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整体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孙兴国 郭志勇 +9 位作者 刘方 葛万刚 周娜 周萍 董文涛 滕志涛 孙杏云 毕艳梅 王小康 曲大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038-2045,共8页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整体功能变化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1—2014年度威海市立医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10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CPET检查,按照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整体功能变化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1—2014年度威海市立医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10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CPET检查,按照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标准连续递增功率方案完成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通过对数据标准化分析计算其核心指标,从系统软件导出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极限状态时的循环指标及呼吸指标。结果10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7例患者整体功能显著改善,3例患者整体功能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前后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峰值负荷功率(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峰值摄氧量(%pred)、峰值氧脉搏(%pred)、摄氧效率平台(比值、%pred)、递增功率运动时间(min)较术前升高,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slope、%pred)、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低值(比值、%pred)较术前降低(P<0.05)。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极限状态时收缩压较术前升高(P<0.05);热身状态时氧脉搏较术前升高(P<0.05);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时其他3个状态摄氧通气效率较术前升高(P<0.05);无氧阈状态、极限状态时二氧化碳通气当量较术前降低(P<0.05)。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时分钟通气量较术前降低(P<0.05);静息状态、无氧阈状态时潮气量较术前降低(P<0.05);极限状态时呼吸频率较术前升高(P<0.05);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时呼吸交换比值、潮气末氧分压较术前降低(P<0.05);4个状态时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术前升高(P<0.05)。结论 CPET是一项可以安全、无创、客观、定量、可重复地评估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整体功能的临床检查方法。CPET检查结果提示,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后大多数患者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匹配整体功能明显改善,是心脏瓣膜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心肺运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杨 杜雷雷 +2 位作者 许飞 李艺萱 乔恩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184-189,共6页
随着信息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发展,以非结构化数据为主的医疗数据急剧增长,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可生成不同主题的数据库,创造巨大的附加价值。同时,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人工智能辅助诊疗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信息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发展,以非结构化数据为主的医疗数据急剧增长,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可生成不同主题的数据库,创造巨大的附加价值。同时,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人工智能辅助诊疗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有助于指导医疗活动,提高医疗诊治效率。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医疗行业的结合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就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应用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人工智能 数据库 模型 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多因素降维法在心脑血管病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及风险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冯聪蕊 张伟丽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0期47-52,共6页
心脑血管疾病是由易感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复杂性遗传疾病。在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因素中,基因与基因之间、基因与环境之间均存在着交互作用。近年来,随着被发现的易感基因和环境因素越来越多,单独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等... 心脑血管疾病是由易感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复杂性遗传疾病。在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因素中,基因与基因之间、基因与环境之间均存在着交互作用。近年来,随着被发现的易感基因和环境因素越来越多,单独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处理交互作用存在"维度灾难"等局限性,导致研究结果假阳性率增加。广义多因素降维法引入计分统计量的原理,能够列举所有基因型和环境因素的组合情况,分析端粒长度等连续型结局变量,且能够纳入协变量,校正年龄、性别等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混杂因素,从而控制混杂因素引起的结果偏移乃至错误。广义多因素降维法将高维数据降为一维模型后,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能够更好地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对阐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基因-基因交互作用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LOGISTIC回归模型 广义多因素降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瓣膜两种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的生物力学数值模拟
