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表心电图在优化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志敏 陈柯萍 +2 位作者 崔琪琼 孙欣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索以体表心电图优化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的方法,以期找到一种简便易行,又能获得良好血流动力学效果的方法。方法:选择31例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出院前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自身P波结束到起搏的QRS波波峰或波... 目的:探索以体表心电图优化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的方法,以期找到一种简便易行,又能获得良好血流动力学效果的方法。方法:选择31例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出院前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自身P波结束到起搏的QRS波波峰或波谷的时间为100 ms作为心电图优化的最适房室间期。然后行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检查,比较最适房室间期与出厂值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所有患者的窦房结功能均正常,优化的房室间期为感知的房室间期。结果:经心电图优化房室间期后,心肌做功指数明显减小,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根据体表心电图优化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简便可行,可获得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具有广泛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起搏器 体表心电图 房室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外膜嗜铬细胞瘤一例
2
作者 吴海英 王蕾礼 +5 位作者 金律 郑德裕 沈宗林 薛淦兴 张立仁 李建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3年第1期49-50,共2页
嗜铬细胞瘤由于发生的部位及所分泌的儿茶酚胺种类不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本文报道一例嗜铬细胞瘤位于心脏外膜与心包脏层壁层之间骑跨于主动脉窗的患者,除嗜铬细胞瘤的一般特征外,还并发一系列心血管系统的临床症状。患者女性,23岁,... 嗜铬细胞瘤由于发生的部位及所分泌的儿茶酚胺种类不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本文报道一例嗜铬细胞瘤位于心脏外膜与心包脏层壁层之间骑跨于主动脉窗的患者,除嗜铬细胞瘤的一般特征外,还并发一系列心血管系统的临床症状。患者女性,23岁,因高热、心悸、多汗、气短,于1991年4月28日急诊入院。患者于1990年11月怀孕5个月时,因头晕、头痛、复视,当地医院发现其血压高达24.0/16.0 kPa(180/120 mm 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嗜铬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