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培养方案在麻醉科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阮侠 谭刚 +9 位作者 王琳 蔡晶晶 薛庆华 徐铭军 张建敏 晏馥霞 郑晖 邓晓明 申乐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以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为依托,探索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协作的联合培养方案在麻醉科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中的优势和可行性。方法综合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平台麻醉亚专科手术量及北京市各专科医院的临床专业特色和教... 目的以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为依托,探索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协作的联合培养方案在麻醉科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中的优势和可行性。方法综合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平台麻醉亚专科手术量及北京市各专科医院的临床专业特色和教学资源优势,建立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相结合的北京协和医学院麻醉学系联合基地,并制订临床医学博士后联合培养方案。比较联合培养方案实施前后,参与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与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的麻醉亚专科病例培训数量及核心胜任力考核成绩差异。结果联合培养方案实施后,在临床麻醉总病例数不变的前提下,小儿外科麻醉、产科麻醉、心血管外科麻醉的培训病例数量和规范化培训要求完成率均显著提高(P均<0.01);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的“知识技能”“沟通合作”“病人照护”3项核心胜任力成绩显著提升(P均<0.05)。结论联合培养方案可优化麻醉科的病例资源,提高临床医学博士后的核心胜任力,对麻醉科临床医学博士后的规范化培训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培养 规范化培训 临床医学博士后 核心胜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心脏外科术后疼痛调查 被引量:25
2
作者 安建雄 李九妹 +2 位作者 罗非 刘进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99-103,共5页
本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选择大剂量静脉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后病人,自拔除气管导管开始至拔管后6天,对其疼痛、焦虑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疼痛以切口为主,咳嗽及活动时加重;疼痛强度在拔除气管导管后12... 本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选择大剂量静脉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后病人,自拔除气管导管开始至拔管后6天,对其疼痛、焦虑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疼痛以切口为主,咳嗽及活动时加重;疼痛强度在拔除气管导管后12~36小时显著高于平均水平(P=0、0036,t检验);疼痛程度与焦虑相关(r=0.56咳动/0.57安静,P<0、05)。聚类分析的结果提示,成人心血管外科手术后,约55%的病例疼痛较严重;疼痛严重者,在技管后4小时安静痛VAS评分均大于2。本调查为临床上准确选择病例、及时采取镇痛措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疼痛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PCA与静脉PCA用于心脏外科术后镇痛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仲吉英 安建雄 +2 位作者 杨承祥 陈雷 刘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 :评价经静脉和皮下吗啡PCA的疗效、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 :将 6 3例ASAI~III级心外科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吗啡病人自控皮下镇痛 (scPCA)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ivPCA )组 ,其中scPCA组 31例 ,ivPCA组 32例。药物为吗啡 1mg/ml+利多卡因... 目的 :评价经静脉和皮下吗啡PCA的疗效、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 :将 6 3例ASAI~III级心外科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吗啡病人自控皮下镇痛 (scPCA)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ivPCA )组 ,其中scPCA组 31例 ,ivPCA组 32例。药物为吗啡 1mg/ml+利多卡因 10mg/ml的混合液。PCA设置 :负荷量 2ml;单次剂量 1ml;小时限量 10ml/h ;锁定时间 3分钟。于负荷量注射完毕后记录镇痛起效时间 ,并于放置PCA泵后 2 4、4 8、72小时记录疼痛VAS评分、镇静程度、MAP、HR、RR、SPO2 、PCA需求按压和有效按压次数及副作用。结果 :ivPCA组镇痛起效时间显著短于scPCA组 (P <0 .0 5 ) ;两组疼痛评分及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scPCA组PCA泵报警次数显著低于ivPCA组 (P <0 .0 5 )。结论 :吗啡scPCA与ivPCA的疗效和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但吗啡scPCA操作简单、系统故障发生率低 ,适于较长时间留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科 病人自控镇痛 吗啡 皮下注射 静脉注射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后单侧肺水肿一例
4
作者 张玉林 李立环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8-669,共2页
