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维斑点追踪自动功能成像收缩后缩短对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李颖 孙丹丹 +4 位作者 秦智妍 杨宇慧 张慧慧 丁明岩 赵含章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0-1004,1006,共6页
目的探讨收缩后缩短对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INOCA的患者85例,依据经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获得用药前后左前降支远端舒张期平均血流速度之... 目的探讨收缩后缩短对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INOCA的患者85例,依据经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获得用药前后左前降支远端舒张期平均血流速度之比即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CFVR)并分为两组:CFVR<2.0为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组(n=40),CFVR≥2.0为对照组(n=45)。所有入组对象测量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VEDD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晚期血流速度(E、A)、E/A、二尖瓣环侧壁与室间隔侧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平均值(e’)、E/e’,同时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自动成像测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和收缩后指数(PSI)。观察两组间超声心动图参数和超声新技术测得参数的差异。分析CMD组CFVR与PSI的关系。结果对照组与CMD组的LVEDDI、LVEDVI、LVESVI、LVEF、E、A、E/A、e’、E/e’和GL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77~1.472,P>0.05),而PSI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0,P<0.05);CMD组CFVR与PSI有良好的相关性(r=-0.486,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PSI对CMD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68,敏感度为68.0%,特异度为77.8%。结论PSI在评价INOCA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早期发现此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应激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冠状动脉疾病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 收缩后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2
作者 谢锋 朱芳 +4 位作者 王红岩 刘峥嵘 赵晓丹 樊小刚 韩宏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胆囊穿刺组和对照组。随访至少6个月,观察2组的死亡率及胰腺脓肿、假性囊肿、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胆囊穿刺组和对照组。随访至少6个月,观察2组的死亡率及胰腺脓肿、假性囊肿、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败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胆囊穿刺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穿刺组全身并发症(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败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胆囊穿刺组局部并发症(胰腺脓肿及假性囊肿)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胆囊穿刺组DIC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能够有效降低重症胰腺炎的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败血症等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但对于局部并发症胰腺脓肿和假性囊肿及DIC的发生率没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 重症胰腺炎 死亡率 全身并发症 局部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治疗经内镜引流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 被引量:5
3
作者 谢锋 朱芳 +3 位作者 刘峥嵘 王红岩 赵晓丹 樊小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经内镜引流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行经内镜减黄失败后在我院行经皮穿刺减黄的梗阻性...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经内镜引流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行经内镜减黄失败后在我院行经皮穿刺减黄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共17例。根据病变类型及术中情况选择不同的减黄方法,其中9例行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植入术(53%)、5例行PTCD(29%)、3例行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18%)。采集术前1 d及术后1周患者的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以二者手术前后的下降程度来评价经皮穿刺减黄治疗的效果;再以是否放置支架为条件,将患者分为支架组和置管组,以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的下降程度及患者生存期来评价2组的疗效差异。结果总体患者手术前后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均有明显下降(P<0.05)。支架组和置管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的下降程度都没有明显差异(P>0.05)。支架组患者的生存期长于置管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穿刺治疗经内镜引流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确切。相对于留置引流管,放置支架可以更好的延长患者生存期。而对于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的下降方面,放置支架并不优于留置引流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植入术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 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声学造影诊断右心室巨大黏液瘤1例
4
作者 张慧慧 冀威 +1 位作者 丁明岩 朱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24-1924,共1页
患者男,80岁,因“血糖升高30余年,伴手足麻木6年,加重1个月”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60次/分,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收缩喷射性杂音。超声心动图示右心室腔内约34.40 mm×60.20 mm低回声占位,附着点显示不清,活动度较大;诊断... 患者男,80岁,因“血糖升高30余年,伴手足麻木6年,加重1个月”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60次/分,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收缩喷射性杂音。超声心动图示右心室腔内约34.40 mm×60.20 mm低回声占位,附着点显示不清,活动度较大;诊断:右心室占位,性质待定,建议进一步行左心声学造影检查。左心声学造影:右心室腔内见低回声占位,边界清晰,呈分叶状(图1A),可见占位通过一细蒂与三尖瓣前叶瓣根部右心室面相连(图1B),病变内可见稀疏造影剂充。诊断:右心室占位,低血供,考虑黏液瘤可能性大。行右心室占位切除术,术中见瘤蒂位于三尖瓣前叶背侧游离壁,肿瘤大小约20 mm×30 mm×60 mm。术后病理:镜下见瘤细胞呈星芒状,间质黏液变(图1C);病理诊断:(右心室)黏液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瘤 心室 左心声学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心耳口膜性狭窄1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慧慧 丁明岩 朱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71-71,共1页
病例男,42岁,因“阵发性心悸2月”入院。查体:体温36.3 T:,脉搏81次/分,呼吸14次/分,血压96/67 mmHg(1 mmHg≪0.133 kPa)。既往史:曾因肥厚型心肌病行左室流出道疏通术及二尖瓣金属瓣膜置换术。辅助检查:心电图示不纯房扑,心房率约280次/... 病例男,42岁,因“阵发性心悸2月”入院。查体:体温36.3 T:,脉搏81次/分,呼吸14次/分,血压96/67 mmHg(1 mmHg≪0.133 kPa)。既往史:曾因肥厚型心肌病行左室流出道疏通术及二尖瓣金属瓣膜置换术。辅助检查:心电图示不纯房扑,心房率约280次/分,心室率90次/分。患者拟行射频消融治术前常规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左心耳开口处可见一膜样回声,左心耳口位于膜性回声中央,直径约5.7mm(图1,2),该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速度约1.4 m/s(图3)。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示:左心耳口面积约0.23 cm2(图4)。超声诊断:左心耳口膜性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二尖瓣后叶瘤伴感染性心内膜炎并穿孔1例
6
作者 潘绍卿 丁明岩 +3 位作者 孙丹丹 郭丽娟 肖明明 朱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69-1069,共1页
患者女,51岁,因持续发热(最高39.0℃)伴寒战8天,自服退热药后体温曾下降,无流涕、咳嗽等不适;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8.2℃,血压121/70 mmHg,呼吸14次/分,双肺呼吸音粗,心率110次/分,律齐。血培养显示革兰阳性球菌。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 患者女,51岁,因持续发热(最高39.0℃)伴寒战8天,自服退热药后体温曾下降,无流涕、咳嗽等不适;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8.2℃,血压121/70 mmHg,呼吸14次/分,双肺呼吸音粗,心率110次/分,律齐。血培养显示革兰阳性球菌。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二尖瓣后叶呈瘤样脱向左心房侧,未见穿孔,其上见长约7.8 mm混合条索样附加回声(图1A),活动度较大,二尖瓣微量反流;诊断:二尖瓣后叶瘤,伴赘生物可能性大。临床诊断:二尖瓣后叶瘤,感染性心内膜炎。予抗感染治疗10天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二尖瓣听诊区闻及3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复查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二尖瓣后叶瘤样结构存在宽约7.2 mm连续性中断(图1B),其上见长约8.9 mm混合条索样附加回声,活动度较大,二尖瓣中等量反流(图1C),考虑二尖瓣后叶瘤穿孔。行二尖瓣成形术及赘生物切除术,术中见二尖瓣后叶P3区组织脆软,瓣叶穿孔;术后病理检查提示二尖瓣黏液性变伴急性化脓性改变(图1D)。最终诊断:二尖瓣后叶瘤伴感染性心内膜炎并穿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 心脏肿瘤 心内膜炎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