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观察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能力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程越 马红梅 +1 位作者 张欣 崔福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78-281,共4页
目的:应用99mTc-MDP放射性骨显像观察复合兔骨髓基质细胞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BMSCs+nHAC)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兔下颌骨体部范围为15mm×15mm的全层骨缺损分别采取相应方法修复:A组,BMSCs+nHAC修复;B组,nHAC修复;C组,... 目的:应用99mTc-MDP放射性骨显像观察复合兔骨髓基质细胞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BMSCs+nHAC)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兔下颌骨体部范围为15mm×15mm的全层骨缺损分别采取相应方法修复:A组,BMSCs+nHAC修复;B组,nHAC修复;C组,空白对照组,缺损不做修复。术后4、8、12周分别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进行监测。结果:术后4周,A组核素浓聚程度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核素浓聚程度亦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8周,A组核素浓聚程度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核素浓聚程度与C组无显著差异;术后12周,3组核素浓聚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MSCs+nHAC修复下颌骨缺损与单独使用nHAC相比具有较好的成骨能力和血管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 骨髓基质细胞 骨缺损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种植体SLA表面HA涂层对骨髓源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程越 赵宝红 +1 位作者 艾红军 崔福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表面喷砂和酸蚀(SLA)处理后羟基磷灰石(HA)涂层的钛种植体(HA-SLA-Ti),对骨髓源成骨细胞(MOOB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IBAD)在SLA处理的钛种植体(SLA-Ti)表面制备HA涂层,将MOOBs分别接种于HA-SLA-Ti... 目的:探讨表面喷砂和酸蚀(SLA)处理后羟基磷灰石(HA)涂层的钛种植体(HA-SLA-Ti),对骨髓源成骨细胞(MOOB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IBAD)在SLA处理的钛种植体(SLA-Ti)表面制备HA涂层,将MOOBs分别接种于HA-SLA-Ti和SLA-Ti表面,观察其生长情况,并对2组MOOBs增殖指数、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含量以及骨桥蛋白基因(opn)mRNA相对表达量进行比较。结果:MOOBs在HA-SLA-Ti表面生长良好,其细胞增殖指数、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骨钙素含量明显高于SLA-Ti组;且opnmRNA相对表达量是SLA-Ti组的3.25倍。结论:应用IBAD技术在钛种植体SLA表面制备HA涂层,可明显促进MOOBs的增殖及其成骨表型的表达,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种植体表面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辅助沉积 喷砂 酸蚀 羟基磷灰石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对富血小板血浆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向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程越 姚玉胜 +1 位作者 艾红军 崔福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作为支架材料对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体外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r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兔自体PRP分别作用于与nHAC联合培养的rBMSCs及常规培养的rBMSCs,利用扫描电镜观察rBMSCs...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作为支架材料对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体外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r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兔自体PRP分别作用于与nHAC联合培养的rBMSCs及常规培养的rBMSCs,利用扫描电镜观察rBMSCs在nHAC上的生长情况;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骨钙素(OCN)含量测定,骨桥蛋白(opn)mRNA相对表达量的分析,比较两种培养条件下兔自体PRP诱导r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上的差异。结果:联合培养的rBMSCs在nHAC上生长良好,其ALP活性、OCN含量均较常规培养明显增加,且opnmRNA相对表达量是常规培养组的4.78倍。结论:nHAC作为支架材料可明显提高兔自体PRP诱导r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 富血小板血浆 骨髓基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对兔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程越 李淑华 艾红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84-587,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对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细胞(rB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rBMSCs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中加入含1%PRP的DMEM条件培养基,对照组为不含PRP的DMEM培养基,在不同时间点收集两组细胞,分别...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对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细胞(rB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rBMSCs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中加入含1%PRP的DMEM条件培养基,对照组为不含PRP的DMEM培养基,在不同时间点收集两组细胞,分别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周期分布和增殖指数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活性测定、骨钙素(OCN)含量测定以及骨桥蛋白(OPN)mRNA相对表达量的分析。结果:实验组细胞具有成骨细胞的形态学特征;PRP作用7d后S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细胞增殖指数由22.89±1.24增至33.15±1.0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ALP染色呈阳性,且ALP活性、OCN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PN mRNA相对表达量是对照组的3.48倍。结论:PRP可促进rBMSCs的增殖并可提高rBMSCs的体外成骨潜能,使其向成骨细胞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骨髓基质细胞 生物学特性 骨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可切削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的微核实验 被引量:2
