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和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清醒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的比较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霞 白晓峰 +1 位作者 周青 张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在清醒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中的麻醉效果,以及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口腔颌面外科择期手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预测插管困难,全身麻醉诱导选择清醒经鼻盲探气管插管。...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在清醒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中的麻醉效果,以及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口腔颌面外科择期手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预测插管困难,全身麻醉诱导选择清醒经鼻盲探气管插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对照组静脉一次性给予咪唑安定和芬太尼。记录各组在用药前的基础值(T1)、插管开始前即刻(T2)、插管开始后10 min(T3)、插管开始后20min(T4)、插管完成后即刻(T5)时的Ramsay镇静评分值、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呼吸频率(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测插管成功率、插管尝试次数、插管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气管插管完成后对诱导效果进行评级。结果实验组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插管尝试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发生严重的恶心、呕吐、呛咳及术后咽喉不适的比例明显更高。对照组患者在T2时点RR较T1时点明显下降,插管中和插管后RR又显著增快;实验组患者RR和SpO2都无明显变化。与T1时点比较,对照组患者在T3、T4、T5时点MAP和HR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患者各时点MAP和HR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Ramsay镇静评分值在插管过程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剂量右美托咪定比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能更安全、更有效地应用于清醒盲探气管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清醒盲探气管插管 困难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着斑激酶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SACC-LM和SACC-83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斌 孙长伏 +2 位作者 于涛 黄汉 米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检测黏着斑激酶(FAK)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系SACC-LM和SACC-83中的表达,探讨其与SACC肺转移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停止在G1/S期的SACC-LM和SACC-83细胞,测定其细胞内FAK和ERK酶活力,采用Western bl... 目的:检测黏着斑激酶(FAK)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系SACC-LM和SACC-83中的表达,探讨其与SACC肺转移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停止在G1/S期的SACC-LM和SACC-83细胞,测定其细胞内FAK和ERK酶活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SACC-LM及SACC-83细胞中FAK及ERK蛋白表达,对其结果进行量化分析。结果:FAK及ERK在SACC-LM细胞中的活性均高于SACC-83细胞(P<0.01),SACC-LM细胞中FAK酶活性与ERK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r=0.62,P<0.05)。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到在SACC-LM细胞中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在SACC-83细胞中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FAK及ERK可能参与了SACC的发生发展过程和转移信号转导通路,FAK及ERK蛋白表达变化与SACC的转移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斑激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涎腺肿瘤 SACC-LM细胞 SACC-83细胞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髁突骨折治疗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郭哲 徐冰 卢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09-713,共5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下颌骨髁突骨折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以下颌骨髁突、颞下颌关节、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关节固定技术为关键词,利用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CNKI数据库检索中英文文献,按标...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下颌骨髁突骨折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以下颌骨髁突、颞下颌关节、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关节固定技术为关键词,利用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CNKI数据库检索中英文文献,按标准筛选文献,进行文献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1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其中1篇文献是随机对照研究,另外16篇为回顾性对照研究。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比较,术后最大张口度、最大前伸距离、张口偏斜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错、颞下颌关节疼痛和弹响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因为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较低,尽管Meta分析的一些结果有统计学意义,但对于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髁突骨折的评价不是结论性的,需要进行更多高质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骨折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兔颌下腺缺血再灌注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永峰 卢利 +1 位作者 孙长伏 王玉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2,44,共3页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IP)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颌下腺保护作用。方法:用血管夹夹闭兔颌下腺动脉和静脉 1h后放开血管夹恢复血运的方法建立兔颌下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实验模型。施加缺血预处理因素, 用血管夹夹闭颌下腺动脉和静脉 ...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IP)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颌下腺保护作用。