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不同保湿方法对口腔医疗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 1
-
-
作者
高莹娇
郝玉全
韩雪松
-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
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口腔科
-
出处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0-181,共2页
-
文摘
对比分析洗必泰保湿与酶制剂保湿方法对口腔医疗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结果提示酶制剂保湿、蒸馏水冲洗、超声震荡器清洗方法是较理想的口腔医疗器械清洗方法。
-
关键词
口腔器械
保湿方法
清洗
-
分类号
R780.1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
-
题名组织工程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 2
-
-
作者
王程越
姚玉胜
王树峰
艾红军
崔福斋
-
机构
锦州市中心医院
辽宁医学院锦州临床医院口腔科
辽宁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辽宁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
清华大学生物材料与工程系
-
出处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13-217,共5页
-
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课题资助项目(编号:2009T063)
-
文摘
目的:探讨以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为支架材料、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为生长因子,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能力。方法:兔下颌骨体部15mm×15mm全层骨缺损分别采取:A组,组织工程骨;B组,自体髂骨;C组,单纯nHAC材料;D组,对照组修复。术后1、3、6个月行放射性核素骨检测、骨密度测定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放射性核素骨检测:术后1、3个月,A、B组成骨代谢能力明显优于C、D组,术后6个月时,各组之间骨代谢能力无明显差异;骨密度测定:A、B、C组骨缺损区域骨密度逐渐增加明显高于D组,术后3个月A组、B组骨密度较C组明显提高;组织学检查:A组术后1个月可见小片状类骨质出现,nHAC开始降解,术后3个月时新生骨成大片状结构,术后6个月nHAC几乎全部降解,缺损由骨组织修复,其成骨量与B组无明显差异却明显大于C组,D组仅为纤维组织修复。结论:本实验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颌骨缺损能力与自体髂骨相似而强于单独使用nHAC,且nHAC材料于体内可完全降解,因此BMSCs与nHAC及自体PRP复合所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是一种良好的骨缺损替代材料。
-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骨髓基质细胞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
富血小板血浆
骨缺损
-
Keywords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Nano hydroxyapatite/collagen Rich plateletplasma Bone defect
-
分类号
R782.2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
-
题名兔下颌骨临界骨缺损人工材料植入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5
- 3
-
-
作者
荣小芳
吴琳
杨晓东
郑韵哲
马红梅
-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
-
出处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2-64,共3页
-
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60986)
-
文摘
目的建立兔下颌骨临界骨缺损人工材料植入的动物模型。方法选用30只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雌雄各半,在双侧下颌骨体部分别制造13mm×6mm的矩形全层临界骨缺损,左侧植入实验材料泡沫状碳化硅(SiC),右侧植入羟基磷灰石(HA)作自身对照,予以适当的术后护理,待取材观察。结果1只动物因麻醉意外死亡,1只因拒食术后1个月死亡,另有2只因术前分别有感冒和腹泻症状,分别于术后1d和2d死亡。其余26只动物在术后4,8,12,24周均能正常进食,创口未见感染征象,健康状况良好。结论本实验运用的建立兔下颌骨临界骨缺损人工材料植入实验动物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
-
关键词
临界骨缺损
下颌骨
动物模型
泡沫状碳化硅
-
Keywords
critical-sized defect
mandibular
animal model
silicon carbide
-
分类号
R782.1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
-
题名硅橡胶间隙印模检测金属烤瓷全冠适合性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9
- 4
-
-
作者
于雪宁
杨晓东
宛莉娜
-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
-
出处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9-571,共3页
-
文摘
目的:在临床操作过程中获得一种更为简便而准确的检查金属烤瓷全冠适合性的方法。方法:利用高流动性硅橡胶分别制取石膏代模间隙印模和牙预备体间隙印模,利用扫描仪和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检测硅橡胶薄膜的透光率。结果:硅橡胶薄膜的透光率能准确的反映出其厚度。通过测量点获得的唇面硅橡胶薄膜厚度与直接读取获得的唇面整体的硅橡胶薄膜厚度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石膏代模间隙印模和牙预备体间隙印模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流动性硅橡胶间隙印模测量金属烤瓷全冠适合性的方法准确可靠。
-
关键词
金属烤瓷全冠
适合性
硅橡胶
印模
-
Keywords
porcelain-fused-to-metal crown
fitness
silicone rubber
impression
-
分类号
R783.1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
-
题名氟离子注入钛表面改性对成骨细胞黏着斑形成的影响
- 5
-
-
作者
刘慧颖
王学金
伊哲
王浪平
王小峰
艾红军
-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科
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7-139,143,共4页
-
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05L481)
-
文摘
目的探讨氟离子注入纯钛进行表面改性后,钛表面改性层化学组成的变化及其对人成骨细胞样细胞系MG-63黏着斑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装置对钛试件进行氟离子注入,通过X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研究其表面化学组成和各元素的化学结合价态。将人MG-63细胞接种于氟离子注入组和纯钛组钛试件表面,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两组钛试件表面对人MG-63细胞黏着斑形成的影响。结果XPS全谱图显示氟离子注入后试件由钛、氧、氟和碳元素组成,拟合结果显示钛表面改性层的元素以二氧化钛和三氟化钛的形式存在。MG-63细胞培养6h后,氟离子注入组钛试件表面的黏着斑形成数量比纯钛组钛试件表面形成得多,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离子注入可成功地将氟元素引入纯钛表面形成含有二氧化钛和三氟化钛的表面改性层,该层可促进成骨细胞黏附初期黏着斑的形成,提示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关键词
钛
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技术
氟离子
成骨细胞
黏着斑
-
Keywords
titanium
plasma immersion ion implantation technique
fluoride ion
osteoblast
focal adhesion plaque
-
分类号
R783.1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
-
题名不同加热处理的义齿基托树脂的表面粗糙度研究
被引量:8
- 6
-
-
作者
王彦红
杨晓东
蒋聪敏
韩冰
-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
-
出处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3-684,共2页
-
文摘
目的:研究不同热处理方法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托材料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制作64个蜡型分成8组,分别采用常规水浴加热、微波长周期加热、微波短周期加热和电加热方法处理二种PMMA基托材料,经抛光处理后,用表面粗糙度仪测量各组试件的表面粗糙度值(Ra),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微波加热组和电加热组基托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值与水浴加热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微波加热处理和电加热处理二种PMMA基托材料均能获得与常规水浴加热处理一样的效果。
-
关键词
微波
电热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表面粗糙度
-
Keywords
microwave
electrothermal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rface roughness
-
分类号
R783.1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