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氏肺孢子虫的感染部位及其基础疾病与并发病(综述) 被引量:2
1
作者 安春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282-285,共4页
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carinii,PC.)是一种机会性寄生虫。50年代以前,本病仅见于婴幼几、体弱者及老年人。随着器官移植及肿瘤化疗的发展。
关键词 卡氏肺孢子虫 基础疾病 PNEUMOCYSTIS 机会性 器官移植 肿瘤化疗 并发病 体弱者 卡波济氏肉瘤 肺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免疫药理学的发展方向—中药免疫药理学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振纲 徐叔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41-245,共5页
中国免疫药理学的发展方向—中药免疫药理学王振纲,徐叔云(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院,北京100005)免疫药理学是药理学新生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由迅速发展的免疫学和古老的药理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通过调节机体内部... 中国免疫药理学的发展方向—中药免疫药理学王振纲,徐叔云(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院,北京100005)免疫药理学是药理学新生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由迅速发展的免疫学和古老的药理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通过调节机体内部的免疫反应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免疫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甙与免疫核糖核酸对癌基因表达的协同抑制作用 被引量:209
3
作者 杨桦 金壮 +1 位作者 赫甡 马占宝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55-258,共4页
应用斑点杂交技术对癌细胞(Lc株)的两种癌基因(c-Ha-ras和cmyc)进行检测,证明这两种基因表达可被人参皂甙和免疫核糖核酸的协同作用所抑制。单独用人参皂甙处理细胞,两种癌基因无明显受抑制现象;单独用免疫核糖核酸作用2 h,然后除去作... 应用斑点杂交技术对癌细胞(Lc株)的两种癌基因(c-Ha-ras和cmyc)进行检测,证明这两种基因表达可被人参皂甙和免疫核糖核酸的协同作用所抑制。单独用人参皂甙处理细胞,两种癌基因无明显受抑制现象;单独用免疫核糖核酸作用2 h,然后除去作用因素,对两种癌基因表达亦无明显影响。但用免疫核糖核酸作用2 h,除去作用因素培养24 h之后再加入人参皂甙继续作用一定时间,则对两种基因的表达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现时间和剂量效应。RNA的Northern blot分析表明转录物的结构在处理前后未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免疫核糖核酸 基因 皂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发热兔解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范书铎 孙丽华 +1 位作者 梁强 张晓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4期250-252,256,共4页
用整体测定家兔直肠温的方法,研究了葛根素对发热家兔的解热作用。结果表明:葛根素水溶剂静脉注射对正常体温家兔没有解热作用,但对发热家兔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而且这种解热作用与剂量相关。葛根素的解热作用不如解热药对乙酰胺基苯酚的... 用整体测定家兔直肠温的方法,研究了葛根素对发热家兔的解热作用。结果表明:葛根素水溶剂静脉注射对正常体温家兔没有解热作用,但对发热家兔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而且这种解热作用与剂量相关。葛根素的解热作用不如解热药对乙酰胺基苯酚的作用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葛根 发热 解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前胡甲素对豚鼠单一心室肌细胞钙电流的频率依赖性阻断作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郝丽英 李金鸣 +3 位作者 常天辉 孙晓东 王玉萍 张克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7-20,共4页
本文利用全细胞膜片钳制技术,观察了白花前胡有效成分Pra-A对豚鼠单一心室肌细胞钙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10,100μmol·L-1Pra-A可使钙电流峰值变小,随浓度增加,作用加强;10μmol·L-1... 本文利用全细胞膜片钳制技术,观察了白花前胡有效成分Pra-A对豚鼠单一心室肌细胞钙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10,100μmol·L-1Pra-A可使钙电流峰值变小,随浓度增加,作用加强;10μmol·L-1Pra-A对钙电流的抑制具使用依赖性和频率依赖性.结果提示Pra-A对钙电流的阻断作用可能是白花前胡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机理之一;Pra-A可能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有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前胡素 中药药理 心肌细胞 钙电流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评价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春瑜 杨春莉 +4 位作者 田晓红 柏树令 王淑静 赫美 佟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4-118,共5页