4
作者 王倩 罗新锦 +6 位作者 丘俊涛 胡圣懿 丁学超 杜田明 张艳萍 侯倩文 乔爱科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1-698,共8页
目的阐释运用直筒型人工血管行保留主动脉瓣膜的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和佛罗里达袖套术对新生主动脉根部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CTA影像重建5例主动脉根部有限元模型,包括2例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A1、A2),2例佛罗里达袖套术(B1、B2)... 目的阐释运用直筒型人工血管行保留主动脉瓣膜的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和佛罗里达袖套术对新生主动脉根部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CTA影像重建5例主动脉根部有限元模型,包括2例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A1、A2),2例佛罗里达袖套术(B1、B2)和1例无主动脉根部病变的对照组(C)。通过数值模拟获得血流和压力分布结果,评估主动脉根部的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两种术式的患者和对照组收缩峰值的最大流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后的流速较为平缓,与对照组模型相近,而其主动脉内平均压力和壁面切应力趋于稳定。佛罗里达袖套术中,存在高速血流冲击血管壁,沿主动脉壁出现不同程度的壁面切应力和压力集中现象。结论保留瓣膜的主动脉根部手术后,新生主动脉根部的血流模式依赖于术后窦部几何形状的变化。观察到两种术式的血流状态均表现良好,但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血流模式较佛罗里达袖套术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 佛罗里达袖套术 直筒型人工血管 主动脉根部形态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和佛罗里达袖套术的生物力学数值模拟研究
5
作者 王倩 侯倩文 +3 位作者 罗新锦 丘俊涛 胡圣懿 乔爱科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18-618,共1页
目的临床上关于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不同术式的优劣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与佛罗里达袖套术对瓣膜运动及根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手术规划提供建议。方法通过CTA影像重建出7例... 目的临床上关于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不同术式的优劣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与佛罗里达袖套术对瓣膜运动及根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手术规划提供建议。方法通过CTA影像重建出7例主动脉根部个性化模型,包括3例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术式A)、3例佛罗里达袖套术(术式B)、1例无主动脉根部病变模型作为对照组。基于患者主动脉根部几何尺寸,构建理想化瓣叶模型。通过生物力学数值模拟,评估瓣叶关闭性能和主动脉根部血流动力学。结果术式A中瓣叶最大开口面积分别为423.07、445.71、468.94 mm^(2),与对照组的431.47 mm^(2)比较接近;术式B中瓣叶最大开口面积分别为629.62、356.75、306.81 mm^(2),与对照组差异较大;但瓣口面积均大于200 mm^(2),未出现瓣膜狭窄现象。术式A和B中的高速血流均出现在瓣环和窦管交界处,这与对照组中的高速血流分布基本一致。术式A、B和对照组的主动脉壁面平均压力值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结论两种术式的瓣叶开闭状态及血流动力学性能均符合正常生理状态。但在瓣叶开闭状态中,主动脉根部改良重塑术更优于佛罗里达袖套术,本研究有望对临床手术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根部 主动脉壁 临床手术 生理范围 瓣膜狭窄 血流动力学 瓣口面积 血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狭窄的对称型二叶式主动脉瓣在修复手术中结构设计的建议:一项数值研究
6
作者 赵友志 侯倩文 +1 位作者 王倩 乔爱科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64-664,共1页
目的二叶式主动脉瓣(BAV)返流修复术中改进瓣叶(AV)结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瓣膜并发症,降低再手术风险。本研究针对非狭窄的对称型BAV修复术探究AV解剖特征对瓣膜力学性能和关闭不全(AI)的影响,提出修复建议。方法基于生理解剖... 目的二叶式主动脉瓣(BAV)返流修复术中改进瓣叶(AV)结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瓣膜并发症,降低再手术风险。本研究针对非狭窄的对称型BAV修复术探究AV解剖特征对瓣膜力学性能和关闭不全(AI)的影响,提出修复建议。方法基于生理解剖构建参数化对称型BAV模型,分别改变AV连合高度H(7.1、7.6、8.1、8.6、9.1 mm)和游离缘凹型高度D(H*10%、20%、30%),共构建5组20种BAV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比较不同结构尺寸BAV对术后游离缘的位移变化、应力分布和瓣膜闭合的影响。结果对于D=0 mm的传统结构,随着H的增加,游离缘位移量变化不大;AV最大应力逐渐降低(1.697~1.615 MPa),当H增加到9.1 mm时应力有回升趋势(1.635 MPa);持续增加H会造成AV冗余,关闭时过度贴合。对于5组H模型,随着D的增大,游离缘位移量逐渐减小;当H<8.1 mm时,增加D会增加AV最大应力,不能改善修复效果,H增加20%会造成AI;当H=8.6 mm时凹型结构可降低最大应力,D增加30%会造成AI;当H=9.1 mm时凹型更有利于AV对合,D增加10%、20%、30%,最大应力分别降低了3.1%、4.9%、11.7%。结论A患者H较小时,凹型结构容易造成AI,不建议采用;H较大时,建议采用凹型结构而不是降低H,瓣膜闭合和力学表现更具优势,但过度增加D也会导致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缘 修复手术 二叶式主动脉瓣 手术风险 对称型 结构设计 生理解剖 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运动试验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高强度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制定和运动康复效果评估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87
