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膜内翻窦部成形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蒙茂龙 马琼 +3 位作者 李刚 王湘 庄贤勉 卢平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6-600,共5页
目的:探讨外膜内翻窦部成形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心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50例外膜内翻窦部成形手术治疗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外膜内翻窦部成形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心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50例外膜内翻窦部成形手术治疗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0.4±10.0)岁;合并高血压病48例(96.0%);发病到入院时间平均(0.7±1.3)d,入院到行手术时间平均(2.8±5.4)d,术前血肌酐(104.6±76.8)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9.9±27.9)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3.0±43.2)U/L,主动脉窦部直径(40.9±6.1)mm,升主动脉直径(46.1±7.3)mm。结果:体外循环时间平均(187.0±43.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122.0±34.3)min,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平均(18.9±4.2)min。术中出血平均(2409.4±1572.1)ml。术中输悬浮红细胞平均(1.3±2.0)U。术后24 h胸液引流平均(355.9±282.7)ml。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平均(42.7±44.4)h。住院天数平均(25.7±10.6)d。全组患者无院内死亡;二次开胸5例;一过性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一过性截瘫2例;消化道出血、肠梗阻2例;轻度膈肌功能障碍1例。所有患者出院前复查主动脉增强CT,人工血管吻合口血流通畅,均康复出院。结论:外膜内翻窦部成形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中效果明确,合理的选择该手术方式,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夹层 出血 止血 根部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在房间隔缺损合并肺静脉异位引流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杜艳 袁旭春 +3 位作者 高立 刘志红 蔡震宇 侯金成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71-1374,共4页
目的:评价CT对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CT检查的24例ASD合并APVC的病例,观察房间隔缺损的位置、大小,异位肺静脉引流的位置、形态及其异位连接,并与经胸心动超声(TTE)比较,以手术或心... 目的:评价CT对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CT检查的24例ASD合并APVC的病例,观察房间隔缺损的位置、大小,异位肺静脉引流的位置、形态及其异位连接,并与经胸心动超声(TTE)比较,以手术或心导管造影所见为参考标准,评价CT检查诊断的准确性。结果:24例ASD合并APVC的病例中,腔静脉窦型房缺14例,二孔型房缺9例,无顶冠状静脉窦型房缺1例;肺静脉异位引流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4例,其中心上型3例,心脏型1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0例,其中心上型8例,心脏型12例。CT的诊断准确性为100%,TTE的诊断准确性为75%(18/24)。结论:CT在ASD合并APVC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对临床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订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房间隔缺损 肺静脉异位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