方法:用血管夹夹闭兔颌下腺动脉和静脉 1h后放开血管夹恢复血运的方法建立兔颌下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实验模型。施加缺血预处理因素, 用血管夹夹闭颌下腺动脉和静脉 5min,放开血管夹恢复血运 10min,作缺血预处理因素然后再进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检测I/R组和IP组颌下腺组织缺血再灌注 1, 2, 3, 5h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结果:IP组颌下腺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升高并显著高于I/R组,丙二醛含量升高但显著低于I/R组。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兔颌下腺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显著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 颌下腺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在大鼠颞下颌关节疼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波 卢利 +3 位作者 谭学新 刘纯义 易新 刘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2-914,共3页
目的探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在甲醛诱导大鼠颞下颌关节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均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生理盐水组(右侧颞下颌关节内注射50μL生理盐水)、甲醛组(右侧颞下颌关节内注射50μL5%甲醛)、MPEP-1组[2... 目的探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在甲醛诱导大鼠颞下颌关节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均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生理盐水组(右侧颞下颌关节内注射50μL生理盐水)、甲醛组(右侧颞下颌关节内注射50μL5%甲醛)、MPEP-1组[25μL MPEP(1 mmoL/L)+50μL 5%甲醛]、MPEP-2组[25μL MPEP(2.5 mmoL/L)+50μL 5%甲醛]、MPEP-3组[25μL MPEP(5 mmoL/L)+50μL 5%甲醛]。将5%甲醛注入右侧颞下颌关节腔内,诱导大鼠颞下颌关节疼痛,计数各组大鼠60 min内伤害性行为反应(包括刮擦头面部及缩头),分光光度计测量颞下颌关节内Evan′s蓝结合血浆蛋白渗出量的变化。结果甲醛组大鼠搔刮头面部及缩头反应持续时间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组(P<0.05),MPEP-3组大鼠搔刮头面部及缩头等伤害性行为反应明显低于甲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醛组颞下颌关节内Evan′s蓝结合血浆蛋白渗出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组(P<0.001),MPEP-3组大鼠颞下颌关节内Evan′s蓝结合血浆蛋白渗出量明显低于甲醛组(P<0.05)。结论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介导甲醛诱导大鼠颞下颌关节痛,其拮抗剂能减轻甲醛引起的颞下颌关节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 疼痛 颞下颌关节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大鼠中钙通道α2δ-1亚单位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霞 白晓峰 张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4-316,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眶下神经结扎后钙通道α2δ-1亚单位(Cavα2δ-1)表达的变化,探讨Cavα2δ-1与三叉神经痛的关系。方法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神经结扎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每组6只。用铬肠线轻松结扎神经结扎组大鼠的眶下神经,建立三叉神经的... 目的研究大鼠眶下神经结扎后钙通道α2δ-1亚单位(Cavα2δ-1)表达的变化,探讨Cavα2δ-1与三叉神经痛的关系。方法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神经结扎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每组6只。用铬肠线轻松结扎神经结扎组大鼠的眶下神经,建立三叉神经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假手术对照组仅暴露神经,不结扎。术前1 d,术后第3、6、9、12、15天测定机械刺激反应阈值。术后第15天收集三叉神经节(TG)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及颈段第一、二脊髓背侧角(Vc/C2)组织,采用Western印迹杂交法测定Cavα2δ-1蛋白浓度。结果神经结扎组大鼠术侧机械刺激反应阈值在术后逐渐降低,与术前比较,术后第9、12、15天机械刺激反应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5天神经结扎组术侧TG和Vc/C2中Cavα2δ-1表达明显上调(P<0.01)。结论 Cavα2δ-1参与了大鼠三叉神经痛的发生发展,为进一步探讨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通道α2δ-1亚单位 三叉神经痛 眶下神经结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K4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7
作者 代炜 张红艳 +2 位作者 李彦姝 李妍 孙长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4,F0002,共5页
目的:构建PAK4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并对其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SACC-83细胞中干扰效率进行鉴定。方法:针对PAK4基因RNAi有效靶序列,合成Oligo DNA,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经AgeⅠ和EcoRⅠ酶切后的pGCsil-GFP载体连接产生shPAK4i-LV慢病毒... 目的:构建PAK4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并对其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SACC-83细胞中干扰效率进行鉴定。方法:针对PAK4基因RNAi有效靶序列,合成Oligo DNA,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经AgeⅠ和EcoRⅠ酶切后的pGCsil-GFP载体连接产生shPAK4i-LV慢病毒载体,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用shPAK4i-LV载体、pHelper1.0载体和pHelper 2.0质粒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以293T细胞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水平测定病毒滴度。结果:PCR扩增出插入片段,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PAK4-shRNA慢病毒载体shPAK4i-LV。包装并浓缩慢病毒,滴度为2E+9TU.mL-1。将病毒感染SACC-83细胞,real-time PCR检测PAK4的mRNA表达下调70%以上。结论:成功构建了shPAK4i-LV病毒载体并建立了SACC-83-shPAK4i细胞模型,为PAK4在肿瘤信号转导通路中的研究提供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PAK4基因 质粒构建 慢病毒 腺样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下腺脱细胞基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毒理学研究
8
作者 邓春富 谭学新 +4 位作者 周青 黄绍辉 王玉新 王绪凯 王爽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0-43,共4页