患者,男,49岁,169 cm,73 kg。因“活动后气促1年余,左侧肢体无力4个月余”入院。心电图:心房颤动。胸部X线片:二尖瓣型心脏,心胸比率0.62,两肺淤血,未见明确实变。头部MRI:右侧额颞顶叶急性脑梗死,右侧颞叶陈旧性病变并软化灶形成,考虑... 患者,男,49岁,169 cm,73 kg。因“活动后气促1年余,左侧肢体无力4个月余”入院。心电图:心房颤动。胸部X线片:二尖瓣型心脏,心胸比率0.62,两肺淤血,未见明确实变。头部MRI:右侧额颞顶叶急性脑梗死,右侧颞叶陈旧性病变并软化灶形成,考虑心源性栓子。心脏超声心动图: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并反流,三尖瓣重度反流,双房扩大,右心大,肺动脉高压。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其他术前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肺水肿 心脏超声心动图 胸腔镜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评估膈肌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高宇晨 崔旭蕾 +1 位作者 王越夫 黄宇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0-603,共4页
膈肌是重要的呼吸肌,肺总吸气量的75%由膈肌负担,膈肌受损会防害通气和氧气输送。膈肌还有其他功能,例如增加腹内压帮助排尿、排便、呕吐,在食管裂孔处施加压力而预防胃-食管反流。膈肌功能不全是呼吸困难、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常见病因,... 膈肌是重要的呼吸肌,肺总吸气量的75%由膈肌负担,膈肌受损会防害通气和氧气输送。膈肌还有其他功能,例如增加腹内压帮助排尿、排便、呕吐,在食管裂孔处施加压力而预防胃-食管反流。膈肌功能不全是呼吸困难、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常见病因,上腹部手术、创伤、肿瘤、机械通气、慢性肺部疾病、肌间沟神经阻滞等均会导致膈肌功能不全。观察和测量膈肌的运动对于膈肌功能的评估十分重要,传统评估膈肌功能的方法有胸部X线片、直立位荧光透视、MRI、膈肌肌电图、肺功能实验和测量跨膈压力等。超声图像评估膈肌相较荧光透视和肌电图可以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如膈肌的形态、活动度及收缩功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功能 超声图像 临床麻醉 肺部并发症 膈肌肌电图 胃-食管反流 慢性肺部疾病 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手术麻醉的现状与问题 被引量:10
6
作者 邓硕曾 王廷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67-169,共3页
心脏手术麻醉的现状与问题邓硕曾,王廷杰心脏手术的麻醉目前主要以阿片类药为主,实施静脉与吸入互补或全静脉复合麻醉。在阿片类药物中,由于芬太尼在药效和副作用方面都优于吗啡,因此自1977年以来已成为心脏手术麻醉的首选药物... 心脏手术麻醉的现状与问题邓硕曾,王廷杰心脏手术的麻醉目前主要以阿片类药为主,实施静脉与吸入互补或全静脉复合麻醉。在阿片类药物中,由于芬太尼在药效和副作用方面都优于吗啡,因此自1977年以来已成为心脏手术麻醉的首选药物。但芬太尼麻醉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缩窄手术的麻醉问题 被引量:2
7
作者 邓硕曾 王晓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89年第2期176-178,共3页
主动脉缩窄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总数的7~14%。其麻醉和手术存在一些特殊问题:(1)手术时须阻断降主动脉,阻断中如何保护肾脏和脊髓;(2)阻断后上半身血压更高,而下半身血压偏低,如何调控和监测血压;(3)术中有大出血的危险等。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手术治疗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复合麻醉对窦房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小琴 周峰 +1 位作者 孙瑞龙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0年第1期34-35,共2页
近年来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心脏直视手术日益普及。我院自1982年将芬太尼用于瓣膜置换手术,取得满意结果。为进一步探索芬太尼复合麻醉对窦房结功能影响,对手术患者窦房结功能进行电生理测定。结果表明,有的患者手术前窦房结功能已不正常... 近年来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心脏直视手术日益普及。我院自1982年将芬太尼用于瓣膜置换手术,取得满意结果。为进一步探索芬太尼复合麻醉对窦房结功能影响,对手术患者窦房结功能进行电生理测定。结果表明,有的患者手术前窦房结功能已不正常,芬太尼为主的复合麻醉对窦房结并无特异性抑制作用。对手术后出现的窦房结功能不正常应进一步寻找原因,以提高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窦房结 麻醉 电生理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激综合征根治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1
9
作者 孙红 邓硕曾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4-35,共2页
预激综合征根治术的麻醉处理孙红,邓硕曾本院自1989年~1991年间共行预激综合征(WPW)根治术18例,现将其麻醉处理特点及体会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8例病人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14~50岁,平均27.22... 预激综合征根治术的麻醉处理孙红,邓硕曾本院自1989年~1991年间共行预激综合征(WPW)根治术18例,现将其麻醉处理特点及体会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8例病人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14~50岁,平均27.22±0.16岁。体重36~71kg,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综合征 外科手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麻醉管理
10
作者 周荟 王伟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5-308,共4页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在最近一次世界卫生组织对肺动脉高压的分型中[1],被单独定义为第4种类型的肺动脉高压,