7
作者 张振英 孙兴国 +6 位作者 席家宁 葛万刚 李浩 刘艳玲 冯静 姜立清 高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061-2067,共7页
目的采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客观定量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整体心肺功能变化,精准制定高强度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进行运动康复,评估运动康复对CHF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Qo L)的影响,探讨CPET在CHF患者高强度个体化运动... 目的采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客观定量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整体心肺功能变化,精准制定高强度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进行运动康复,评估运动康复对CHF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Qo L)的影响,探讨CPET在CHF患者高强度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制定和运动康复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临床诊断为CHF的患者20例,按照随机原则和患者参与意愿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10)患者给予不包括运动处方的康复治疗;康复组(n=10)患者给予包括运动处方的康复治疗,根据CPET检查结果精准制定高强度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进行运动康复,功率自行车运动强度为无氧阈以上Δ50%功率,30 min/d,5 d/周,共12周。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CPET指标、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超声心动图、6分钟步行距离(6MWD)、Qo L评分。结果康复组患者均安全无并发症完成症状限制性最大极限运动CPET检查和全程运动康复12周。治疗前,对照组与康复组患者静息及峰值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pred)、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WD、Qo 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组患者无氧阈(L/min、ml·min^(-1)·kg^(-1))、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峰值氧脉搏(ml/次)、LVEF、6MWD较对照组升高,BNP水平、Qo L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静息及峰值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pred)、BNP水平、LVEDD、LVEF、6MWD、Qo 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治疗后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pred)、LVEF、6MWD较治疗前升高,Qo L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CPET可以客观定量评估CHF患者病情,精准制定高强度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运动康复12周可显著改善CHF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和Qo L,是CHF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运动疗法 康复 心肺运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运动试验评估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患者整体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郭志勇 孙兴国 +6 位作者 刘方 周娜 周萍 董文涛 滕志涛 孙杏云 滕玉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053-2060,共8页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胸腔闭式引流术(CTD)治疗胸腔积液患者整体功能变化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威海市立医院明确诊断有显著胸腔积液,并接受CTD治疗的患者13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CPET检查,按照美国加州大...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胸腔闭式引流术(CTD)治疗胸腔积液患者整体功能变化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威海市立医院明确诊断有显著胸腔积液,并接受CTD治疗的患者13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CPET检查,按照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标准连续递增功率方案完成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通过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分析计算其核心指标,从系统软件导出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极限状态时的循环指标及呼吸指标。结果 13例胸腔积液患者CTD治疗后10例患者整体功能显著改善,3例患者整体功能降低。胸腔积液患者CTD治疗前后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pred)、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pred)、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slope、%pred)、峰值负荷功率(W)、递增功率运动时间(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摄氧效率平台(比值、%pred)较治疗前升高,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低值(比值、%pred)较治疗前降低(P<0.05)。