针对聚乳酸(PLLA)和羟基磷灰石(HA)两者复合时界面相容性差的问题,采用硅烷偶联剂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对HA颗粒进行了表面改性,通过热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了OTS-HA/PL-LA多孔复合材料.扫描电镜结果表明,OTS-HA/PLLA多孔复合材料中改性HA... 针对聚乳酸(PLLA)和羟基磷灰石(HA)两者复合时界面相容性差的问题,采用硅烷偶联剂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对HA颗粒进行了表面改性,通过热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了OTS-HA/PL-LA多孔复合材料.扫描电镜结果表明,OTS-HA/PLLA多孔复合材料中改性HA颗粒的分布较均匀,PLLA和改性HA颗粒之间的界面相容性得到了改善.孔隙率测试表明,OTS-HA/PLLA多孔复合材料的孔隙率均大于90%,适合骨修复材料对孔隙率的要求.细胞培养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无抑制作用,细胞在材料表面能正常黏附、生长、增殖,具有良好的细胞附着形态和细胞增殖率,表现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羟基磷灰石 骨修复材料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活血化瘀与微血管血液动力学变化——Micro-VTR方法应用之一 被引量:46
7
作者 常立功 岳屹立 周洪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用改良Rosata方法造成家兔实验性腹腔淤血症。用显微电视录像反复再生静画步进法测量川芎嗪对淤血前后肠系膜10μm以下毛细血管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川芎嗪可使血淤后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加快,血流量增多,开放毛细血管数增多;可抑... 用改良Rosata方法造成家兔实验性腹腔淤血症。用显微电视录像反复再生静画步进法测量川芎嗪对淤血前后肠系膜10μm以下毛细血管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川芎嗪可使血淤后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加快,血流量增多,开放毛细血管数增多;可抑制白细胞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血症 血流速度 川芎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孙黎光 邢伟 +3 位作者 刘素媛 许秀珍 王宪京 王殿鸿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6期406-409,共4页
介绍了内皮细胞生长因子(ECGF)一种分离纯化的方法,经硫酸铵分级盐析和肝素亲和层析可得到高纯度的ECGF。经SDS—PAGE电泳分析其分子量为17000,等电点为4.8。肝素与ECGF的生物活性密切相关,并可使已失活的(ECGF)恢复70%~80%的生物活性。
关键词 内皮细胞 生长因子 分离 提纯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锗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周正任 杨晓临 +7 位作者 梁再赋 程颖 宋玉立 宋聚忠 王捷 彭涛 谢怀江 马鸣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4-16,共3页
用NK活性、Mφ吞噬活性,抗体产生能力、Ⅱ—2产生能力为指标,对受试动物在有机锗作用下免疫功能的变化做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有机锗可提高正常机体整体免疫功能,上述各项免疫指标均有大幅度升高,且出现了剂量效应依赖关系。
关键词 有机锗 免疫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白花前胡防治心律失常作用的实验研究Ⅱ——对大鼠冠脉结扎诱发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玉萍 常天辉 +4 位作者 于艳凤 李金鸣 张克义 叶文鹏 刘桂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6期420-422,共3页
预先静注白花前胡水醇提取液(1 g/kg),再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可大大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程度和持续时间。总发作率由对照组的100%降至70%(P<0.01)。结扎后对照组均发生程度渐重的T波高耸、ST段上移等ECG异常,死亡率较高。而实验... 预先静注白花前胡水醇提取液(1 g/kg),再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可大大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程度和持续时间。总发作率由对照组的100%降至70%(P<0.01)。结扎后对照组均发生程度渐重的T波高耸、ST段上移等ECG异常,死亡率较高。而实验组却少见上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胡 白花前胡 心律失常 冠脉结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氟中毒大鼠睾丸和前列腺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宋可钦 袁淑德 刘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5期339-342,共4页