关键词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麻醉管理 HYPERTENSION PULMONARY 患者 世界卫生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病人急症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
11
作者 胡小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28-229,共2页
由于外伤、心脏直视手术后或心脏内粘液瘤等引起的心力衰竭病情发展迅速,用内科治疗无法控制,不得不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行心脏直视手术抢救,此时麻醉具有很大危险性,现介绍我院的4例麻醉经过。例1 男,25岁,民工,炸山引起外伤,心悸,呼吸... 由于外伤、心脏直视手术后或心脏内粘液瘤等引起的心力衰竭病情发展迅速,用内科治疗无法控制,不得不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行心脏直视手术抢救,此时麻醉具有很大危险性,现介绍我院的4例麻醉经过。例1 男,25岁,民工,炸山引起外伤,心悸,呼吸困难,端坐,紫绀,检查有心包积液、心室间隔穿孔和左心室前壁急性心肌梗塞,急症心脏手术。麻醉前未用任何药物病人已处于嗜睡状态,入手术室端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内直视手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12
作者 胡小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51-253,共3页
我院自1959年开展儿童心血管手术麻醉,约占手术总数的27%,自1983年开展深低温停循环下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共200余例,1988年3岁以下心脏直视手术共157例,现将麻醉方法总结如下。
关键词 心血管手术 麻醉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方肌阻滞在髋关节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尹昕睿 韩侨宇 +3 位作者 栗亚茹 王璐 冯艺 姜陆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4-647,共4页
髋关节手术创伤大,患者术后往往伴随中重度疼痛。安全且有效的术后镇痛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活动,有利于髋关节手术后患者早期功能恢复。常规使用的静脉自控镇痛虽然镇痛效果确切,但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过度镇静、肠麻痹,甚至呼吸抑制... 髋关节手术创伤大,患者术后往往伴随中重度疼痛。安全且有效的术后镇痛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活动,有利于髋关节手术后患者早期功能恢复。常规使用的静脉自控镇痛虽然镇痛效果确切,但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过度镇静、肠麻痹,甚至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腰方肌阻滞(QLB)作为一种替代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的技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髋关节手术。本文通过对QLB的解剖基础、作用特点及其在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QLB在髋关节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疼痛 髋关节 腰方肌阻滞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操作纲要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晟 余海 +9 位作者 王锷 宋海波 曾俊 魏蔚 薛瑛 于晖 葛亚力 王伟鹏 刘进 彭勇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8-413,共6页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已成为目前围术期监测与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1,2]。本文旨在标准化围术期TEE操作,提高TEE操作的质量及安全性。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脉冲多普勒 食管中段 升主动脉 两腔心 四腔心 右心室 流出道 血流速度 心室流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狭窄行支架植入术围术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婉 菅敏钰 +1 位作者 王爱东 韩如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45-104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脑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围术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医院颅内、外血管狭窄行PTAS的患者416例,男334例,女82例,年龄40~85岁,ASAⅠ~Ⅲ级。...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脑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围术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医院颅内、外血管狭窄行PTAS的患者416例,男334例,女82例,年龄40~85岁,ASAⅠ~Ⅲ级。收集围术期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人口学、既往史、神经系统及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因素与临床结局的关系,回顾性探讨围术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颅外血管狭窄行PTAS的328例患者中,10例(3.0%)发生围术期缺血性卒中。颅内血管狭窄行PTAS的88例患者中,6例(6.8%)发生围术期缺血性卒中。颅外血管PTAS围术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合并未治疗的颅内血管狭窄(OR=9.44,95%CI2.36~37.71,P=0.001)和术中SBP最低值<90 mm Hg(OR=9.13,95%CI 1.35~61.76,P=0.023)。颅内血管PTAS围术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合并未治疗的颅内血管狭窄(OR=44.81,95%CI 1.99~1 011.84,P=0.017)、年龄增高(OR=1.25,95%CI 1.04~1.51,P=0.021)和存在钙化斑块(OR=11.02,95%CI 1.11~109.25,P=0.040)。