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术中心包填塞的发生率、原因及处理策略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黄俊 丁立刚 +6 位作者 李宜富 李腾 阮焕钧 彭文杰 宾武刚 李超帆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分析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术中心包填塞的发生率、原因及处理转归,探讨更有效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心律失常中心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实施射频导管消融术患者共2211例,其中15例(0.68%)发生心包填塞。分析心包填塞... 目的:分析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术中心包填塞的发生率、原因及处理转归,探讨更有效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心律失常中心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实施射频导管消融术患者共2211例,其中15例(0.68%)发生心包填塞。分析心包填塞发生率、原因及处理转归情况。结果:2211例射频导管消融的患者中,934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无心包填塞;707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中有10例(1.41%)发生心包填塞,其中9例是使用非压力导管导致术中出现心包填塞;57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有5例(0.88%)发生心包填塞。根据消融过程及开胸结果,12例可确定心脏穿孔位置,分别在右心室流出道(RVOT)游离壁3例、左心房顶部4例、右心室心尖部2例及其他位置3例。术中及时心包穿刺引流,9例患者顺利拔除心包引流管,6例需要外科开胸手术,所有患者经抢救后均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术中心包填塞发生率较低,其发生率与房性心律失常消融、操作损伤及有无压力监测相关。此外与特定解剖部位(比如RVOT游离壁、左心房前顶部等)局部薄弱或导管难以稳定贴靠导致过度消融相关。心包填塞大多经心包穿刺引流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 心包填塞 心包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引导零射线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的探索研究
2
作者 冯天捷 赵广智 +8 位作者 董靖 王城 张凤文 王首正 刘俊 牛国栋 唐闽 段福建 潘湘斌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379,共6页
目的:探索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引导零射线心房颤动(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术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共纳入2024年6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术的12例阵发... 目的:探索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引导零射线心房颤动(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术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共纳入2024年6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术的1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完成经皮穿刺、房间隔穿刺,然后在超声心动图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完成左心房建模和放电消融等手术步骤,以消融手术完成后术中验证肺静脉电位消失作为消融终点和成功标志。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及1个月和3个月随访结果。结果:1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6.8±11.2)岁,阵发性房颤病史(4.2±2.3)年,左心房内径(36.5±2.5)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7.8±4.1)mm,左心室射血分数55%~65%。患者的平均总手术时间为(102.25±14.51)min,超声心动图操作时间为(29.58±6.23)min,导管操作时间为(33.08±4.10)min。所有患者均完成环肺静脉隔离,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6 d。术后1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均显示窦性心律,2例偶发房性早搏,无房颤复发;术后3个月随访时,2例患者仍偶发房性早搏,所有患者的心电图均未记录到房颤复发。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全程引导零射线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导管消融术 心房颤动 经胸超声心动图 零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一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道良 刘俊 +3 位作者 江勇 欧阳文斌 赵广智 潘湘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5-1027,共3页
本文报告了首个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完成的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例。患者为82岁高龄女性,心脏起搏器电极脱位且电池电量耗竭,经评估需行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在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成功完成,临床效果良好。
关键词 无导线心脏起搏器 超声引导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心房颤动脉冲电场消融术一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俊 李超 +1 位作者 江勇 潘湘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0-912,共3页
脉冲电场消融术是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领域的新技术。本文报道了全程采用超声心动图引导脉冲电场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新术式,旨在探索超声心动图引导零射线完成脉冲电场消融术治疗房颤的可行性。
关键词 脉冲电场消融 心房颤动 超声心动图 零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所致的左心房低电压区分布特征的定量分析
5
作者 李华龙 李超 +2 位作者 彭文杰 殷建龙 李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3-357,共5页
目的:定量描述Marshall静脉(VOM)无水乙醇消融后左心房低电压区的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连续入选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同时行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及VOM无水乙醇消融的患者30例,平均年龄(61.6... 目的:定量描述Marshall静脉(VOM)无水乙醇消融后左心房低电压区的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连续入选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同时行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及VOM无水乙醇消融的患者30例,平均年龄(61.6±10.1)岁,女性5例(16.7%);通过比较VOM无水乙醇消融前后左心房高密度标测结果,评估消融所致的低电压区分布及面积。结果:低电压区分布可远达左上肺静脉顶部、二尖瓣峡部、左心房后壁下方,其中≥80%的低电压区位于左侧下嵴部及二尖瓣峡部肺静脉侧。低电压区平均面积为(9.3±4.6)cm^(2),低电压区平均面积占左心房表面积的(4.1±1.9)%,最大面积占左心房表面积6.9%,最小面积占1.2%。VOM往左心房顶部延伸越远、分支越多,无水乙醇消融所致的低电压区域面积越大。结论:VOM无水乙醇消融所致的低电压区最常见的部位是左侧下嵴部及二尖瓣峡部肺静脉侧,低电压区个体差异较大。低电压区分布及面积大小与VOM的走形和分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Marshall静脉 无水乙醇消融 低电压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ODEX-EPD三维标测系统在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术中应用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2
6
作者 黄俊 丁立刚 +7 位作者 李宜富 廖志勇 李腾 李华龙 梁建 阮焕钧 彭文杰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6-280,共5页
目的:总结KODEX-EPD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的初步体会。方法:总结分析2021年3月16日至2021年3月19日在我院接受KODEX-EPD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RFCA治疗的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平... 目的:总结KODEX-EPD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的初步体会。方法:总结分析2021年3月16日至2021年3月19日在我院接受KODEX-EPD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RFCA治疗的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4.2±15.7)岁。记录手术过程、手术时间、X线辐射时间、X线辐射剂量、手术效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5例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例,B型预激综合征(WPW)1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例;2例外院RFCA术后复发,术中证实1例仍为AVNRT,1例为左侧旁路。平均手术时间为(42.4±9.8)min,建模时间为(5.6±3.6)min,消融显效时间为(8.2±7.2)s,X线辐射时间为(0.36±0.33)min,X线辐射量为(2.6±2.7)mGy,其中2例AVNRT患者实现零射线。消融过程中三维模型上导管移位均<1 mm,导管贴靠指示均为绿色,5例患者均消融成功,无并发症。结论:KODEX-EPD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术安全、有效,部分AVNRT患者可实现零射线,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DEX-EPD系统 三维标测系统 室上性心动过速 射频导管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术在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彭文杰 丁立刚 +7 位作者 赵亚楠 李华龙 李超 李腾 黄俊 廖志勇 李宜富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索实时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在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经腋静脉途径行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患者共130例。其中46例患者应用实时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方法行心脏植入式... 目的:探索实时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在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经腋静脉途径行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患者共130例。其中46例患者应用实时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方法行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超声组),84例患者应用解剖定位法行腋静脉穿刺行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组与对照组相比,气胸发生率(0%vs.3.6%,P=0.493)、囊袋血肿发生率(2.2%vs.2.4%,P=1.000)、囊袋感染发生率(0%vs.2.4%,P=0.539)、电极脱位发生率(0%vs.2.4%,P=0.539)、电极穿孔发生率(0%vs.1.2%,P=1.000)及总体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2%vs.11.9%,P=0.1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术在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中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腋静脉穿刺 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 心脏起搏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