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球源性心肌干细胞联合心室肌细胞外基质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姜大庆 谷天祥 +2 位作者 徐兆发 刘爽 李学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16-1321,共6页
目的拟研究心室肌细胞外基质(ECM)能否促进植入心肌梗死心肌组织内的心肌球源性心肌干细胞(CDC)向心肌细胞,血管内皮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方法心肌组织块培养法培养CDC,脱细胞法配置ECM,结扎Wista... 目的拟研究心室肌细胞外基质(ECM)能否促进植入心肌梗死心肌组织内的心肌球源性心肌干细胞(CDC)向心肌细胞,血管内皮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方法心肌组织块培养法培养CDC,脱细胞法配置ECM,结扎Wistar大鼠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向心肌梗死心肌组织内注入IMDM(I组),ECM悬液(E组),含106CDCs的IMDM溶液(IC组),含106CDCs的ECM悬液(EC组),每组心肌梗死大鼠6只。3周后心脏彩超评估心脏功能,Masson染色分析心肌纤维化阳性面积百分比,免疫荧光定性分析CDC在体表达v WF,α-SA,α-SMA。结果心肌梗死3周后,EC组左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率(FS%)最高;EC组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阳性面积百分比最低;EC组CDC向内皮,心肌及平滑肌细胞的分化阳性面积百分比较高,P<0.05。结论心肌组织源性的ECM能够促进植入心肌梗死组织内的CDC向心肌,内皮及平滑肌细胞分化。联合移植CDC及ECM能够取得最佳的心脏结构及功能上的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球源性心肌干细胞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地区眼部生物有效紫外辐射的差异研究
2
作者 于佳明 王亚洲 +6 位作者 王芳 高倩 李发明 华慧 陈仁彤 关雨沅 刘扬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的西昌和绍兴地区眼部暴露生物有效紫外辐射强度的差异,为眼紫外线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旋转式眼紫外线暴露模型,在晴好天气下,分别在西昌和绍兴进行监测。运用AvaSoft 7.4 for USB2软件和OriginPro 8.0软...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的西昌和绍兴地区眼部暴露生物有效紫外辐射强度的差异,为眼紫外线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旋转式眼紫外线暴露模型,在晴好天气下,分别在西昌和绍兴进行监测。运用AvaSoft 7.4 for USB2软件和OriginPro 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结果西昌和绍兴眼部生物有效紫外辐射暴露强度的日间变化呈双峰分布,西昌角膜、结膜和晶状体的加权UVBE最大值分别是绍兴的1.7倍、近2倍和1.8倍。相同太阳高度角下,西昌角膜、结膜、晶状体生物有效强度均高于绍兴。结论不同海拔两地区的眼部生物有效暴露强度的日间变化均呈双峰分布。相同太阳高度角下,其角膜、结膜和晶状体的生物有效紫外线强度存在明显差异,西昌均高于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生物有效紫外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丙嗪和维拉帕米对大鼠镉肾毒性的影响(英文)
3
作者 徐斌 徐兆发 杨敬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7-332,共6页
目的研究氯丙嗪(CPZ)和维拉帕米(Ver)对由镉引起的大鼠肾毒性是否有预防作用。方法32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单纯染镉组、CPZ和Ver预处理组。单纯染镉组大鼠sc7μmol·kg-1氯化镉;CPZ和Ver预处理组分别ipCPZ5mg·kg-1... 目的研究氯丙嗪(CPZ)和维拉帕米(Ver)对由镉引起的大鼠肾毒性是否有预防作用。方法32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单纯染镉组、CPZ和Ver预处理组。单纯染镉组大鼠sc7μmol·kg-1氯化镉;CPZ和Ver预处理组分别ipCPZ5mg·kg-1和Ver4mg·kg-1,1h后sc7μmol·kg-1氯化镉;对照组在相应时间内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容量均为2mL·kg-1。最后一次注射24h后,收集24h尿样,测定尿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尿蛋白、尿镉、肾镉和肾皮质中的Na+K+ATP酶,Ca2+ATP酶和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结果单纯染镉组与对照组比较,尿镉和肾镉含量明显升高。CPZ和Ver预处理组尿镉明显低于单纯染镉组,但肾镉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单纯染镉组尿LDH活性、尿蛋白和肾皮质中的Na+K+ATP酶,Ca2+ATP酶和PKC活性明显升高。CPZ和Ver预处理组大鼠尿LDH活性、尿蛋白和肾皮质中的Na+K+ATP酶,Ca2+ATP酶和PKC活性明显低于单纯染镉组。结论镉能激活Na+K+ATP酶,Ca2+ATP酶和PKC的活性,而且,CPZ和Ver均可不同程度地减轻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丙嗪 维拉帕米 肾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DMPS体内分布及驱汞试验研究
4
作者 徐兆发 HVaskenAposhian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目的:测定口服二巯基丙磺酸钠( D M P S)的体内分布并观察其驱汞效果。方法:用 H P L C分离,荧光检测器测定了 D M P S在血和尿中含量,用配有冷原子发生器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尿汞含量。结果:口服 300m g ... 目的:测定口服二巯基丙磺酸钠( D M P S)的体内分布并观察其驱汞效果。方法:用 H P L C分离,荧光检测器测定了 D M P S在血和尿中含量,用配有冷原子发生器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尿汞含量。结果:口服 300m g D M P S后4 h 血液中达到高峰, D M P S主要以和蛋白质结合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口服 D M P S后 9 h,大部分 D M P S以结合成二硫化合物的形式从尿中排出。对龋齿作充填者,口腔科技师,含汞皮肤洗剂生产者口服 D P M P300 m g 进行驱汞试验,3 组不同的接汞人群无论投药前还是投药后,尿汞排泄量均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组。龋齿作充填者,口腔科技师,含汞皮肤洗剂生产者用药后尿汞排泄量比投药前分别增加了 24、87 和 44 倍。结论:口服 D M P S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驱汞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巯基丙磺酸钠 驱汞试验 体内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