结论在经皮穿刺脑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中,颅外血管PTAS围术期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前合并未治疗的颅内血管狭窄和术中SBP最低值<90mm Hg,颅内血管PTAS围术期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增高、存在钙化斑块以及术前合并未治疗的颅内血管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脑血管狭窄 经皮穿刺脑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 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手术患者贫血与输血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晓东 黄巧文 +1 位作者 龚俊松 彭勇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30-932,共3页
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大约有30%的贫血发生率。然而贫血现象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输血有时可以挽救生命,但是导致与其相关的不良结局不容忽视,因此如何选择合理的适应证和输血时机仍值得探讨。长期以来,心脏外科手术消耗大量的血... 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大约有30%的贫血发生率。然而贫血现象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输血有时可以挽救生命,但是导致与其相关的不良结局不容忽视,因此如何选择合理的适应证和输血时机仍值得探讨。长期以来,心脏外科手术消耗大量的血液制品。贫血和/或输血都会影响患者的预后。血液管理(PBM)的目的是通过处理术前贫血而优化血红蛋白(Hb)值,减少围手术期的失血,用最少的输血来控制贫血的生理反应,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贫血发生率 血液制品 血液管理 心脏手术患者 不良结局 输血策略 生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情况下成人体外膜肺氧合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 被引量:173
17
作者 闵苏 +2 位作者 黄宇光 米卫东 敖虎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52-1063,共12页
体外膜肺氧合(ECMO)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脏功能不全和(或)呼吸功能不全的支持,是治疗难以控制的严重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关键技术。随着ECMO的跨学科应用,治疗领域不同,涉及的各专业临床医护人员掌握ECMO的水平差异较大;现有的ECMO相关研... 体外膜肺氧合(ECMO)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脏功能不全和(或)呼吸功能不全的支持,是治疗难以控制的严重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关键技术。随着ECMO的跨学科应用,治疗领域不同,涉及的各专业临床医护人员掌握ECMO的水平差异较大;现有的ECMO相关研究主要以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病例报道为主。本共识由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牵头组织多学科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疾病诊疗专家共识和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ECMO临床实践,对ECMO应用流程和管理,ECMO的心脏外科应用,救治暴发性心肌炎、心脏骤停、心肌梗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移植,以及ECMO期间的镇静、镇痛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制定,供国内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 镇静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CCU 紧急气管内插管的有关问题 被引量:9
18
作者 邓硕曾 王连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79-80,共2页
紧急气管内插管指ICU、CCU、急症室、心血管造影室以及病房内的急症插管或术后二次插管。其原因有心跳骤停、呼吸道梗阻、痰多不易咳出、导管脱出、麻醉药过量、肺水肿、气胸、肺不张、心包填塞、人工瓣膜失灵、大咯血以及各种原因引起... 紧急气管内插管指ICU、CCU、急症室、心血管造影室以及病房内的急症插管或术后二次插管。其原因有心跳骤停、呼吸道梗阻、痰多不易咳出、导管脱出、麻醉药过量、肺水肿、气胸、肺不张、心包填塞、人工瓣膜失灵、大咯血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其特点是病情紧急,有时发生于夜间,且远离手术室,床旁插管条件差,气管内插管要求稳、准、快。麻醉科值班医师接到呼叫电话后,应简单问明病人紧急插管的原因、年龄及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ICU CCU 危重症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心脏直视手术中心肌保护的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孙秀梅 胡小琴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3年第9期562-566,共5页
50年代以低温作心肌保护,低温停搏液出现于70年代,自此,复杂和长时间的心内直视手术得以顺利开展。随着心外科的发展,心肌保护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对近几年的趋势综述如下: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心肌保护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直视手术中心脏复跳影响因素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立环 刘白玲 胡小琴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3年第1期46-48,共3页
本文报告了212例心脏直视手术中心脏复苏情况。212例中,心脏自动复跳117例,自动复跳率为55.2%。作者对影响心脏复跳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复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