用喂饮含100ppm氟离子水的方法制造了雄性大鼠慢性氟中毒模型。常规方法制作睾丸和前列腺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如下:1.睾丸的间质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线粒体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和损伤,滑面内质网扩张呈空泡状。曲细精管内,部分支... 用喂饮含100ppm氟离子水的方法制造了雄性大鼠慢性氟中毒模型。常规方法制作睾丸和前列腺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如下:1.睾丸的间质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线粒体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和损伤,滑面内质网扩张呈空泡状。曲细精管内,部分支持细胞的溶酶体增多、线粒体呈多形性变化,滑面内质网扩张和空泡化,胞质内有大脂滴沉积。精原细胞改变不明显,精子细胞损伤明显,精子生成受阻。2.前列腺的上皮细胞和间质组织有不同程度损伤。研究结果提示:慢性氟中毒时睾丸间质细胞受损,精子生成受阻,这为血清睾酮水平下降和可能引起生殖功能低下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睾丸 前列腺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白花前胡防治心律失常作用的实验研究Ⅰ——对氯化钡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常天辉 王玉萍 +4 位作者 于艳凤 李金鸣 张克义 刘桂华 叶文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5期337-339,共3页
采用多导记录仪同步连续观测的方法,记录中药白花前胡水醇提取液(Pd-wa)对氯化钡诱发大鼠心律失常、血压、心肌收缩最大上升速率及心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Pd-wa 1g/kg iv后5 min,给BaCl_2 4mg/kg iv,可使诱发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由15.2... 采用多导记录仪同步连续观测的方法,记录中药白花前胡水醇提取液(Pd-wa)对氯化钡诱发大鼠心律失常、血压、心肌收缩最大上升速率及心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Pd-wa 1g/kg iv后5 min,给BaCl_2 4mg/kg iv,可使诱发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由15.22±6.11min(对照组)降至6.94±4.40 min(P<0.01);BaCl_24 mg/kg iv诱发心律失常后,给Pd-wa,可立即制止心律失常的发作,持续时间约5 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药抗心律失常作用出现的同时,还对心脏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胡 心律失常 大鼠 氯化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负荷训练对小白鼠腓肠肌内侧头肌纤维型和运动终板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霖 赵连科 +6 位作者 高杰 赵斌 于频 陈萍 宋吉锐 于哲 谢承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1-4,共4页
用SDH与AchE结合染色法,观察经过不同负荷训练的小白鼠腓肠肌内侧头肌纤维型和运动终板的变化。结果:间歇跑训练使红肌纤维数增加16.3%,中间肌纤维数减少10.1%,白肌纤维数减少6.1%,白肌纤维和中间肌纤维平均直径增加显著,中间肌纤维上... 用SDH与AchE结合染色法,观察经过不同负荷训练的小白鼠腓肠肌内侧头肌纤维型和运动终板的变化。结果:间歇跑训练使红肌纤维数增加16.3%,中间肌纤维数减少10.1%,白肌纤维数减少6.1%,白肌纤维和中间肌纤维平均直径增加显著,中间肌纤维上运动终板的平均直径增加显著;连续跑训练使中间肌纤维数增加11.8%,红肌纤维数增加5.8%,白肌纤维数减少17.7%,中间肌纤维平均直径增加显著,红肌纤维上运动终板的平均直径增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化学 肌纤维型 运动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前胡石油醚提取物对人离体肺动脉环的舒张作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康健 于润江 +1 位作者 章新华 赵乃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20-122,共3页
本文以7例人离体肺动脉环为标本,采用体外平滑肌实验方法,观察白花前胡石油醚提取物对肺动脉的舒张作用。结果表明:1.6×10^(-6)g╱L乙浓度的该提取物对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的人肺动脉环有舒张作用,可使原张力下降25%,并使去甲肾上... 本文以7例人离体肺动脉环为标本,采用体外平滑肌实验方法,观察白花前胡石油醚提取物对肺动脉的舒张作用。结果表明:1.6×10^(-6)g╱L乙浓度的该提取物对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的人肺动脉环有舒张作用,可使原张力下降25%,并使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肺动脉环的量-效曲线不平行右移,最大收缩反应被抑制41%,呈非竞争性拮抗。上述作用不依赖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前胡 肺动脉 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标记物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胸水细胞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杜明伟 方长青 +3 位作者 王秀茹 姜海娇 陈江帆 李建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7-52,共6页
探讨CD31、CD34、CD105及VEGF在胸水中的表达。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blot技术检测2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水、30例增生胸水和20例炎性胸水中CD31、CD34、CD105及VEGF的表达。CD31、CD34、CD105及VEGF在非小细... 探讨CD31、CD34、CD105及VEGF在胸水中的表达。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blot技术检测2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水、30例增生胸水和20例炎性胸水中CD31、CD34、CD105及VEGF的表达。CD31、CD34、CD105及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胸水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增生和炎性胸水表达(P<0.05)。非小细胞肺癌胸水患者CD31、CD34、CD105及VEGF高表达,并且在存在着肿瘤细胞血管样管型结构中表达量明显高于未发现肿瘤细胞血管样管型的胸腔积液。