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原性猝死尸检和分子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8
1
作者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心血管疾病学组 杨航 +4 位作者 孙洋 刘茜 张海东 周洲 陈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65-875,共11页
心原性猝死是指由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突然的、毫无预期的死亡,全球每年心原性猝死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5%~20%。尽管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发生心原性猝死,但对于鉴定死因至关重要的猝死后常规尸检以及新兴的分子尸检,目前仍未给予足够重视... 心原性猝死是指由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突然的、毫无预期的死亡,全球每年心原性猝死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5%~20%。尽管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发生心原性猝死,但对于鉴定死因至关重要的猝死后常规尸检以及新兴的分子尸检,目前仍未给予足够重视。为此,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心血管疾病学组组织国内相关领域多学科专家,在参考新近公布的欧美及亚太相关指南和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撰写《心原性猝死尸检和分子诊断中国专家共识》,旨在规范化指导心原性猝死常规尸检和分子尸检操作流程,更好地将心原性猝死解剖、病理和分子诊断结合起来,帮助病理医师和法医更精准地对心原性猝死进行病因学诊断,为深入了解中国猝死人群病因学构成、建立合理的心原性猝死预防策略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检 分子诊断 心脏骤停 心原性猝死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代测序在检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心脏瓣膜组织病原体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程军 胡欢 +5 位作者 张思明 耿洁 李峰 王飞燕 周洲 陈曦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7-282,共6页
目的评估二代测序(NGS)技术在检测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瓣膜中潜在病原菌的应用价值,为IE的诊断和术后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根据改良Duke标准,对IE患者和排除IE患者的瓣膜组织进行传统培养,同时应用NGS技术直接检测瓣膜组织上的病原菌,... 目的评估二代测序(NGS)技术在检测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瓣膜中潜在病原菌的应用价值,为IE的诊断和术后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根据改良Duke标准,对IE患者和排除IE患者的瓣膜组织进行传统培养,同时应用NGS技术直接检测瓣膜组织上的病原菌,并将其检测结果与血培养、病理涂片染色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NGS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0%、85.7%、95.0%和85.7%,血培养分别为30.0%、100.0%、100.0%、30.0%,瓣膜培养为10.0%、100.0%、100.0%、28.0%。结论与传统培养方法相比,NGS检测IE瓣膜赘生物的灵敏度更高,时间短。NGS对IE的诊断,尤其是培养结果为阴性疑似IE的诊断和治疗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测序 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脏瓣膜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中老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马琳琳 杨琼 +4 位作者 龚美亮 于金星 周洲 蔺亚晖 丛玉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5-450,共6页
目的探讨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中老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HUA)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体检的表观健康中老年人174例,依据HUA诊断标准分为无症状HUA组(n=58)和对照组(n=116)。... 目的探讨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中老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HUA)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体检的表观健康中老年人174例,依据HUA诊断标准分为无症状HUA组(n=58)和对照组(n=116)。采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等一般资料,以及血常规、尿酸、肌酐、尿素氮、血脂、Lp-PLA2等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探究无症状HUA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对象中,女性HUA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41.4%vs.25.3%,P<0.05);无症状HUA组BMI、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p-PLA2水平及高血压病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不同性别分别比较,无症状HUA组男性和女性患者Lp-PLA2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PLA2水平升高是无症状HUA的独立危险因素;按照Lp-PLA2浓度进行三分位分组,与低浓度Lp-PLA2组比较,高浓度Lp-PLA2组增加无症状HUA风险的OR值为4.61(95%CI 1.807~11.76,P<0.05)。结论血浆Lp-PLA2水平增高可能是中老年无症状HUA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心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徐玫芳 赵红 +5 位作者 康德勇 冯昌银 邱小文 杨焕星 郑宇辉 杨映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心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原发心脏DLBCL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别行HE染色、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应用原位杂交以及荧光原位杂... 