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沙蒿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钟阳 冯雪松 刘雅茹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6年第3期36-38,共3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从黑沙蒿中提取分离出6种黄酮类化合物,通过EIMS、1 HNMR、13 CNMR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并测定了6种化合物体外抑制大鼠巨噬细胞生成NO的活性。结果表明,6种化合物分别为:3,5,3′,4′-四羟基-6,7...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从黑沙蒿中提取分离出6种黄酮类化合物,通过EIMS、1 HNMR、13 CNMR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并测定了6种化合物体外抑制大鼠巨噬细胞生成NO的活性。结果表明,6种化合物分别为:3,5,3′,4′-四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Ⅰ)、5,3′,4′-三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Ⅱ)、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Ⅲ)、5,7,4′-三羟基二氢黄酮(Ⅳ)、3,5,4′-三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Ⅴ)、3,5,7-三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Ⅵ);其中,化合物Ⅲ~Ⅵ为首次从黑沙蒿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Ⅲ对大鼠巨噬细胞生成NO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沙蒿 黄酮 生物活性 大鼠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的动物类中药材中1-甲基海因分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袁慧雅 高利娜 +2 位作者 刘国杰 徐恩宇 刘俊亭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2-405,共4页
目的 气相色谱-质谱法联合测定8种动物类中药材1-甲基海因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HP-5ms毛细管柱(30 m×0.25mm,0.25μm)。程序升温,初始柱温为60℃,保持1 min,以20℃/min升温至260℃。进样口温度为265℃,离子源温度为230℃。对蛤... 目的 气相色谱-质谱法联合测定8种动物类中药材1-甲基海因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HP-5ms毛细管柱(30 m×0.25mm,0.25μm)。程序升温,初始柱温为60℃,保持1 min,以20℃/min升温至260℃。进样口温度为265℃,离子源温度为230℃。对蛤蚧各个解剖部位进行测定,并同时测定蛤蟆油、乌蛇、海蛇、地龙、全蝎、阿胶和紫河车中1-甲基海因含量。结果 1-甲基海因在0.1~100.0μ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82%,相对标准差(RSD)为0.9%。蛤蚧头、脊椎、骨骼肌、四肢、皮肤和尾部含量分别为0.74、1.21、4.04、1.28、0.84、40.28μg/g;乌蛇和海蛇含量分别为2.84、10.43μg/g;蛤蟆油中含量为4.45μg/g。结论 气相色谱-质谱法能够准确测定动物类中药材中1-甲基海因含量;1-甲基海因为多种中药材共有成分,可能是蛤蚧、乌蛇、海蛇和蛤蟆油的共同药理活性基础物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海因 蛤蚧 蛤蟆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二氨基萘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浆中亚硝酸盐含量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国杰 刘建玲 +1 位作者 高丽娜 刘俊亭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1-293,共3页
本文通过探索衍生化反应条件,提出1,8-二氨基萘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浆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新方法。实验证实:该方法可直接在血浆中对NO-2进行衍生化,NO-2在0.05-2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79);检测限为0.01μg/mL... 本文通过探索衍生化反应条件,提出1,8-二氨基萘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浆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新方法。实验证实:该方法可直接在血浆中对NO-2进行衍生化,NO-2在0.05-2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79);检测限为0.01μg/mL;回收率为87.63%-119.2%;实验耗时30min。与文献方法相比较,具有操作简便快捷、检测限低、回收率和精密度高的优点,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气相色谱-质谱法 亚硝酸盐 1 8-二氨基萘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硅铝比ZSM-5-KIT-1载体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郝靓 刘丽萍 +1 位作者 郭振东 熊光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6年第6期45-48,66,共5页
采用一步晶化双模板法制备了不同硅铝比的ZSM-5-KIT-1介微孔复合分子筛,并以其为载体搭载20%MoO_x7%CoO_x通过超载浸渍法制备加氢脱硫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脱附分析、NH_3化学吸附(NH_3-TPD)分析等表征手段分析其... 采用一步晶化双模板法制备了不同硅铝比的ZSM-5-KIT-1介微孔复合分子筛,并以其为载体搭载20%MoO_x7%CoO_x通过超载浸渍法制备加氢脱硫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脱附分析、NH_3化学吸附(NH_3-TPD)分析等表征手段分析其结构和酸性;以CS_2的环己烷溶液为硫化液、二苯并噻吩的十氢萘溶液为原料液,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该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反应活性。结果表明,该加氢脱硫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径、适宜的酸量和酸中心;当硅铝比为30或40时,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反应活性远高于其它样品,表明硅铝比是影响催化剂加氢脱硫反应活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铝比 ZSM-5-KIT-1 加氢脱硫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胆结石成分能谱CT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子田 李松柏 +2 位作者 韩向军 王洋 王嘉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04-1408,共5页
目的探讨能谱CT各参数鉴别纯胆固醇及非纯胆固醇结石的价值。方法采用能谱CT扫描离体胆结石,以红外光谱确定结石成分并分组,并于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结石最大层面勾画ROI,获得结石的能谱曲线及能谱CT测量参数[CT值、斜率、有效原子序数... 目的探讨能谱CT各参数鉴别纯胆固醇及非纯胆固醇结石的价值。方法采用能谱CT扫描离体胆结石,以红外光谱确定结石成分并分组,并于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结石最大层面勾画ROI,获得结石的能谱曲线及能谱CT测量参数[CT值、斜率、有效原子序数(Zeff)、钙水比值(CWR)],以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间和亚组间参数的差异。利用ROC曲线获得各参数鉴别纯胆固醇及非纯胆固醇结石组的阈值,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纯胆固醇及非纯胆固醇结石组各能谱CT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各能谱参数鉴别诊断纯胆固醇与非纯胆固醇结石的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各能谱参数鉴别纯胆固醇与非纯胆固醇结石效能均较好;不同成分胆结石能谱曲线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能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阻燃发泡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海阳 张悦 +1 位作者 郝靓 王洋 《印染》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40-42,共3页
探讨以废弃花生壳为增强材料的聚氨酯阻燃发泡胶的最佳配比,优化的工艺处方为:聚磷酸铵15%,花生壳10%,氨基硅油5%,发泡乳液100%,棉帆篷盖布采用该发泡胶整理后,在150~160℃条件下焙烘,可获得良好的阻燃性能、耐寒性能和手感。
关键词 阻燃整理 涂层 聚氨酯 废弃花生壳 发泡乳液 耐寒性能 棉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后视网膜血管图像时序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晓娜 郑吉龙 +2 位作者 霍德民 王玖琳 岳文青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0-323,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死后视网膜血管生物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其在死亡时间推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构建家兔空气栓塞死亡模型,分为睁眼组和闭眼组,于兔死后9 h内,使用眼底照相机每隔1 h获取视网膜图像,无创监测死后视网膜血管形态的变化过程。... 目的探讨个体死后视网膜血管生物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其在死亡时间推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构建家兔空气栓塞死亡模型,分为睁眼组和闭眼组,于兔死后9 h内,使用眼底照相机每隔1 h获取视网膜图像,无创监测死后视网膜血管形态的变化过程。结果兔死后2 h内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不明显,死后3~8 h血管呈从外周向视盘逐渐消退趋势,至死后9 h血管完全消失。结论个体死后视网膜血管图像变化随死亡时间推移呈现一定的规律,若能对其变化规律进行量化分析,有望为早期死亡时间推断提供一个新的无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视网膜血管 死亡时间 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