观察每次感染后小鼠原虫血症水平和对重复感染的特异性抵抗能力。结果未治疗的自然自愈组和不同时间治疗组的DBA/2小鼠,其再次感染的感染率、原虫血症水平基本相同,第三次感染均未见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除非治疗组BALB/c小鼠于初次感染早期死亡外,不同时间治疗组的BALB/c小鼠再次感染的感染率与虫体血症水平、第三次感染情况与各组DBA/2小鼠也无差异。结论对于约氏疟原虫初次感染免疫应答能力不同的DBA/2和BALB/c小鼠,青蒿琥酯根治性治疗不影响其特异性免疫的建立和免疫记忆性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约氏疟原虫 特异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精氨酸对实验性脑型疟疾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志蕃 庞维 +1 位作者 杜云婷 曹雅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6期65-69,共5页
在疟疾流行区,L-精氨酸(L-Arg)被认为是一种对疟疾患者安全有效,能逆转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药物。实验主要研究L-Arg对实验性脑型疟疾的作用特点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在伯氏疟原虫(P.b ANKA)感染后给予L-Arg... 在疟疾流行区,L-精氨酸(L-Arg)被认为是一种对疟疾患者安全有效,能逆转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药物。实验主要研究L-Arg对实验性脑型疟疾的作用特点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在伯氏疟原虫(P.b ANKA)感染后给予L-Arg,C57BL/6小鼠的原虫血症水平降低,但存活时间却缩短。LArg处理后,脾脏中CD4+T-bet+IFN-γ+Th1细胞百分率显著性增加,同时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TNF-α以及NO水平也显著性提高。然而,L-Arg处理后未见Treg细胞的百分率及IL-10的显著性变化。由此提示,L-Arg通过增加小鼠的Th1应答,在脑型疟疾发生时加速小鼠的死亡。因此,应重新评估L-Arg对脑疟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L-精氨酸 TH1免疫应答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死型夏氏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在Th2免疫应答极化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辉 冯永辉 +3 位作者 李莹 朱晓彤 潘艳艳 曹雅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36-39,共4页
为探讨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疟疾感染过程中对Th2极化的调控作用,利用Treg细胞消除的致死型夏氏疟原虫(Plasmodium chabaudi chabaudi AS,P.c chabaudi AS)感染鼠疟模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在感染后8 d... 为探讨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疟疾感染过程中对Th2极化的调控作用,利用Treg细胞消除的致死型夏氏疟原虫(Plasmodium chabaudi chabaudi AS,P.c chabaudi AS)感染鼠疟模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在感染后8 d原虫血症达到峰值40.5%,随后迅速下降,于感染后18 d小鼠自愈。相比,Treg细胞消除组于感染后10 d,原虫血症水平迅速上升至32%,随后小鼠相继死亡。在感染后8~10 d,Treg细胞消除小鼠脾脏CD4+ CD25+ Foxp3+细胞占CD4+细胞百分比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血清疟原虫特异性抗体IgG1和IgG2a水平均明显降低。结果提示,P.c chabaudi AS感染中CD4+ CD25+ Foxp3+细胞参与调控Th2型免疫应答的极化,进而干预疟原虫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氏疟原虫 BALB/C小鼠 调节性T细胞 Th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维生素免疫调节作用在鼠疟模型中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志蕃 延娟 +2 位作者 刘军 曹雅明 王庆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6期75-79,共5页
探讨不同维生素对P. y17XL感染BALB/c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将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维生素( V)处理组和对照组。 V处理组小鼠分别经50 mg/kg VA、600 mg/kg VE 或1 g/只VC连续10 d灌胃,0.2 mL/只;对照组小鼠分别给予相同... 探讨不同维生素对P. y17XL感染BALB/c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将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维生素( V)处理组和对照组。 V处理组小鼠分别经50 mg/kg VA、600 mg/kg VE 或1 g/只VC连续10 d灌胃,0.2 mL/只;对照组小鼠分别给予相同剂量的溶剂(大豆油或生理盐水)处理。