胸腔积液患者CTD治疗后静息状态时摄氧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时心率较治疗前降低,极限状态时心率较治疗前升高(P<0.05);热身状态时氧脉搏较治疗前升高(P<0.05);静息状态、无氧阈状态时摄氧通气效率较治疗前升高(P<0.05);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和极限状态时二氧化碳通气当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胸腔积液患者CTD治疗后静息状态、无氧阈状态时分钟通气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极限状态时潮气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4个状态时呼吸频率较治疗前降低(P<0.05);极限状态时呼吸交换比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时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治疗前升高(P<0.05);静息状态时潮气末氧分压较治疗前降低(P<0.05);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极限状态时每呼吸摄氧量、每呼吸二氧化碳排出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虽然3例患者整体功能显著降低使得全体患者CTD治疗前后整体功能改善无显著差异,但是,CTD治疗胸腔积液使得10/13的患者整体功能显著改善。使用CPET检查整体功能指标动态变化从临床上实现了CTD治疗胸腔积液患者的客观定量评估,同时还为有效改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匹配的治疗机制提供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引流术 治疗 心肺运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运动试验终止指征:85%最大预计心率及特定收缩压界值的探讨 被引量:10
9
作者 孙兴国 代雅琪 +7 位作者 张也 慈政 朱嘉宝 葛万刚 李浩 刘琴 郝璐 Walliam W.Stringer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0期3672-3679,共8页
目的对完成症状限制性最大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PET)者收缩压及心率数据进行再分析,以期探讨CPET终止指征之85%最大预计心率(MPHR)及收缩压的最佳界值作为终止试验标准的依据是否可行。方法对第4版Principles of Exercise Testing and Int... 目的对完成症状限制性最大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PET)者收缩压及心率数据进行再分析,以期探讨CPET终止指征之85%最大预计心率(MPHR)及收缩压的最佳界值作为终止试验标准的依据是否可行。方法对第4版Principles of Exercise Testing and Interpretation一书中于1974年1月—2004年1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CPET实验室按照标准连续递增功率方案完成症状限制性最大极限CPET的精选85例受试者共112例次CPET进行分析。除1例次无心率记录外共有111例次CPET记录了心率;除15例次没有进行直接动脉测压外共有97例次直接动脉测定收缩压值的CPET。计算峰值心率≥85%MPHR的CPET例次及其所占百分数、峰值运动时和达到85%MPHR时CPET测定指标的差值及百分差值,收缩压≥210、220、250 mm Hg的CPET例次及其所占百分数、峰值运动时和收缩压≥该特定值时CPET测定指标的差值及百分差值。结果 CPET的峰值心率≥85%MPHR的有64例次,占58%。该64例次CPET峰值运动时与达到85%MPHR时的运动时间、功率、心率、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二氧化碳排出量、摄氧量、氧脉搏和呼吸交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97例次直接动脉测压的CPET中,收缩压≥210、220、250 mm Hg的分别是39、28、9例次。峰值运动与达到210、220 mm Hg时的运动时间、功率、心率、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二氧化碳排出量、摄氧量、氧脉搏和呼吸交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当收缩压≥250 mm Hg时与峰值运动时的所有测定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CPET患者峰值心率≥85%MPHR,但也有很多患者没有达到此值;所以即不能以85%MPHR作为停止运动的标准,也不能以未达到85%MPHR而否定CPET患者的极限努力。大多数CPET患者收缩压没有达到210 mm Hg,所以不能以收缩压不够高来否定患者的极限努力,也不能以210、220 mm Hg来停止运动;但是可以考虑250 mm Hg作为终止运动的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心率 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 心肺运动试验 终止运动标准 安全与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运动试验评价食管癌患者化疗后整体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孙兴国 Curtis Hightower +2 位作者 刘方 William W.Stringer 葛万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046-2052,共7页
背景化疗对人体整体功能具有显著损害,但目前尚缺乏对化疗患者整体功能变化进行客观定量评估的可靠方法。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食管癌患者化疗前后整体功能变化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06—2007年度在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进... 背景化疗对人体整体功能具有显著损害,但目前尚缺乏对化疗患者整体功能变化进行客观定量评估的可靠方法。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食管癌患者化疗前后整体功能变化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06—2007年度在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进行术前化疗的白种人男性食管癌患者6例,分别在化疗前后进行CPET检查,按照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标准连续递增功率方案完成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通过对数据标准化分析计算其核心指标,从系统软件导出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极限状态时的循环指标及呼吸指标。结果 6例食管癌患者化疗后,除1例患者无氧阈略有升高外,其余患者的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峰值氧脉搏、摄氧效率平台、峰值负荷功率和递增功率运动时间均降低;化疗后,除1例患者的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略有降外,其余所有患者的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和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低值均升高。食管癌患者化疗前后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slope、%pred)、递增功率运动时间(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pred)、摄氧效率平台(比值、%pred)、峰值负荷功率(W)较化疗前降低,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低值(比值、%pred)较化疗前升高(P<0.05)。