目的探讨原发心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原发心脏DLBCL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别行HE染色、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应用原位杂交以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肿瘤细胞为大淋巴样细胞,弥漫性浸润性生长,核分裂象多见。肿瘤细胞弥漫表达CD20、PAX5,Ki-67增殖指数60%~95%,CD5阳性且C-MYC和BCL-2双表达1例。FISH检测未检出MYC、BCL-2、BCL-6基因断裂分离。2例行肿物切除/活检,未行化疗,分别于术后2、3个月死亡;3例行肿物切除/活检及R-CHOP方案化疗,分别随访2、10、38个月,预后良好。结论原发心脏DLBCL属于罕见的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除特征性的病理形态学改变,需结合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检测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进行规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分子特征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通用定义和分类》将开启心力衰竭诊疗的标准化进程 被引量:3
5
作者 徐芬 周洲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621-623,共3页
近期,美国、欧洲和日本心力衰竭学会/协会联合发布了《心力衰竭通用定义和分类》共识。利钠肽被写入心力衰竭通用定义,成为继肌钙蛋白之后第二个被写入疾病定义的心脏标志物。共识将心力衰竭分为4类,新增了射血分数改善的心力衰竭。《... 近期,美国、欧洲和日本心力衰竭学会/协会联合发布了《心力衰竭通用定义和分类》共识。利钠肽被写入心力衰竭通用定义,成为继肌钙蛋白之后第二个被写入疾病定义的心脏标志物。共识将心力衰竭分为4类,新增了射血分数改善的心力衰竭。《心力衰竭通用定义和分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有助于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和患者理解和采纳,是心力衰竭诊疗标准化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临床工作人员在使用该定义和分类时,应积极进行科学研究,以推动心力衰竭诊疗的标准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利钠肽 定义 分类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预防和治疗缺一不可 被引量:2
6
作者 徐芬 周洲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6期953-957,共5页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力衰竭协会联合发布了《2022年AHA/ACC/HFSA心力衰竭管理指南》。该指南倡导心力衰竭防治并重,强调基于利钠肽筛查的一级预防对A期(心力衰竭风险期)或B期(心力衰竭前期)患者至关重要;推荐C期(心力...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力衰竭协会联合发布了《2022年AHA/ACC/HFSA心力衰竭管理指南》。该指南倡导心力衰竭防治并重,强调基于利钠肽筛查的一级预防对A期(心力衰竭风险期)或B期(心力衰竭前期)患者至关重要;推荐C期(心力衰竭期)患者应接受多学科团队管理,尽早使用包括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的“基础四联疗法”;并推荐将希望延长生存期的D期(心力衰竭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心力衰竭专科团队,以评估晚期心力衰竭治疗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预防 治疗 利钠肽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检测在冠心病精准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文 周洲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4期445-449,共5页
精准医疗是在诊疗过程中充分考虑患者个体在基因、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差异的医学手段,基因检测是实现精准医疗的重要方式。自人类基因组数据成功解析以来,人们对遗传因素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迅速... 精准医疗是在诊疗过程中充分考虑患者个体在基因、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差异的医学手段,基因检测是实现精准医疗的重要方式。自人类基因组数据成功解析以来,人们对遗传因素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迅速崛起的精准医疗围绕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转化医学有机结合,不仅推动了心血管疾病遗传学研究的快速进展,且为制定个体化疾病诊疗方案奠定了基础。遗传变异和基因多态性是冠心病的重要发病因素,基因检测不仅可识别冠心病高危人群,且能够针对不同分子病理途径制定最佳预防和治疗策略,进而促进精准医学的应用。本文将着重介绍基因检测在冠心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检测 冠心病 精准医疗 风险预测 心血管药物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胸主动脉瘤/夹层基因检测及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18
8
作者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 杨航 +3 位作者 罗明尧 马艳云 周洲 舒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9-325,共7页
遗传性胸主动脉病以胸主动脉瘤/夹层为主要特征,起病隐匿,危害极大。基因检测可帮助实现胸主动脉病的早期诊断,并进行亚型分类,对于其后随访策略和治疗时机的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学者... 遗传性胸主动脉病以胸主动脉瘤/夹层为主要特征,起病隐匿,危害极大。基因检测可帮助实现胸主动脉病的早期诊断,并进行亚型分类,对于其后随访策略和治疗时机的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学者,参考国际相关指南,并结合国人遗传性胸主动脉病基因检测数据和中国心血管外科专家的临床诊疗经验,形成了本共识,旨在阐述基因检测在遗传性胸主动脉病诊断及筛查中的作用,以及明确诊断后针对各种类型胸主动脉病患者提出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胸主动脉瘤/夹层 基因检测 临床诊疗 个体化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黏液瘤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洋 周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39-1242,共4页
心脏黏液瘤(cardiac myxoma,CM)是心脏原发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易出现系统性栓塞、猝死,且可复发。该文现对近年来心脏黏液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包括对DNA、RNA和蛋白改变认识的进展,及其为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的帮助。
关键词 心脏肿瘤 心脏黏液瘤 原发性肿瘤 分子遗传学 卡尼综合征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