检测CD31、CD34、CD105及VEGF在胸腔积液中的表达情况可能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标记物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非小细胞肺癌胸水 肿瘤细胞血管样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SSCP分析法进行苯丙酮尿症的基因诊断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开来 姜莉 +4 位作者 张学 金春莲 董贵章 余明焕 张文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94-96,共3页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分析法检测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第7外显子,在9个苯丙酮尿症家系中发现3例先证者为突变基因纯合子,先证者父母均为突变基因携带者(杂合子)。对1例先证者母亲第二胎取羊水分析,检出胎儿单链构型...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分析法检测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第7外显子,在9个苯丙酮尿症家系中发现3例先证者为突变基因纯合子,先证者父母均为突变基因携带者(杂合子)。对1例先证者母亲第二胎取羊水分析,检出胎儿单链构型与突变杂合子父亲一致,证明为突变基因携带者。PCR-SSCP分析法可有效地用于苯丙酮尿症的基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离体大鼠肺动脉作用及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16
17
作者 魏敏杰 王怀良 赵乃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2期85-88,共4页
本实验以离体大鼠肺动脉环为材料,观察川芎嗪(LT)舒张肺动脉、促进PGI_2生物合成的作用。结果:LT显著降低肺动脉环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性;舒张肺动脉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促进肺动脉合成释放PGI_2。消炎痛显著抑制了LT舒张肺动脉与促进PG... 本实验以离体大鼠肺动脉环为材料,观察川芎嗪(LT)舒张肺动脉、促进PGI_2生物合成的作用。结果:LT显著降低肺动脉环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性;舒张肺动脉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促进肺动脉合成释放PGI_2。消炎痛显著抑制了LT舒张肺动脉与促进PGI_2合成释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消炎痛 肺动脉环 前列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单钠对新生期大鼠下丘脑内侧基底部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吕永利 赵书芬 +1 位作者 吕集 车春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4期246-249,共4页
通过对新生期大鼠皮下注射谷氨酸单钠(MSG),观察对下丘脑內侧基底部神经元的影响?峁砻?MSG可毁损下丘脑弓状核、腹内侧核、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作用,其毒性作用可能随着作用剂量的加大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未见到MSG对下丘脑背内侧核... 通过对新生期大鼠皮下注射谷氨酸单钠(MSG),观察对下丘脑內侧基底部神经元的影响?峁砻?MSG可毁损下丘脑弓状核、腹内侧核、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作用,其毒性作用可能随着作用剂量的加大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未见到MSG对下丘脑背内侧核神经元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下丘脑 弓状核 腹内侧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毁损弓状核对大鼠体温调节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书芬 傅纯芳 +1 位作者 吴玉坏 冯甲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4期261-264,共4页
对29只Wistar系大鼠皮下注射谷氨酸单钠(MSG)获得毁损弓状核的大鼠模型。16只大鼠按同法注射生理盐水做对照组。饲养至第5周起,每周1次24 h体温监测,另对4只正常大鼠用遥感测温技术记录自然状态下的昼夜体温变化。将全部大鼠分别置于热... 对29只Wistar系大鼠皮下注射谷氨酸单钠(MSG)获得毁损弓状核的大鼠模型。16只大鼠按同法注射生理盐水做对照组。饲养至第5周起,每周1次24 h体温监测,另对4只正常大鼠用遥感测温技术记录自然状态下的昼夜体温变化。将全部大鼠分别置于热环境(44±2℃)20min和冷环境(2±2℃)30 min,结果:1.常温下(22±1℃)毁损弓状核的大鼠平均体温升高(幼鼠更明显),但其昼夜节律性未变。2.毁损弓状核的大鼠在热环境和冷环境中体温调节能力均降低,表现在热环境中出现高热惊厥,甚至死亡。在冷环境中体温明显下降。3.大鼠弓状核被毁损由脑切片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状核 谷氨酸单钠 体温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熊胆19号对动物心血管系统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玉萍 于艳凤 +2 位作者 李金鸣 常天辉 张克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4期297-298,共2页
熊胆历来是名贵中成药的主要成份,但天然熊胆奇缺。1984年辽宁省药物研究所合成了人工熊胆,并经动物实验认为具有与天然熊胆相似的镇静、抗惊厥、抑菌、利胆、解痉和解热作用。本文从整体和离体两个水平进行了血流动力学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熊胆 人工 心血管系统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