食管癌患者化疗后极限状态时摄氧量较化疗前降低(P<0.05);静息状态时心率较化疗前升高,收缩压较化疗前降低(P<0.05);热身状态时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较化疗前降低(P<0.05);4个状态时氧脉搏较化疗前降低(P<0.05);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极限状态时摄氧通气效率较化疗前降低(P<0.05);极限状态时二氧化碳通气当量较化疗前升高(P<0.05)。食管癌患者化疗后热身状态时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化疗前降低(P<0.05);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极限状态时潮气末氧分压较化疗前升高(P<0.05);极限状态时每呼吸摄氧量较化疗前降低(P<0.05);无氧阈状态、极限状态时每呼吸二氧化碳排出量较化疗前降低(P<0.05)。结论化疗使得食管癌患者循环和细胞代谢功能显著降低,而呼吸受限相对较轻,且处于相对代偿反应。CPET检查可以对食管癌患者化疗前的整体功能进行客观定量评估,同时也可以对化疗所造成的整体功能改变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心肺运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影像和血清microRNA检测在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洋 陈宇 张伟丽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0期31-35,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稳定期和不稳定期交替出现的非线性发展过程,不稳定期的斑块为易损性斑块。易损性斑块所在的血管由于炎性反应而反复痉挛或斑块破裂而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在病变早期准确检测冠状动脉内是否存在易损性斑块,并判...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稳定期和不稳定期交替出现的非线性发展过程,不稳定期的斑块为易损性斑块。易损性斑块所在的血管由于炎性反应而反复痉挛或斑块破裂而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在病变早期准确检测冠状动脉内是否存在易损性斑块,并判断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将对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易损性斑块的病理学特点、早期CT诊断、与钙化相关的血清微小RNA(microRNA)标志物及对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预测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性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钙化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运动试验评估麻醉手术危险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萌 王古岩 孙兴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869-2872,共4页
本文介绍了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麻醉手术危险性常用指标峰值摄氧量和无氧阈,叙述了CPET对麻醉手术危险性评估的临床应用,可指导手术进程、患者管理和术后转归,说明CPET是一种体现人体心肺代谢等功能的整体性检查方法,可以反映出从心... 本文介绍了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麻醉手术危险性常用指标峰值摄氧量和无氧阈,叙述了CPET对麻醉手术危险性评估的临床应用,可指导手术进程、患者管理和术后转归,说明CPET是一种体现人体心肺代谢等功能的整体性检查方法,可以反映出从心肺到骨骼、肌肉的整体氧运输代谢的过程,是常规静态心肺功能检查的必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麻醉 危险性评估 心肺运动试验 峰值耗氧量 无氧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运动试验终止指征:峰值呼吸交换率值的探讨 被引量:7
13
作者 慈政 孙兴国 +7 位作者 代雅琪 张也 葛万刚 李浩 朱嘉宝 刘琴 郝璐 Walliam W.Stringer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0期3680-3686,共7页
目的对所有症状限制性最大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呼吸交换率(RER)相关数据进行再分析,以期探讨CPET中RER为何水平时应该作为终止试验的参考依据。方法第4版Principles of Exercise Testing and Interpretation一书中收录的85例受试... 目的对所有症状限制性最大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呼吸交换率(RER)相关数据进行再分析,以期探讨CPET中RER为何水平时应该作为终止试验的参考依据。方法第4版Principles of Exercise Testing and Interpretation一书中收录的85例受试者以标准连续递增功率方案共完成112例次CPET,其中完成RER记录的有102例次。计算并比较同一个CPET中峰值运动时与RER≥1.10、1.15、1.20时的运动时间、功率、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二氧化碳排出量、摄氧量、氧脉搏和RER。结果 102例次CPET的峰值RER[范围0.86~1.77,(1.21±0.16)],其中四分之三至半数CPET的峰值RER≥1.10、1.15和1.20;但同时峰值RER<1.0者也有7例次。峰值RER≥1.10的77例次CPET,其峰值运动时与RER≥1.10时的运动时间、功率、心率、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二氧化碳排出量、摄氧量、氧脉搏和R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ET峰值RER≥1.15者60例次,峰值运动时与RER≥1.15时的运动时间、功率、心率、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二氧化碳排出量和R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ET峰值RER≥1.20者50例次,峰值运动时与RER≥1.20时的运动时间、功率、心率、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和R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症状限制性最大极限CPET大多数患者峰值RER达到或者超过1.10,但也有很多患者没有达到此值;不能以某特定RER值作为CPET的绝对标准。CPET临床实践中强调严密监护保安全前提下的"症状限制",既不能以达到特定RER值终止试验,而低估患者整体功能状态;也不能以未达到特定RER值来否定患者CPET的极限运动状态,从而产生过度运动风险的可能,为此本研究提出了Max试验的方法以验证CPET是否为极限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试验 呼吸交换率 心肺运动试验 功率递增速率 终止运动标准 Max试验 安全与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