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列重度磨耗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形态测量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波 易新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9-541,共3页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形态 重度磨耗患者 测量分析 牙列 牙齿硬组织 牙齿磨耗 牙齿健康 牙周组织 破坏作用 不同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侧咀嚼习惯对口颌系统的影响——动物模型建立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波 李晓箐 易新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1-251,共1页
关键词 偏侧咀嚼习惯 动物模型建立 口颌系统 单侧咀嚼 口腔疾病 功能紊乱 咀嚼肌群 下颌关节 模拟人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前突患者胸锁乳突肌和咀嚼肌的肌电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波 卢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颌前突患者在下颌运动和姿势位时,双侧颞肌前束(TA)、咬肌(MM)、二腹肌前腹(DA)和胸锁乳突肌(SCM)的肌电活动情况,为临床进行正颌手术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就诊的下颌前突患者32名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下颌前突患者在下颌运动和姿势位时,双侧颞肌前束(TA)、咬肌(MM)、二腹肌前腹(DA)和胸锁乳突肌(SCM)的肌电活动情况,为临床进行正颌手术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就诊的下颌前突患者32名为研究对象,运用美国BioEMGⅡ八道表面肌电仪和BioFLEX带状双极表面电极记录患者在下颌不同功能运动时咀嚼肌的肌电幅值。同时选取口腔专业本科生36人,作为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下颌姿势位时,除MM外,其他咀嚼肌的肌电幅值均增高,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时,下颌前突患者TA、MM的肌电幅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在前伸位时,除DA外,下颌前突组咀嚼肌的肌电幅值较正常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后退位时,除MM和DA外,TA、SCM的肌电幅值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下颌前突患者咀嚼肌的肌电活动发生变化,颅面骨骼形态影响颈部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突 咀嚼肌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在大鼠颞下颌关节疼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波 卢利 +3 位作者 谭学新 刘纯义 易新 刘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2-914,共3页
目的探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在甲醛诱导大鼠颞下颌关节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均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生理盐水组(右侧颞下颌关节内注射50μL生理盐水)、甲醛组(右侧颞下颌关节内注射50μL5%甲醛)、MPEP-1组[2... 目的探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在甲醛诱导大鼠颞下颌关节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均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生理盐水组(右侧颞下颌关节内注射50μL生理盐水)、甲醛组(右侧颞下颌关节内注射50μL5%甲醛)、MPEP-1组[25μL MPEP(1 mmoL/L)+50μL 5%甲醛]、MPEP-2组[25μL MPEP(2.5 mmoL/L)+50μL 5%甲醛]、MPEP-3组[25μL MPEP(5 mmoL/L)+50μL 5%甲醛]。将5%甲醛注入右侧颞下颌关节腔内,诱导大鼠颞下颌关节疼痛,计数各组大鼠60 min内伤害性行为反应(包括刮擦头面部及缩头),分光光度计测量颞下颌关节内Evan′s蓝结合血浆蛋白渗出量的变化。结果甲醛组大鼠搔刮头面部及缩头反应持续时间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组(P<0.05),MPEP-3组大鼠搔刮头面部及缩头等伤害性行为反应明显低于甲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醛组颞下颌关节内Evan′s蓝结合血浆蛋白渗出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组(P<0.001),MPEP-3组大鼠颞下颌关节内Evan′s蓝结合血浆蛋白渗出量明显低于甲醛组(P<0.05)。结论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介导甲醛诱导大鼠颞下颌关节痛,其拮抗剂能减轻甲醛引起的颞下颌关节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 疼痛 颞下颌关节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显微技术观测大鼠颌下腺细胞与丝素-壳聚糖体外共培养的形态学特点
5
作者 刘焱 谭学新 +3 位作者 李波 易新 矫贞涛 何洋洋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70-74,I0004,F0003,共7页
目的采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技术对大鼠颌下腺细胞(rat submandibular gland cells,RSMGs)与丝素-壳聚糖(silk fibroi... 目的采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技术对大鼠颌下腺细胞(rat submandibular gland cells,RSMGs)与丝素-壳聚糖(silk fibroin-chitosan,SFCs)的体外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为观测、评估种子细胞在三维支架的内部生长情况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取0~8 d龄SD大鼠的颌下腺,对大鼠颌下腺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分离纯化并传代;用抗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CK8)及淀粉酶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来源。选取传至第二代的对数生长期的RSMGs作为种子细胞,选取SFCs共混膜(5×5×2)mm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涎腺样结构。将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培养并分别于倒置显微镜、SEM、荧光显微镜和LSCM下观察二者复合生长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活细胞与支架复合生长情况,方法简单易行。SEM可以较精确的展示细胞支架复合生长的表面超微结构。经过荧光染料的着色,荧光显微镜和LSCM都可以观察到支架上锚定的种子细胞。荧光显微镜可见细胞核的荧光信号均匀的分布在支架孔隙内。LSCM通过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对较厚的标本获取图像;并可以通过旋转图像,从不同角度观察细胞支架复合物的三维剖面或整体结构,得到更为准确的定位信息。结论四种显微技术均可应用于RSMGs与SFCs体外共培养的形态学观测。LSCM的三维重建技术结合荧光染料标记可以较好地获得RSMGs与SFCs复合生长的情况,有着较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颌下腺 丝素-壳聚糖 显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