为探讨下颌下腺脱细胞基质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应用 3%TritonX 10 0对SD大鼠的下颌下腺组织进行脱细胞处理 ,制备脱细胞基质支架材料 ,将该材料的浸提液注入小鼠体内进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 ,观察小鼠全身反应。将该材料植入Wistar鼠... 为探讨下颌下腺脱细胞基质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应用 3%TritonX 10 0对SD大鼠的下颌下腺组织进行脱细胞处理 ,制备脱细胞基质支架材料 ,将该材料的浸提液注入小鼠体内进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 ,观察小鼠全身反应。将该材料植入Wistar鼠肌内进行体内植入试验 ,不同时间观察支架材料与组织反应。用传代培养的第 2代下颌下腺细胞与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 ,第 7d时进行MTT检测 ,观察支架材料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 ,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 ,体内植入试验 2、4、8W时光镜下表现与对照组基本相似 ,MTT检测结果 ,细胞相对增长率为 91.6 6 % ,支架材料的毒性为 0级。结果可见 ,经 3%TritonX 10 0脱细胞处理后所制备的下颌下腺生物衍生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对机体无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下腺 脱细胞基质 生物相容性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黏着斑激酶表达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侵袭的影响
9
作者 张斌 孙长伏 +3 位作者 王璐 黄汉 周小平 米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2-455,共4页
目的:研究阻断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对涎腺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性细胞系(SACC-LM)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ACC-LM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MSO溶媒组和Genistein组,应用Transwell小室通过平均穿膜细... 目的:研究阻断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对涎腺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性细胞系(SACC-LM)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ACC-LM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MSO溶媒组和Genistein组,应用Transwell小室通过平均穿膜细胞数观察Genistein对SACC-LM细胞侵袭的影响;将SACC-LM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Genistein组及Genistein不同作用时间组,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FA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Genistein组平均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FAK和ERK蛋白表达水平随着抑制剂浓度的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结论:阻断FAK表达可降低SACC-LM细胞的侵袭能力;在SACC-LM细胞中,FAK的变化影响了ERK蛋白水平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 侵袭 黏着斑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398对人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表达VEGF的影响
10
作者 李增健 杨鸣良 +1 位作者 刘强 孙晓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3-865,共3页
目的:研究COX-2抑制剂NS-398对Tca8113细胞系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在环氧合酶-2抑制剂NS-398作用的基础上,观察NS398对Tca8113细胞系表达VEGF的影响。结果:NS-398... 目的:研究COX-2抑制剂NS-398对Tca8113细胞系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在环氧合酶-2抑制剂NS-398作用的基础上,观察NS398对Tca8113细胞系表达VEGF的影响。结果:NS-398可下调Tca8113细胞内VEGF的表达,且表现出一定的时间依赖性关系。结论:NS-398可能在COX-2参与口腔鳞癌新生血管生成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合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NS-39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下腺导管细胞与胶原海绵细胞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黄绍辉 周青 王玉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3-35,共3页
为探讨胶原海绵对颌下腺 (submandibulargland ,SMG)导管细胞的细胞相容性 ,采用HE染色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观察SMG导管细胞接种于胶原海绵后 ,细胞的生长情况。光镜下可见接种后第 1d细胞数量较少 ,分散于胶原海绵支架中间 ,第 7d细胞... 为探讨胶原海绵对颌下腺 (submandibulargland ,SMG)导管细胞的细胞相容性 ,采用HE染色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观察SMG导管细胞接种于胶原海绵后 ,细胞的生长情况。光镜下可见接种后第 1d细胞数量较少 ,分散于胶原海绵支架中间 ,第 7d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IV型胶原抗体染色呈阳性 ,说明细胞与支架材料之间已经有细胞外基质产生。胶原海绵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是一种理想的支架材料。与胶原海绵复合培养 ,颌下腺导管细胞仍可保持良好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G导管细胞 胶原海绵 细胞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显微技术观测大鼠颌下腺细胞与丝素-壳聚糖体外共培养的形态学特点
12
作者 刘焱 谭学新 +3 位作者 李波 易新 矫贞涛 何洋洋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70-74,I0004,F0003,共7页
目的采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技术对大鼠颌下腺细胞(rat submandibular gland cells,RSMGs)与丝素-壳聚糖(silk fibroi... 目的采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技术对大鼠颌下腺细胞(rat submandibular gland cells,RSMGs)与丝素-壳聚糖(silk fibroin-chitosan,SFCs)的体外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为观测、评估种子细胞在三维支架的内部生长情况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取0~8 d龄SD大鼠的颌下腺,对大鼠颌下腺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分离纯化并传代;用抗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CK8)及淀粉酶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来源。选取传至第二代的对数生长期的RSMGs作为种子细胞,选取SFCs共混膜(5×5×2)mm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涎腺样结构。将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培养并分别于倒置显微镜、SEM、荧光显微镜和LSCM下观察二者复合生长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活细胞与支架复合生长情况,方法简单易行。SEM可以较精确的展示细胞支架复合生长的表面超微结构。经过荧光染料的着色,荧光显微镜和LSCM都可以观察到支架上锚定的种子细胞。荧光显微镜可见细胞核的荧光信号均匀的分布在支架孔隙内。LSCM通过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对较厚的标本获取图像;并可以通过旋转图像,从不同角度观察细胞支架复合物的三维剖面或整体结构,得到更为准确的定位信息。结论四种显微技术均可应用于RSMGs与SFCs体外共培养的形态学观测。LSCM的三维重建技术结合荧光染料标记可以较好地获得RSMGs与SFCs复合生长的情况,有着较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颌下腺 丝素-壳聚糖 显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