5
作者 郝玉全 阎秀林 +3 位作者 张旖骁 韩雪松 刘敏达 艾红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可切削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的潜在致突变性。方法将30只N1H纯系小鼠随机等分为玻璃陶瓷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玻璃陶瓷组将待测样品制成粉末状,用阿拉伯胶将其配成混悬液,以5g/kg的剂量经口灌胃;阴性对照组和阳性...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可切削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的潜在致突变性。方法将30只N1H纯系小鼠随机等分为玻璃陶瓷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玻璃陶瓷组将待测样品制成粉末状,用阿拉伯胶将其配成混悬液,以5g/kg的剂量经口灌胃;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灌注等体积的阿拉伯胶和环磷酰胺生理盐水溶液(40mg/kg)。取小鼠骨髓细胞,油镜下每只动物观察1000个嗜多染红细胞,并计算微核率。结果玻璃陶瓷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的微核率分别为(1.31±0.53)‰、(1.32±0.62)‰和(29.20±0.74)‰,玻璃陶瓷组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阳性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新型可切削生物活性玻璃陶瓷不引起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陶瓷 微核实验 致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2448合金种植体表面不同纳米管径生物活性膜对成骨细胞早期黏附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郝玉全 李述军 +2 位作者 郝玉琳 杨锐 艾红军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99-102,共4页
观察Ti2448合金表面不同纳米管径生物活性膜对成骨细胞早期黏附的影响,筛选出能够抵抗细菌在种植体表面黏附和定植的最适管径,为研制开发具有抗菌性能的种植体提供实验基础。采用阳极氧化法,设定不同氧化电压,在Ti2448合金表面生成具有... 观察Ti2448合金表面不同纳米管径生物活性膜对成骨细胞早期黏附的影响,筛选出能够抵抗细菌在种植体表面黏附和定植的最适管径,为研制开发具有抗菌性能的种植体提供实验基础。采用阳极氧化法,设定不同氧化电压,在Ti2448合金表面生成具有不同纳米管径的生物活性膜。通过MTT实验检测不同管径纳米管表面在不同时间点黏附的MG-63细胞数量差异;通过免疫荧光法观察接种24h后不同管径纳米管表面黏附细胞形态学差异。结果显示,细胞接种3h和24h后,30nm组的O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实验组(P<0.05);随着纳米管径的增加,细胞骨架蛋白的铺展范围逐渐减小,细胞由多角形渐变为梭形、椭圆形、圆形。研究结果表明,30nm管径生物活性膜更有利于成骨细胞的早期黏附,可能更能抵抗细菌在钛种植体上的黏附与定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管 早期黏附 MTT实验 免疫荧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管倒充填材料微渗漏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薛明 艾红军 +1 位作者 詹福良 张继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3-423,共1页
采用核素扩散法比较玻璃离子体黏固粉 (GIC)与银汞合金用作根管倒充填材料微渗漏的大小 ,GIC可以考虑替代银汞合金 ,用于根管倒充填。
关键词 倒充填材料 微渗漏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FU聚乳酸纳米微球对人舌癌Tca8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8
作者 王程越 赵宏波 +1 位作者 李曦光 艾红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0-714,共5页
目的:探讨5-FU聚乳酸纳米微球抑制人舌癌Tca83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方法:5-FU聚乳酸纳米微球、5-FU及空白对照组分别作用于Tca83细胞,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吖啶橙(AO)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 目的:探讨5-FU聚乳酸纳米微球抑制人舌癌Tca83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方法:5-FU聚乳酸纳米微球、5-FU及空白对照组分别作用于Tca83细胞,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吖啶橙(AO)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5-FU与5-FU聚乳酸纳米微球组自第3天起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差异随作用时间的延长、作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中5-FU组持续到第7天其后差异的变化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5-FU聚乳酸纳米微球组则一直持续到第11天且差异的增加始终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自第7天起与同条件下5-FU各浓度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5-FU聚乳酸纳米微球可抑制Tca83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且作用时间较5-FU延长、作用效果较5-FU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纳米微球 5-FU Tca83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树脂材料的体外磨损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中扬 杨晓东 管新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0-231,共2页
目的 :研究 3种复合树脂材料和牙釉质在不同负荷下的磨损情况 ,评价牙科复合树脂材料的耐磨性。方法 :使用环块磨损实验机 ,测定试样的磨损前后体积损失。结果 :4 .5kg负荷时材料的磨损量最大 ,与 3.0 ,1.5kg负荷比较差异显著 (P <0 ... 目的 :研究 3种复合树脂材料和牙釉质在不同负荷下的磨损情况 ,评价牙科复合树脂材料的耐磨性。方法 :使用环块磨损实验机 ,测定试样的磨损前后体积损失。结果 :4 .5kg负荷时材料的磨损量最大 ,与 3.0 ,1.5kg负荷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相同负荷下 ,几种材料耐磨性由大到小排列为 :牙釉质、Sculpture、Bayer、Pekulux。Pekulux和其它 3种材料间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磨损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牙釉质的耐磨性强于 3种复合树脂材料。Sculpture和Bayer的耐磨性接近于牙釉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树脂 磨损 牙釉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