之后,各组小鼠分别经腹腔接种1&#215;106 P. y17XL寄生的红细胞,动态观察感染小鼠原虫血症水平和生存率;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后第0、3和5天小鼠脾细胞树突状细胞( DCs)亚群( pDCs与mDCs)百分比及功能分子( TLR9和MHC域)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VA和VE处理组小鼠原虫血症水平升高,生存率降低;感染后第5天脾细胞中pDCs与mDCs亚群水平以及DCs表面受体TLR9和表面分子MHC域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相反,VC处理组小鼠原虫血症水平降低,生存率延长,pDCs与mDCs亚群以及TLR9和MHC域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果表明,不同维生素对疟疾感染产生不同的调控作用,VA和VE通过抑制DCs数量和功能,加重疟疾感染,而VC则促进DCs数量和功能,推迟感染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 疟疾 树突状细胞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免疫Ag85A脂质体DNA诱导T细胞亚群应答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姜燕 吕昌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83-888,共6页
目的:拟采用构建的可在真核细胞内表达Ag85A基因的质粒,以阳离子脂质体为运载体,制成DNA疫苗,经口途径投予小鼠,以观察Ag85A脂质体DNA疫苗诱导免疫应答效应,为口服DNA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ELISA方法检测Ag85A特异性... 目的:拟采用构建的可在真核细胞内表达Ag85A基因的质粒,以阳离子脂质体为运载体,制成DNA疫苗,经口途径投予小鼠,以观察Ag85A脂质体DNA疫苗诱导免疫应答效应,为口服DNA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ELISA方法检测Ag85A特异性抗体产生水平及血清Th1型细胞因子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IL-4的分泌水平,ELISPOT技术检测口服DNA疫苗后小鼠可分泌IFN-γ和IL-4脾淋巴细胞数量。流式细胞术观察口服DNA疫苗后小鼠脾淋巴细胞CD4+ T细胞及CD8+ T细胞亚群的变化,从而判断口服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及脂质体是否有免疫增强作用。结果:口服自制Ag85A DNA疫苗可见血清中抗Ag85A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下调了脾CD4+ T细胞和CD8+T细胞亚群的数量;分泌IFN-γ的Th1型细胞比率和血清中的IFN-γ水平下降,而分泌IL-4的Th2型细胞比率和血清中的IL-4水平升高。口服DNA疫苗组诱导Ag85A特异性抗体产生,脂质体具有免疫佐剂作用。结论:应用阳离子脂质体为运载体,重组Ag85A DNA疫苗口服免疫C57BL/6小鼠,诱导了CD4+及CD8+ T细胞亚群的下调及IFN-γ的表达减少,而IL-4的分泌呈增高趋势;疫苗可诱导Ag85A特异性抗体的分泌,产生了明显的体液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疫苗 阳离子脂质体 T细胞亚群 佐剂 下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毒力疟原虫感染早期根治性治疗对免疫记忆形成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英杰 李莹 +4 位作者 潘艳艳 朱晓彤 刘军 单风平 曹雅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36-39,共4页
为探讨不同毒力疟原虫感染早期根治性治疗对免疫记忆形成的影响,用致死型和非致死型约氏疟原虫感染DBA/2小鼠,感染后3 d进行根治性治疗,并于初次感染后90 d进行再感染。通过计数红细胞感染率和检测再感染前后不同时间点脾细胞中记忆性T... 为探讨不同毒力疟原虫感染早期根治性治疗对免疫记忆形成的影响,用致死型和非致死型约氏疟原虫感染DBA/2小鼠,感染后3 d进行根治性治疗,并于初次感染后90 d进行再感染。通过计数红细胞感染率和检测再感染前后不同时间点脾细胞中记忆性T、B细胞的百分含量后发现,再感染后2组小鼠均出现了短暂的低水平虫体血症;再感染前小鼠脾细胞中记忆性T、B细胞百分率均略高于正常鼠;但再感染后均出现了有意义的升高;在每一相同检测时间点,2组小鼠的虫体血症水平和记忆性T、B细胞百分率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不同毒力疟原虫感染早期的根治性治疗可使宿主产生水平相近的免疫记忆,再感染可促进免疫记忆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毒力疟原虫 再感染 记忆性T细胞 记忆性B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免疫与感染性疾病”整合课程师资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胜军 单风平 +3 位作者 曹雅明 冯辉 王舰 杨娉婷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06-108,共3页
"微生物、免疫与感染性疾病整合课程"的师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教研室建立了《微生物、免疫与感染性疾病整合课程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通过对青年教师的系统培训,提高青年教师对免疫学相关学科的理解,使其能够胜任"... "微生物、免疫与感染性疾病整合课程"的师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教研室建立了《微生物、免疫与感染性疾病整合课程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通过对青年教师的系统培训,提高青年教师对免疫学相关学科的理解,使其能够胜任"微生物、免疫与感染性疾病整合课程"的教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课程 微生物学 免疫学 授课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